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53993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加速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速器装置。
背景技术
加速器装置根据通过踏板臂连接到旋转轴的踏板的步进量调整车辆的加速状态。 探测旋转轴的旋转角,并且基于所述旋转角确定调整吸进车辆发动机中的空气量的节气门 的打开程度。
所述加速器装置包括返回机构部分和滞后机构部分。车辆驾驶员在打开方 向上踩踏所述踏板,并且所述返回机构部分在与所述打开方向相反的关闭方向上偏压 所述踏板。所述滞后机构部分施加的踩踏所述踏板的力大于取消踩踏所述踏板的力。 JP-A-2010-158992描述了一种具有两个产生不同滞后特性的滞后机构部分的受控的可变 输入装置。
所述受控的可变输入装置的壳体具有对应所述踏板臂可移动范围的开口。密封构 件布置在所述开口中以限制异物进入所述受控的可变输入装置。所述踏板臂连接到所述旋 转轴的端部,所述旋转轴的端部从所述壳体穿过所述开口向外突出。
然而,当仅有所述旋转轴的另一端部由所述壳体作为悬臂结构支撑时,施加到所 述旋转轴的另一端部的力的方向可以在所述踏板不被操作和在所述踏板被操作时改变。在 这种情况下,所述旋转轴可能变形,并且所述旋转轴不能平稳地旋转。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速器装置,其中旋转轴能够平稳地旋转。
根据本发明的实例,加速器装置包括容纳部分、旋转轴、踏板部分、旋转角探测器、 返回机构部分和密封构件。所述容纳部分附连到车辆上。所述旋转轴具有由所述容纳部分 支撑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踏板部分具有固定所述旋转轴的第一端部和由车辆驾驶 员在打开方向上踩压的第二端部。所述旋转角探测器容纳在所述容纳部分的内部空间中并 且探测所述旋转轴相对于所述容纳部分的旋转角。所述返回机构部分容纳在所述容纳部分 的内部空间中并且偏压所述旋转轴以使其在与所述打开方向相反的关闭方向上旋转。所述 密封构件布置在间隙中,所述容纳部分的内部空间通过所述间隙而与所述容纳部分的外侧 相连通,并且所述密封构件限制异物进入到所述容纳部分的内部空间中。
因此,所述旋转轴的两端由所述容纳部分支撑,因而从所述踏板部分施加到所述 旋转轴的力能够分散到所述两端部上。因而能够平衡施加到所述旋转轴的力。因此,所述 旋转轴能够平稳地旋转,并且异物被限制进入到所述容纳部分的内部空间中。
所述间隙可以限定在所述容纳部分和旋转轴的外壁之间。
所述加速器装置还可以包括产生滞后特性的滞后机构部分以恰恰在旋转力被施 加到所述旋转轴增加以前维持对应于所述旋转轴的旋转角的加速器开度并且恰恰在施加 到所述旋转轴的旋转力被取消以前维持对应于所述旋转轴的旋转角的加速器开度,并且所述滞后机构部分可以容纳在所述容纳部分的内部空间中。
所述容纳部分可以具有支撑所述旋转轴的第一端部的第一支撑和支撑所述旋转 轴的第二端部的第二支撑,并且所述踏板部分可以固定到位于限定在所述第一支撑和第二 支撑之间的外部空间中的所述旋转轴的中心。
因此,所述踏板部分的自重的一半和所述踏板部分的转矩的一半相等地施加到所述第一支撑和第二支撑上。
所述踏板部分的第一端部可以分支成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可以固 定到从所述容纳部分突出的旋转轴的第一端部,所述第二部分可以固定到从所述容纳部分 突出的旋转轴的第二端部。
因此,所述踏板自重的一半和所述踏板转矩的一半相等地施加到所述旋转轴的第 一端部和所述旋转轴的第二端部上。另外,因为所述容纳部分支撑所述旋转轴的第一端部 和第二端部,由所述容纳部分支撑所述旋转轴的力相等地施加到所述旋转轴上。


根据参照附图作出的下面的详细描述将时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 变得更明显。在附图中
