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式货车用货物自动位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38489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箱式货车用货物自动位移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箱式货车用货物自动位移装置
技术领 域本实用新型涉及货物装卸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箱式货车用货物自动位移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运输车辆当中,由于箱式货车具有密封性好、安全性强的显著优点,它特别适合对于特殊货物的运输,如银行系统批量运输钞票均采用专用的箱式运钞车。因运钞车的货箱门大都设置在货箱的后侧,并且货箱的长度较长,因此,在装车时则需要靠人工将重量较大的钞票捆包逐个从货箱的门口搬运到货箱内的里侧,在卸车时仍然需要靠人工将钞票捆包逐个从货箱的里侧内向外搬运。由此,它使得装卸钞票捆包的工作费时费力,并导致了装卸效率相当低下。中国专利200820021254. 1公开了一种“运钞车滑动升降平台”技术,它安装在运钞车的货箱内,它采用了框架上设置液压升降启动滚动滑轴的形式,即靠人工或机械的外力使货物托盘通过滚动滑轴的滚动而产生位移。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装卸车的繁琐劳动,但是,它存在的问题是一、需要靠人工或机械将装载钞票捆包的货物托盘在货箱内推进或拉出,其仍然存在装卸货物费时费力、效率较低的问题;二、靠人工或机械操作时,容易对钞票捆包及其钞票造成不同程度损伤和损坏的缺点。由此,给方方面面带来了诸多烦恼。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箱式货车用货物自动位移装置,它安装在箱式货车内的地板上,它能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装卸货物费时费力、装卸效率较低,容易对钞票捆包及其钞票造成不同程度损伤和损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箱式货车用货物自动位移装置, 它包括至少两个形状、构造相同的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相互并排设置,其相互之间有间隔, 开设有若干个矩形口的顶板分别与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顶部连接,第一框架内分别安装滚动机构、升降机构和液压机构,滚动机构安装在升降机构上并与其相转动配合,升降机构与液压机构相铰连,液压机构与第一框架连接,滚动机构分别由驱动辊和若干个从动辊由右向左依次排列组成,驱动辊和若干个从动辊分别与若干个矩形口相对应,驱动辊与第二框架上的驱动辊相互连接并与动力装置连接;驱动辊与第一从动辊动力传递,并且依次排列的各个从动辊动力相互传递;设有信号接收器的控制器安装在框架上,控制器分别与动力装置和液压机构电路连接,遥控器与信号接收器相对应。为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完成所述第一框架内侧上连接有若干个支撑轴,所述升降机构由若干个呈三角形的左右升降板和连动架组成,左右升降板分别与连动架两侧相铰连;所述液压机构由工作缸和液压站组成,工作缸与液压站通过管道相互连接,控制器与液压站电路连接,工作缸与第一框架连接并与连动架铰连;[0008]驱动辊安装在第一左升降板和第一右升降板上,相互之间相转动配合;第一从动辊安装在第二左升降板和第二右升降板上,相互之间相转动配合;第一左升降板、第一右升降板的上部分别安装在第一支撑轴上并与其相配合,第一左升降板、第一右升降板的下部分别与连动架铰连;第二左升降板、第二右升降板的上部分别安装在第二支撑轴上并与其相配合,第二左升降板、第二右升降板的下部分别与连动架铰连;驱动辊轴上安装主动轮,第一从动辊轴上分别安装从动轮和 传动轮,第一传动链条安装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上,第二传动链条安装在传动轮和第二从动辊上的第二从动轮上。