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滑动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12373阅读:14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滑动门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可打开/可关闭地将滑动门支撑在车身上的车辆滑动门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车辆滑动门结构中,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导轨设置在滑动门上,并且 通过平行连杆机构连接至车身。例如JP 09-277833A中公开的一种平行连杆机构包括两个 平行的连杆,这两个平行的连杆在其各自的近端部分处可枢转地连接至车身并且在远端部 分处可枢转且可滑动地连接至导轨。JP 09-277833A所公开的滑动门结构中,可以通过两个平行的连杆绕其近端部分 枢转以使滑动门远离车身移动,然后使滑动门沿着两个平行的连杆的远端部分向车辆后方 滑动,来打开滑动门开口部分。但是,为了打开滑动门,需要使滑动门远离车身移动预定的 距离,且两个平行的连杆必须比较长。因此,为了打开滑动门所需要的两个平行的连杆的操 作范围将变得相当大,从而不希望地难以获得足够的空间以使得乘客能够通过该空间进出 车辆(这种空间后文将称为“进出开口 ”或“进出空间”)。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获得足够的进出开口或空间从而允许乘客以 舒适的姿态容易地进出车辆的改进的车辆滑动门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改进的车辆滑动门结构,包括设置在滑动门 上的滑轨;设置在车身和滑轨之间的连杆机构,该连杆机构在其一个端部处可枢转地连接 至车身,且在其另一个端部处可枢转且可滑动地连接至滑轨,该连杆机构在其一个端部和 另一个端部之间包括多个连杆构件和连接部分,连杆构件在该连接部分处可枢转地互相连接。因为连杆机构包括作为单独的组件提供的多个连杆构件,所以当滑动门关闭时连 杆构件能够重叠地折叠且当滑动门打开时连杆构件能够展开。所以,能够在滑动门的打开 /关闭操作中减小连杆构件的整个操作范围。因此,当滑动门处于打开位置时,可以提供足 够的进出开口或空间,使得乘客能够以舒适的姿态通过该空间进出车辆。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滑轨在滑动门打开方向上的一个端部沿车辆外侧方向(即远 离车身)凹曲。通过在滑轨上形成弯曲部分,在滑动门的打开/关闭操作中,连杆机构能够 在滑轨上并沿着滑轨平滑地滑动。由此乘客等能够平稳地执行将滑动门向车辆外侧移动的 操作以打开滑动门以及将滑动门朝向车辆内侧移动的操作以关闭滑动门。因此,能够平滑 地执行滑动门的打开/关闭操作。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多个连杆构件包括设置在车身上的车身侧连杆构件和设置在 滑动门上的车门侧连杆构件,且车身侧连杆构件和车门侧连杆构件能够响应于滑动门的操 作重叠地折叠。因为车身侧连杆构件和车门侧连杆构件是单独的组件,所以每个连杆构件 的整个长度可以缩短。由此,当滑动门关闭时,连杆构件能够被重叠地折叠,使得处于折叠位置的连杆机构的整体长度可以缩短。因此,在滑动门的打开/关闭操作中能够进一步地 缩短连杆机构的整个操作范围。