图1是例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减速器装置的视图2是例示第一实施例的加速器装置的容纳部分的截面图3是沿图2的线II1-1II剖切的截面图4是沿图2的线IV-1V剖切的截面图5A是例示加速器装置的踏板臂的旋转角和所述加速器装置的滞后机构部分维 持所述旋转角所必需的第一负荷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图5B是例示加速器装置的踏板臂 的旋转角和加速器装置的返回机构部分维持所述旋转角所必需的第二负荷之间的关系的 曲线图;以及图5C是踏板臂的旋转角和第一负荷与第二负荷的总和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6是例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加速器装置的截面图7是沿图6的线VI1-VII剖切的截面图8是沿图6的线VII1-VIII剖切的截面图9是例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加速器装置的截面图10是沿图9的线X-X剖切的截面图11是沿图9的线X1-XI剖切的截面图12是例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加速器装置的截面图13是例示第四实施例的加速器装置的侧视图14是沿图12的线XIV-XIV剖切的截面图;以及
图15是沿图12的线XV-XV剖切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在实施例中,对应前面实施例中所描述的 物品的部分被分配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可省略对该部分的冗余解释。当在实施例中仅描 述构造的一部分时,另一前面的实施例可以适用所述构造的其余部分。即使未明确说明所述部分能够组合,所述部分也可以组合。假设在组合中不是有害的,即使未明确说明所述实 施例可以组合,所述实施例也可以部分地组合。
(第一实施例)
将参照图1-4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加速器装置I。
如图1所示,加速器装置I装配有踏板10、踏板臂15、容纳部分20、旋转轴30、返 回机构部分40、滞后机构部分50和旋转角探测器60。
如图3所示,当车辆驾驶员踩压踏板10时,臂15被限定在打开方向上以轴30为 中心进行旋转。
如图1所不,臂15具有第一端部部分152和第二端部部分151。踏板10布置在 踏板臂15的第二端部部分151上。轴30水平地插入到踏板臂15的第一端部部分152中。 踏板臂15被安装成相对于加速器装置I向右偏移。踏板10和臂15可以对应踏板部分。
如图3和4所示,容纳部分20装配有壳体21、盖22和基座部分23。容纳部分20 在壳体21的内部空间201中容纳返回机构部分40、滞后机构部分50和旋转角探测器60, 并且附连到车辆底盘5上。
壳体21具有盒子形状并且可以用树脂材料制成。在图1的右下侧上,壳体21具 有凹形的臂容纳器25。在第一端部部分152固定到轴30的状态下,踏板臂15的第一端部 部分152容纳在壳体21的臂容纳器25中。如图2所示,臂容纳器25和内部空间201利用 第一壁212和第二壁213彼此分割,第一壁212在重力方向上延伸并且第二壁213在水平 方向上延伸。第一壁212具有通孔214,轴30插入到通孔214中。环形油封24布置在通孔 214的壁和轴30的外壁之间。油封24从内部空间201与臂容纳器25相交。通孔214可以 对应间隙。
如图3所示,完全打开的止动器27配置在壳体21的下部部分中。当驾驶员踩压 踏板10时,并且当踏板臂15接触止动器27时,踏板臂15被限制在打开方向上移动。
盖22具有平坦的板形状并且可以用树脂材料制成。壳体21具有在左侧的开口, 并且壳体21的内部空间201通过将盖22附连到壳体21的开口而被密封。
基座部分23被限定在容纳部分20的四角,并且具有通孔231。容纳部分20使用 例如螺栓的紧固件紧固到通孔231而附连到底盘5。
旋转轴30位于容纳部分20的下部部段中,并且垂直于踏板臂15延伸。更具体地, 轴30布置成在水平方向上穿过第一壁212的通孔214。旋转轴30具有小直径部分301和 大直径部分302。
小直径部分301具有支柱形状,并且固定到踏板臂15的第一端部部分152。藉此 踏板臂15的旋转角以一对一的关系对应旋转轴30的旋转角。轴30的小直径部分301的 第一端部303由壳体21的第一轴承211可旋转地支撑。
大直径部分302连接到小直径部分301,并且具有直径大于小直径部分301的直径 的支柱形状。大直径部分302固定到返回机构部分40的返回转子41。藉此旋转轴30的旋 转角以一对一的关系对应返回转子41旋转角。
轴30的第二部分304形成为具有大于大直径部分302的直径的直径,并且由盖22 的第二轴承221可旋转地支撑。第一轴承211可以对应第一支撑,并且第二轴承221可以对应第二支撑。
如图4所示,除返回转子41外,返回机构部分40装配有返回弹簧45。因为根据 踏板臂15的旋转角,返回弹簧45产生偏压力,返回机构部分40在关闭方向上偏压踏板臂 15。
返回转子41装配有突起部分411、第一臂部分42和第二臂部分46。在图4中,实 线表示当踏板10未被踩压时,返回转子41的和滞后机构部分50的第一转子51的旋转状 态。图4的虚线表示当踏板10被踩压时,返回转子41和第一转子51的旋转状态。
