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子午线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62809阅读:96来源:国知局
充气子午线轮胎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根据本发明的充气子午线轮胎具有如下的胎面花纹:该胎面花纹具有指定的轮胎转动方向并且宽度方向槽的蹬出侧的槽壁具有优化的形状。
【专利说明】充气子午线轮胎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充气子午线轮胎,更具体地,涉及具有提高的耐磨耗性的工程车辆用的充气子午线轮胎。
【背景技术】
[0002]传统地,对于主要在建筑工地、矿山等使用的工程车辆(翻斗车等)用的轮胎,为了提高该轮胎的耐磨耗性,该轮胎典型地通过增加胎面的厚度或者可选地通过减小负比率来增加胎面橡胶的体积。
[0003]然而,由于工程车辆用的轮胎用于在相对高的速度下的运输作业,所以由于胎面部的发热可能导致轮胎故障。特别是,这种故障已经成为上述具有大体积的胎面橡胶的轮胎的问题。
[0004]为此,已积极开发了提高轮胎的耐磨耗性而不增加胎面橡胶的体积的技术(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
[0005]还已知提供具有方向性花纹和平行四边形形状的横向花纹槽的胎面以便允许从胎面中央侧逐渐踏入的技术。
[0006]当超大型ORR轮胎被安装作为车辆的前轮时,由于轮胎滚动时的带束的运动导致在所谓的胎面1/4点的位置处剪切应力增加,并且胎面在蹬出开始时大幅滑动。然而,根据以上技术,可以抑制在胎面宽度方向上的滑动。
[0007]相关技术文献
[0008]专利文献
[0009]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83822号公报
[0010]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191093号公报
[0011]然而,以上技术的耐磨耗性不充分,因而,渴望进一步提高磨耗性能。

【发明内容】

[0012]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13]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提高的耐磨耗性的充气子午线轮胎。
[0014]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5]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人已经坚持不懈地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0016]结果,通过指定轮胎转动方向并且分别考虑轮胎的踏入侧和蹬出侧,在此基础上,本发明人获得了如下的新认识:设置在宽度方向槽的蹬出侧的槽壁上的突起能够有利地达成期望的目的。
[0017]已经基于上述发现做出了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新颖方面如下。
[0018]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在于一种充气子午线轮胎,其包括:
[0019]方向性花纹,其指定所述轮胎的转动方向;以及[0020]至少一个宽度方向槽,其设置于所述轮胎的胎面表面,所述至少一个宽度方向槽从胎面端延伸到具有该胎面端的胎面半部的宽度方向中点P的宽度方向内侧,其中
[0021]所述至少一个宽度方向槽中的至少一个宽度方向槽的蹬出侧的槽壁具有朝向踏入侧的槽壁突出的突出部,并且
[0022]参照表示所述胎面端和所述宽度方向中点P之间的在胎面宽度方向上的中点的点Q,所述突出部在胎面宽度方向上从所述点P和所述点Q之间的位置延伸到所述点P的宽度方向内侧。
[0023]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于根据第一方面的充气子午线轮胎,其进一步包括在轮胎赤道面上沿胎面周向延伸的周向槽,所述充气子午线轮胎进一步包括从所述周向槽向胎面宽度方向外侧延伸并且终止于所述胎面表面内的至少一个横向槽。