与第一框架形状、构造相同的第三框架、第四框架、第五框架、第六框架相互之间并排设置,其相互之间有间隔,第三框架、第四框架、第五框架、第六框架与第一框架、第二框架相并排设置,其相互之间有间隔,顶板分别与第三框架、第四框架、第五框架、第六框架的顶部连接,第三框架、第四框架、第五框架、第六框架上分别设置的驱动辊相互连接,并与第二框架上设置的驱动辊连接,第三框架、第四框架、第五框架、第六框架上的驱动辊和若干个从动辊分别与若干个矩形口相对应。本实用新型能够产生的有益效果因至少两个形状、构造相同的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相互并排设置,并将开设有若干个矩形口的顶板分别与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顶部连接,各框架内分别依次排列安装驱动辊和若干个从动辊,驱动辊和若干个从动辊分别与若干个矩形口相对应,各框架内的驱动辊相互连接后与动力装置连接,各框架内的驱动辊与第一从动辊动力传递,依次排列的各个从动辊动力相互传递;设有信号接收器的控制器安装在框架上,控制器分别与动力装置和液压机构电路连接,遥控器与信号接收器相对应。所以,它能够在装卸车时,通过操作遥控器来控制驱动辊和若干个从动辊转动,使货物无须外力即可自动位移到货箱内的里侧;因与第一框架形状、构造相同的第三框架、第四框架、第五框架、第六框架相互之间并排设置,并与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并排设置,其相互之间有间隔,顶板分别与第三框架、第四框架、第五框架、第六框架的顶部连接,第三框架、第四框架、第五框架、第六框架上分别设置的驱动辊相互连接,并与第二框架上设置的驱动辊连接,第三框架、第四框架、第五框架、第六框架上分别设置的驱动辊和若干个从动辊分别与若干个矩形口相对应,所以, 它能够使驱动辊和若干个从动辊在顶板上分布得更加均勻,以满足规格大小不同的货物托盘都能够与驱动辊和若干个从动辊相接触而产生位移。本实用新型安装在箱式货车的货箱内地板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动力装置驱动各个框架上的驱动辊,各个驱动辊分别传动各个从动辊转动,使货物无须外力即可自动位移到货箱内的里侧,它使得箱式货车的装卸货物工作省时省力、装卸效率大大提高,广泛应用能够产生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工作缸22动作后拉动连动架21,通过第一左升降板23和第一右升降板24、第二左升降板25和第二右升降板26的动作使驱动辊11和第一从动辊12向上升起后并高出顶板4面的结构示意图;[0016]图3为图2的俯视图,主要示意第一框架1上的驱动辊11轴上安装主动轮11a,第一从动辊12轴上分别安装从动轮12a和传动轮12b,以及第一框架1上的驱动辊11与第二框架2上的驱动辊相连接并与动力装置13相连接的结构形式。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 新型的箱式货车用货物自动位移装置,它包括至少两个形状、构造相同的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2相互并排设置,其相互之间有间隔,开设有若干个矩形口 4a的顶板4分别与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2顶部连接,第一框架1内分别安装滚动机构、升降机构和液压机构,滚动机构安装在升降机构上并与其相转动配合,升降机构与液压机构相铰连, 液压机构与第一框架1连接,滚动机构分别由驱动辊11和若干个从动辊由右向左依次排列组成,驱动辊11和若干个从动辊分别与若干个矩形口 4a相对应,驱动辊11与第二框架2 上的驱动辊相互连接并与动力装置13连接;驱动辊11与第一从动辊12动力传递,并且依次排列的各个从动辊动力相互传递;设有信号接收器10的控制器安装在框架上,控制器分别与动力装置13和液压机构电路连接,遥控器与信号接收器10相对应。