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动力环卫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39855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混合动力环卫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卫车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混合动力环卫车。
背景技术
电动环卫车是以电力为动力能源的车辆,从事清扫、装运垃圾等作业,具有环保、美观、减少污染、降低劳动强度、节约劳动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优点,符合政府大力倡导的低碳环保政策,得到了相关环卫部门的广泛使用。然而电动环卫车存在续航里程短,专用充电设备分布少的弊端,导致电动环卫车的电池电量往往不能持续提供完成日常环卫工作的动力,有时因过载、漏电、线路故障、显示错误等导致车辆半路抛锚,尤其在蓄电池使用一段时间后其蓄供电能力下降时尤甚,而一味地增加电池容量(数量)则会造成环卫车车重过大,储物箱承载降低,导致影响正常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通过多动力机交替提供动力的混合动力环卫车,发挥电动环卫车的优点的同时,增加续航里程,保证作业不因动力原因而中断。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混合动力环卫车,包括车架,位于车架下方的车轮,位于车架前方的驾驶室,位于车架上方的储物箱和驱动总成,其特征是所述的驱动总成包括双动力的驱动桥总成,所述的双动力由蓄电池和电动机以及第二动力机构成,所述的驱动桥总成包括桥壳和固定在桥壳上的驱动桥传动件,所述电动机从一端端盖伸出的电机轴驱动所述的驱动桥传动件且电动机与驱动桥传动件固接,所述的桥壳上设有安装架,所述的第二动力机置于所述的安装架上,所述的第二动力机和电动机择一驱动所述的电机轴。本技术方案采用两种动力,在常态下电动机不能驱动环卫车时,通过第二动力机提供驱动力,发挥电动环卫车的优点的同时,增加环卫车的续航里程;电动机和第二动力机均依靠桥壳进行定位,使得两者的位置在静态和动态时相同,不因环卫车在行驶过程中的颠簸发生变化,避免传动结构脱齿、磨损等现象的发生;并且布局合理,结构简单,特别适用于环卫车这类驾驶和承载要求不高的车辆。作为上述结构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实用新型还包含以下附加技术特征或这些特征的任意组合所述第二动力机为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或燃气发动机,技术成熟,应用较为广泛,所述的第二动力机和电动机分别位于桥壳的两侧,分布均衡,车辆平衡性好。所述第二动力机为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或燃气发动机,技术成熟,应用较为广泛,所述的第二动力机和电动机分别位于桥壳的同一侧,两者传动更方便。所述电机轴从电动机另一端的端盖伸出,该伸出端上设有一被动轮,所述第二动力机的驱动轴上设有主动轮,所述的主动轮与被动轮通过链条传动,链条传动时具有一定的缓冲效果,可化解环卫车在行驶过程中的颠簸对主动轮和被动轮相对位置的偏移,传动配合抗震性好,此时为双端输出轴电动机。从电动机一端端盖伸出的电机轴穿过驱动桥传动件后在其端部设有一被动轮,所述第二动力机的驱动轴上设有主动轮,所述的主动轮与被动轮通过链条传动,此时为单端输出轴电动机。所述的电机轴连接在所述驱动桥传动件的一端,驱动桥传动件的另一端传动连接一转动轴,所述的转动轴上设有一被动轮,所述第二动力机的驱动轴上设有主动轮,所述的主动轮与被动轮通过链条传动,通过转动轴来传递第二动力机的动力。所述第二动力机的驱动轴上设有一驱动轮,一离合件与所述的电机轴传动连接并能平移以与所述的驱动轮啮合或脱离,当电动机作为驱动力运行时,离合件通过位移与第二动力机的驱动轮脱离,避免驱动轮的空转;当需要第二动力机作为驱动力时,拨动离合件使之与驱动轮啮合,第二动力机运行时,驱动轴带动电机轴转动。本实用新型得到的混合动力环卫车,配置第二动力机辅助电动机进行作业,通过多动力机交替提供动力的混合动力环卫车,发挥电动环卫车的优点的同时,增加续航里程,保证作业不因动力原因而中断;并且电动机和第二动力机均依靠桥壳进行定位,使得两者的位置在静态和动态时相同,不因环卫车在行驶过程中的颠簸发生变化,避免传动结构脱齿、磨损等现象的发生;并且布局合理,结构简单,特别适用于环卫车这类驾驶和承载要求不高的车辆。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驱动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驱动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带离合件的驱动总成结构示意图。图中1_驱动桥总成、2-桥壳、3-被动轮、4-电机轴、5-电动机、6_主动轮(驱动轮)、7_第二动力机、8-安装架、9-链条、10-驱动桥传动件、11-驱动轴、12-车架、13-驾驶室、14-储物箱、15-离合件、16-车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I如图I、图2所示,本实施例描述的混合动力环卫车,包括车架12,位于车架12下方的车轮16,位于车架12前方的驾驶室13,位于车架12上方的储物箱14和驱动总成,储物箱14用于装载垃圾、垃圾周转箱等,所述的驱动总成包括双动力的驱动桥总成1,所述的双动力由蓄电池和电动机5以及第二动力机7构成,所述的驱动桥总成I包括桥壳2和固定在桥壳上的驱动桥传动件10,所述电动机5从一端端盖伸出的电机轴4驱动所述的驱动桥传动件10且电动机5与驱动桥传动件10固接,所述的桥壳2上设有安装架8,所述的第二动力机7置于所述的安装架8上,所述的第二动力机7和电动机5择一驱动所述的电机轴4。