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气囊的气袋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29524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侧气囊的气袋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安全辅助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侧气囊的气袋结构。
背景技术
侧气囊主要用以保护乘员的腹部、肋骨在汽车碰撞时不受损伤,现有的侧气囊的 气袋无法对气体发生器充入气袋的气体进行导流,不能合理的将气体分配到气袋指定的保 护位置。如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101088809A,于2007年12月19日公开的一种侧气囊装 置的气袋及叠加方式,包括气袋边缘缝合线和上下层气袋布,上下层气袋布通过气袋边缘 缝合线连接,其特征在于,在上下层气袋布内中间设有上下间隔层气袋布,通过上下间隔层 气袋布缝合线连接,在上下层气袋布上间隔内分别通过两条并列缝合线上下连接3个并列 相通的间隔,在上下层气袋布的进气口边缘设有紧固线。虽然该专利展开时能顺利达到展 开效果,折叠方式能够更好的保证气袋展开达到应有的形状。但在发生汽车碰撞过程中,无 法对气体进行导流,无法将气体合理的分配到指定的保护位置。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针对现有侧气囊的气袋结构无法将气体合理分配到指定的保 护位置、无法对气体进行导流等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合理的将气体分配到指定保护位置,有 效地对乘员腹部、肋骨进行保护的侧气囊的气袋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下述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侧气囊的气袋结构,包 括与气体发生器相连的气袋和位于气袋上的排气孔,所述的气袋上靠近排气孔处设置有用 于气流导向的缝纫线,所述的缝纫线为曲线。当汽车发生碰撞时,气体发生器发出氮气充入 气袋内部,气体可沿缝纫线流向指定的位置,例如用于保护乘员的腹部、肋骨等位置。通过 改变缝纫线的长度、形状对充入气袋的气体进行合理的导流分配,气袋完全展开时的厚度 增加,乘员与气袋的作用时间提前,乘员与汽车内饰之间的缓冲空间更大。作为优选,所述的缝纫线为圆弧线。不仅能够对气体进行导流,而且圆弧的缝纫线 的走向与汽车立柱内饰接触气袋的方向一致,由于气袋在肋骨位置的气流量增加,刚度更 大,降低了肋骨砸穿气袋的风险。所述的缝纫线也可以是螺旋线。螺旋线的缝纫线可以减缓气体从排气孔的排出时 间,对乘员的缓冲保护效果更明显。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侧气囊的气袋结构具备下述优点1、通过优化缝纫线长度,可 以有效控制流向乘员的腹部和肋骨位置的气流量,平衡乘员腹部和肋骨的受力;2、通过设 置缝纫线,气袋完全展开时的厚度增加,乘员与气袋作用的时间提前;3、缝纫线的走向与汽 车立柱内饰接触气袋的方向一致,由于气袋在乘员肋骨位置的气流量增加,刚度更大,降低 了肋骨砸穿气袋的风险。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整体结构示意图。图示说明1-气体发生器,2-气袋,3-排气孔,4-缝纫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侧气囊的气袋结构,包括气袋2和位于气袋2上的排气孔3,气袋 2与气体发生器1相连。气袋2上缝制有一条缝纫线4,缝纫线4靠近排气孔3。缝纫线4 可以是曲线、圆弧线或者螺旋线。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调节缝纫线4的形状和长度。当汽车发生碰撞时,气体发生器1迅速放出氮气充入气袋2内部。氮气沿缝纫线4 的方向流动,可以有效控制流向乘员腹部和肋骨位置的气流量,平衡腹部和肋骨的受力。气 袋2完全展开时的厚度增加,乘员与气袋2作用的时间提前,乘员与汽车内饰之间的有效缓 冲空间更大。有效地对人体指定部位进行保护。缝纫线4的走向可以与汽车立柱内饰接触 气袋2的方向一致,由于气袋2在肋骨位置的气流量增加,刚度更大,降低了肋骨砸穿气袋 的风险。应理解,该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 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 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侧气囊的气袋结构,包括与气体发生器(1)相连的气袋(2)和位于气袋(2)上 的排气孔(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袋(2)上靠近排气孔(3)处设置有用于气流导向的缝 纫线(4),所述的缝纫线(4)为曲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气囊的气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缝纫线(4)为圆弧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气囊的气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缝纫线(4)为螺旋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安全辅助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侧气囊的气袋结构。一种侧气囊的气袋结构,包括与气体发生器相连的气袋和位于气袋上的排气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袋上靠近排气孔处设置有用于气流导向的缝纫线,所述的缝纫线为曲线。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够合理的将气体分配到指定保护位置,有效地对乘员腹部、肋骨进行保护。
文档编号B60R21/231GK201895644SQ201020616059
公开日2011年7月13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22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22日
发明者丁吴旻, 其力格尔, 刘卫国, 吴成明, 周易, 李书福, 杨健, 林涛, 王纯, 赵福全 申请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