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毂双胎汽车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32977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单毂双胎汽车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种单毂双胎汽车轮装置,涉及汽车行驶安全驾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车轮轮毂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轮胎安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汽车行驶,安全驾驶等一系列的安全措施上,已知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一车前四轮后四轮形式、轮胎两侧进行厚度加强、加固形式,一个轮胎内有多个气室、多个内胎或实心胎等形式。基于以上的各种形式,在实际应用中有些虽具有一定使用效果,有些可以起到一定的安全性。但还存在有一定的缺陷及不利因素,至今都没有得到真正全面性推广应用。从某些角度上来说还没有一种具有一定优势,可操作性的对汽车车轮进行大变革。 随着路况条件不断改善,汽车车速的提高,轮胎爆胎、漏气等引起的交通事故时常发生。就车轮而言,在整个汽车行驶过程中,确保安全驾驶所采取的各种方法、手段及措施还得不到有效的提高。本实用新型就是在进行了认真而充分的调查实践,总结上述已有的已知技术现状下,为克服和解决已有已知技术存在的不足,缺陷与弊端的基础上而研制开发成功的。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单毂双胎的汽车轮装置,包括轮毂、轮胎,双胎为选择以独立方式、以并联方式中的一种方式按置在同一个轮毂上,轮毂上设有两个充气咀,还有每个轮胎两侧设置了加强增厚层,每个轮胎两侧边缘还设置了具有明显色彩的圆环,分里外三层彩色环。通过本实用新型达到目的是,应用本新型车轮体系可进一步降低爆胎、泄气而引发的交通事故。保障驾驶安全,人车行驶安全。大大提高了行驶中的安全性,可靠性。本实用新型可达到预期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单毂双胎汽车轮装置,包括轮毂、轮胎,双胎为选择以独立方式、以并联方式中的一种方式按置在同一个轮毂上,轮毂上设有两个充气咀,还有每个轮胎两侧设置了加强增厚层,每个轮胎两侧边缘还设置了具有明显色彩的圆环,分里外三层彩色环。所述的一种单毂双胎汽车轮装置,所述轮毂为选择可独立安装两个轮胎、并联安装两个轮胎中一种的双凹槽轮毂,所述轮毂上的两个轮胎凹槽为选择相同大小的宽度、宽度不等且具有一定宽度比例尺寸中一种的双轮胎凹槽结构。所述的一种单毂双胎汽车轮装置,所述轮毂上设置有两个充气嘴孔,分别处在每个胎槽的底部位置。所述的一种单毂双胎汽车轮装置,所述的轮胎,每个轮胎两侧边缘为具有增厚层结构。所述的一种单毂双胎汽车轮装置,所述的轮胎,每个轮胎两侧设置有里外三层色彩的圆环结构。所述的一种单毂双胎汽车轮装置,所述的汽车轮,在其双胎中间间隙处嵌有一圈橡胶层。由于采用了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及其结构形式,由于本实用新型为在一个轮毂上设置了两个轮胎,即在一个轮毂上实现了两个独立轮胎并联使用的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与已有的已知技术相比,为汽车在行驶中获得了更为安全可靠。且轮毂还可方便实现双胎或单宽胎随意更换使用,通用性强,无需备胎。由于按置了双胎缘故,一般不太可能双胎同时出现问题,即使双胎中的某个轮胎发生问题,另外的一个轮胎可继续使车辆保证正常行驶,免去了使用者在行驶途中进行维修所带来的不便、困难及至危险。特别对女性而言,大大提高了在行驶中的安全性,可靠性,免去了途中更换轮胎的劳动强度和难度,可为交通安全带来较大的益处。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中轮毂上的两个轮胎凹槽宽度相同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可看到两个充气咀所设置的位置。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中轮毂上的两个轮胎凹槽宽度不同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可看到两个充气咀所设置的位置。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中轮毂上安装两个轮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中轮毂上安装一个轮胎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中轮胎两侧边缘为具有增厚层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A向一种方式的示意图;即轮胎具有增厚层一种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5中A向另一种方式的示意图;即轮胎具有增厚层另一种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中轮胎两侧设置有三层色彩圆环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中A位的放大示意图;即轮胎上设置有三层色彩圆环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中双胎中间间隙处嵌有一圈橡胶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一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描述,正如说明书附图1、2、3、4、5、 6、7、8、9、10 所示一种单毂双胎汽车轮装置,包括轮毂、轮胎,双胎为选择以独立方式、以并联方式中的一种方式按置在同一个轮毂上,轮毂上设有两个充气咀,还有每个轮胎两侧设置了加强增厚层,每个轮胎两侧边缘还设置了具有明显色彩的圆环,分里外三层彩色环。所述的一种单毂双胎汽车轮装置,所述轮毂为选择可独立安装两个轮胎、并联安装两个轮胎中一种的双凹槽轮毂,所述轮毂上的两个轮胎凹槽为选择相同大小的宽度、宽度不等且具有一定宽度比例尺寸中一种的双轮胎凹槽结构。所述的一种单毂双胎汽车轮装置,所述轮毂上设置有两个充气嘴孔,分别处在每个胎槽的底部位置。