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机械式千斤顶的固定支架及千斤顶的固定方法

文档序号:3831059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汽车机械式千斤顶的固定支架及千斤顶的固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随车辅件设计领域,尤其是涉及汽车机械式千斤顶的固定支架及千斤顶的固定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机械式千斤顶固定的方式大致可分为四种,各固定方式及优缺点分析如下
方式一直接将汽车千斤顶放在后备胎轮毂内,但其固定方式没有将汽车千斤顶紧固在车身上,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容易随车颠簸产生震动,增加车内噪音。方式二 用扎带将汽车千斤顶固定在地毯或者内饰护板上,其固定方式虽然将汽车千斤顶固定在车身上,但是由于扎带、地毯、护板本身强度不高,当车身行驶在较恶劣的路况时,剧烈震动容易使扎带、地毯或者护板等损坏。方式三在车身底板上设计出与汽车千斤顶外形匹配的凹槽,将汽车千斤顶卡进凹槽内。其固定方式虽然避免了方式一、二的缺陷,随车工具装取也方便,但需要在车身底板上形成千斤顶外形类似的凹槽,车内空间需要较大,而且冲压成型也会比较困难,一般微型车车内空间有限,很难采用此种固定方式。方式四在车身底板上另焊接一用于安装千斤顶设备的装置,将汽车千斤顶固定于该装置上,其固定方式虽避免了前三种方式的缺陷,但该装置结构设计不能防转,且车身行驶在颠簸的路况时,剧烈的震动会使千斤顶松动并脱落,不仅增加车内噪音,而且汽车千斤顶与底板的剧烈接触震动会使底板极易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汽车机械式千斤顶固定支架,该汽车千斤顶固定支架可在车内将千斤顶紧固在车身上,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可防止千斤顶松动后绕固定螺栓转动。即使紧固螺母松动,千斤顶也不会脱落车身,对车身进行剧烈碰撞造成车身损坏,同时可降低车内噪音。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方案
一种汽车机械式千斤顶固定支架,包括拉撑(21)、对称设置在所述拉撑(21)两端的第一支撑体(28 )和第二支撑体(29 )、所述第一支撑体(28 )的第一支撑体支撑面(22 )和第二支撑体(29)的第二支撑体支撑面(26)的前后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限位挡板(23)。进一步,所述第一支撑体支撑面(22)和所述第二支撑体支撑面(26)形成等腰梯形结构,所述第一支撑体支撑面(22)和所述第二支撑体支撑面(26)分别支撑千斤顶第一支撑部(12)和千斤顶第二支撑部(13)。进一步,第一支撑体支撑面(22)和第二支撑体支撑面(26)分别与各自的两块侧限位挡板(23)形成等腰梯形结构。进一步,所述拉撑(21)呈阶梯状。
进一步,所述拉撑(21)的后侧立板(27 )高于所述第一支撑体(28 )和第二支撑体 (四),所述后侧立板(27)上有不少于2个的固定用孔。进一步,所述拉撑(21)和所述第一支撑体(28)、第二支撑体(29)为形成一体的冲压件。进一步,还包括限位杆和调节装置,所述限位杆一端穿过千斤顶凹缺(14)后与所述拉撑(21)的后侧立板(27)固定,所述限位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调节装置配合共同将千斤顶在Z向进行固定。进一步,所述限位杆是一紧固螺栓(25),所述调节装置是紧固螺母(24)。进一步,所述紧固螺母(24)由圆片(241 )、圆锥台(243)和多个翅片(242)组成,所述多个翅片(242)焊接在所述圆片(241)和所述圆锥台(243)的表面,方便操作。首先,将机械式千斤顶支撑架置于固定在车身内的机械式千斤顶固定支架(2)上, 机械式千斤顶固定支架(2)的第一支撑体(28)的第一支撑体支撑面(22)和第二支撑体 (29)的第二支撑体支撑面(26)相对于水平面倾斜一角度形成等腰梯形结构并分别与机械式千斤顶(1)的第一支撑部(12)和千斤顶的第二支撑部(13)的接触面相匹配,限位挡板 (23)限制机械式千斤顶(1)在一定范围内前后移动,这样机械式千斤顶(1)的X、Y和Z向自由度以及绕Z轴的旋转自由度得到了限制;
