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可靠性接触网支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35158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可靠性接触网支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化铁路,特别涉及电气化铁路的接触网支持装置。
背景技术
在我国现有的接触网支持系统中,定位管的固定主要是通过以下三种安装方式 ①定位管与斜腕臂间安装腕臂支撑;②定位管与承力索座间安装单根定位管吊线;③定位管与承力索间安装定位管V型拉线。采用定位管支撑的安装方式,定位管与斜腕臂之间形成刚性结构,在受电弓故障,抬升很大时,将受到限制,存在发生弓网事故的隐患,且投资较高;采用定位管吊线安装方式,吊线与承力索座挂钩相连,吊线采用回头压接工艺,压接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连接可靠性,此外,由于吊线与挂钩之间没有紧密接触,易发生电蚀,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此装置无冗余备用;采用定位管V型拉线方式,安装零件多、结构复杂、安装维护麻烦。此外,定位钩与定位环之间,缺少备用的连接固定零件及有效的电气连接零件,可靠性差,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以上腕臂支持系统中都存在一定的技术缺陷,需进行技术及零件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可靠性接触网支持装置,连接可靠、安全备用、维护方便。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实用新型的高可靠性接触网支持装置,包括安装在平腕臂上的承力索座和安装在定位管的定位管卡子,定位管一端通过定位钩与安装在斜腕臂上的定位环相连,其特征是所述承力索座、定位管卡子通过呈V型的拉线相连,该拉线的下部与定位管卡子连接, 而其左侧段、右侧段的上端则与承力索座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连接牢固,可靠性高,在腕臂支持系统中的多发的故障点都采取了备用方式并形成有效的电气回路,可广泛用于普速和高速电气化铁路建设以及既有铁路的系统升级改造。

本说明书包括如下十幅附图图1是高可靠性接触网支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高可靠性接触网支持装置中承力索座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是高可靠性接触网支持装置中承力索座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是高可靠性接触网支持装置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高可靠性接触网支持装置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高可靠性接触网支持装置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高可靠性接触网支持装置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0015]图8是高可靠性接触网支持装置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高可靠性接触网支持装置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1中A局部的放大视图。图中示出零部件、部位名称及所对应的标记平腕臂10、斜腕臂11、定位环12、定位管20、定位管卡子21、定位钩22、连接线23、承力索座30、承力索座本体31、承力索座盖板32、耳部321、耳部通孔322、垫块33、垫块通孔331、连接螺栓;34、拉线40、左侧段401、右侧段402、连接线4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高可靠性接触网支持装置,包括安装在平腕臂10上的承力索座30和安装在定位管20的定位管卡子21,定位管20 —端通过定位钩22与安装在斜腕臂11上的定位环12相连。参照图4或图5,所述承力索座30、定位管卡子21通过呈V 型的拉线40相连,该拉线40的下部与定位管卡子21连接,而其左侧段401、右侧段402的上端则与承力索座30固定连接。参照图2,所述承力索座30由通过连接螺栓34连接的承力索座本体31、承力索座盖板32构成。拉线40与承力索座30的连接结构有如下两种,其一,所述承力索座盖板32 两侧具有横向向外延伸形成的耳部321,耳部321上开设有耳部通孔322 (参照图2、;其二, 所述承力索座本体31两侧各设置有由连接螺栓34固定的垫块33,垫块33上开设有垫块通孔331(参照图3)。在由图4示出的实施例1中,所述拉线40为硬拉线,其左侧段401、右侧段402的上端分别向上穿过耳部通孔322后向下回折,在重叠段上由卡箍固定。承力索座盖板32可采用绝缘或非绝缘材料。所述拉线40在卡箍以下的部位设置有将左侧段401、右侧段402 连接的连接线41,即在多发的故障点采取了备用方式。在由图5示出的实施例2中,所述拉线40为硬拉线,其左侧段401、右侧段402的上端分别穿过垫块通孔331后回折,在重叠段上由卡箍固定。垫块33可采用绝缘或非绝缘材料。所述拉线40在卡箍以下的部位设置有将左侧段401、右侧段402连接的连接线41, 即在多发的故障点采取了备用方式。在由图6示出的实施例3中,承力索座盖板32采用非绝缘材料,所述拉线40为软拉线,其左侧段401、右侧段402的上端分别向上穿过耳部通孔322后向下回折,在重叠段上压接固定,左侧段401、右侧段402的上端再向上回折在由连接螺栓34与承力索座本体31 连接。在定位管卡子21上设置将拉线40与定位管20连接的连接线41,即在多发的故障点采取了备用方式并形成有效的电气回路。在由图7示出的实施例4中,垫块33采用非绝缘材料,所述拉线40为软拉线,其左侧段401、右侧段402的上端分别向上穿过垫块通孔331后向下回折,在重叠段上压接固定,左侧段401、右侧段402的上端再向上回折在由连接螺栓34与承力索座本体31连接。 在定位管卡子21上设置将拉线40与定位管20连接的连接线41,即在多发的故障点采取了备用方式并形成有效的电气回路。在由图8示出的实施例5中,承力索座盖板32采用绝缘材料,所述拉线40为软拉线,其左侧段401、右侧段402的上端分别向上穿过耳部通孔322后向下回折,在重叠段上压接固定,左侧段401、右侧段402的上端相连接,即在多发的故障点采取了备用方式。在由图9示出的实施例6中,垫块33采用绝缘材料,所述拉线40为软拉线,其左侧段401、右侧段402的上端分别向上穿过垫块通孔331后向下回折,在重叠段上压接固定, 左侧段401、右侧段402的上端相连接,即在多发的故障点采取了备用方式。参照图10,为最大程度地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所述定位管20与在斜腕臂11之间设置有连接线23,该连接线23的两端分别与定位钩22、定位环12相连。以上所述只是用图解说明本实用新型高可靠性接触网支持装置的一些原理,并非是要将本实用新型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体结构和适用范围内,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申请的专利范围。