突起部分411具有圆柱形状,并且旋转轴30的大直径部分302通过压配合固定到 突起部分411的中心。如图4所示,第一臂部分42形成在突起部分411的上侧上,以从突 起部分411的上部向上延伸。此外,第二臂部分46形成在突起部分411的下侧上以从突起 部分411的下部向下延伸。
第一臂部分42具有弹簧支撑部分421和接合部分422。弹簧支撑部分421位于接 合部分422和突起部分411之间,并且支撑返回弹簧45的第一端部。接合部分422与第一 转子51的接合部分512相接合。藉此如图4所述,当返回转子41按照顺时针方向以旋转 轴30为中心旋转时,第一转子51根据返回转子41的旋转角按照逆时针方向旋转。
当返回转子41按照逆时针方向以旋转轴30为中心旋转时,第二臂部分46接触壳 体21的完全关闭的止动器26。也就是说,第二臂部分46在逆时针方向上控制返回转子41 的旋转。
返回弹簧45的第二端部由滞后机构部分50的壳体53的内壁支撑。返回弹簧45 偏压返回转子41以图4中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藉此当踏板10被踩压时,弹簧45的偏压 力作用到踏板臂15上以使其在关闭方向上旋转。
此外,当返回转子41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时,第二臂部分46接触完全关闭的止动 器26。藉此当踏板10未被踩压时,旋转轴30的旋转角维持在第二臂部分46接触完全关闭 的止动器26的状态。
滞后机构部分50装配有壳体53、旋转轴54、第一转子51、第二转子52和弹簧56。 滞后机构部分50引起驾驶员踩压踏板10所必需的力与释放踏板10所必需的力之间的差。 藉此车辆驾驶员能够容易地操作踏板10。
壳体53具有盒子形状并且可以用树脂材料制成。旋转轴54、第一转子51、第二转 子52和弹簧56容纳在壳体53中。壳体53的外表面接触壳体21的盖22的内表面。
如图2所示,滞后机构部分50的旋转轴54形成为平行于旋转轴30延伸。旋转轴 54的两端由壳体53旋转地支撑。旋转轴54具有大直径部分541和小直径部分542。小直 径部分542插入到第一转子51的通孔517中。大直径部分541通过压配合固定到第二转 子52。
如图4所示,除接合部分512外,第一转子51还具有突起部分511。第一转子51 布置在返回转子41和第一臂部分42的上侧上。
突起部分511具有圆柱形状,并且如图2所示,第一转子51的突起部分511的左 侧表面513接触壳体53的环形第一摩擦板531。此外,第一转子51的突起部分511的右侧 表面515在旋转方向上具有多个螺旋齿516。第一转子51的齿轮齿516具有倾斜表面以接 触第二转子52的多个螺旋齿524的倾斜表面。
如图4所示,接合部分512形成为从突起部分511的下部向下延伸。第一转子51的接合部分512与返回转子41的接合部分422相接合,藉此返回转子41的旋转角和第一转子51的旋转角以一对一的关系彼此相互对应。例如,当返回转子41具有在顺时针方向上以旋转轴30为中心旋转的预定角度,第一转子51具有在逆时针方向上的预定角度方向。
如图3所示,第二转子52位于第一转子51的右侧上,并且具有突起部分521和第一臂部分522。
突起部分521具有圆柱形状,并且突起部分521的左侧表面523在旋转方向上具有多个螺旋齿524。齿轮齿524具有倾斜表面,并且通过所述倾斜表面与第一转子51的齿轮齿516相接合。此外,突起部分521的右侧表面525与壳体53的环形第二摩擦板532相接触。
第一臂部分522形成为从突起部分521的下部向下延伸。如图3所示,第一臂部分522接触滞后机构部分50的圆盘形的弹簧支撑部分526。弹簧56的第一端部用弹簧支撑部分526支撑。
弹簧56的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二端部用壳体53的内壁支撑。弹簧56偏压第二转子52以在图3的顺时针方向上旋转。
如图2所示,旋转角探测器60具有转子61和突出部分62。转子61固定在旋转轴 30的第二端部304的内侧。突出部分62突出到转子61中。霍尔(Hall) IC(未显示)布置在突出部分62的每个对角线拐角上(霍尔IC的总数量为2)。旋转角探测器60使用两个霍尔IC探测转子61的旋转角。
具体地,当驾驶员踩压踏板10时并且当踏板臂15以旋转轴30为中心旋转时,旋转轴30和固定到旋转轴30的转子61旋转与踏板10的相同的旋转角。这时,布置在转子 61的内壁上的磁体63也旋转相同的旋转角。藉此改变围绕突出部分62的磁场。旋转角探测器60的霍尔IC将所述磁场中的改变转换成电信号。所述电信号经由终端65传递到车辆的电子控制单元(ECU)。藉此所述ECU探测踏板10的旋转位置。