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车身侧连杆构件包括互相平行地设置的车身侧第一连杆构件 和车身侧第二连杆构件,车门侧连杆构件包括互相平行地设置的车门侧第一连杆构件和车 门侧第二连杆构件。由此,在滑动门的打开/关闭操作中滑动门能够由连杆机构牢固地支 撑,使得能够避免在打开/关闭操作中滑动门不希望的抖动。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当滑动门处于打开位置且连杆机构处于展开位置时,车门侧 连杆构件在滑动门的打开/关闭方向上延伸,且车身侧连杆构件在车辆的内-外(或宽度) 方向上延伸。这样,能够防止在滑动门的打开操作中滑动门不希望的抖动。


图1为示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车辆滑动门处于关闭位置的透视图;图2为示出车辆滑动门处于打开位置的透视图;图3为沿着图1中的线3-3截取的剖面图;图4为沿着图2中的线4-4截取的剖面图;图5为示出本发明的车辆滑动门的下部支撑单元的透视图;图6为下部支撑单元的分解图;图7为沿着图5中的线7-7截取的剖面图;图8为沿着图5中的线8-8截取的剖面图;图9A和图9B为说明本发明的车辆滑动门结构中所使用的连杆机构的平面图;图IOA和图IOB分别为示出滑动门,特别是滑动门如何开始打开的透视图和平面 图;图IlA和图IlB为说明滑动门如何移动至完全打开位置的视图;图12为示出滑动门处于完全打开位置的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参照图1和图2,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车辆滑动门结构处于关 闭位置的透视图,图2示出了车辆滑动门结构处于打开位置的透视图。车辆10具有形成于车身11左侧的滑动门开口部分12,并且包括设置在车身11左 侧用于打开和关闭滑动门开口部分12的车辆滑动门结构21。滑动门开口部分12提供乘客 进出车辆的进出空间或开口,并且滑动门开口部分12基本为长方形,且具有上下边缘区域 12a和12b以及前后边缘区域。车辆滑动门结构20包括用于打开和关闭滑动门开口 12的滑动门21、用于支撑滑 动门21的上部21a的上部支撑单元24、用于支撑滑动门21的后侧中间部分21b的中间 (即,沿竖向位于中间)支撑单元25、以及用于支撑滑动门21的下部的下部支撑单元26。滑动门21为长方形,且具有上部21a、下部21c、前部21d和后部21e,且滑动门21 可以沿着车身11滑动地打开/关闭。上部支撑单元24包括设置在滑动门21的上部21a处的导 向部分(后文将称为 “上部导向部分”)31、以及用于引导上部导向部分31的滑轨(后文将称为“上部滑轨”)32。上部滑轨32设置在滑动门开口部分12的上边缘区域12a处,且上部滑轨32的前端区域形 成有弯曲部分33。弯曲部分33向内弯曲使得当滑动门21关闭时朝向车身11引导滑动门 21。中间支撑单元25包括设置在滑动门21的后侧中间部分21b处的导向部分(后文 将称为“中间导向部分”)35、以及用于引导中间导向部分35的滑轨(后文将称为“中间滑 轨”)36。中间滑轨36设置在滑动门开口部分12的后边缘区域处并从后边缘区域向后延 伸,且中间滑轨36的前端区域形成有弯曲部分37。弯曲部分37向内弯曲使得当滑动门21 关闭时朝向车身11引导滑动门21。下部支撑单元26包括设置在滑动门21的下边缘部分12b处的导向部分(后文 将称为“下部导向部分”)41以及用于引导下部导向部分41的滑轨(后文将称为“下部滑 轨”)42。下部滑轨42设置在下部21c处并且在下部滑轨42的后端区域42b(即在滑动门 21打开方向上的末端区域)处形成有弯曲部分43。弯曲部分43向内弯曲使得当滑动门21 关闭时朝向车身11引导滑动门21。