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33620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侧面碰撞用安全气囊装置公开了一种如下的结构,S卩,安全气囊的内部通过接缝而被划分为下室和上室,并且在该接缝的后端与安全气囊的后边缘之间的分离部分处设置有气体分配器(扩散器K参照专利文献I)。该气体分配器为将耐热性的布制成筒状的构件,并且以其长度方向成为上下方向的方式而配置。气体分配器的下部成为单向阀,以阻止从下室朝向上室的气体的流出。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4 - 26868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在上述的现有例中,因为气体分配器(扩散器)和安全气囊的基布被设定为各自独立,所以结构复杂,并且制造侧面安全气囊时的缝制长度也会变长。因此认为,在进一步的、结构的简化及低成本化方面还有改善的余地。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考虑了上述事实的基础上,对于内部被划分为多个室的侧面安全气囊使结构简化并且实现成本的降低。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本发明的第一方式具有侧面安全气囊,其由位于车宽方向外侧的外侧基布和位于车宽方向内侧的内侧基布而构成为袋状,并且具有在膨胀展开时成为高压侧的高压室和与该高压室相比成为低压的低压室,且在侧面碰撞时,在落座于车辆用座椅上的乘员的侧方膨胀展开;充气装置,其在侧面碰撞时,将膨胀用的气体从气体喷出部喷出并供给到所述侧面安全气囊内;分隔部件,其被设置在所述外侧基布与所述内侧基布之间,且由一张布或者预先被一体化了的多张布构成,并且具有隔壁,所述隔壁对所述高压室和所述低压室进行划分;扩散器,所述扩散器在将从所述充气装置的所述气体喷出部喷出的气体主要分配至所述高压室侧的同时也分配至所述低压室侧;单向阀,所述单向阀容许该气体从所述低压室侧向所述高压室侧流动,而限制所述气体向与此相反的方向流动。在第一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中,由外侧基布和内侧基布而构成为袋状的侧面安全气囊,具有在膨胀展开时成为高压侧的高压室和与该高压室相比成为低压的低压室,高压室和低压室通过被设置在外侧基布与内侧基布之间的分隔部件的隔壁而划分。该分隔部件由一张布或者预先被一体化了的多张布构成,在该分隔部件中,设置有隔壁、扩散器和单向阀。因此,对于内部被划分为多个室的侧面安全气囊,能够在使结构简化的同时降低成本。此外,虽然高压室的内压通过单向阀而被保持,但是因为该单向阀被设置在分隔部件的一部分区域内,所以与另行设置单向阀的结构相比,能够降低侧面安全气囊的缝制所需的成本,并且能够实现将侧面安全气囊折叠而成的封装件的小型化及轻量化。此外,在侧面碰撞时,充气装置工作,并且从该充气装置的气体喷出部喷出膨胀用的气体。该气体通过被设置在分隔部件中的扩散器而被分配至高压室及低压室内。虽然在结束了从充气装置的气体的喷出时,气体欲从高压室侧向低压室侧倒流,但是因为被设置在分隔部件中的单向阀对该气体的流动进行限制,所以能够持续更长的时间将高压室的内压保持在高压状态。本发明的第二方式为,在第一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中,所述分隔部件由所述一张布构成,所述隔壁位于该分隔部件中的、所述车辆用座椅的座椅前方侧,并且朝向所述低压室侧或所述高压室侧凸出地折弯形成,所述扩散器位于所述分隔部件中的座椅后方侧,并且以与所述隔壁的高度位置相比朝向所述高压室侧延伸的方式,向座椅前方侧凸出地折弯形成,所述单向阀作为根据所述气体的流动而进行开闭的、所述扩散器 的所述高压室侧的开口部而形成。在第二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中,由于分隔部件中的隔壁、扩散器及单向阀通过对一张布进行折弯而形成,因此在减少制造侧面安全气囊时的缝合部位的同时缩短了缝制长度,从而能够降低该侧面安全气囊的制造成本。本发明的第三方式为,在第二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中,所述扩散器中的一对后端被夹入并缝制于所述外侧基布的边缘部及所述内侧基布的边缘部之间。在第三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中,仅通过构成分隔部件的一张布,而将扩散器构成为筒状。因此,能够降低侧面安全气囊的制造成本。本发明的第四方式为,在第二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中,在所述扩散器中位于车宽方向外侧的后端被缝制在所述外侧基布的侧部上,在所述扩散器中位于车宽方向内侧的后端被缝制在所述内侧基布的侧部上。在第四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中,由于扩散器的一对后端被缝制在外侧基布及内侧基布的侧部上,因此在该外侧基布及内侧基布中、与该侧部相比更靠座椅后方侧的区域也构成扩散器的一部分。因此,通过减少扩散器与外侧基布及内侧基布重叠的区域,从而能够在使侧面安全气囊轻量化的同时减小该侧面安全气囊的折叠尺寸(封装尺寸)。本发明的第五方式为,在第一至第四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中,在膨胀展开状态下的所述侧面安全气囊中,所述高压室为,与所述乘员的腰部相对应的下部室,所述低压室为,与该乘员的胸部及肩部中的至少一方相对应的上部室。在第五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中,由于在膨胀展开状态下的侧面安全气囊中,高压室为与落座于车辆用座椅上的乘员的腰部相对应的下部室,低压室为与该乘员的胸部及肩部中的至少一方相对应的上部室,因此在侧面安全气囊的膨胀展开时,与上部室相比下部室成为高压。