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座椅主动式头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52040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座椅主动式头枕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座椅中用于支撑头枕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座椅主动式头枕装置。
背景技术
车辆座椅作为供驾乘人员乘坐时,其顶部多设有头枕结构,通过头枕结构的设置,可以在车辆后撞发生时,使头枕向前向上运动,从而对驾乘人员的颈部提供一个支撑力,进而有效的保护乘员颈部。现有的车辆头枕结构中,有采用主动式头枕结构的,且主动式头枕分为有点爆式和机械式两种。其中,在机械式主动式头枕中,其主要包括靠背骨架,在靠背骨架上转动连接有一个触发机构,触发机构与支撑座椅头枕的支架结构固连,当触发机构在受到后撞时乘员施加的一个向后的触发力时,触发机构受力后转动,从而带动支架结 构带动头枕向上向前运动。该结构的采用,由于车辆后撞时,驾乘人员对触发机构多施加水平方向作用力,使得触发机构需要较大的力才能转动,进而使得该机构反应不够灵敏,不能有效的对乘驾人员的颈部进行保护。也有采用滑槽结构的,即触发机构可在滑槽内滑动,然后通过一个复位弹簧对触发机构进行后撞后的复位,但由于复位弹簧与触发机构的连接,使触发机构的移动方向与复位弹簧的弹力方向成角度设置,使得触发机构几乎不发生移动而进行转动,由于所需受力较大,使其转动的角度较小,其触发困难,且触发机构不容易复位。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有效的保护乘驾人员颈部的汽车座椅主动式头枕装置,其容易触发,且碰撞后能够迅速回位。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汽车座椅主动式头枕装置,包括靠背骨架、设置在靠背骨架上的触发板、与触发板固连的用于支撑头枕的支架结构,触发板在车辆后撞发生而受到乘员后背压力时,所述的触发板带动支架结构具有向车辆前方和上方的运动,在靠背骨架上固定设有带有通槽的导向板,所述的触发板通过与通槽滑动配合的滑动部滑动连接在导向板上,在导向板与滑动部之间连接设有对触发板提供弹性恢复力的弹性装置,所述的弹性装置对触发板提供弹性恢复力的方向与滑动部的滑动方向在同一直线上。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所述的通槽水平设置。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的滑动部为滑动嵌入通槽内的铆钉。作为对上述方式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的弹性装置为连接于导向板与铆钉之间的拉簧,拉簧的中心线与通槽的中心线重合。作为对上述方式的另一种限定,所述的弹性装置为扭簧,该扭簧的第一扭臂与导向板固连,第二扭臂与铆钉固连。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扭簧的第一扭臂通过固定铆钉固连在导向板上。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所述的支架结构包括与触发板固连的连接横管、固连于连接横管上的两根平行设置的头枕导管。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在靠背骨架上固定设有套装在头枕导管上的头枕导管导向板,所述的头枕导管导向板具有供头枕导管通过的、确保头枕导管向车辆前方和上方运动的通孔。作为对上述方式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的头枕导管通过套装其上的导向衬套设置在头枕导管导向板的通孔内。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由于弹性装置对触发板提供弹性恢复力的方向与滑动部的滑动方向在同一直线上,使触发板被触发后,能够被迅速的复位;此外,通槽水平设置,与触发板的受力方向基本一致,使触发板能相对导向板在凹槽内滑动,有效地增加了靠背骨架的位移量,使触发反应容易,且使支架结构相对靠背骨架转动角度增大,进而实现了头枕具有更大、更灵活的向车辆前方和上方的运动。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I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 图2是图I中由A向看到的导向板与弹性装置的连接关系示意图中1、靠背骨架;2、触发板;3、通槽;4、导向板;5、铆钉;6、扭簧;61、第一扭臂;62、第二扭臂;63、固定铆钉;7、连接横管;8、头枕导管;9、头枕导管导向板;10、导向衬套。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实施例涉及的汽车座椅主动式头枕装置,由图I所示,其包括靠背骨架1,靠背骨架I于靠背周边支撑靠背,靠背骨架I的中部设有触发板2,触发板2为横置的板状结构,用于与乘驾人员后背的接触,并在车辆尾部被撞击(即车辆后撞)发生时,能够对本装置的其他结构进行触发。在触发板2上方固连的用于支撑头枕的支架结构,该支架结构包括与触发板2固连的连接横管7、固连于连接横管7上的两根平行设置的头枕导管8,头枕安装在头枕导管8上,并可沿头枕导管8的长度方向进行位置调整。在靠背骨架I的上方横梁上固定连接有一个头枕导管导向板9,头枕导管导向板9具有一个通孔,头枕导管8贯通该通孔向上延伸,且通孔与头枕导管8之间具有一定的余量,在车辆发生后撞时,乘驾人员的背部对触发板2施加一个向后的作用力时,触发板2带动连接横管7和头枕导管8运动时,通孔与头枕导管8之间的余量要确保头枕导管8能够在该通孔内无阻挡的运动。为避免头枕导管8与头枕导管导向板9的摩擦导致头枕导管8的磨损,头枕导管8上还可套装有导向衬套10,通过该导向衬套10与头枕导管导向板9配合。由图I结合图2所示,在靠背骨架I上固定设有带有长方形通槽3的导向板4,长方形通槽3水平设置,该导向板4与触发板2所在的平面大致垂直设置,触发板2通过与通槽3滑动配合的滑动部滑动连接在导向板上4,本实施例中,滑动部采用铆钉5,将铆钉5嵌入通槽3内,并确保铆钉5能够沿着通槽3的长度方向滑动,且确保铆钉5能够以自身中心线为轴在通槽3内转动。