所述第一框架1内侧上连接有若干个支撑轴,所述升降机构由若干个呈三角形的左右升降板和连动架21组成,左右升降板分别与连动架21两侧相铰连;所述液压机构由工作缸22和液压站组成,工作缸22与液压站通过管道相互连接, 控制器与液压站电路连接,工作缸22与第一框架1连接并与连动架21铰连;驱动辊11安装在第一左升降板23和第一右升降板24上,相互之间相转动配合; 第一从动辊12安装在第二左升降板25和第二右升降板26上,相互之间相转动配合;第一左升降板23、第一右升降板24的上部分别安装在第一支撑轴Ia上并与其相配合,第一左升降板23、第一右升降板24的下部分别与连动架21铰连;第二左升降板25、第二右升降板 26的上部分别安装在第二支撑轴Ib上并与其相配合,第二左升降板25、第二右升降板26 的下部分别与连动架21铰连;驱动辊11轴上安装主动轮11a,第一从动辊12轴上分别安装从动轮12a和传动轮12b,第一传动链条安装在主动轮Ila和从动轮12a上,第二传动链条安装在传动轮12b 和第二从动辊上的第二从动轮上。与第一框架1形状、构造相同的第三框架、第四框架、第五框架、第六框架相互之间并排设置,其相互之间有间隔,第三框架、第四框架、第五框架、第六框架与第一框架1、第二框架2相并排设置,其相互之间有间隔,顶板4分别与第三框架、第四框架、第五框架、第六框架的顶部连接,第三框架、第四框架、第五框架、第六框架上分别设置的驱动辊相互连接,并与第二框架2上设置的驱动辊连接,第三框架、第四框架、第五框架、第六框架上的驱动辊和若干个从动辊分别与若干个矩形口 4a相对应。制作时,按上述要求加工好各种零部件组装即可。本实用新型最佳方案是将第一框架1、第二框架2、第三框架、第四框架、第五框架、第六框架相互并排设置,通过顶板4将各框架连接在一起,使顶板4上形成了一个具有六排“动辊组”的货物移动平台,以此使各个驱动辊和各个从动辊在顶板4上分布得更加稠密、更加均勻、更加合理,该平台能够充分满足规格大小不同的货物托盘都可在各个驱动辊和各个从动辊的滚动作用下而自动位移, 故从根本上使得装卸车工作省时省力、装卸车效率大大提高。[0024]本实用新型还可以设置四排动辊组或八排动辊组,即由四个框架或八个框架分别通过顶板4连接在一起,以在顶板4上形成四排或八排“动辊组”,以进一步方便规格大小不同的货物托盘在其上位移。装车使用时,工作人员操作遥控器,信号接收器10接收后控制器动作,动力装置 13和液压机构的各个工作缸分别工作,此时,各个框架上的驱动辊带动各个从动辊转动,与此同时,液压机构的液压站工作,工作缸22拉动连动架21动作,此时通过第一左升降板23 和第一右升降板24、第二左升降板25和第二右升降板26的动作,使驱动辊11和第一从动辊12向上升起并高出顶板4表面,以满足能够与货物托盘相接触;同时,各个框架上的工作缸拉动各个连动架动作,此时通过各个左升降板和右升降板的动作,使各个框架上的各个驱动辊和各个从动辊向上升起并高出顶板4面,以满足能够与货物托盘相接触。当叉车将装载钞票捆包的货物托盘送到货箱门口处,并使货物托盘能够与驱动辊和从动辊相接触相接触,此时,货物托盘则在各个驱动辊和各个从动辊转动的作用下,无须外力即可自动位移到货箱里侧,以此完成装车工作。当货物托盘位移到位后,工作缸22带动连动架21反向动作,使各个升降机构带动各个驱动辊和各个从动辊从矩形口 4a处下降并低于顶板4面,使货物托盘能够与顶板4表面相接触,以保证货物在运输时的稳定。卸车时,工作人员操作遥控器,使驱动辊和从动辊反向旋转即可。设有信号接收器10的控制器仅安装在第一框架1的右侧端上,也可以安装在其中任何一个框架的右侧端上,以满足遥控器与信号接收器10相对应的方便位置。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控制部分为公知技术。本实用新型液压机构的液压站为公知技术,液压站上的液压泵与工作缸22通过管道连接,以及控制器控制液压站的工作形式为公知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不仅限于本实施例记载的实施方式,还可以有其它实施方式完成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未详细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权利要求1.