将参照图5A、5B和5C描述加速器装置I的操作。图5A例示踏板臂15的旋转角 Θ与为维持所述旋转角Θ而使滞后机构部分50所必需的第一负荷F的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第一负荷F表示由所述驾驶员施加的用以维持踏板臂15的旋转角Θ的力。
图5B例示踏板臂15的旋转角Θ与为所述旋转角Θ而使返回机构部分40所必需的第二负荷F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此外,图5C例示踏板臂15的旋转角Θ和图5A的第一负荷F和图5B的第二负荷的总和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当驾驶员不踩压踏板10时,踏板10位于预定位置上。这时,完全关闭的止动器26 限制踏板臂15旋转,因为返回机构部分40的第二臂部分46接触完全关闭的止动器26。位于所述预定位置的踏板臂15限定成具有旋转角O ( Θ =0° ),并且所述预定位置对应图5A、 5B和5C的原点。
当驾驶员踩压踏板10时,踏板臂15的旋转角Θ变大,也就是说,图5A的水平轴上的值变大。此时,如图5A所示,滞后机构部分50需要负荷Fx。计算所述负荷Fx通过增加第一摩擦板531和第一转子51的左侧表面513之间的摩擦力与第二摩擦板532和第二转子52的右侧表面525之间的摩擦力到使用弹簧56的弹性常数和对应踏板臂15的旋转角θ X的由弹簧56产生的偏压力的角度计算的负荷。
在滞后机构部分50中,第一转子51的齿轮齿516和第二转子52的齿轮齿524通过所述倾斜表面的接触而相互啮合。当驾驶员踩压踏板10时,第一转子51和第二转子52 在所述倾斜表面相互接触的状态下旋转。因此,第一转子51和第二转子52之间的间隔变大,并且第一摩擦板531和第一转子51的左侧表面513之间的摩擦力与第二摩擦板532和第二转子52的右侧表面525之间的摩擦力增加。因而,在滞后机构部分50中,当踏板10 被踩压时,产生负荷Fx,它大于单个弹簧56的偏压力,如图5A所示的那样。相反地,在返回机构部分40中,产生偏压力,它对应踏板臂15的旋转角Θ X,如图5B所示的那样。
当驾驶员释放踏板10时,踏板臂15的旋转角Θ变小。此时,如图5A所示,当踏板臂15的旋转角Θ变小时,在滞后机构部分50中,与踏板臂15的旋转角变大的情况相比, 为维持踏板臂15的旋转角ΘΧ所需要的负荷F变小,这是因为弹簧56的恢复力由于第一摩擦板531和第一转子51的左侧表面513之间的摩擦力和第二摩擦板532和第二转子52 的右侧表面525之间的摩擦力而被相对弱化。相反地,在返回机构部分40中,产生偏压力, 它对应踏板臂15的旋转角Θ X,如图5Β所示的那样。
图5C例示踏板臂15的旋转角Θ与滞后机构部分50的和返回机构部分40的总负荷F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当踏板臂15的旋转角Θ通过驾驶员踩压踏板10增加时,根据旋转角ΘΧ的值,用于维持踏板臂15的旋转角ΘΧ的负荷F增加。此外,当驾驶员释放踏板10时,根据旋转角ΘΧ的值,类似地需要用于维持踏板臂15的旋转角ΘΧ的负荷F。
然而,即使踏板臂15的选择角度ΘΧ是相同的值,维持旋转角ΘΧ所需要的负荷F 在踏板臂15的旋转角θ X增加的情况下与在踏板臂15的旋转角θ X减小的情况下不同。 也就是说,与踏板臂15的旋转角Θ增加的情况相比,在踏板臂15的旋转角Θ减小的情况下维持旋转角Θ所需要的负荷F是小的。
因为踏板臂15的旋转角Θ在驾驶员踩压踏板10时不迅速变大,限制车辆迅速加速。此外,因为当驾驶员释放踏板10时,踏板臂15的旋转角Θ不迅速变小,限制车辆迅速减慢。
根据第一实施例,旋转轴30的第一端部303和第二端部304分别由第一轴承211 和第二轴承221支撑。如图2所示,向下的力H)作用在支撑踏板臂15的旋转轴30的小直径部分301上。另一方面,第一轴承211和第二轴承221分别与旋转轴30的第一端部303 和第二端部304相接触,藉此旋转地支撑旋转轴30。此时,对应向下的力H)的向上的力Fl 和F2分别在第一轴承211和第二轴承221作用在旋转轴30上。
也就是说,当向下的力H)作用到旋转轴30的小直径部分301上时,向上的力Fl和 F2分别作用到小直径部分301的第一端部303和大直径部分302的第二端部304上。藉此,力F1、F2在相同的方向上作用到旋转轴30的两个端部303,304上,因此与旋转轴只用一个端部支撑(悬臂梁结构)的对比实例相比,旋转轴30的旋转是平稳的。
因此,当驾驶员踩压踏板10时和当踩压力作用到旋转轴30上时,旋转轴30不变形。也就是说,通过臂容纳器25与内部空间201的相交,异物被限制进入到加速器装置I 的内部空间201中,并且旋转轴30能够平稳地旋转。