因此,能够通过较高压的下部室来对落座于车辆用座椅上的乘员的腰部进行约束,并且能够通过较低压的上部室来对乘员的胸部及肩部中的至少一方进行约束。而且,由于通过单向阀能够将下部室的内压保持更长的时间,因此能够更加提高侧面碰撞时的乘员约束性能。本发明的第六方式为,在第一至第四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中,在膨胀展开状态下的所述侧面安全气囊中,所述高压室为,与所述乘员的腰部相对应的下部室及与该乘员的肩部相对应的最上部室,所述低压室为,位于所述最上部室和所述下部室之间、且与所述乘员的胸部相对应的上部室。在第六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中,由于在膨胀展开状态下的侧面安全气囊中,高压室为与落座于车辆用座椅上的乘员的腰部相对应的下部室及与该乘员的肩部相对应的最上部室,低压室为位于最上部室和下部室之间、且与乘员的胸部相对应的上部室,因此在侧面安全气囊的膨胀展开时,与上部室相比下部室及最上部室成为高压。因此,能够通过较高压的下部室来对落座于车辆用座椅上的乘员的腰部进行约束,并能够通过同样较高压的最上部室来对该乘员的肩部进行约束,且能够通过较低压的上部室来对乘员的胸部进行约束。而且,由于通过单向阀能够将下部室及最上部室的内压保持更长时间,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侧面碰撞时的乘员约束性能。本发明的第七方式为,在第一至第六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中,在所述内侧基布中的、与所述扩散器重叠的部位处,设置有所述充气装置向所述侧面安全气囊内的插入孔,该充气装置从该插入孔被插入至所述侧面安全气囊内, 并且该充气装置以使所述内侧基布中的所述插入孔的部位和所述扩散器夹入于所述充气装置与所述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中的座椅靠背框架之间的方式,被固定在该座椅靠背框架上。在第七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中,能够从内侧基布的插入孔向侧面安全气囊内插入充气装置。该插入孔被设置在内侧基布中的、与扩散器重叠的部位处,并且内侧基布中的插入孔的部位和扩散器一起被夹入于充气装置和座椅靠背框架之间。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来抑制充气装置工作时的、从插入孔向侧面安全气囊外的气体的流出。发明效果如上述说明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能够获得如下的优异效果,即,对于内部被划分为多个室的侧面安全气囊,能够在使结构简化的同时降低成本。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能够获得如下的优异效果,即,在减少制造侧面安全气囊时的缝合部位的同时缩短了缝制长度,从而能够降低该侧面安全气囊的制造成本。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能够获得如下的优异效果,即,能够降低侧面安全气囊的制造成本。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能够获得如下的优异效果,即,通过减少扩散器与外侧基布及内侧基布重叠的区域,从而能够在使侧面安全气囊轻量化的同时减小该侧面安全气囊的折叠尺寸(封装尺寸)。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能够获得如下的优异效果,即,能够通过较高压的下部室来对落座于车辆用座椅上的乘员的腰部进行约束,并且能够通过较低压的上部室来对乘员的胸部及肩部中的至少一方进行约束。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能够获得如下的优异效果,即,能够通过较高压的下部室来对落座于车辆用座椅上的乘员的腰部进行约束,并能够通过同样较高压的最上部室来对该乘员的肩部进行约束,且能够通过较低压的上部室来对乘员的胸部进行约束。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能够获得如下的优异效果,即,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来抑制充气装置工作时的、从插入孔向侧面安全气囊外的气体的流出。


图I至图8涉及第一实施方式,其中,图I为表示侧面安全气囊在落座于车辆用座椅上的乘员的侧方膨胀展开了的状态的侧视图。图2为表示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侧视图。
图3为表示侧面安全气囊内部由隔壁而被划分为最上部室、上部室及下部室的结构的、沿图2中的F3 - F3箭头向视观察时的放大剖视图。图4为表示通过从充气装置喷出的气体的压力,而打开分隔部件中的单向阀(扩散器的第一开口部),且该气体在通过该第一开口部而被供给到下部室的同时还通过扩散器的第二开口部而被供给到上部室的状态的、沿图2中的F4 - F4箭头向视观察时的放大首1J视图。图5为表示结束从充气装置的气体的喷出且关闭了单向阀的状态的、沿图2中的F5 - F5箭头向视观察时的放大剖视图。图6为表示构成分隔部件的一张布的展开图。图7为表示通过对一张布进行折弯而一体地形成了隔壁、扩散器及单向阀的分隔部件的立体图。图8为表示侧面安全气囊内部中的充气装置附近的结构的、沿图2中的F8 — F8箭头向视观察时的放大剖视图。图9至图15涉及第二实施方式,其中,图9为表示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侧视图。图10为表示构成分隔部件的一张布的展开图。图11为表示通过对一张布进行折弯而一体地形成了隔壁、扩散器及单向阀的分隔部件的立体图。图12为表示侧面安全气囊内部中的充气装置附近的结构的、沿图9中的F12 —F12箭头向视观察时的放大剖视图。图13至图15涉及改变例,且为表示构成分隔部件的一张布的展开图。图14为表示将一张布进行折弯的过程的立体图。图15为表示通过对一张布进行折弯而一体地形成了隔壁、扩散器及单向阀的分隔部件的立体图。图16至图21涉及第三实施方式,其中,图16为表示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侧视图。图17为表示构成分隔部件的一张布的展开图。图18为表示通过对一张布进行折弯而一体地形成了隔壁、扩散器及单向阀的分隔部件的立体图。