其次,将机械式千斤顶固定支架(2)的紧固螺栓(25)嵌于机械式千斤顶支撑架的凹缺 (14)处,然后旋转机械式千斤顶(1)的手柄,机械式千斤顶(1)的支撑架向外张开,机械式千斤顶(1)的凹缺(14)处紧贴紧固螺栓(25 );
最后,再将紧固螺母(24)拎紧在紧固螺栓(25)上,给机械式千斤顶(1)施加一 Z向预紧力,机械式千斤顶支撑架的后侧与限位挡板(23)、所述拉撑(21)的后侧立板(27)的限位面贴合,就进一步限制了机械式千斤顶(1 )X、Y、Z向自由度以及绕X轴旋转自由度和绕Y轴旋转自由度,这样就将机械式千斤顶(1)紧固在了车身上。该汽车机械式千斤顶固定支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汽车机械式千斤顶千斤顶固定支架可以根据车内布置条件来布置,特别是方便在微型车车内狭窄的空间布置。汽车机械式千斤顶固定支架可以焊接在汽车车身内可利用且便于装取工具空间处,成本低,方便可靠。(2)通过本发明汽车千斤顶固定支架能把千斤顶紧固在车身内,特别是限位挡板、 限位杆和调节装置的设计以及通过预紧调节装置,使得千斤顶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没有震动,减少了随车工具震动对车身其他件的损坏,并能降低车内噪音。(3)紧固螺母由圆片、圆锥台和垂直焊接在圆片和圆锥台表面的多个翅片组成,便于用手操作。


图1 汽车机械式千斤顶结构示意图2 本发明汽车机械式千斤顶固定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3 本发明汽车机械式千斤顶固定在千斤顶固定支架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4 本发明中紧固螺母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 一机械式千斤顶;11 一千斤顶顶面;12—千斤顶第一支撑部;13—千斤顶第二支撑部;14一千斤顶凹缺;
2—机械式千斤顶支架;21—拉撑;22—第一支撑体支撑面卬一限位挡板;24—紧固螺母;241—圆片;242—翅片;243—圆锥台;25—紧固螺栓J6—第二支撑体支撑面; 27—挡板;28—第一支撑体;四一第二支撑体。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图1示出了一种汽车机械式千斤顶结构示意图,汽车机械式千斤顶由千斤顶顶面11和千斤顶支撑架组成,千斤顶支撑架由具有凹缺14的千斤顶第一支撑部12和千斤顶第二支撑部13组成。图2示出了本发明机械式千斤顶固定支架结构示意图,包括拉撑21、对称设置在拉撑21两端的第一支撑体观和第二支撑体四,第一支撑体观的第一支撑体支撑面22和第二支撑体四的第二支撑体支撑面沈的前后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限位挡板23。第一支撑体支撑面22和第二支撑体支撑面沈相对于水平面倾斜一角度形成等腰梯形结构,这两支撑面分别与汽车机械式千斤顶第一支撑部12和千斤顶第二支撑部13 的接触面相匹配,分别支撑千斤顶第一支撑部12和千斤顶第二支撑部13。第一支撑体支撑面22和第二支撑体支撑面沈分别与各自的两块限位挡板23形成等腰梯形结构;第一支撑体支撑面22、第二支撑体支撑面沈和各自的限位挡板23为形成一体的冲压件。拉撑21呈阶梯状,拉撑21的后侧立板27高于第一支撑体观和第二支撑体四,可以对机械式千斤顶后侧起到阻挡的作用;后侧立板27上有不少于2个的固定用孔,可通过这些固定用孔利用螺钉、螺栓连接方式或者利用点焊的方式将机械式千斤顶固定支架固定在车内,拉撑21可以是形成一体的冲压件。本实施例中,拉撑21和第一支撑体洲、第二支撑体四为形成一体的冲压件。汽车千斤顶固定支架还包括限位杆和调节装置,限位杆一端穿过千斤顶凹缺14 后与拉撑21的后侧立板27固定,限位杆的另一端与调节装置配合工作,通过预紧调节装置可给千斤顶施加一 Z向的预紧力,将千斤顶在Z向进行固定;限位杆垂直设置在后侧立板 27上。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限位杆是一紧固螺栓25,调节装置是紧固螺母24 ;紧固螺栓25焊接在拉撑21的后侧立板27上,也可在拉撑21的后侧立板27上设置一凸台,将紧固螺栓25拧紧在带螺纹的凸台上;图四示出了紧固螺母M的结构示意图,紧固螺母M由圆片Ml、圆锥台243和多个翅片242组成,多个翅片242焊接在圆片241和圆锥台243的表面,方便用手操作。图三示出了本发明汽车机械式千斤顶固定在千斤顶固定支架上的结构示意图。