[0024]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于根据第二方面的充气子午线轮胎,其中当在轮胎周向上投影时,所述宽度方向槽与所述横向槽至少部分地重叠。
[0025]此处,术语“重叠”是指包括重叠宽度为Omm的情况。
[0026]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于根据第三方面的充气子午线轮胎,其中所述宽度方向槽与所述横向槽的重叠区域在胎面宽度方向上测量为Omm至20mm。
[0027]发明的效果
[0028]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具有优异耐磨耗性的充气子午线轮胎。
[0029]根据本发明的轮胎特别适于在建筑工地、矿山等使用的工程车辆用的、需要具有高耐磨耗性的轮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0]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轮胎的胎面花纹的展开图;
[0031]图2是沿着图1的线A-A截取的截面图;
[0032]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轮胎的胎面花纹的展开图;
[0033]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轮胎的胎面花纹的展开图;
[0034]图5是示出根据比较例的轮胎的胎面花纹的展开图;以及
[0035]图6是示出根据传统例的轮胎的胎面花纹的展开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
[0037]注意,轮胎的内部结构等与传统轮胎的内部结构等相同,因而将省略对其的说明。
[0038]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轮胎的胎面花纹的展开图。
[0039]如图1中所示,胎面花纹是指定轮胎转动方向的方向性花纹。在图1中,由具有“指定的轮胎转动方向”说明的箭头指示的方向是被指定为轮胎转动方向的方向(踏入侧)。
[0040]还有,如图1中示出的,根据本发明的轮胎在轮胎的胎面表面I上具有至少一个宽度方向槽2,该宽度方向槽2从胎面端TE延伸到具有该胎面端的胎面半部的宽度方向中点P (所谓的1/4点)的宽度方向内侧的位置。
[0041]在示出的实施方式中,轮胎总共具有六个宽度方向槽2 ;在各胎面宽度方向半部(从轮胎赤道到一个胎面端)中具有三个宽度方向槽2。[0042]此外,至少一个宽度方向槽2的蹬出侧的槽壁2a具有朝向踏入侧的槽壁2b突出的突出部2c。
[0043]在示出的实施方式的所有六个宽度方向槽中,宽度方向槽2的蹬出侧的槽壁2a具有突出部2c,突出部2c具有朝向踏入侧的槽壁2b突出的形状。
[0044]此处,在胎面宽度方向上,点Q表示在胎面端TE和上述胎面半部的宽度方向中点P之间的在胎面宽度方向上的中点(所谓的3/8点)。
[0045]这时,突出部2c在宽度方向上从点P和点Q之间的位置延伸到点P的宽度方向内侧。
[0046]也就是,至少一个宽度方向槽2在突出部2c延伸的在宽度方向上的区域具有窄部。即,在突出部2c延伸的区域中的宽度方向槽的宽度比在没有突出部2c延伸的区域中的宽度方向槽的宽度窄。
[0047]根据本发明,如上所述,必要的是,至少一个宽度方向槽的蹬出侧的槽壁具有朝向踏入侧的槽壁突出的突出部,参照表示胎面端和宽度方向中点P之间的在胎面宽度方向上的中点的点Q,突出部在胎面宽度方向上从点P和点Q之间的位置延伸到点P的宽度方向内侧。
[0048]以下说明本发明的作用和效果。
[0049]根据本发明,首先,轮胎的转动方向的指定允许分开考虑踏入侧和蹬出侧。
[0050]此处,接地面在由宽度方向槽的踏入侧划分的陆部的胎面表面上在蹬出时大幅地周向滑动。因此,通过在以上位置设置突出部并且在接地时闭合宽度方向槽,可以抑制在上述蹬出时的陆部的周向滑动。因而,可以提高轮胎的耐磨耗性。
[0051]特别地,由于突出部设置在上述宽度方向的区域内,所以可以抑制严重磨耗发生的1/4点附近的磨耗。
[0052]图2是沿着图1的线A-A截取的截面图。