所述第二动力机7为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或燃气发动机,为提升车辆平衡性,所述的第二动力机7和电动机5分别位于桥壳2的两侧。所述电机轴4从电动机5另一端的端盖伸出,该伸出端上设有一被动轮3,所述第二动力机7的驱动轴11上设有主动轮6,所述的主动轮6与被动轮3通过链条9传动,此时电动机5为双端输出轴电机。为提高传动效率,所述的主动轮6与被动轮3也可直接啮合传动。所述的驱动桥6为前驱,也可以为后驱。实施例2如图3所示,从电动机5 —端端盖伸出的电机轴4穿过驱动桥传动件10后在其端部设有一被动轮3,所述第二动力机的驱动轴11上设有主动轮6,所述的主动轮6与被动轮3通过链条9传动,此时电动机5为单端输出轴电机。本实施例也可在驱动桥传动件10的背离电机轴4的另一端传动连接一转动轴,所述的转动轴上设有一被动轮3,所述第二动力机的驱动轴11上设有主动轮6,所述的主动轮6与被动轮3通过链条9传动,达到相同的将第二动力机动力传递给驱动桥传动件的效果,此时电机轴4和转动轴没有直接连接关系。实施例3如图4所示,为使第二动力机7和电动机5传动方便,所述的第二动力机7和电动机5分别位于桥壳2的同一侧。所述第二动力机7的驱动轴11上设有一驱动轮6,一离合件15与所述的电机轴4传动连接并能平移以与所述的驱动轮6啮合或脱离。离合件15在常态下与驱动轴11脱离,在要求第二动力机7提供动力时,通过平移与驱动轴11啮合。
权利要求1.混合动力环卫车,包括车架(12),位于车架(12)下方的车轮(16),位于车架(12)前方的驾驶室(13),位于车架(12)上方的储物箱(14)和驱动总成,其特征是所述的驱动总成包括双动力的驱动桥总成(1),所述的双动力由蓄电池和电动机(5)以及第二动力机(7)构成,所述的驱动桥总成(I)包括桥壳(2 )和固定在桥壳上的驱动桥传动件(10 ),所述电动机(5)从一端端盖伸出的电机轴(4)驱动所述的驱动桥传动件(10)且电动机(5)与驱动桥传动件(10)固接,所述的桥壳(2)上设有安装架(8),所述的第二动力机(7)置于所述的安装架(8)上,所述的第二动力机(7)和电动机(5)择一驱动所述的电机轴(4)。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混合动力环卫车,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动力机(7)为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或燃气发动机,所述的第二动力机(7)和电动机(5)分别位于桥壳(2)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混合动力环卫车,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动力机(7)为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或燃气发动机,所述的第二动力机(7)和电动机(5)分别位于桥壳(2)的同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动力环卫车,其特征是所述电机轴(4)从电动机(5)另一端的端盖伸出,该伸出端上设有一被动轮(3),所述第二动力机(7)的驱动轴(11)上设有主动轮(6),所述的主动轮(6)与被动轮(3)通过链条(9)传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动力环卫车,其特征是从电动机(5)—端端盖伸出的电机轴(4)穿过驱动桥传动件(10)后在其端部设有一被动轮(3),所述第二动力机的驱动轴(11)上设有主动轮(6),所述的主动轮(6)与被动轮(3)通过链条(9)传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动力环卫车,其特征是所述的电机轴(4)连接在所述驱动桥传动件(10)的一端,驱动桥传动件(10)的另一端传动连接一转动轴,所述的转动轴上设有一被动轮(3),所述第二动力机的驱动轴(11)上设有主动轮(6),所述的主动轮(6)与被动轮(3 )通过链条(9 )传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动力环卫车,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动力机(7)的驱动轴(11)上设有一驱动轮(6),一离合件(15)与所述的电机轴(4)传动连接并能平移以与所述的驱动轮(6)啮合或脱离。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混合动力环卫车,解决了目前电动环卫车存在续航里程短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车架,车轮,驾驶室,储物箱和驱动总成,其特征是所述的驱动总成包括双动力的驱动桥总成,所述的双动力由蓄电池和电动机以及第二动力机构成,所述的驱动桥总成包括桥壳和固定在桥壳上的驱动桥传动件,所述电动机从一端端盖伸出的电机轴驱动所述的驱动桥传动件且电动机与驱动桥传动件固接,所述的桥壳上设有安装架,所述的第二动力机置于所述的安装架上,所述的第二动力机和电动机择一驱动所述的电机轴。本实用新型通过多动力机交替提供动力的混合动力环卫车,发挥电动环卫车的优点的同时,增加续航里程。
文档编号B60K6/20GK202557275SQ20122023111
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2日
发明者朱瑞胜 申请人:绍兴卧龙特种车辆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