根据第一实施例,第一端部303和第二端部304通过小直径部分301相互相对地安置,第一端部303和第二端部304分别由第一轴承211和第二轴承221支撑。藉此在踏板10不被踩压和位于完全关闭位置的两个情况下以及踏板10操作的情况下,如图2所述, 第一端部3 03和第二端部304的下表面在重力方向上分别与第一轴承211和第二轴承221的内表面相滑动地移动。
因此,与所述对比实例相比,当踏板10不被踩压且位于完全关闭位置时,作用到 旋转轴30上的力的方向,和当踏板10被操作时作用到旋转轴30上的力的方向被施加成相 同,因而旋转轴30能够平稳地旋转。
在所述对比实例中,所述旋转轴是悬臂式的,也就是说,只有旋转轴的第二端部被 支撑,而旋转轴的第一端部不被支撑。因为这个原因,在所述踏板不被踩压时与所述容纳部 分相滑动的所述旋转轴的第二端部的表面不同于在所述加速器操作时与所述容纳部分相 滑动的旋转轴的第二端部的表面。具体地,当所述踏板操作时,向下的力施加到所述旋转轴 的第一端部并且所述旋转轴的第二端部在重力方向上向上移动。因此,当所述踏板操作时, 所述第二端部的上表面在重力方向上与所述容纳部分相滑动,而当所述踏板没有压下时, 所述第二端部的上表面在重力方向上与所述容纳部分相滑动。
根据第一实施例,油封24防止异物从壳体21的外侧进入到内部空间201中。因 而,所述异物被阻止进入到容纳在壳体21中的返回机构部分40、滞后机构部分50和旋转角 探测器60中。因此,加速器装置I能够平稳地操作。
(第二实施例)
将参照图6-8描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加速器装置2。第二实施例的滞后机构部分 的数量和位置与第一实施例的滞后机构部分的数量和位置不同。相同的附图标记被提供给 与第一实施例的大致相同的部分,并且其解释被省略。
如图6所示,加速器装置2装配有容纳部分20、返回机构部分90、第一滞后机构部 分70、第二滞后机构部分80和旋转角探测器60。返回机构部分90位于容纳部分20的中 心。第一滞后机构部分70位于返回机构部分90的左侧。第二滞后机构部分80位于返回 机构部分90的左侧。轴30的旋转角由旋转角探测器60探测,并且轴30在水平方向上在 容纳部分20的下部延伸。旋转轴30从探测器60的侧面以这样的顺序穿过第二滞后机构 部分80的转子81,返回转子91和第一滞后机构部分70的转子71。踏板臂15固定到限定 在返回转子91的中心的连接器916。返回转子91可以对应旋转轴。
如图7所示,容纳部分20装配有壳体21、盖22和基座部分23。容纳部分20的基 座部分23附连到车辆的底盘5。基座部分23具有从底盘5突出的完全关闭的止动器26, 半圆形的第一分隔壁281和半圆形的第二分隔壁282。通过基座部分23与底盘5相对的壳 体21具有半圆形的第三分隔壁283和半圆形的第四分隔壁284。
加速器装置2的内部空间201是由盖22、壳体21和基座部分23限定的紧密封闭 的空间,并且盖22安装到加速器装置2的上侧。分隔壁281、282、283、284限定容纳返回转 子91的转子容纳器28。转子容纳器28具有圆柱形的形状,具有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中心 轴。
第一分隔壁281具有通孔285,和第三分隔壁283具有通孔286。返回转子91插 入到通孔285、286。环形油封24布置在通孔285和转子91的外壁之间,以及在通孔286和 转子91的外壁之间。油封24从转子容纳器28与内部空间201相交。基座部分23和壳体 21具有第一轴承100和第二轴承200,它们分别旋转地支撑旋转轴30的第一端部303和第 二端部304。第一轴承100可以对应第一支撑,并且第二轴承200可以对应第二支撑。
旋转轴30固定到返回转子91的中心,例如通过压配合。因为踏板臂15固定到返回转子91的连接器916,踏板臂15的旋转角以一对一的关系对应返回转子91的旋转角。
返回转子91的右侧表面911具有第一螺旋齿912。返回转子91的齿轮齿912具 有倾斜表面以与第一滞后机构部分70的转子71的螺旋齿714的倾斜表面相接触。返回机 构部分90的臂部分92连接返回转子91的右端部分913。返回转子91的左侧表面914具 有第二螺旋齿915。返回转子91的齿轮齿915具有与第二滞后机构部分80的转子81的螺 旋齿812的倾斜表面相接触的倾斜表面。
如图7所示,除臂部分92外,返回机构部分90还装配有返回弹簧95。如图6所 示,臂部分92从右端部分913向上延伸,并且在上侧与返回转子91相平行地延伸,然后在 返回转子91的上侧向上延伸。臂部分92的上端部分93具有弹簧支撑部分931。弹簧95 的第一端部由弹簧支撑部分931支撑。如图7所示,弹簧95的第二端部由壳体21的内壁 支撑。弹簧95偏压返回转子91以在图7中逆时针方向旋转。上端部分93在与弹簧支撑 部分931相反的侧上具有调整器96。当踏板90不被踩压,调整器96接触基座部分23的完 全关闭的止动器26。藉此返回转子91在逆时针方向上的旋转被调整。