图19为表示侧面安全气囊内部中的分隔部件及充气装置的配置的立体图。图20为表示结束从充气装置的气体的喷出且关闭了单向阀的状态的、沿图16中的F20 - F20箭头向视观察时的放大剖视图。图21为表示侧面安全气囊内部中的充气装置附近的结构的、沿图16中的F21-F21箭头向视观察时的放大剖视图。图22至图25涉及第四实施方式,其中,图22为表示侧面安全气囊中的分隔部件附近的结构的、主要部分放大侧视图。图23为表示分隔部件由预先被一体化了的两张布而构成的情况的立体图。
图24为表示侧面安全气囊内部通过隔壁而被划分为上部室及下部室的结构的、沿图22中的F24 - F24箭头向视观察时的放大剖视图。图25涉及改变例,且为表示构成分隔部件的一张布的展开图。图26及图27涉及第五实施方式,其中,图26为表示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侧视图。图27为表示分隔部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一实施方式]在图I、图2中,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0,涉及一种例如被搭载于车辆用座椅12中的座椅靠背14的侧部上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并且具有侧面安全气囊16、充气装置18、分隔部件21、22。侧面安全气囊16由位于车宽方向外侧的外侧基布24和位于车宽方向内侧的内侧基布26而构成为袋状。为了提高侧面安全气囊16的气密性,可以在外侧基布24及内侧基布26的内表面上实施涂覆。该侧面安全气囊16具有作为在膨胀展开时成为高压侧的高压室的一个示例的下部室28及最上部室34、和作为与该下部室28及最上部室34相比成为低压的低压室的一个示例的上部室32。并且,如图I所示,侧面安全气囊16被设定为,在侧面碰撞时,在落座于车辆用座椅12上的乘员36的侧方膨胀展开。具体而言,侧面安全气囊16被设定为,在乘员36和该乘员36侧所落座的一侧的车辆侧部(未图示)之间膨胀展开。在膨胀展开状态下的侧面安全气囊16中,作为高压室的下部室28与乘员36的腰部36W相对应,同样作为高压室的最上部室34与乘员36的肩部36S相对应。此外,作为低压室的上部室32与乘员36的胸部36C相对应。外侧基布24和内侧基布26通过将左右对称的基布(未图示)以相当于侧面安全气囊16的前边缘16F的位置为中心向车辆用座椅12的座椅后方侧对折(山形折叠)从而被形成。侧面安全气囊16通过将前边缘16F以外的外侧基布24的边缘部24C和内侧基布26的边缘部26C缝制在一起而构成(缝制部S3)。另外,侧面安全气囊16并不被限定于通过将外侧基布24的边缘部24C及内侧基布26的边缘部26C缝制在一起而形成,也可以通过例如织袋的方式而形成。在图I、图2、图4、图5、图8中,充气装置18为,在侧面碰撞时从气体喷出部18A喷出膨胀用的气体并向侧面安全气囊16内进行供给的、例如圆筒形的气体产生源。该充气装置18位于膨胀展开状态下的侧面安全气囊16内的、车辆用座椅12的座椅后方侧,具体而言位于座椅后方端部附近。此外,被设置于充气装置18的一端的气体喷出部18A,位于后述的扩散器42内。充气装置18以该气体喷出部18A朝向下部室28侧的方式而设置。在图8中,在内侧基布26中的、与扩散器42重叠的部位处,设置有充气装置18向侧面安全气囊16内的插入孔26A。因此,能够从内侧基布26的插入孔26A向侧面安全气囊16内插入充气装置18。充气装置18从该插入孔26A被插入至侧面安全气囊16内,并且该充气装置18以使内侧基布26中的插入孔26A的部位和扩散器42夹入于所述充气装置18与车辆用座椅12的座椅靠背14中的座椅靠背框架15之间的方式,被固定在该座椅靠背框架15上。具体而言,在充气装置18上,直立设置有向座椅宽度方向内侧延伸的、例如两根双头螺栓18B。通过将该双头螺栓18B穿过扩散器42、内侧基布26及座椅靠背框架15,并将螺母(未图示)结合在该双头螺栓18B上,从而使充气装置18同侧面安全气囊16 —起被 固定在座椅靠背框架15上。充气装置18的插入孔26A被设置在内侧基布26中的、与扩散器42重叠的部位处,并且内侧基布26中的插入孔26A的部位和扩散器42 —起被夹入于充气装置18与座椅靠背框架15之间。通过这种简单的结构,就能够抑制充气装置18的工作时的、从插入孔26A向侧面安全气囊16外的气体的流出。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充气装置18被构成为,经由线束而被连接在安全气囊E⑶上,并且通过来自该安全气囊ECU的工作电流而进行工作,从而对侧面安全气囊16供给膨胀用的气体。安全气囊ECU被构成为,当根据来自碰撞传感器(未图示)的信号而对侧面碰撞进行判断时,对充气装置18流通工作电流。在图I、图2中,分隔部件21和22被设置在外侧基布24与内侧基布26之间,并且分别由一张布46构成。分隔部件21位于下部室28和上部室32的边界处。此外,分隔部件22位于上部室32和最上部室34的边界处。因此,分隔部件21位于座椅上方侧,分隔部件22位于座椅下方侧。在分隔部件21上,一体地设置有隔壁38和扩散器42和单向阀44。如图3所示,隔壁38为,对作为高压室的下部室28和作为低压室的上部室32进行划分的部位。在图6、图7中,分隔部件21中的隔壁38位于,该分隔部件21中的、车辆用座椅12的座椅前方侧。该隔壁38通过将一张布46的前部区域46F以折线48为中心进行对折(山形折叠),从而向上部室32 (图2)侧、即座椅上方侧凸出地折弯形成。并且,如图2、图3所示,隔壁38在边缘部38C处被缝制在侧面安全气囊16的外侧基布24及内侧基布26的内表面上(缝制部SI)。