首先,将机械式千斤顶支撑架置于固定在车身内的机械式千斤顶固定支架2上, 机械式千斤顶固定支架2的第一支撑体观的第一支撑体支撑面22和第二支撑体四的第二支撑体支撑面26相对于水平面倾斜一角度形成等腰梯形结构并分别与机械式千斤顶1 的第一支撑部12和千斤顶的第二支撑部13的接触面相匹配,限位挡板23限制机械式千斤顶1在一定范围内前后移动,这样机械式千斤顶1的X、Y和Z向自由度以及绕Z轴的旋转自由度得到了限制;其次,将机械式千斤顶固定支架2的紧固螺栓25嵌于机械式千斤顶支撑架的凹缺14处,然后旋转机械式千斤顶1的手柄,机械式千斤顶1的支撑架向外张开,机械式千斤顶1的凹缺14处紧贴紧固螺栓25 ;最后,再将紧固螺母M拎紧在紧固螺栓25上, 给机械式千斤顶1施加一 Z向预紧力,机械式千斤顶支撑架的后侧与限位挡板23、拉撑21 的后侧立板27的限位面贴合,就进一步限制了机械式千斤顶1沿X、Y、Z向自由度以及绕X 轴旋转自由度和绕Y轴旋转自由度,这样就将机械式千斤顶1紧固在了车身上。本发明充分利用千斤顶自身结构,所设计支架和千斤顶结构相匹配,限制了千斤顶绕ζ轴旋转的自由度和沿Χ、Υ向移动的自由度;本发明中还设计有限位挡板23和后侧立板27,并采用紧固螺栓25和紧固螺母M固定进一步限制了千斤顶在X和Z向移动的自由度以及绕X轴、Y轴转动的自由度;利用千斤顶自身可升降特性,拧紧千斤顶将千斤顶限制在固定螺栓25和限位挡板23、后侧立板27之间,并通过预紧紧固螺母M紧固,防止千斤顶 1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有所震动。通过以上机械式千斤顶固定支架能把千斤顶紧固在车身内,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没有震动,减少了千斤顶震动对车身其他件的损坏,并能降低车内噪音,而且随车工具装取方便,机械式千斤顶固定支架为冲压件且通过点焊固定在车身上,所以成本也较低。该机械式千斤顶固定支架设置于汽车备胎旁边钣金处,能充分利用后背箱空间, 且能牢固的固定随车工具,且取出方便。若车内空间很狭窄,备胎轮毂内空间很小,无法把千斤顶放进去,而且备胎高出地板,经校核千斤顶结构发现,若将千斤顶平放置于备胎旁边车厢内,采用该机械式千斤顶固定支架紧密固定,不但能很好的利用车内空间,还能起到支撑地毯的作用。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发明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汽车机械式千斤顶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拉撑(21)、对称设置在所述拉撑(21)两端的第一支撑体(28 )和第二支撑体(29 )、所述第一支撑体(28 )的第一支撑体支撑面(22 )和第二支撑体(29 )的第二支撑体支撑面(26 )的前后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限位挡板(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机械式千斤顶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体支撑面(22)和所述第二支撑体支撑面(26)形成等腰梯形结构,所述第一支撑体支撑面 (22)和所述第二支撑体支撑面(26)分别支撑千斤顶第一支撑部(12)和千斤顶第二支撑部(1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机械式千斤顶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撑体支撑面(22 )和第二支撑体支撑面(26 )分别与各自的两块侧限位挡板(23 )形成等腰梯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汽车机械式千斤顶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撑(21)呈阶梯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机械式千斤顶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撑(21)的后侧立板(27 )高于所述第一支撑体(28 )和第二支撑体(29 ),所述后侧立板(27 )上有不少于2个的固定用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机械式千斤顶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撑(21)和所述第一支撑体(观)、第二支撑体(29)为形成一体的冲压件。