如图8所示,第一滞后机构部分70装配有转子71、连接转子71的臂部分72、和弹 簧76。通孔73限定在转子71的中心,并且轴30插入到通孔73中。转子71不固定到轴 30。
环形摩擦板712配置在转子71的右侧表面711上。当转子71旋转时,摩擦板712 与基座部分23的和壳体21的内壁相滑动。齿轮齿714形成在转子71的左侧表面713上, 并且具有倾斜表面以接触返回转子91的第一齿轮齿912的倾斜表面。
臂部分72从转子71向上延伸。臂部分72的上端部分具有支撑弹簧76的第一端 部的弹簧支撑部分74。如图8所示,弹簧76的第二端部由壳体21的内壁支撑。弹簧76偏 压转子71以使其逆时针方向旋转。
第二滞后机构部分80装配有转子81、连接转子81的臂部分82,和弹簧(未显示)。 通孔83限定在转子81的中心,并且轴30插入到通孔83。转子81不固定到轴30。
螺旋齿812形成在转子81的右侧表面811上,并且具有倾斜表面以与返回转子91 的齿轮齿915的倾斜表面相接触。环形摩擦板814形成转子81的左侧表面813上。当转 子81旋转时,摩擦板814与基座部分23和壳体21相滑动。
臂部分82形成为从转子81延伸。臂部分82的上端部分具有支撑所述弹簧的第 一端部的弹簧支撑部分84。所述弹簧的第二端部由壳体21的内壁支撑。所述弹簧偏压转 子81以使其逆时针方向旋转,类似于转子71。
在第二实施例中,当驾驶员踩压踏板10时,与踏板臂15相连接的返回转子91和 轴30在图7中的打开方向上旋转。也就是说,返回转子91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因为弹 簧95被压缩,返回机构部分90的臂部分92偏压返回转子91以使其按照逆时针方向旋转。
此外,转子71和转子81根据返回转子91的顺时针方向旋转而顺时针方向旋转, 这是因为转子71、81与返回转子91的齿轮齿912、915相啮合。此时,齿轮齿912与转子71 的齿轮齿714相啮合,并且齿轮齿915与转子81的齿轮齿812相啮合,藉此转子71和转子 81在与返回转子91相分离的方向上移动。因此,在基座部分23和壳体21的内壁,和摩擦 板712、814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变大。
此外,当驾驶员释放踏板10时,返回转子91和轴30在图7中关闭方向上旋转。当返回转子91在关闭方向上旋转时,转子71和转子81在接近返回转子91的方向上移动。 藉此在基座部分23和壳体21的内壁,和摩擦板712、814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变小。
在第二实施例中,环形油封24配置在第一壁281和第三壁283的通孔285、286以 及返回转子91的外壁之间,以便限制异物进入内部空间201中。此外,轴30的第一端部 303和第二端部304分别由第一轴承100和第二轴承200旋转地支撑。
如图6所示,向上的力Fl和F2分别从第一轴承100和第二轴承200施加到轴30 的第一端部303和第二端部304,而向下的力H)通过踏板10施加到轴30上。藉此能够获 得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优点。
此外,踏板臂15固定到位于返回转子91的中心的连接器916。因此,施加到轴30 上的向下的力H)均匀地分布在轴30的第一端部303和第二端部304,并且轴30由向上的 力Fl和F2支撑。因为相同的力分别施加到第一端部303和第二端部304,轴30能够平稳 地旋转。
(第三实施例)
将参照图9-11描述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加速器装置3。第三实施例在返回机构部分 90、滞后机构部分70、80和踏板转子98的位置关系方面不同于第二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 基本相同的部分和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将不重述相同的说明。
如图9所示,返回机构部分90、第一滞后机构部分70和第二滞后机构部分80配置 在内部空间201中,并且相对于容纳部分20在左侧偏移地安置。相反地,踏板臂15连接踏 板转子98,踏板转子98相对于容纳部分20在右侧偏移地安置。第二滞后机构部分80、返 回机构部分90、第一滞后机构部分70和踏板转子98以这样的顺序从旋转角探测器60的侧 部附连。踏板转子98可以对应旋转轴。