权利要求1.高可靠性接触网支持装置,包括安装在平腕臂(10)上的承力索座(30)和安装在定位管00)的定位管卡子(21),定位管00) —端通过定位钩0 与安装在斜腕臂(11)上的定位环(1 相连,其特征是所述承力索座(30)、定位管卡子通过呈V型的拉线 (40)相连,该拉线(40)的下部与定位管卡子(21)连接,而其左侧段(401)、右侧段(402) 的上端则与承力索座(30)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可靠性接触网支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承力索座(30)由通过连接螺栓(34)连接的承力索座本体(31)、承力索座盖板(3 构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可靠性接触网支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承力索座盖板(32) 两侧具有横向向外延伸形成的耳部(321),耳部(321)上开设有耳部通孔(322)。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可靠性接触网支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承力索座本体(31) 两侧各设置有由连接螺栓(34)固定的垫块(33),垫块(3 上开设有垫块通孔(331)。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可靠性接触网支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拉线00)为硬拉线,其左侧段G01)、右侧段(40 的上端分别向上穿过耳部通孔(32 后向下回折,在重叠段上由卡箍固定。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可靠性接触网支持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拉线00)为硬拉线,其左侧段G01)、右侧段(40 的上端分别穿过垫块通孔(331)后回折,在重叠段上由卡箍固定。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高可靠性接触网支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拉线00)在卡箍以下的部位设置有将左侧段G01)、右侧段(40 连接的连接线01)。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可靠性接触网支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拉线00)为软拉线,其左侧段G01)、右侧段(40 的上端分别向上穿过耳部通孔(32 后向下回折,在重叠段上压接固定,左侧段G01)、右侧段002)的上端再向上回折在由连接螺栓(34)与承力索座本体(31)连接;在定位管卡子上设置将拉线GO)与定位管OO)连接的连接线 01)。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可靠性接触网支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拉线00)为软拉线,其左侧段G01)、右侧段(40 的上端分别向上穿过垫块通孔(331)后向下回折,在重叠段上压接固定,左侧段G01)、右侧段002)的上端再向上回折在由连接螺栓(34)与承力索座本体(31)连接;在定位管卡子上设置将拉线GO)与定位管OO)连接的连接线 01)。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可靠性接触网支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拉线00)为软拉线,其左侧段G01)、右侧段(40 的上端分别向上穿过耳部通孔(32 后向下回折,在重叠段上压接固定,左侧段G01)、右侧段002)的上端相连接。
11.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可靠性接触网支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拉线00)为软拉线,其左侧段G01)、右侧段(40 的上端分别向上穿过垫块通孔(331)后向下回折,在重叠段上压接固定,左侧段G01)、右侧段002)的上端相连接。
12.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可靠性接触网支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定位管OO)与在斜腕臂(11)之间设置有连接线(23),该连接线03)的两端分别与定位钩(22)、定位环 (12)相连。
专利摘要高可靠性接触网支持装置,包括安装在平腕臂(10)上的承力索座(30)和安装在定位管(20)的定位管卡子(21),定位管(20)一端通过定位钩(22)与安装在斜腕臂(11)上的定位环(12)相连,其特征是所述承力索座(30)、定位管卡子(21)通过呈V型的拉线(40)相连,该拉线(40)的下部与定位管卡子(21)连接,而其左侧段(401)、右侧段(402)的上端则与承力索座(30)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连接牢固,可靠性高,在腕臂支持系统中的多发的故障点都采取了备用方式并形成有效的电气回路,可广泛用于普速和高速电气化铁路建设以及既有铁路的系统升级改造。
文档编号B60M1/22GK202046213SQ20112012276
公开日2011年1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2日
发明者李凯强, 潘英, 阙明, 陈勇 申请人: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