[0028]所述的一种单毂双胎汽车轮装置,所述的轮胎,每个轮胎两侧边缘为具有增厚层结构。所述的一种单毂双胎汽车轮装置,所述的轮胎,每个轮胎两侧设置有里外三层色彩的圆环结构。所述的一种单毂双胎汽车轮装置,所述的汽车轮,在其双胎中间间隙处嵌有一圈橡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二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描述,正如说明书附图1图所示一种单毂双胎汽车轮装置,其轮毂为具有可按置两个独立轮胎的凹槽结构,每个凹槽中设有一个充气嘴孔,凹槽深度、宽度大小相等,左右对称。通过对以上结构进行了实际制作,收到了预期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三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正如说明书附图2图所示一种单毂双胎汽车轮装置,其轮毂为可具有按置两个独立轮胎的双凹槽结构,每个凹槽中设有一个充气嘴孔,两个凹槽深度相同,宽度不同,左右不对称,车轮变通为双槽宽窄双胎型。通过对以上结构进行了制作,收到了预期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四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正如说明书附图3、图4所示一种单毂双胎汽车轮装置,其轮毂形式上虽然为双凹槽结构,但可按置上一个单宽胎(如图4 所示),也即可实现单双胎灵活变通应用(如图4、图3所示),随意更换。实现双槽单胎方式运行。通过对以上结构方式进行了实际制作,取得了预期良好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五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正如说明书附图5、图6、图7所示一种单毂双胎汽车轮装置,对其轮胎两侧边缘进行了加固增厚,以防止或减少轮胎边缘在行驶中经常受到不同程度来自不同形式的损伤。通过对轮胎进行了上述技术改进及具体的实施,收到了预期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六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正如说明书附图8、图9所示 一种单毂双胎汽车轮装置,对其轮胎两侧设置了明显色彩圆环或荧光圆环及里外三层不同彩色环标记。一旦边缘受到损伤,即可根据圆环划痕深浅,色彩显现标记程度判断出轮胎受损的危害大小,及时作出相应的应对或采取必要措施。通过对以上方式进行了制作,收到了预期良好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七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正如说明书附图10所示一科单毂双胎汽车轮装置,在其双胎中间间隙处嵌有一圈橡胶层,以防止双胎间隙处往往会有小石头的嵌入,造成损伤影响轮胎使用寿命。通过对以上方式进行了制作,同样收到了预期的良好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巳,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所述,而顺畅地实施本实用新型。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作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制作完毕后进行了试用性考核,经试用考核,获得了预期的良好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单毂双胎汽车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轮毂、轮胎,双胎为选择以独立方式、 以并联方式中的一种方式按置在同一个轮毂上,轮毂上设有两个充气咀,还有每个轮胎两侧设置了加强增厚层,每个轮胎两侧边缘还设置了具有明显色彩的圆环,分里外三层彩色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毂双胎汽车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为选择可独立安装两个轮胎、并联安装两个轮胎中一种的双凹槽轮毂,所述轮毂上的两个轮胎凹槽为选择相同大小的宽度、宽度不等且具有一定宽度比例尺寸中一种的双轮胎凹槽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毂双胎汽车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上设置有两个充气嘴孔,分别处在每个胎槽的底部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毂双胎汽车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轮胎,每个轮胎两侧边缘为具有增厚层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毂双胎汽车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轮胎,每个轮胎两侧设置有里外三层色彩的圆环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毂双胎汽车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汽车轮,在其双胎中间间隙处嵌有一圈橡胶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毂双胎汽车轮装置,涉及汽车行驶安全驾驶技术领域。包括轮毂、轮胎,双胎为选择以独立方式、以并联方式中的一种方式按置在同一个轮毂上,轮毂上设有两个充气咀,还有每个轮胎两侧设置了加强增厚层,每个轮胎两侧边缘还设置了具有明显色彩的圆环,分里外三层彩色环;双胎中间间隙处嵌有一圈橡胶层。作为汽车车轮使用。在改变已知技术结构前提下构成本实用新型,可达到进一步的防爆,防漏的车辆行驶安全效果,大大降低了在驾驶中由于轮胎引起发生车祸的概率,提高了汽车行驶安全性,可靠性。
文档编号B60B11/04GK202053826SQ20112003586
公开日2011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28日
发明者徐亦捷, 徐亦隽 申请人:徐亦捷, 徐亦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