箱式货车用货物自动位移装置,它包括至少两个形状、构造相同的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2)相互并排设置,其相互之间有间隔,开设有若干个矩形口(4a)的顶板(4)分别与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2)顶部连接,第一框架(1)内分别安装滚动机构、升降机构和液压机构,滚动机构安装在升降机构上并与其相转动配合,升降机构与液压机构相铰连, 液压机构与第一框架(1)连接,其特征在于滚动机构分别由驱动辊(11)和若干个从动辊由右向左依次排列组成,驱动辊(11)和若干个从动辊分别与若干个矩形口(4a)相对应,驱动辊(11)与第二框架(2)上的驱动辊相互连接并与动力装置(13)连接;驱动辊(11)与第一从动辊(12)动力传递,并且依次排列的各个从动辊动力相互传递;设有信号接收器(10) 的控制器安装在框架上,控制器分别与动力装置(13)和液压机构电路连接,遥控器与信号接收器(10)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式货车用货物自动位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1)内侧上连接有若干个支撑轴,所述升降机构由若干个呈三角形的左右升降板和连动架 (21)组成,左右升降板分别与连动架(21)两侧相铰连;所述液压机构由工作缸(22)和液压站组成,工作缸(22)与液压站通过管道相互连接, 控制器与液压站电路连接,工作缸(22)与第一框架(1)连接并与连动架(21)铰连;驱动辊(11)安装在第一左升降板(23)和第一右升降板(24)上,相互之间相转动配合;第一从动辊(12)安装在第二左升降板(25)和第二右升降板(26)上,相互之间相转动配合;第一左升降板(23)、第一右升降板(24)的上部分别安装在第一支撑轴(Ia)上并与其相配合,第一左升降板(23)、第一右升降板(24)的下部分别与连动架(21)铰连;第二左升降板(25)、第二右升降板(26)的上部分别安装在第二支撑轴(Ib)上并与其相配合,第二左升降板(25)、第二右升降板(26)的下部分别与连动架(21)铰连;驱动辊(11)轴上安装主动轮(11a),第一从动辊(12)轴上分别安装从动轮(12a)和传动轮(12b),第一传动链条安装在主动轮(Ila)和从动轮(12a)上,第二传动链条安装在传动轮(12b)和第二从动辊上的第二从动轮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式货车用货物自动位移装置,其特征在于与第一框架(1) 形状、构造相同的第三框架、第四框架、第五框架、第六框架相互之间并排设置,其相互之间有间隔,第三框架、第四框架、第五框架、第六框架与第一框架(1)、第二框架(2)相并排设置,其相互之间有间隔,顶板(4)分别与第三框架、第四框架、第五框架、第六框架的顶部连接,第三框架、第四框架、第五框架、第六框架上分别设置的驱动辊相互连接,并与第二框架(2)上设置的驱动辊连接,第三框架、第四框架、第五框架、第六框架上的驱动辊和若干个从动辊分别与若干个矩形口(4a)相对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箱式货车用货物自动位移装置,它包括至少两个形状、构造相同的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相互并排设置,第一框架内分别安装滚动机构、升降机构和液压机构,滚动机构安装在升降机构上并与其相转动配合,滚动机构分别由驱动辊和若干个从动辊由右向左依次排列组成,驱动辊和若干个从动辊分别与若干个矩形口相对应,驱动辊与第二框架上的驱动辊相互连接并与动力装置连接;设有信号接收器的控制器安装在框架上,控制器分别与动力装置和液压机构电路连接,遥控器与信号接收器相对应。本实用新型安装在箱式货车内的地板上,能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装卸货物费时费力、装卸效率较低,容易对钞票捆包及其钞票造成不同程度损伤和损坏的问题。
文档编号B60P1/52GK202123972SQ20112024653
公开日2012年1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13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3日
发明者吕峰, 崔吉利 申请人:山东汇融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