在图I、图2、图4、图5、图8中,分隔部件21中的扩散器被形成为,朝向下部室28侧突出的例如筒状,且具有朝向下部室28侧开口的第一开口部42A、和朝向上部室32开口的第二开口部42B。由此,扩散器42能够在将从充气装置18的气体喷出部18A喷出的气体主要分配至下部室28侧的同时也分配至上部室32侦U。该扩散器42位于分隔部件21中的座椅后方侧,并且以与隔壁38的高度位置相比朝向被该隔壁38划分出的高压室侧、即下部室28 (图2)侧延伸的方式,向座椅前方侧凸出地折弯形成。具体而言,扩散器42通过将一张布46的后部区域46R以折线52为中心向座椅前方侧凸出地对折(谷形折叠),并且在位于与前部区域46F的边界的折线54的位置处,相对于该前部区域46F向座椅下方侧折叠,从而被形成。如图6所示,一张布46中的后部区域46R的宽度被设定为,大于前部区域46F的宽度。由此,如图2所示,扩散器42中的一对后端42R位于,在侧面观察时与外侧基布24的边缘部24C及内侧基布26的边缘部26C重叠的区域,且如图8所示,被夹入并缝制于该边缘部24C和26C之间(缝制部S3)。单向阀44为,容许从充气装置18的气体喷出部18A喷出的气体从上部室32侧向下部室28侧流动(图4),而限制气体向与此相反的方向流动(图5)的部位。该单向阀44作为如下的第一开口部42A而构成,所述第一开口部42A为,根据气体的流动而进行开闭的、扩散器42的下部室28侧的开口部。换言之,扩散器42具有挠性,且通过使该第一开口部42A开闭从而兼作为单向阀44。 如图4所示,单向阀44 (扩散器42的第一开口部42A)被设定为,在充气装置18的工作时,通过从该充气装置18的气体喷出部18A喷出的气体的压力而打开。此外,如图5所示,单向阀44 (扩散器42的第一开口部42A)被构成为,在从充气装置18的气体的喷出结束且气体欲从作为高压室的下部室28侧向作为低压室的上部室32侧倒流时关闭。在图I至图3中,位于座椅上方侧的分隔部件22的结构与上述的分隔部件21的结构大致相同。具体而言,分隔部件22的隔壁58为,对作为高压室的最上部室34和作为低压室的上部室32进行划分的部位,并且与分隔部件21的隔壁38相对应。如图2、图3所示,隔壁58在边缘部58C处被缝制在侧面安全气囊16的外侧基布24及内侧基布26的内表面上(缝制部S2)。此外,如图2所示,分隔部件22的扩散器62与分隔部件21的扩散器42相对应。该扩散器62的一对后端62R被夹入并缝制于外侧基布24的边缘部24C及内侧基布26的边缘部26C之间(缝制部S3)。由此,扩散器62被形成为向最上部室34侧突出的例如筒状。此外,扩散器62具有向最上部室34侧开口的第一开口部62A、和朝向上部室32开口的第二开口部62B,并且被设定为,能够将从充气装置18向上部室32被供给的气体通过该第二开口部62B及第一开口部62A而进一步分配至最上部室34内。分隔部件22的单向阀64为,容许上部室32内的气体向最上部室34侧流动,而限制气体向与此相反的方向流动的部位,并且与分隔部件21的单向阀44相对应。该单向阀64作为如下的第一开口部62A而构成,所述第一开口部62A为,根据气体的流动而进行开闭的、扩散器62的最上部室34侧的开口部。另外,如图2所示,在分隔部件22的扩散器62内并没有配置充气装置18的气体喷出部18A,因此并不是像分隔部件21的扩散器42那样对从该气体喷出部18A喷出的气体的流动直接地进行限制的部位。因此,扩散器62的主要功能为,通过第一开口部62A所兼作的单向阀64而对从最上部室34侧向上部室32侧的倒流进行限制。(作用)本实施方式通过上述的方式而构成,下面对其作用进行说明。在图I至图3中,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0中,由外侧基布24和内侧基布26而构成为袋状的侧面安全气囊16具有在膨胀展开时成为高压侧的下部室28及最上部室34、和与该下部室28及最上部室34相比成为低压的上部室32。下部室28和上部室32通过分隔部件21的隔壁38而被划分,所述分割部件21被设置在外侧基布24与内侧基布26之间。此夕卜,上部室32和最上部室34同样通过分隔部件22的隔壁58而被划分,所述分割部件22被设置在外侧基布24与内侧基布26之间。分隔部件21中的隔壁38、扩散器42及单向阀44通过将一张布46折弯而形成。此外,扩散器42中的一对后端42R被夹入并缝制于外侧基布24的边缘部24C及内侧基布26的边缘部26C之间,并且仅通过构成分隔部件21的一张布46而将扩散器42构成为筒状。另一方面,分隔部件22中的隔壁58、扩散器62及单向阀64也通过将一张布(未图示)折弯而形成。此外,扩散器62中的一对后端62R也被夹入并缝制于外侧基布24的边缘部24C及内侧基布26的边缘部26C之间,并且仅通过构成分隔部件22的一张布(未图示)而将扩散器62构成为筒状。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内部被划分为多个室的侧面安全气囊16,能够在减少制造侧面安全气囊16时的缝合部位的同时缩短缝制长度,并且可以使结构简化并降低该侧面安全气囊16的制造成本。而且,由于保持下部室28的内压的单向阀44被设置在分隔部件21的一部分区域内,因此与另外设置单向阀的结构相比,在能够降低侧面安全气囊16的缝制所需的成本的同时,还能够实现将侧面安全气囊16折叠而成的封装件的小型化及轻量化。下面,对侧面碰撞时的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0的作用进行说明。当安全气囊ECU根据来自未图示的碰撞传感器的信号而判断出该侧面碰撞的发生时,从该安全气囊ECU向充气装置18流通工作电流。充气装置18通过接受该工作电流而进行工作,从而自气体喷出部18A喷出大量的气体。 如图2、图4所示,该膨胀用的气体在通过扩散器42的第一开口部42A而主要被分配至侧面安全气囊16的下部室28内(箭头标记A方向)的同时,还通过第二开口部42B而被分配至上部室32内(箭头标记B方向)。被分配至上部室32内的气体进一步通过扩散器62的第二开口部62B及第一开口部62A而还被分配至最上部室34内(箭头标记C方向)。由此,侧面安全气囊16从座椅靠背14的侧部胀出,并向车辆侧部(未图示)和乘员36之间膨胀展开。具体而言,在图2、图4中,在充气装置18的工作时,分隔部件21中的单向阀44(扩散器42的第一开口部42A)通过从该充气装置18的气体喷出部18A喷出的气体的压力而打开。此外,在图2中,分隔部件22中的单向阀64 (扩散器62的第一开口部62A),通过被供给至上部室32内的气体的压力而打开。由此,容许朝向下部室28、上部室32及最上部室34的气体的流动。如图5所示,即使从充气装置18的气体的喷出结束,且气体欲从作为高压室的下部室28侧向作为低压室的上部室32侧进行倒流的情况下,也因为分隔部件21的单向阀44关闭而限制了这种气体的倒流。因此,能够持续更长的时间来保持下部室28的内压。此外,即使气体欲从作为高压室的最上部室34侧向作为低压室的上部室32侧进行倒流,也因为分隔部件22的单向阀64关闭而限制了这种气体的倒流。因此,能够持续更长的时间来保持最上部室34的内压。