壳体21具有容纳踏板转子98的踏板转子容纳器99。踏板转子容纳器99由在重 力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壁991和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第二壁992构成,并且具有在水平方向 上延伸的旋转轴的圆柱形状。
第一壁991具有通孔993,轴30插入通孔993中。油封24布置在通孔993和轴30 的外壁之间。油封24从同外部相连通的踏板转子容纳器99与内部空间201相交。此外, 第一轴承100和第二轴承200限定在壳体21中,在旋转状态下支撑轴30的第一端部303 和第二端部304。
第一齿轮齿972形成在返回机构部分90的返回转子97的右侧表面971。第一齿 轮齿972具有倾斜表面以与第一滞后机构部分70的转子71的齿轮齿714的倾斜表面相接 触。
第二齿轮齿975形成在返回转子97的左侧表面974上。第二齿轮齿975具有倾 斜表面以与第二滞后机构部分80的转子81的齿轮齿812的倾斜表面相接触。
根据第三实施例,环形油封24配置在第一壁991的通孔993和踏板转子98的外 壁之间,以便限制异物进入内部空间201中。此外,轴30的第一端部303和第二端部304 分别由第一轴承100和第二轴承200旋转地支撑。
如图9所示,向上的力Fl和F2分别从第一轴承100和第二轴承200施加到第一 端部303和第二端部304,而向下的力H)通过踏板10施加到轴30上。藉此能够获得与第 一实施例相同的优点。
(第四实施例)
将参照图12-15描述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加速器装置4。第四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 的不同在于固定到旋转轴30的踏板臂15的位置。与第二实施例基本相同的部分和部件用 相同附图标记表示,并且相同的说明将不再重述。
在第四实施例中,踏板臂15的第一端部部分152分支成第一部分153和第二部分 154。如图12所示,安置在右侧的第一部分153固定到从壳体21的侧壁215突出的轴30 的第一端部303。安置在左侧的第二部分154固定到从壳体21的侧壁216突出的轴30的 第二端部304。藉此踏板臂15的旋转角以一对一的关系对应轴30的旋转角。
轴30的两个端部303、304由壳体21支撑。具体地,当轴30插入到限定在壳体21 的侧壁215、216中的通孔217、218时,轴30的第一端部303由侧壁215的第一轴承100可 旋转地支撑,并且轴30的第二端部由侧壁216的第二轴承200可旋转地支撑。
此外,环形油封24配置在通孔217、218和轴30的外壁之间。油封24从加速器装 置4的外侧与内部空间201相交。
如图14所不,返回机构部分90具有臂部分92和返回弹簧95。返回转子91与轴 30压配合,并且臂部分92从返回转子91向上延伸。臂部分92具有弹簧支撑部分931、调 整器96、弹簧支撑部分961和弹簧支撑部分962。弹簧支撑部分931毗邻返回转子91地安 置,并且调整器96通过弹簧支撑部分931从返回转子91相对地安置。弹簧支撑部分961 在调整器96的右侧上延伸,并且弹簧支撑部分962在调整器96的左侧上延伸。
弹簧支撑部分931具有背离基座部分23突出到相对侧的凸状形状。返回弹簧95 的第一端部由弹簧支撑部分931支撑。如图14所示,返回弹簧95的第二端部由壳体21的 内壁支撑。当踏板臂15在图13的打开方向上旋转时,返回弹簧95偏压返回转子91以使 其在图14的逆时针方向上旋转。
调整器96具有朝向基座部分23突出的凸状形状。调整器96形成为当踏板10不 被踩压并且安置在完全关闭位置时接触基座部分23的内壁。藉此调整器96调整返回转子 91在逆时针方向上的旋转角。
如图15所示,弹簧支撑部分961形成在第一滞后机构部分70的臂部分72和基座 部分23之间。如果返回弹簧95和臂部分72断裂,第一滞后机构部分70的弹簧76的偏压 力停止作用在转子71上。此时,弹簧76的偏压力作用在弹簧支撑部分961上,藉此在关闭 方向上旋转返回转子91。弹簧支撑部分962设置用于第二滞后机构部分80,并且具有与弹 簧支撑部分961大致相同的构造和操作。
根据第四实施例能够获得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优点。此外,如图12所示,踏板臂 15的自重和由踏板臂15的旋转产生的角动量作为相同的力H)分别从踏板臂15的第一端 部部分152的第一部分153和第二部分154作用到轴30的第一端部303和第二端部304。 相同的力H)由第一轴承100和第二轴承200均匀地分布,第一轴承100和第二轴承200旋 转地支撑轴30,并且轴30由从第一轴承100和第二轴承200中的每一个施加的向上的力 Fl旋转地支撑。因此,因为相同的力对称地施加到轴30上,轴30能够更平稳地旋转。