在滑动门结构20中,当滑动门21处于关闭位置时,上部支撑单元24、中间支撑单 元25和下部支撑单元26处于图1所示的位置。即,上部导向部分31处于上部滑轨32的 弯曲部分33处,中间导向部分35处于中间滑轨36的弯曲部分37处,且下部导向部分41 处于下部滑轨42的弯曲部分43处。当滑动门21在上述状态下向箭头方向移动打开时,上部导向部分31和中间导向 部分35从各自的弯曲部分33和37朝向车辆后部移动,同时下部滑轨42与滑动门21共同 朝向车辆后部移动。图2示出滑动门21已经被移动至完全打开位置。当滑动门21处于完全打开位置 时,上部支撑单元24、中间支撑单元25和下部支撑单元26保持在如图2所示的位置处。S卩,当滑动门21处于完全打开位置时,上部导向部分31处于上部滑轨32的后端 部分32a处,中间导向部分35处于中间滑轨36的后端部分36a处,且下部导向部分41处 于下部滑轨42的前端部分42a处。图3为沿着图1的线3-3截取的剖面图。上部滑轨32包括设置在如图2所示的 滑动门开口部分12的上边缘区域12a处的上部滑轨第一部分45,和设置在上部滑轨第一部 分45上的上部滑轨第二部分46。上部滑轨第一部分45的底部45a上设置有竖直定向的滚子(后文将称为“竖向滚 子”)47。上部滑轨第二部分46形成为向下开口通道(即倒U形)的截面形状,并从而具有 内导向壁部分48和外导向壁部分49。一对水平定向的滚子(后文将称为“水平滚子)51 夹在内导向壁部分48和外导向壁部分49之间。上部导向部分31包括通过螺栓54固定至滑动门21的上部21a的固定支架52、通 过螺栓55可枢转地支撑在固定支架52上的可枢转支架53、以及连接至可枢转支架53的竖 向滚子47和水平滚子51。竖向滚子47可以在上部滑轨第一部分45的底部45a上并沿着底部45a地移动, 从而限制滑动门21的向下移动。即,竖向滚子47能够支撑滑动门21的重量。水平滚子51设置在内导向壁部分48和外导向壁部分49之间并且能够在内导向壁部分和外导向壁部分上且沿着内导向壁部分和外导向壁部分移动,从而限制滑动门21的水平移动。即,水平滚子51能够防止滑动门21在车辆的内-外方向(即宽度方向)上 不希望的抖动。图4为沿着图2的线4-4截取的剖面图。中间滑轨36包括设置在滑动门开口部 分12的后边缘区域处并从后边缘区域延伸的中间滑轨第一部分65,以及设置在中间滑轨 第一部分65上的中间滑轨第二部分66。中间滑轨第一部分65的底部65a上设置有竖向滚子67。中间滑轨第二部分66形 成为向下开口通道(即倒U形)的截面形状,并从而具有内导向壁部分68和外导向壁部分 69。一对水平滚子71夹在内导向壁部分68和外导向壁部分69之间。中间导向部分35包括通过螺栓74可枢转地支撑在滑动门21的后侧中间部分21b 处的可枢转支架72,以及连接至可枢转支架72的竖向滚子67和水平滚子71。竖向滚子67可以在中间滑轨第一部分65的底部65a上并沿着底部65a地移动, 从而限制滑动门21的向下移动。即,竖向滚子67能够支撑滑动门21的重量。水平滚子71设置在内导向壁部分68和外导向壁部分69之间并且能够在内导向 壁部分和外导向 壁部分上且沿着内导向壁部分和外导向壁部分移动,从而限制滑动门21 的水平移动。即,水平滚子71能够防止滑动门21在车辆的内-外方向(即宽度方向)上 不希望的抖动。图5为示出下部支撑单元26的透视图,且图6为下部支撑单元26的分解图。下 部导向部分41包括设置在车身11和下部滑轨42之间的连杆机构81,以及连接至连杆机构 81的导向机构82。连杆机构81包括车身侧连杆构件84和车门侧连杆构件85。车身侧连杆构件84 设置在车身11上,而车门侧连杆构件85设置在滑动门21上。车身侧连杆构件84包括互相平行地设置的车身侧第一连杆87和车身侧第二连杆 88。