以这种方式,在侧面安全气囊16的膨胀展开时,与上部室32相比下部室28及最上部室34成为高压。并且,如图I所示,能够通过较高压的下部室28来对落座于车辆用座椅12上的乘员36的腰部36W进行约束,并能够通过同样较高压的最上部室34来对该乘员36的肩部36S进行约束。而且,还能够通过较低压的上部室32来对乘员36的胸部36C与腹部36A进行约束。而且,由于通过单向阀44、64能够将下部室28及最上部室34的内压保持更长的时间,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侧面 碰撞时的乘员约束性能。另外,上部室32不仅与乘员36的胸部36C相对应,而且还与腹部36A相对应。如上所述,根据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0,能够通过在侧面碰撞时向车辆侧部(未图示)与乘员36之间膨胀展开的侧面安全气囊16,而分别以合适的时机及合适的约束力来对乘员36的上半身的各个部分进行约束。[第二实施方式]在图9中,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20中,在膨胀展开状态下的侧面安全气囊16中,高压室为与乘员36的腰部36W(参照图I)相对应的下部室28,低压室为与该乘员36的胸部36C及肩部36S中的至少一方相对应的上部室32。在本实施方式中,该上部室32与乘员36的胸部36C及肩部36S的双方相对应。在外侧基布24与内侧基布26之间设置有分隔部件31。该分隔部件31由一张布66而构成,且位于下部室28和上部室32的边界处。在该分隔部件31上一体地设置有隔壁68和扩散器72和单向阀74。该隔壁68为,对作为高压室的下部室28和作为低压室的上部室32进行划分的部位,并且位于分隔部件31中的座椅前方侧。在图10、图11中,隔壁68通过将一张布66的前部区域66F以折线78为中心进行对折(山形折叠),从而向上部室32 (图9)侧、即座椅上方侧凸出地折弯形成。并且,隔壁68在边缘部68C处被缝制在侧面安全气囊16的外侧基布24及内侧基布26的内表面上(缝制部SI)。在图9至图12中,分隔部件31中的扩散器72被形成为向下部室28侧突出的例如筒状,且具有向下部室28侧开口的第一开口部72A、和朝向上部室32开口的第二开口部72B。由此,扩散器72能够在将从充气装置18的气体喷出部18A喷出的气体主要分配至下部室28侧的同时也分配至上部室32侦U。该扩散器72位于分隔部件31中的座椅后方侧,并且以与隔壁68的高度位置相比朝向被该隔壁68划分出的高压室侧、即下部室28侧延伸的方式,向座椅前方侧凸出地折弯形成。具体而言,扩散器72通过将一张布66的后部区域66R以折线80为中心向座椅前方侧凸出地对折(谷形折叠),并且在位于与前部区域66F的边界处的折线82的位置上,相对于该前部区域66F向座椅下方侧进行折叠,从而被形成。如图10所示,一张布66中的后部区域66R的宽度和前部区域66F的宽度例如为相同。因此,如图9所示,在扩散器72中位于车宽方向外侧的后端72 T和位于车宽方向内侧的后端72 N,在侧面观察时没有到达外侧基布24的边缘部24C及内侧基布26的边缘部26C的位置处。因此,在扩散器72中位于车宽方向外侧的后端72 T被缝制在外侧基布24的侧部上(缝制部SI)。此外,在扩散器72中位于车宽方向内侧的后端72 N被缝制在内侧基布26的侧部上(缝制部SI)。通过上述结构,对于外侧基布24及内侧基布26的分隔部件31的缝制能够在缝制部SI上一次实现。
在本实施方式中,外侧基布24及内侧基布26中的、与缝制部SI所存在的侧部相比靠座椅后方侧的区域也构成了扩散器72的一部分。因此,通过减少构成扩散器72的一张布66的后部区域66R和外侧基布24及内侧基布26重叠的区域,从而能够在使侧面安全气囊16轻量化的同时减小该侧面安全气囊16的折叠尺寸(封装尺寸)。在图9中,单向阀74为,容许从充气装置18的气体喷出部18A喷出的气体从上部室32向下部室28沿箭头标记A方向流动,而限制气体向与此相反的方向流动的部位。该单向阀74作为如下的第一开口部72A而构成,所述第一开口部72A为,根据气体的流动而进行开闭的、扩散器72的下部室28侧的开口部。换言之,扩散器72具有挠性,并且通过使该第一开口部72A开闭从而兼作为单向阀74。单向阀74 (扩散器72的第一开口部72A)被设定为,在充气装置18的工作时,通过从该充气装置18的气体喷出部18A喷出的气体的压力而打开。此外,单向阀74(扩散器72的第一开口部72A)被构成为,在从充气装置18的气体的喷出结束且气体欲从作为高压 室的下部室28侧向作为低压室的上部室32侧进行倒流时关闭。具体而言,单向阀74由扩散器72的下端部72 D和侧面安全气囊16的后侧内表面16R而构成,并且被构成为,通过使该下端部72 D从该后侧内表面16R离开而打开、且通过使该下端部72 D与后侧内表面16R抵接而关闭。在图12中,从气囊内侧观察到的缝制部S3的附近成为侧面安全气囊16的后侧内表面16R。如图12所示,从车宽方向外侧的缝制部SI至车宽方向内侧的缝制部SI的、沿着单向阀74的截面形状的长度L I被设定为,长于从该车宽方向外侧的缝制部SI经由侧面安全气囊16的后侧内表面16R到达车宽方向外侧的缝制部SI的、沿着外侧基布24及内侧基布26的截面形状的长度L 2。因此,在从充气装置18喷出气体时,扩散器72的下端部72 D通过该气体的压力而从侧面安全气囊16的后侧内表面16R离开,从而单向阀74成为打开。由此,容许气体从上部室32侧向下部室28侧流动(箭头标记A方向)。