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人保护机舱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56112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行人保护机舱盖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安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在行人腿部与车头碰撞时保护行人头部的装置。
背景技术
当车辆与行人发生碰撞时,在车辆与行人的腿部发生一次碰撞后,行人容易以腿部为中心撞向车头,而行人头部容易砸到发动机舱盖板末端。人的头部撞击能量非常大,足以让机舱盖变形。机舱盖下的发动机舱内一般设置有雨刮电机和发动机等硬度较大的部件,机舱盖变形后,行人的头部容易与发动机舱内部的这些硬点发生二次碰撞,而这些硬点和行人的头部发生碰撞的能量较大,且由于行人头部较为脆弱及其重要性,这些碰撞对人体的伤害是致命的。因此,避免行人与车辆碰撞时行人头部和发动机舱内部的硬点发生二次碰撞对保证行人的生命安全意义重大。

发明内容
为了防止车辆与行人碰撞时行人的头部与发动机舱内部的硬点发生二次碰撞,本发明提出一种行人保护机舱盖装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行人保护机舱盖装置,包括支撑部分、拉线以及铰链部分;拉线的两端分别连接支撑部分和铰链部分并处于张紧状态;所述支撑部分在与行人碰撞时朝与铰链部分相反的方向拉动拉线;所述铰链部分在拉线拉动下弹起机舱盖。所述支撑部分包括行人腿部支撑块及拉线拉块;行人腿部支撑块为横向板件,活动安装在保险杆后端的车体上以使得所述行人腿部支撑块能够向后运动;拉线拉块位于行人腿部支撑块上朝后的部位,拉线的一端固定在拉线拉块上。所述支撑部分还包括支撑块安装板;支撑块安装板为位于行人腿部安装块后端的横向板件,前端设有横向凹槽,行人腿部支撑块后端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凹槽前端的一部分中;拉线拉块穿过支撑块安装板的内部伸出到其外;拉线一端的端部固定在拉线拉块伸出到支撑块安装板的外部上,从支撑块安装板的内部穿过后折弯延伸到铰链部分。所述支撑部分还包括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以自然长度缠绕于拉线拉块位于行人腿部支撑块和支撑块安装板之间的部分上。所述铰链部分包括铰链结构、触发结构和弹起结构;所述铰链结构的一页连接机舱盖,另一页通过弹起结构连接车身结构;所述触发结构与拉线的一端相连,压缩弹起结构变形,并在拉线拉紧后触发弹起结构弹起。所述触发结构为折弯状的触发钩;所述弹起结构包括弹簧柱和第二弹簧;所述弹簧柱的一端连接铰链结构,另一端连接车身结构;所述弹簧柱连接铰链结构的一端伸出到铰链结构外部,其上设有一个卡槽;所述触发钩的一端卡进所述卡槽中,另一端与弹簧柱之间有间隙,并与拉线相连使得拉线拉动时拉线钩在卡槽中的一端脱离卡槽;所述第二弹簧缠绕在弹簧柱位于铰链结构和车身结构之间的部分上,处于压缩状态。
所述铰链部分还包括一个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在所述触发钩的折弯处穿过所述触发钩和所述铰链结构。所述第二弹簧的压缩长度比自然长度短50mm-100mm。所述拉线在板件的通孔中只包括拉线本体,所述拉线位于板件通孔外的部分包括拉线本体和套在拉线本体外的空心套线。行人与车辆碰撞时,多为行人腿部与车头碰撞,这样行人很容易以腿部碰撞点为中心头部撞向车辆支撑盖。由于碰撞的能量一般都很大,足以使得机舱盖变形,从而行人头部极易与机舱内的硬点如雨刮电机等发生二次碰撞,而这些碰撞是致命的。在安装了本发明行人保护机舱盖装置后,在行人腿部与车辆发生碰撞时,机舱盖会弹起,从而避免了行人头部与机舱内硬点发生二次碰撞,极大地保障了行人的安全。同时,本发明中支撑部分的弹性结构和行人腿部支撑块与支撑块安装板的配合,也对行人腿部与车辆的碰撞起到了缓冲的作用,减轻了碰撞对行人腿部的伤害。


图1本发明实施例中行人保护机舱盖装置在车辆上的位置示意
图2本发明实施例中支撑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3本发明实施例中铰链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 :支撑部分;2、铰链部分;3、拉线;4、行人腿部支撑块;5、支撑块安装板;
6、拉线拉块;7、弟一弹黃;8、绞链结构;9、拉线钩;10、弹黃柱;11、弟_■弹黃;12、旋转轴;