车门侧连杆构件85包括互相平行地设置的车门侧第一连杆91和车门侧第二连杆92。车身侧第一连杆87和车身侧第二连杆88在其各自的近端部分87a和88a处通过 螺栓94可枢转地连接至车身11。连杆机构81也包括第一连接部分96和第二连接部分98,车门侧第一连杆91的近 端部分91a在第一连接部分96处通过螺栓95可枢转地连接至车门侧第一连杆87的远端 部分87b,且车门侧第二连杆92的近端部分92a在第二连接部分98处通过螺栓97可枢转 地连接至车门侧第二连杆88的远端部分88b。连杆机构81还包括第三连接部分101,车门 侧第一连杆91的靠近近端部分在第三连接部分101处通过螺栓99可枢转地连接至车门侧 第二连杆88的靠近远端部分。即,车身侧第一连杆87和车身侧第二连杆88在其各自的近端部分87a和88a处 通过螺栓94可枢转地连接至车身11,其中近端部分87a和88a构成连杆机构81的一个端 部。在车身侧连杆构件84的近端部分87a和88a(即连杆机构81的一个端部)与车门侧 连杆构件85的远端部分91b和92b (即连杆机构81的另一个端部)之间,车身侧连杆构件 84与车门侧连杆构件85在第一连接部分96、第二连接部分98和第三连接部分101处通过 前述可枢转的连接互相可枢转地连接。导向机构82通过螺栓102连接至车门侧连杆构件85的远端部分91b和92b。导 向机构82包括连接至车门侧第一连杆91和车门侧第二连杆92各自的远端部分91b和92b的活动支架104,以及设置在活动支架104上的多个水平滚子105和106。活动支架104包括通过螺栓102可枢转地连接至车门侧第一连杆91和车门侧第二连杆92各自的远端部分91b和92b的臂部分107,以及与臂部分107 —体地形成并且可 枢转地支撑水平滚子105和106的滚子支撑部分108。替代地,滚子支撑部分108可以设置 在车门侧连杆构件85上。S卩,车门侧第一连杆91和车门侧第二连杆92的远端部分91b和92b通过导向机 构82可枢转并且可滑动地连接至下部滑轨42,其中远端部分91b和92b构成连杆机构81 的另一个端部。连杆机构81安装在壳体115 (也见图9B)内。壳体115形成于阶梯116的后端处, 且阶梯116作为乘客进出车辆时的脚踏处被设置在滑动门开口部分12的下边缘部分12b上。下部滑轨42设置在滑动门21的下部21c,而非滑动门开口部分12的下边缘部分 12b。因此,滑动门开口部分12的下边缘部分12b的位置可以低于车辆地板117。这样,乘 客进出车辆时脚踏的阶梯116可以设置在低于车辆地板117的位置。如图5,形成于阶梯116的后端处的壳体115是被形成为大致立方体形状且具有上 壁部分115a、前壁部分115b和侧壁部分115c的外壳。上壁部分115a是设置为与车辆地板117平齐(即高度相同)的平面水平壁部分。 前壁部分115b是从上壁部分115a的前边缘向下延伸至阶梯116的竖向壁部分。侧壁部分 115c是从上壁部分115a的侧边缘向下延伸至阶梯116的竖向壁部分。侧壁部分115c中形成有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细长孔118。细长孔118是允许
车身侧连杆构件84(车身侧第一连杆87和车身侧第二连杆88)伸出至壳体115外侧的开□。通过使下部滑轨42设置在滑动门21的下部21c并且使壳体115设置在阶梯116 的后端处,乘客能够以舒适的姿态容易地进出车辆。即,例如当乘客希望通过滑动门开口部 分12进入车辆时,乘客能够首先将脚199踏在阶梯116上然后踏在上壁部分115a上从而 以舒适的姿态容易地登上车辆地板117。当乘客希望下车时,可以通过与上述类似的方式以 舒适的姿态穿过滑动门开口部分12。图7为沿着图5中线7-7截取的剖面图,图8为沿着图5中线8-8截取的剖面图。 