另外,此时,从充气装置18喷出的气体,还通过扩散器72的第二开口部72B而被分配至上部室32 (箭头标记B方向)。另一方面,在从充气装置18的气体的喷出结束且气体欲从作为高压室的下部室28侧向作为低压室的上部室32侧进行倒流时,通过扩散器72的下端部72 D紧贴侧面安全气囊16的后侧内表面16R,从而单向阀74成为关闭。由此,能够限制气体的倒流。关于其他部分,由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于相同的部分在附图中标记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改变例)在图13至图15中,在改变例所涉及的分隔部件31中,隔壁68通过将一张布66的前部区域66F以折线78为中心向箭头标记D方向对折(谷形折叠),从而向下部室28 (图9M则、即座椅下方侧凸出地折弯而成。此外,分隔部件31中的扩散器72通过将一张布66的后部区域66R以折线80为中心向座椅前方侧凸出地对折(向箭头标记E方向谷形折叠),并在折线84的位置处向座椅上方侧凸出地折弯,且在折线86的位置处向座椅前方侧凸出地折叠,并且在折线82的位置处以向座椅下方侧凸出的方式向箭头标记F方向折弯,从而被形成。由此,不仅在如图11所示那样向座椅上方侧凸出地形成隔壁68的情况下,在如图15所示那样向座椅下方侧凸出地形成隔壁68的情况下,也能够在分隔部件31上一体地形成该隔壁68、扩散器72及单向阀74。[第三实施方式]在图16中,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30中,分隔部件21和22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在此,例举分隔部件21为例进行说明。分隔部件21位于下部室28和上部室32的边界处且由一张布76构成。如图17所不,一张布76具有构成隔壁38的基本区域76F、和在该一张布76的后端处向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突出且构成扩散器42的突出区域76R。由此,一张布76在展开状态下被形成为大致 L字形。在图18中,分隔部件21中的隔壁38通过将一张布76的基本区域76F以折线48为中心向箭头标记G方向对折(山形折叠),从而向上部室32 (图16)侧、即座椅上方侧凸出地折弯形成。并且,隔壁38在边缘部38C处被缝制在侧面安全气囊16的外侧基布24及内侧基布26的内表面上(缝制部SI)。分隔部件21中的扩散器42通过随着以上述方式折弯形成隔壁38,并且使突出区域76R成为与该隔壁38相比朝向下部室28 (图16)侧延伸的状态,从而被形成。如图19、图21所示,扩散器42的前端42F被缝制在内侧基布26的内表面上(缝制部SI)。此外,隔壁38的后端38R及扩散器42的42R被夹入并缝制于外侧基布24的边缘部24C与内侧基布26的26C之间(缝制部S3)。在本实施方式中,扩散器42并不仅通过一张布76的突出区域76R来构成,而内侧基布26中的与该突出区域76R相对置的区域也构成扩散器42的一部分。换言之,通过一张布76的突出区域76R、和内侧基布26中的与该突出区域76R相对置的区域,从而形成了与下部室28和上部室32相连通的气体流道。因此,通过减少构成扩散器42的一张布76的后部区域76R和内侧基布26重叠的区域,从而能够在使侧面安全气囊16轻量化的同时减小该侧面安全气囊16的折叠尺寸(封装尺寸)。在图19、图20中,分隔部件21中的单向阀44由扩散器42的下端部42 D和内侧基布26的内表面而构成,并且被构成为,通过使该下端部42 D从内侧基布26的内表面离开而打开、且通过使该下端部42 D与该内表面抵接而关闭。在此,从扩散器42的前端42F中的缝制部SI至该扩散器42的后端42R中的缝制部S3的、沿着下端部42 D的长度Wl被设定为,长于该缝制部SI和该缝制部S3在座椅前后方向上的距离W2。由此,在扩散器42的下端部42 D上设定有,为了作为单向阀44而进行开闭所需的松弛。因此,如在图19、图20中用双点划线所示,在从充气装置18的气体喷出部18A喷出气体时,通过该气体的压力,而使扩散器42的下端部42 D从内侧基布26的内表面离开,从而单向阀44成为打开。另一方面,如在图19、图20中用实线所示,在从充气装置18的气体的喷出结束且气体欲从作为高压室的下部室28侧向作为低压室的上部室32侧进行倒流时,通过扩散器42的下端部42 D紧贴在内侧基布26的内表面上,从而单向阀44成为关闭。在图21中,充气装置18从被设置在内侧基布26上的插入孔26A被插入至侧面安全气囊16内的扩散器42内的、即分隔部件21中的与扩散器42相对应的部分与内侧基布26之间。虽然该充气装置18相对于座椅靠背框架15而被固定,但是在该充气装置18与座椅靠背框架15之间夹入有内侧基布26中的插入孔26A的部位和密封布88。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图8)不同,由于在充气装置18和座椅靠背框架15之间不存在扩散器42的布,因此通过设置密封布88从而提高了对于向侧面安全气囊16外的气体的流出的抑制效果。另外,也可以设定为不设置该密封布88的结构。关于其他部分,因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所以对于相同的部分在附图中标记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第四实施方式]在图22中,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40中,在侧面安全气囊16内对下部室28和上部室32进行划分的分隔部件21由预先被一体化了的两张布90、92 (图23)而构成。如图23所示,布90为位于车宽方向外侧的部件,布92为位于车宽方向内侧的部件。