[0053]图2示出了当轮胎安装在规定轮辋上、填充规定内压的空气且无负载时宽度方向槽和突出部的形状。
[0054]此处,如图2所示,优选地,上述突出部的壁面2d与宽度方向槽2的踏入侧的壁面2b在截面中平行。
[0055]这是因为,当轮胎与地面接触时,宽度方向槽的壁面彼此稳固地接触,由此,进一步抑制上述陆部的在蹬出时的周向滑动。
[0056]此处,如图2中进一步示出的,优选地,以突出部2d和槽底彼此平滑地接合的方式形成槽底。
[0057]注意,“规定轮辋”是由日本汽车轮胎制造商协会出版的JATMA年鉴2008中规定的轮辋,“规定内压”是与JATMA年鉴2008中规定的最大负载能力(最大载荷)对应的气压。注意,在日本以外的国家,内压表示与以下提到的标准中规定的单个车轮的最大载荷(最大负载能力)对应的气压,轮辋表示以下提到的标准中规定的适用尺寸的标准轮辋(或“核准轮辋”或“推荐轮辋”)。标准是根据各区域的工业标准规定的。这些标准包括:例如,美国的轮胎和轮辋协会出版的TRA年鉴或者欧洲国家的欧洲轮胎和轮辋技术组织出版的ETRTO标准手册中规定的标准。
[0058]还有,如图2所示,优选地,上述突出部的壁面2d和宽度方向槽2的踏入侧的壁面2b之间的最小距离d (mm)是该宽度方向槽的宽度W (mm)的15%至30%。
[0059]这是因为,当最小距离d不小于15%时,可以实现磨耗性能和发热性能两者。
[0060]还有,因为将最小距离d限制到不大于30%,确保在接地时闭合宽度方向槽,抑制上述周向滑动。
[0061]此外,胎面宽度2L (mm)表示当轮胎安装在规定轮辋、具有规定内压且无负载时,两个胎面端之间的在宽度方向上的直线距离。
[0062]这时,优选地,突出部被设置成在宽度方向上跨过包括胎面半部的中点的预定区域,特别优选地,设置成跨过距轮胎赤道面CL胎面半部宽度L (mm)的至少40%至60%的区域。
[0063]这是因为,设置在上述区域中的突出部可以进一步确实地减小轮胎大幅地周向滑动处的1/4点附近的磨耗。
[0064]还有,如图2所示,优选地,突出部设置成跨过宽度方向槽的深度H (mm)的至少80%至100%的区域。
[0065]注意,宽度方向槽的深度表示设置胎面磨耗指示的位置处的深度。
[0066]这是因为,设置在该区域中的突出部在抑制由宽度方向槽的踏入侧划分的陆部在蹬出时的周向滑动方面非常有效。
[0067]此外,如图1所示,优选地,避免在连接有上述突出部的陆部中形成锐角部,以便抑制裂缝的产生或陆部的破裂。
[0068]还有,如图1所示,优选地,宽度方向槽2从胎面端朝向胎面宽度方向内侧向指定的轮胎转动方向侧倾斜。
[0069]这是因为,当宽度方向槽从轮胎赤道面侧逐渐踏入时,也可以抑制陆部的在宽度方向上的滑动。
[0070]此外,上述宽度方向槽的倾斜角度α优选地为相对胎面宽度方向为5°至45°。
[0071]还有,优选地,宽度方向槽的在胎面宽度方向上的内端部被定位在轮胎赤道面CL的胎面宽度方向外侧0.4L (mm)位置处的宽度方向内侧。
[0072]如上所述,优选地,突出部设置成在宽度方向上跨过距轮胎赤道面CL胎面半部宽度L (mm)的至少40%至60%的区域。因此,为了在该区域设置突出部,优选地,宽度方向槽延伸到轮胎赤道面CL的胎面宽度方向外侧0.4L (mm)位置处的内侧。
[0073]还有,如图1所示,优选地,宽度方向槽与胎面端TE正交。
[0074]由此,宽度方向槽的槽底可以具有大曲率,以抑制槽底产生裂缝。
[0075]此外,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优选地具有周向槽3,周向槽3在轮胎赤道面CL上沿着胎面周向延伸,此外,至少一个横向槽3a从周向槽3向胎面宽度方向外侧延伸,并且终止于胎面表面I内。
[0076]由此,流经周向槽的空气在轮胎滚动时可以供给到横向槽,能够提高产生大量热量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整个中间区域的散热性,并且能够提高轮胎的耐发热性。
[0077]此处,当点R表示轮胎赤道面CL和上述点P之间的胎面宽度方向上的中点时,优选地,横向槽在从点R的宽度方向内侧IOmm的位置到点R的宽度方向外侧IOmm的位置的区域内延伸。
[0078]还有,当宽度方向槽在轮胎周向上投影时,优选地,宽度方向槽与横向槽至少部分地重叠。换言之,优选地,宽度方向槽从横向槽的胎面宽度方向外端的位置延伸到横向槽的胎面宽度方向内侧。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胎面宽度方向上的中间区域的散热性。
