一种车辆保险杠的吸能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11029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车辆保险杠的吸能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车辆保险杠的吸能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保险杠的吸能结构,尤其涉及汽车后防 撞梁与车身尾部钣金件之间的吸能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和消费市场的日趋成熟,汽车碰撞的安 全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在汽车的后保险防撞梁与车身钣金之间通 常会设置有连接部件,该连接部件在车身发生碰撞事故时起着支撑后 保险防撞梁的作用,现有技术中的连接部件通常为单块或者多块钣金 焊接而成的非封闭断面结构,而非封闭断面必然带来的是在碰撞时容 易发生弹性形变,这种形变将造成后保险防撞梁不能充分发生形变, 从而吸收能量,同时该连接部件的形变也可能会减少乘员仓的生存空 间,从而威胁乘员的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强度高的汽车保险杠的 吸能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车辆保险杠的吸能结构,包括沿车体轴向方向延伸的筒体,
4所述筒体一端与保险杠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车体固定连接,其中,所 述筒体包括首尾依次连接并形成封闭断面的三块钣金,且所述筒体轴 向方向上的截面为六边形。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由于筒体由依次连接其形成封闭端面的三块 钣金构成,且筒体的截面为六边形,同时所述筒体的两端分别和保险 杠、车体固定连接,这样能够更好地支撑保险杠,确保保险杠发生足 够的变形从而吸收能量,从而更好地确保了车内人员的安全。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车辆保险杠吸能结构实际安装时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车辆保险杠吸能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L图4为连接车体和吸能结构的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筒体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筒体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 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 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 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保险杠的吸能结构100,所述吸能结构100包括沿车体轴向方向延伸的筒体120, 且所述吸能机构包括沿车体轴对称设置的两个筒体120,所述筒体 120—端与保险杠200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车体300固定连接,所述 筒体120由三块钣金首尾相互连接而构成的封闭断面的六边形筒状 结构,且六边形筒状结构的轴线大致与车辆的轴线平行,该车辆轴线 沿车体前后方向延伸,所述三块钣金的连接方式可以釆用焊接,具体 的焊接方式可以有多种,作为一种实施例,如图5所示,所述三块钣 金分别为第一钣金121、第二钣金122和第三钣金123,其中每块钣 金都具有一体成型依次连接的三个主要面,第一钣金121具有短面 1211、中间面1212、长面1213,其中短面1211在焊接时作为焊接边 与第二钣金122的长面重合,焊接边的边界形状可以是直线,也可以 是不规则曲线,所述筒体120上还设置有加强结构,具体的在本实施 例中,在中间面1212上设置有加强结构1214,所述加强结构1214 具体可以为凸台或加强筋,从而使得筒状构件具有更好的强度,从而 能够很好地支撑防撞梁,确保防撞梁发生充分变形,从而吸能更多的 碰撞能量;作为三块《反金焊接的另外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三块钣金采 用同样的结构,其中一块钣金124包括四个面,分别包括位于两端两 个端面1241、 1244和位于中部的两个中部面1242、 1243,所述端面 为焊接面,所述中部面为支撑面,具体如图6所示,相邻两块钣金的 焊接面焊接在一起,从而形成了筒状结构。
为了使整个筒体能够将承载力均匀地传导,所述筒体相连两个平 面的夹角为110° ~125° ,即筒体截面的六边形各边之间的夹角为110° ~125° 。
所述筒体120通过力。强板130与车体300相连,所述加强板130 一端包括有翻边结构132,如图4所示,所述翻边结构132包括三块 翻边,该三块翻边分别与三块钣金——对应并焊接在一起,所述加强 板130 —端通过翻边结构132与钣金的焊接,从而将筒体120与加强 板130固定连接,加强板130的另一端通过加强板面131直接焊接在 车体300上。所述筒体还通过保险杠安装板110与保险杠200连接, 其也是通过焊接的方式相连,具体的焊接方式也采用翻边的方式来完 成,具体,其可以在筒体每个面上均设置翻边结构,通过该翻边结构 与保险杠200安装板相连,由于保险杠200自身质量较大,这样安装 的优点是^_于安装完吸能结构IOO后再安装保险杠200。
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 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 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 本实用新型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专利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车辆保险杠的吸能结构,包括沿车体轴向方向延伸的筒体,所述筒体一端与保险杠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车体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包括首尾依次连接并形成封闭断面的三块钣金,且所述筒体轴向方向上的截面为六边形。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保险杠的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三块钣金首尾焊接相连。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保险杠的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六边形各边之间的夹角为110° ~125° 。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保险杠的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三块钣金均包括一体成型依次连接的短面、中间面以及长面,其 中一块钣金的短面与相邻钣金的长面重合并焊接在一起。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保险杠的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三块《反金均包括一体成型的四个面,所述四个面包括形成六边形 两个面的两个中部面以及作为焊接边的两个端面。
6、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车辆保险杠的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体通过加强板与车体固定相连。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保险杠的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板包括加强板面和设置在加强板面上的翻边结构,所述加强 板面与车体焊接,所述翻边结构与筒体焊接。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保险杠的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翻边结构包括与筒体的三块钣金——对应焊接的三块翻边。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保险杠的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体上设置有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为凸台或加强筋。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保险杠的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能结构包括沿车体轴对称设置的两个筒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保险杠的吸能结构,包括沿车体轴向方向延伸的筒体,所述筒体一端与保险杠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车体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包括首尾依次连接并形成封闭断面的三块钣金,且所述筒体轴向方向上的截面为六边形。本实用新型能够更好地支撑保险杠,确保保险杠发生足够的变形从而吸收能量,从而更好地确保了车内人员的安全。
文档编号B60R19/26GK201343005SQ200820235738
公开日2009年11月11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25日
发明者吴孝鸿, 王庆国 申请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