(其他实施例)
所述踏板臂不限于向右偏移地安置。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踏板臂可以例如向左偏 移地安置。类似地,在第三实施例中,所述踏板臂可以相对于所述加速器装置向左偏移地安
在旋转轴上的布置顺序不限于上面的描述。所述旋转轴的由所述第二轴承支撑的 第二端部可以布置在所述返回转子和油封之间。在这种情况下,设置另一旋转轴,并且所述 返回转子固定到另一旋转轴。
所述旋转轴的轴承不限于限定在所述壳体或盖中。替代地,另一轴可以布置在所 述壳体中或盖中以朝向所述内部空间突出,并且所述旋转轴的第一端部或第二端部可以形 成为围绕所述另一轴。也就是说,所述轴承可以形成在所述旋转轴的侧部上。
可以使用机械密封或垫圈代替所述油封以从外侧与所述内部空间相交,并且可以 布置在容纳所述返回机构部分和旋转角探测器的容纳部分的间隙中以便与所述内部空间 和外侧之间的连通通道相交。
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返回弹簧和滞后机构部分的弹簧由前侧内壁支撑。在第二 和第三实施例中,所述返回弹簧、第一滞后机构部分的弹簧和第二滞后机构部分的弹簧由 所述前部内壁支撑。替代地,所述弹簧可以由后侧内壁支撑,也就是说,可以由毗邻所述基 座部分的内壁支撑。在这种情况下,所述返回弹簧和所述滞后机构部分的弹簧布置成在压 缩所述弹簧的方向上产生偏压力。
这种改变和改型应理解为落入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加速器装置,包括附连到车辆的容纳部分(20);旋转轴(30、91、98),具有由所述容纳部分支撑的第一端部(303)和第二端部(304); 踏板部分(10、15),具有固定所述旋转轴的第一端部(152)和由所述车辆的驾驶员在打开方向上踩压的第二端部(151);旋转角探测器(60),容纳在所述容纳部分的内部空间(201)中并且探测所述旋转轴相对于所述容纳部分的旋转角;返回机构部分(40、90),容纳在所述容纳部分的内部空间中并且偏压所述旋转轴以使其在与所述打开方向相反的关闭方向上旋转;以及密封构件(24),布置在间隙(214)中,所述容纳部分的内部空间通过所述间隙而与所述容纳部分的外侧相连通,所述密封构件限制异物进入所述容纳部分的内部空间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限定在所述容纳部分和所述旋转轴的外壁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速器装置还包括滞后机构部分(50、70、80),其产生滞后特性以恰恰在施加到所述旋转轴的旋转力增加以前,维持对应于所述旋转轴的旋转角的加速器开度,并且恰恰在所述施加到旋转轴的旋转力被取消以前,维持对应于所述旋转轴的旋转角的加速器开度,以及所述滞后机构部分容纳在所述容纳部分的内部空间中。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加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部分具有支撑所述旋转轴的第一端部的第一支撑(100)和支撑所述旋转轴的第二端部的第二支撑(200),以及所述踏板部分固定到位于被限定在所述第一支撑和第二支撑之间的外部空间中的所述旋转轴的中心。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加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部分的第一端部分支成第一部分(153)和第二部分(154);所述第一部分固定到所述旋转轴的从所述容纳部分突出的第一端部,以及所述第二部分固定到所述旋转轴的从所述容纳部分突出的第二端部。
全文摘要
一种加速器装置包括容纳部分(20);旋转轴(30、91、98),具有由所述容纳部分支撑的第一端部(303)和第二端部(304);踏板部分(10、15),具有固定到所述旋转轴的第一端部(152)和由车辆驾驶员在打开方向上踩压的第二端部(151);返回机构部分(40、90),其偏压所述旋转轴以使其在于所述打开方向相反的关闭方向上旋转;和密封构件(24),其限制异物进入所述容纳部分的内部空间(201)中。
文档编号B60K26/02GK103010024SQ20121036372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6日
发明者齐藤豪宏, 牧野匡宏, 佐治博史 申请人:株式会社电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