13、安装柱;14、车身结构。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从图1所示的行人保护机舱盖装置的整体图中可以看出,行人保护机舱盖装置包括支撑部分1、铰链部分2和拉线3。从图2所示的支撑部分细节图中可以看出,支撑部分I包括行人腿部支撑块4、支撑块安装板5、拉线拉块6和第一弹簧7。行人腿部支撑块4为在车辆横向方向上横跨车头的板件,支撑块安装板5同样为在车辆横向方向上横跨车头的板件。支撑块安装板5安装在车辆前防撞梁的前端,行人腿部支撑块4位于支撑块安装板5的前端前保险杠的后端。支撑块安装板5上朝向行人腿部支撑块4的一侧设有横向的凹槽,该凹槽的形状与行人腿部支撑块4朝向凹槽一端的形状配合,正常状态下行人腿部支撑块4朝向支撑块安装板5的一侧的一部分位于支撑块安装板5的凹槽朝向行人腿部支撑块4的一端的一部分中,也就是说当有朝向支撑块安装板5的作用力作用于行人腿部支撑块4上时,行人腿部支撑块4可以朝着支撑块安装板5的方向移动,并逐渐更多地与支撑块安装板5配合。 在行人腿部支撑块4朝向支撑块安装板5的一侧上带有两个拉线拉块6,且这两个拉线拉块6分别位于行人腿部支撑块4的两端附近。拉线拉块6为朝向支撑块安装板5的柱状结构,其一端位于行人腿部支撑块4上,另一端朝向车身结构14内部,与行人腿部支撑块4为一体结构。拉线拉块6穿过支撑块安装板5的内部并伸出到其外部,且外部部分端点处的拉线拉块6的结构覆盖并超过支撑块安装板5中为允许拉线拉块6通过而设有的通道,从而使得拉线拉块6不能从支撑块安装板5中朝着行人腿部支撑块4的方向运动而脱离支撑块安装板5。拉线拉块6位于行人腿部支撑块4和支撑块安装板5之间的部分上缠绕有第一弹簧7,从而使得行人腿部支撑块4不能无限制地配合进支撑块安装板5中。在未与行人发生碰撞的正常情况下,第一弹簧7的长度为自然长度。本实施例中的拉线3包括拉线本体和包裹在拉线外部的空心套线,拉线本体处于空心套线的空心体中。拉线3位于支撑部分I的一端固定在拉线拉块6伸出支撑块安装板5外的最外端,从支撑块安装板5的内部通过后在支撑块安装板5和行人腿部支撑块4之间的空间中折弯,并伸向铰链部分2。拉线3位于板件通孔中的部分只包括拉线本体,位于板件通孔外的部分包括拉线本体和套在拉线本体外的空心套线。拉线3从其位于拉线拉块6上的一端开始到支撑块安装板5的内部尽头的一端只有实心的拉线本体而没有外部的空心套线,这样使得支撑块安装板5中为允许拉线拉块6通过而设的通道截面积变小,而且支撑块安装5也能够代替拉线3的空心套线的作用保护实心的拉线本体。从支撑块安装板5出来后到铰链部分2的拉线3均包含拉线本体和空心套线。如图3所示,铰链部分2包括铰链结构8、拉线钩9、弹簧柱10和第二弹簧11。铰链结构8的一片连接机舱盖,另一片连接车身结构14。铰链结构8连接车身结构14的一片上设有安装孔,弹簧柱10的一端穿过铰链结构8的安装孔伸出到铰链结构8的外部;另一端穿过车身结构14伸出到车身结构14上的孔外部。弹簧柱10位于铰链结构8和车身结构14之间的部分上缠绕有压缩变形的第二弹簧11。在正常状态下,即行人腿部支撑块4没有与行人发生碰撞时,第二弹簧11处于压缩状态,此时第二弹簧11的长度比其自然长度小 50mm_IOOmmο弹簧柱10伸出到车身结构14外部的部分结构覆盖并超过车身结构14上为允许弹簧柱10穿过而设的安装孔,因此使得弹簧柱10不能通过安装孔朝向铰链结构8方向运动至脱离车身结构14。拉线钩9为一个折弯结构,包括呈一定角度的两部分块状结构。弹簧柱10伸出铰链机构8的部分上有一个紧邻铰链机构8的卡槽,拉线钩9的一端位于该卡槽中,从而拉线钩9被卡紧于弹簧柱10与铰链结构8之间,使得此时拉线钩9不能沿着弹簧柱10作轴向运动;拉线钩9的另一端与弹簧柱10不接触,从而使得弹簧柱10不能通过铰链结构8中为允许弹簧柱10通过而设的安装孔朝着车身结构14的方向运动至脱离铰链结构8。因此,在正常情况下,变形弹簧被压缩于铰链结构8和车身结构14之间。拉线钩9的折弯处有一个安装孔,其下部的铰链结构8上也对应有一个安装孔,旋转轴12穿过这两个安装孔,使得拉线钩9可以绕着着旋转轴12转动。拉线钩9上相对于被弹簧柱10卡紧的另一端上有一个安装柱13,拉线3相对于支撑部分的另一端穿过铰链结构8的安装孔后固定在安装柱13上,因此拉线3会随着拉线钩9的转动而运动,而拉线钩9的转动也会受拉线3运动的影响。当行人与车辆发生碰撞时,行人的腿部会碰撞到该装置中的行人腿部支撑块4,给行人腿部支撑块4 一个朝向支撑块安装板5方向的压力,由于行人腿部支撑块4能够与支撑块安装板5的凹槽配合,因此行人腿部支撑块4会朝着支撑块安装板5的方向运动并逐渐与支撑块安装板5的凹槽配合。
由于拉线拉块6与行人腿部支撑块4为一体结构,因此拉线拉块6也会随着行人腿部支撑块4 一起向支撑块安装板5的方向运动;拉线3的一端卡在拉线拉块6上,因此拉线3也随着拉线拉块6朝相同的方向运动。根据所述拉线3的走向可知,这个运动方向为拉线3拉紧的方向,因此拉线3被拉紧。拉线3上的张紧力传递到拉线3处于铰链部分2的一端时,拉线钩9受到拉线3的拉力,其未卡进弹簧柱10的一端将朝着弹簧柱10运动,而卡进弹簧柱10卡槽中的一端将离开卡槽向远离弹簧柱10的方向运动,因此在图3的俯视方向上拉线钩9将以旋转轴12为转动轴作顺时针转动。当拉线钩9卡进弹簧柱10的一端离开弹簧柱10的凹槽后,铰链结构8与弹簧柱10之间的在轴向方向上的束缚力消失,此时在第二弹簧11在弹簧力的作用下会松弛,推动铰链结构8向上运动,从而推动机舱盖弹起。机舱盖弹起的幅度等于正常情况下第二弹簧11的长度与第二弹簧11处于自然状态下长度之差的绝对值。由此可见,当车辆与行人发生碰撞,或者与其他物体发生碰撞且受力点在行人腿部支撑块上4时,由于该行人保护机舱盖装置的存在会使得车辆的机舱盖弹起,使得行人头部不会与机舱盖下的发动机和雨刮电机等硬点发生二次碰撞,这些硬点和行人头部发生的碰撞伤害是致命的,因此本发明的机舱盖装置有效地保护了行人头部。同时,处于支撑部分I的第一弹簧和支撑块的向后运动也能够有效地吸收行人的动能,减少了碰撞对行人腿部的伤害。上述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应用本发明。