下部滑轨42设置在滑动门21的下部21c处并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下部滑轨42形成为向下开口通道(即倒U形)的截面形状,并从而具有内导向壁 部分111和外导向壁部分112。两个外侧水平滚子105夹在内导向壁部分111和外导向壁 部分112之间。两个内侧水平滚子106保持抵靠内导向壁部分111。两个外侧水平滚子105和两个内侧水平滚子106可以沿着内导向壁部分111和 外导向壁部分112移动以限制滑动门21的水平移动。这样,能够防止滑动门21在车辆的 内-外(即宽度)方向上不希望的抖动。在车辆滑动门结构20中,图3中的上部竖向滚子47和图4中的中间竖向滚子67 能够支撑滑动门21的重量。由此,下部支撑单元26不需要具有用于支撑滑动门21重量的 单独的竖向滚子。因此,能够使得下部支撑单元26的导向机构82紧凑化并由此容易地将 导向机构82设置在滑动门21内。
此外,在车辆滑动门结构20中,图3中的上部水平滚子51、图4中的中间水平滚子 71以及图8中的内侧下部水平滚子105和外侧下部水平滚子106能够防止滑动门21在车 辆的内-外(即宽度)方向上不希望的抖动。图9A和图9B是车辆滑动门结构20中所使用的连杆机构81的平面图。图9A示 出滑动门21处于打开位置且连杆机构81处于扩展位置,图9B示出滑动门21处于关闭位 置且连杆机构81处于缩回或折叠位置。设置在车身11与滑动门21上的下部滑轨42之间的连杆机构81包括多个独立的 连杆构件,即车身侧连杆构件84和车门侧连杆构件85,且这些连杆构件84和85通过第一 至第三连接部分96,98和101可枢转地互相连接。因为车身侧连杆构件84和车门侧连杆 构件85是独立的组件,每个连杆构件84和85的整体长度可以缩短。当滑动门21关闭时,连杆构件84和85可以如图9B所示地重叠地折叠,而当滑动 门21打开时,连杆构件84和85可以如图9A所示地扩展。通过使得当滑动门21关闭时连杆构件84和85重叠地折叠的布置,能够在滑动门 21的打开/关闭操作中减小车身侧连杆构件84和车门侧连杆构件85的整个操作范围。
因为当滑动门21关闭时连杆构件84和85重叠地折叠,处于折叠位置的连杆机构 81可以具有缩短的整体长度Li。由此,容纳连杆机构81的壳体115可以具有缩短的整体 长度L2。因此,当滑动门21处于打开位置时,在滑动门开口部分12中可以获得足够的进出 空间,使得乘客能够以舒适的姿态容易地穿过该空间进出车辆。此外,因为连杆机构81包括互相平行地设置的车身侧第一连杆87和车身侧第二 连杆88以及互相平行地设置的车门侧第一连杆91和车门侧第二连杆92,所以在滑动门21 的打开/关闭操作中连杆机构81可以牢固地支撑滑动门21,使得可以容易地避免打开/关 闭操作中滑动门21不希望的抖动。此外,当滑动门21打开时,连杆机构81如图9A所示地扩展至基本L形。当连杆 机构81处于L形扩展位置时,车门侧连杆构件85在滑动门21的打开/关闭方向上延伸, 且车身侧连杆构件84在车身11的内-外(即宽度)方向上延伸。此外,车门侧第一连杆91在其近端部分91a处通过螺栓95可枢转地连接至车身 侧第一连杆87的远端部分87b,且车门侧第一连杆91在其靠近近端部分处通过螺栓99可 枢转地连接至车身侧第二连杆88的靠近远端部分。由此,当负载Fl作用于滑动门21时, 拉力F2在车身侧第一连杆87的纵向方向上作用于连杆87,同时,压力在车身侧第二连杆 88的纵向方向上作用于连杆88。这种布置能够防止车身侧第一连杆87绕螺栓94枢转,并 从而防止滑动门21朝向车辆的内部移动。另一方面,当负载F3作用于滑动门21时,压力F4在车身侧第一连杆87的纵向方 向上作用于连杆87,同时,拉力在车身侧第二连杆88的纵向方向上作用于连杆88。这种布 置能够防止车身侧第一连杆87绕螺栓94枢转,并从而防止滑动门21朝向车辆的外部移动。