布90、92具有构成分隔部件21的隔壁38的基本区域90F、92F、和在该基本区域90F、92F的后端处向下部室28侧突出且构成分隔部件21的扩散器42的突出区域90R、92R。由此,布90、92在侧面观察时分别被形成为大致L字形的、相同的形状。并且,布90、92通过将基本区域90F、92F的下边缘彼此及突出区域90R、92R的前边缘彼此缝制在一起,从而在对于侧面安全气囊16执行的缝制之前预先被一体化(缝制部S4)。如图22所示,分隔部件21的扩散器42被夹入并缝制于边缘部24C与26C之间(缝制部S3)。此外,如图24所示,分隔部件21的隔壁38在边缘部38C处被缝制在侧面安全气囊16的外侧基布24及内侧基布26的内表面上(缝制部SI)。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分隔部件21由预先被一体化了的两张布90、92而构成,并且在该分隔部件21上设置有隔壁38、扩散器42和单向阀44。因此,对于内部被划分为多个室的侧面安全气囊16,能够在使结构简化的同时降低成本。关于其他部分,由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于相同的部分在附图中标记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改变例)在图25中,改变例所涉及的分隔部件21通过使用被形成为左右对称的大致V字形的一张布94而构成。具体而言,通过将一张布94在折线96处对折(山形折叠或者谷形折叠),并且在缝制部S4处进行缝制,从而成为一体地形成了隔壁38及扩散器42的一张布94。虽然在侧面观察时的分隔部件21的形状与图22所示的分隔部件21的形状大致相同,但是在本改变例的情况下,在图25中残留有通过缝制部S4而被包围的部分这一点上,与图22所示的分隔部件21不同。另外,还可以将通过该缝制部S4而被包围的部分适当地进行切除。这是因为通过减少分隔部件21中的浪费,从而能够减小侧面安全气囊16的折叠尺寸(封装尺寸)。[第五实施方式]在图26、图27中,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50中,分隔部件23由预先被一体化了的例如三张布102、104、106而构成。布102构成了对下部室28和上部室32进行划分的下侧的隔壁38。布104构成了对上部室32和最上部室34进行划分的上侧的隔壁58。并且,布106构成了扩散器100。
如图27所示,在布106的上部处,缝制有构成上侧的隔壁58的布104的座椅后方端部。具体而言,在隔壁58的座椅后方端部处,车宽方向内侧的边缘部58C被缝制在构成扩散器100的布106的上部处(缝制部S5)。另一方面,在布106的下部处,缝制有构成下侧的隔壁38的布102的座椅后方端部。具体而言,在隔壁38的座椅后方端部处,车宽方向内侧的边缘部38C被缝制在布106的下部处(缝制部S6)。如此,预先将三张布102、104、106 —体化而成的分隔部件23,例如以如下的方式被缝制在侧面安全气囊16的外侧基布24及内侧基布26上。首先,将扩散器100的前端100F的上部缝制在内侧基布26上,并且将隔壁58的边缘部58C缝制在该内侧基布26及外侧基布24上(缝制部S2)。该缝制部S2中的缝制能够沿着箭头标记H方向连续地执行。在此,扩散器100的前端100F的上部是指,从该前端100F中的缝制部S5的高度位置起至上端为止的部分。接下来,将扩散器100的前端100F的下部缝制在内侧基布26上,并且将隔壁38的边缘部38C缝制在该内侧基布26及外侧基布24上(缝制部SI)。该缝制部SI中的缝制 能够沿着箭头标记I方向连续地进行。在此,扩散器100的前端100F的下部是指,从该前端100F中的缝制部S6的高度位置起至下端为止的部分。此外,虽然扩散器100的前端100F中的、位于隔壁38与58之间的部分也被缝制在内侧基布26上,但是为了设置向上部室32开口的第三开口部100C,而部分地省略了缝制(缝制部S7)。如上所述,通过将分隔部件23缝制在外侧基布24及内侧基布26上,从而在扩散器100上形成了向下部室28开口的第一开口部100A、向最上部室34开口的第二开口部100B、和向上部室32开口的第三开口部100C。如图26所示,在充气装置18的工作时,膨胀用的气体在通过扩散器100的第一开口部100A而被分配至侧面安全气囊16的下部室28内(箭头标记A方向)的同时,还通过第二开口部100B而被分配至最上部室34内(箭头标记C方向),而且还通过第三开口部100C而被分配至上部室32内(箭头标记B方向)。对于各室的气体供给量,能够通过各开口部的开口面积比来进行控制,且第三开口部100C的大小能够通过缝制部S7的长度来进行设定。该缝制部S7的长度为根据向下部室28、上部室32及最上部室34进行供给的气体的分配比例而被适当地设定的长度,且并不限于图示的示例。如果减小从隔壁58起至扩散器100的上端(单向阀64)为止的长度、或者从隔壁38起至扩散器100的下端(单向阀44)为止的长度,则能够减少气体通过时的阻力,并增加对于下部室28或最上部室34的气体的分配比例。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即使第三开口部100C的开口面积较大,也能够抑制向作为低压室的上部室32的气体的供给,因此能够省略缝制部S7,从而减少侧面安全气囊16的缝制工序。此外,由于只要在侧面观察时的隔壁38与58的间隔相对于扩散器100的第一开口部100A或第二开口部100B的开口宽度而较狭窄,就能够抑制向上部室32的气体的供给,因此能够缩短缝制部S7的长度、或者省略该缝制部S7本身。隔壁38及隔壁58的后端38R、58R以及扩散器100的后端100R,以分别对折(山形折叠及谷形折叠)的状态被夹入并缝制于外侧基布24及内侧基布26的边缘部24C与26C之间(缝制部S3)。此时,隔壁38以折线108为中心向座椅上方侧凸出地折弯,且隔壁58以折线110为中心向座椅下方侧凸出地折弯(参照图26)。关于其他部分,由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于相同的部分在附图中标记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其他的实施方式)另外,虽然在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及第五实施方式中,将侧面安全气囊16设定为三室结构,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设定为两室结构。