在导向板4与滑动部之间连接设有对触发板2提供弹性恢复力的弹性装置,本实施例中的弹性装置采用扭簧6,扭簧6的第一扭臂61通过固定铆钉63固连在导向板4上,固定铆钉63的中心位于通槽3宽度方向的中线上,第二扭臂62与铆钉5固连。扭簧6的扭转中心处于自由状态,且扭簧6的扭转中心位于固定铆钉63中心与铆钉5中心的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上,这样,扭簧6对铆钉5施加的弹性恢复力的方向始终与通槽3宽度中线重合,即与铆钉5在通槽3内的滑动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确保了对铆钉5的快速回位。此外,弹性装置还可设置为连接于导向板4与铆钉5之间的拉簧,拉簧的中心线与通槽3的中心线重合,即与通槽3宽度方向中线重合。 在车辆发生后撞时,乘驾人员的后背对触发板2施加一个碰撞时的压迫力,由于该压迫力趋近于水平状态,且由于通槽3设置为水平状态,则触发板2拉动铆钉5在通槽3内向后滑动,当滑动一定距离时,触发板2以铆钉5为轴带动头枕导管8具有向前、向上的运动,进而使安装在头枕导管8上的头枕对乘驾人员的颈部进行支撑。
权利要求
1.一种汽车座椅主动式头枕装置,包括靠背骨架(I)、设置在靠背骨架(I)上的触发板(2)、与触发板(2)固连的用于支撑头枕的支架结构,触发板(2)在车辆后撞发生而受到乘员后背压力时,所述的触发板(2)带动支架结构具有向车辆前方和上方的运动,其特征在于在靠背骨架(I)上固定设有带有通槽(3)的导向板(4),所述的触发板(2)通过与通槽(3)滑动配合的滑动部滑动连接在导向板上(4),在导向板(4)与滑动部之间连接设有对触发板(2)提供弹性恢复力的弹性装置,所述的弹性装置对触发板(2)提供弹性恢复力的方向与滑动部的滑动方向在同一直线上。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座椅主动式头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槽(3)水平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汽车座椅主动式头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动部为滑动嵌入通槽(3)内的铆钉(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座椅主动式头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装置为连接于导向板(4)与铆钉(5)之间的拉簧,拉簧的中心线与通槽(3)的中心线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座椅主动式头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装置为扭簧(6),该扭簧(6)的第一扭臂(61)与导向板(4)固连,第二扭臂(62)与铆钉(5)固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座椅主动式头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簧(6)的第一扭臂(61)通过固定铆钉(63)固连在导向板(4)上。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座椅主动式头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结构包括与触发板(2)固连的连接横管(7)、固连于连接横管(7)上的两根平行设置的头枕导管(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座椅主动式头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靠背骨架(I)上固定设有套装在头枕导管(8)上的头枕导管导向板(9),所述的头枕导管导向板(9)具有供头枕导管(8)通过的、确保头枕导管(8)向车辆前方和上方运动的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座椅主动式头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头枕导管(8)通过套装其上的导向衬套(10)设置在头枕导管导向板(9)的通孔内。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座椅主动式头枕装置。包括靠背骨架(1)、设置在靠背骨架(1)上的触发板(2)、与触发板(2)固连的用于支撑头枕的支架结构,在靠背骨架(1)上固定设有带有通槽(3)的导向板(4),所述的触发板(2)通过与通槽(3)滑动配合的滑动部滑动连接在导向板上(4),在导向板(4)与滑动部之间连接设有对触发板(2)提供弹性恢复力的弹性装置,所述的弹性装置对触发板(2)提供弹性恢复力的方向与滑动部的滑动方向在同一直线上。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由于弹性装置对触发板提供弹性恢复力的方向与滑动部的滑动方向在同一直线上,使触发板被触发后,能够被迅速的复位。
文档编号B60N2/48GK102745111SQ201210221600
公开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30日
发明者关晓伟, 孟卫, 曹振华, 李志勇, 李浩然, 邹修罗 申请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