通过上述方式,能够防止在滑动门21的打开/关闭操作中滑动门21在内-外方 向上不希望的抖动。此外,当滑动门21打开时,连杆机构81如上所述地扩展为基本L形。由此,车门 侧第一和第二连杆91和92各自的远端部分91b和92b可以定位在从后柱121向后距离L3处。由此,滑动门21能够不受后柱121的不良影响地向车辆后方充分地打开。因此,当滑 动门21处于打开位置时,本实施方式能够容易地获得足够的进出开口或空间以便乘客进 出车辆。如图9B以及图1和图2所示,下部滑轨42在其沿滑动门打开方向上的一个端部 (即后端部)形成有弯曲部分43。下部滑轨42除了弯曲部分43之外的部分后文将称为 “直轨部分44”。因为弯曲部分43位于下部滑轨42的后端部分,所以在滑动门21的打开/关闭操 作中,多个水平定向的滚子105和106能够从弯曲部分43沿着直轨部分44平滑地移动。 由此水平滚子105和106能够沿着直轨部分44平滑地移动,连杆机构81能够平滑地扩展
/折叠。通过上述方式,乘客等能够平稳地执行将滑动门21向外侧远离车身移动以打开 滑动门21的操作以及将滑动门21朝向车身内部移动的操作。然后,参照图10和图11,将说明滑动门21打开的方法。在车辆滑动门结构20中, 上部支撑单元24和中间支撑单元25具有类似的构造。因此,将具体参照图10至图12说 明上部支撑单元24和下部支撑单元26。
图IOA和图IOB分别为滑动门21的透视图和俯视图,特别地示出如何使滑动门21 开始打开。如图IOA所示,乘客等向滑动门21施加力F以朝向车辆后方打开滑动门21,在 此过程中上部导向部分31的水平滚子51 (也见图3)从上部滑轨32的弯曲部分33如箭头 A所指示地移动。同时,中间导向部分35的水平滚子71 (也见图4)从中间滑轨36的弯曲 部分37如箭头B所指示地移动。因此,滑动门21不仅远离车身向外侧移动,而且如箭头C所示的向车辆后侧移动, 且下部滑轨42如箭头C所指示地与滑动门21共同向后移动。通过使下部滑轨42如上文所述地如箭头C所指示地向后移动,下部支撑单元26 的弯曲部分43如图IOB所示地沿着下部导向部分41的水平滚子105和106向箭头C方向 移动。在这种状态下,下部滑轨42的弯曲部分43保持由下部滑轨42支撑。这样,能够防 止滑动门21在车辆内-外方向或宽度方向上不希望的抖动。此外,随着下部支撑单元26的弯曲部分43在箭头C方向上移动,与直轨部分44结 合的弯曲部分43的近端区域43a到达水平滚子105和106处。因此,水平滚子105和106 与弯曲部分43的近端区域43a共同在箭头C方向上移动,使得连杆机构81的车身侧连杆 构件84和车门侧连杆构件85通过绕螺栓94枢转开始在箭头D方向上扩展。由此,在上部支撑单元24中,导向部分31的水平滚子51从上部滑轨32的弯曲部 分33移动至直轨部分34然后沿着直轨部分34移动。因此,滑动门21的移动从远离车身 11向外移动转换为沿着车身11向后移动。同时,连杆机构81的车身侧连杆构件84和车门 侧连杆构件85进入完全展开位置。图IlA和图IlB是解释滑动门21如何移动至完全打开位置的视图。上部滑轨31 的水平滚子51如图IlA中箭头E所指示地沿着直轨部分34移动,使得连杆机构81的车身 侧连杆构件84和车门侧连杆构件85进入完全展开位置。此外,随着水平滚子61如上文所述地在箭头E方向上沿着直轨部分34移动,滑动 门21如箭头F所示地沿着车身11向后移动。下部滑轨42与滑动门21共同在箭头F方向上移动。在这种状态下,下部滑轨42的直轨部分44保持由水平滚子105和106支撑,使得 能够防止滑动门21在车辆内-外方向或宽度方向上不希望的抖动。然后,上部支撑单元24的水平滚子51到达上部滑轨32的直轨部分34的后端部 分32a并停止,如图IlB所示。同时,下部滑轨42的直轨部分44的前端部分42a到达水平 滚子105和106,使得滑动门21进入完全打开位置。