[0079]这时,重叠部分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E (mm)优选地为20mm以下,因而可以确保陆部的刚性。
[0080]还有,如图3所示,优选地,从确保陆部刚性的观点出发,横向槽和宽度方向槽彼此平行。
[0081]此外,如图3所示,优选地,周向槽和横向槽以直角彼此接合。
[0082]由此,在硫化时便于橡胶流动。
[0083]注意,本发明的轮胎特别适用于具有1.5mm以上轮胎直径和被分类到由JATMA、TRA等规定的胎面类别E-3以上的深槽轮胎。
[0084]实施例
[0085]为了确定本发明的效果,试生产在宽度方向槽的蹬出侧的槽壁上具有朝向踏入侧的槽壁突出的突出部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实施例2的轮胎。
[0086]还有,作为比较例的轮胎,如图5所示,试生产除了不具有上述突出部以外、具有与实施例1、2的轮胎的胎面花纹类似的胎面花纹的轮胎。
[0087]此外,作为传统例的轮胎,制备具有图6中示出的类型的胎面花纹的轮胎。
[0088]在表I中示出各轮胎的规格。
[0089]此处,在表I中,术语“宽度方向槽的长度”是指宽度方向槽的在胎面宽度方向上的长度。还有,术语“宽度方向槽的角度”是指宽度方向槽相对于胎面宽度方向的倾斜角度。此外,如上所述,术语“突出部”是指从宽度方向槽的蹬出侧的槽壁朝向踏入侧的槽壁突出的部分。
[0090]注意,通常,各轮胎的宽度方向槽的深度都是68mm。
[0091]具有46/90R57尺寸的上述各轮胎被安装在规定轮辋上、被充气到规定内压并且被安装作为车辆的前轮。由此,进行耐磨耗性的评价试验。
[0092]<耐磨耗性>
[0093]进行转鼓试验,以使安装有以上各轮胎的车辆以80km/h的速度行驶30000km。
[0094]通过获得运行上述转鼓之后的槽的残余量来确定对耐磨耗性的评价,通过相对于由100表示的传统轮胎的耐磨耗性的指数来表示耐磨耗性。指数越小,耐磨耗性越好。
[0095]在下面表I中示出评价的结果。
[0096][表 I]
[0097]
【权利要求】
1.一种充气子午线轮胎,其包括: 方向性花纹,其指定所述轮胎的转动方向;以及 至少一个宽度方向槽,其设置于所述轮胎的胎面表面,所述至少一个宽度方向槽从胎面端延伸到具有该胎面端的胎面半部的宽度方向中点P的宽度方向内侧,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宽度方向槽中的至少一个宽度方向槽的蹬出侧的槽壁具有朝向踏入侧的槽壁突出的突出部,并且 参照表示所述胎面端和所述宽度方向中点P之间的在胎面宽度方向上的中点的点Q,所述突出部在胎面宽度方向上从所述点P和所述点Q之间的位置延伸到所述点P的宽度方向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子午线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子午线轮胎包括在轮胎赤道面上沿胎面周向延伸的周向槽,所述充气子午线轮胎进一步包括从所述周向槽向胎面宽度方向外侧延伸并且终止于所述胎面表面内的至少一个横向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子午线轮胎,其特征在于,当在轮胎周向上投影时,所述宽度方向槽与所述横向槽至少部分地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气子午线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宽度方向槽与所述横向槽的重叠区域在胎面宽度方向上测量为Omm至20mm。
【文档编号】B60C11/117GK103648803SQ201280033557
【公开日】2014年3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3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4日
【发明者】小柳润 申请人: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