虽然在第二实施方式、第四实施方式中,将侧面安全气囊16设定为两室结构,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设定为三室结构。 此外,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0、20、30、40、50,并不被限定于被搭载于车辆用座椅12上的装置,例如也可以为被搭载于车辆侧部的装饰物内的装置。(符号说明)10 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2 车辆用座椅;14 座椅靠背;15 座椅靠背框架;16 侧面安全气囊;18 充气装置;18A 气体喷出部;20 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21 分隔部件;22 分隔部件;23 分隔部件;24 外侧基布;24C 边缘部;26 内侧基布;26A 插入孔;26C 边缘部;28 下部室(高压室);30 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31 分隔部件;32 上部室(低压室);34 最上部室(闻压室);36 乘员;36C 胸部;36S 肩部;36W 腰部;38 隔壁;40 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42扩散器;44单向阀;46一张布;50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58隔壁;62扩散器;64单向阀;
66一张布;68隔壁;72扩散器;74单向阀;76一张布;90布;92布;94一张布;100扩散器;102布;104布;106布。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具有 侧面安全气囊,其由位于车宽方向外侧的外侧基布和位于车宽方向内侧的内侧基布而构成为袋状,并且具有在膨胀展开时成为高压侧的高压室和与该高压室相比成为低压的低压室,且在侧面碰撞时,在落座于车辆用座椅上的乘员的侧方膨胀展开; 充气装置,其在侧面碰撞时,将膨胀用的气体从气体喷出部喷出并供给到所述侧面安全气囊内; 分隔部件,其被设置在所述外侧基布与所述内侧基布之间,且由一张布或者预先被一体化了的多张布构成,并且具有隔壁,所述隔壁对所述高压室和所述低压室进行划分;扩散器,所述扩散器在将从所述充气装置的所述气体喷出部喷出的气体主要分配至所述高压室侧的同时也分配至所述低压室侧;单向阀,所述单向阀容许该气体从所述低压室侧向所述高压室侧流动,而限制所述气体向与此相反的方向流动。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其中, 所述分隔部件由所述一张布构成, 所述隔壁位于该分隔部件中的、所述车辆用座椅的座椅前方侧,并且朝向所述低压室侧或所述高压室侧凸出地折弯形成, 所述扩散器位于所述分隔部件中的座椅后方侧,并且以与所述隔壁的高度位置相比朝向所述高压室侧延伸的方式,向座椅前方侧凸出地折弯形成, 所述单向阀作为根据所述气体的流动而进行开闭的、所述扩散器的所述高压室侧的开口部而形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其中, 所述扩散器中的一对后端被夹入并缝制于所述外侧基布的边缘部及所述内侧基布的边缘部之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其中, 在所述扩散器中位于车宽方向外侧的后端被缝制在所述外侧基布的侧部上,在所述扩散器中位于车宽方向内侧的后端被缝制在所述内侧基布的侧部上。
5.如权利要求I至权利要求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其中, 在膨胀展开状态下的所述侧面安全气囊中, 所述高压室为,与所述乘员的腰部相对应的下部室, 所述低压室为,与该乘员的胸部及肩部中的至少一方相对应的上部室。
6.如权利要求I至权利要求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其中, 在膨胀展开状态下的所述侧面安全气囊中, 所述高压室为,与所述乘员的腰部相对应的下部室及与该乘员的肩部相对应的最上部室, 所述低压室为,位于所述最上部室和所述下部室之间、且与所述乘员的胸部相对应的上部室。
7.如权利要求I至权利要求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其中, 在所述内侧基布中的、与所述扩散器重叠的部位处,设置有所述充气装置向所述侧面安全气囊内的插入孔, 该充气装置从该插入孔被插入至所述侧面安全气囊内,并且该充气装置以使所述内侧基布 中的所述插入孔的部位和所述扩散器夹入于所述充气装置与所述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中的座椅靠背框架之间的方式,被固定在该座椅靠背框架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其目的在于,在考虑了上述事实的基础上,对于内部被划分为多个室的侧面安全气囊使结构简化以及实现成本的降低。由外侧基布(24)和内侧基布(26)而构成为袋状的侧面安全气囊(16),通过分隔部件(21,22)而被划分为在膨胀展开时成为高压侧的下部室(28,34)(高压室)和上部室(32)(低压室)。该分隔部件(21,22)由一张布或者预先被一体化了的多张布而构成,且在该分隔部件(12,22)上设置有隔壁(38,58)和扩散器(42,62)和单向阀(44,64)。
文档编号B60R21/207GK102869548SQ201080066378
公开日2013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23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3日
发明者山本一人 申请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