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上述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发明不限于这里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揭示,不脱离本发明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行人保护机舱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支撑部分、拉线以及铰链部分;拉线的两端分别连接支撑部分和铰链部分并处于张紧状态;所述支撑部分在与行人碰撞时朝与铰链部分相反的方向拉动拉线;所述铰链部分在拉线拉动下弹起机舱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人保护机舱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分包括行人腿部支撑块及拉线拉块;行人腿部支撑块为横向板件,活动安装在保险杆后端的车体上以使得所述行人腿部支撑块能够向后运动;拉线拉块位于行人腿部支撑块上朝后的部位,拉线的一端固定在拉线拉块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人保护机舱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分还包括支撑块安装板;支撑块安装板为位于行人腿部安装块后端的横向板件,前端设有横向凹槽,行人腿部支撑块后端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凹槽前端的一部分中;拉线拉块穿过支撑块安装板的内部伸出到其外;拉线一端的端部固定在拉线拉块伸出到支撑块安装板的外部上,从支撑块安装板的内部穿过后折弯延伸到铰链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人保护机舱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分还包括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以自然长度缠绕于拉线拉块位于行人腿部支撑块和支撑块安装板之间的部分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人保护机舱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部分包括铰链结构、触发结构和弹起结构; 所述铰链结构的一页连接机舱盖,另一页通过弹起结构连接车身结构; 所述触发结构与拉线的一端相连,压缩弹起结构变形,并在拉线拉紧后触发弹起结构弹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人保护机舱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结构为折弯状的触发钩;所述弹起结构包括弹簧柱和第二弹簧; 所述弹簧柱的一端连接铰链结构,另一端连接车身结构; 所述弹簧柱连接铰链结构的一端伸出到铰链结构外部,其上设有一个卡槽;所述触发钩的一端卡进所述卡槽中,另一端与弹簧柱之间有间隙,并与拉线相连使得拉线拉动时拉线钩在卡槽中的一端脱离卡槽; 所述第二弹簧缠绕在弹簧柱位于铰链结构和车身结构之间的部分上,处于压缩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行人保护机舱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部分还包括一个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在所述触发钩的折弯处穿过所述触发钩和所述铰链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人保护机舱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簧的压缩长度比自然长度短50mm-100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人保护机舱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线在板件的通孔中只包括拉线本体,所述拉线位于板件通孔外的部分包括拉线本体和套在拉线本体外的空心套线。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出一种行人保护机舱盖装置,属于汽车安全技术领域。该行人保护机舱盖装置包括支撑部分、拉线以及铰链部分,拉线的两端分别连接支撑部分和铰链部分并处于张紧状态。支撑部分在与行人碰撞时朝与铰链部分相反的方向拉动拉线;铰链部分在拉线拉动下弹起机舱盖。本发明的行人保护机舱盖装置能够在行人与车辆发生碰撞时弹起机舱盖,防止行人头部与机舱内硬点发生二次碰撞,有效地保证了行人的生命安全。
文档编号B60R21/38GK103057511SQ201210563080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1日
发明者其力格尔, 林涛, 格日勒, 刘卫国, 周大永, 王纯, 潘之杰, 赵福全 申请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