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汽车机械式千斤顶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杆和调节装置,所述限位杆一端穿过千斤顶凹缺(14)后与所述拉撑(21)的后侧立板 (27)固定,所述限位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调节装置配合共同将千斤顶在Z向进行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机械式千斤顶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是一紧固螺栓(25),所述调节装置是紧固螺母(2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机械式千斤顶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螺母 (24)由圆片(241)、圆锥台(243)和多个翅片(242)组成,所述多个翅片(242)焊接在所述圆片(241)和所述圆锥台(243)的表面,方便操作。
10.一种汽车机械式千斤顶的固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机械式千斤顶支撑架置于固定在车身内的机械式千斤顶固定支架(2)上,机械式千斤顶固定支架(2 )的第一支撑体(28 )的第一支撑体支撑面(22 )和第二支撑体(29 )的第二支撑体支撑面(26)相对于水平面倾斜一角度形成等腰梯形结构并分别与机械式千斤顶(1)的第一支撑部(12)和千斤顶的第二支撑部(13)的接触面相匹配,限位挡板(23)限制机械式千斤顶(1)在一定范围内前后移动,这样机械式千斤顶(1)的X、Y和Z向自由度以及绕Z轴的旋转自由度得到了限制;其次,将机械式千斤顶固定支架(2)的紧固螺栓(25)嵌于机械式千斤顶支撑架的凹缺(14)处,然后旋转机械式千斤顶(1)的手柄,机械式千斤顶(1)的支撑架向外张开,机械式千斤顶(1)的凹缺(14)处紧贴紧固螺栓(25);最后,再将紧固螺母(24)拎紧在紧固螺栓(25)上,给机械式千斤顶(1)施加一 Z向预紧力,机械式千斤顶支撑架的后侧与限位挡板(23)、拉撑(21)的后侧立板(27)的限位面贴合,就进一步限制了机械式千斤顶(1) X、Y、Z向自由度以及绕X轴旋转自由度和绕Y轴旋转自由度,这样就将机械式千斤顶(1)紧固在了车身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机械式千斤顶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拉撑(21)、对称设置在所述拉撑(21)两端的第一支撑体(28)和第二支撑体(29)、所述第一支撑体(28)的第一支撑体支撑面(22)和第二支撑体(29)的第二支撑体支撑面(26)的前后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限位挡板(23),该千斤顶固定支架还包括限位杆和调节装置,所述限位杆一端穿过千斤顶凹缺(14)后与所述拉撑(21)的后侧立板(27)固定,所述限位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调节装置配合共同将千斤顶在Z向进行固定。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并使得千斤顶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没有震动,减少了千斤顶对车身其他件的损坏,并能降低车内噪音。
文档编号B60R11/06GK102490665SQ20111039767
公开日2012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5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5日
发明者张贵万, 王爱国, 高发华, 魏庆华 申请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