在这种状态下,下部滑轨42的前端部分42a保持由水平滚子105和106支撑,使 得能够防止滑动门21在车辆内-外方向或宽度方向上不希望的抖动。图12为示出滑动门处于完全打开位置的视图。当滑动门21处于完全打开位置 时,上部导向部分31位于上部滑轨32的后端部分32a上,中间导向部分35位于中间滑轨 36的后端部分36a处,且下部滑轨42的前端部分42a位于下部导向部分41处。虽然上面已经关于连杆机构81的车身侧连杆构件84和车门侧连杆构件85扩展 至基本L形的情况说明了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并不限制于此;例如,车身侧连杆构件84 和车门侧连杆构件85可以扩展至基本狗腿形。此外,本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滑动门开口部分12、滑动门21、下部滑轨42、弯曲部 分43、连杆机构81、车身侧连杆构件84、车门侧连杆构件85、车身侧第一和第二连杆87和 88、车门侧第一和第二连杆91和92、第一至第三连接部分96,98和101等并不限于上述形 状、构造等,并且可以根据需要修改。
工业实用性本发明特别适用于具有可打开/可关闭地支撑在车身上的滑动门的汽车。
权利要求
一种车辆滑动门结构,包括滑轨,其设置在滑动门上;以及连杆机构,其设置在车身和所述滑轨之间,所述连杆机构在其一个端部处可枢转地连接至车身并且在其另一个端部处可枢转且可滑动地连接至所述滑轨,所述连杆机构在所述一个端部和所述另一个端部之间包括多个连杆构件和连接部分,所述连杆构件在所述连接部分处可枢转地互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滑动门结构,其中,所述滑轨在滑动门打开方向上的一个 端部沿车辆外侧方向凹曲。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滑动门结构,其中,所述多个连杆构件包括设置在车身 上的车身侧连杆构件和设置在所述滑动门上的车门侧连杆构件,且所述车身侧连杆构件和 所述车门侧连杆构件能够响应于所述滑动门的操作重叠地折叠。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滑动门结构,其中,所述多个连杆构件包括设置在车身 上的车身侧连杆构件和设置在所述滑动门上的车门侧连杆构件,所述车身侧连杆构件包括 互相平行地设置的车身侧第一连杆构件和车身侧第二连杆构件,且所述车门侧连杆构件包 括互相平行地设置的车门侧第一连杆构件和车门侧第二连杆构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滑动门机构,其中,当所述滑动门处于打开位置时,所述 车门侧连杆构件在所述滑动门的打开/关闭方向上延伸,而所述车身侧连杆构件在车辆 内-外方向上延伸。
全文摘要
车辆滑动门结构包括设置在滑动门(21)上的下部滑轨(42)和设置在车身(11)和滑轨(42)之间的连杆机构(81)。连杆机构(81)在一个端部处可枢转地连接至车身(11)并且在另一个端部处可枢转并且可滑动地连接至滑轨(42)。连杆机构(81)在一个端部和另一个端部之间包括多个连杆构件(84,85)和连接部分(96,98,101),其中连杆构件在连接部分处可枢转地互相连接。
文档编号B60J5/06GK101842255SQ20088011406
公开日2010年9月22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9日
发明者吉冈纯一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