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2040939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轮胎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轮胎结构,特别是应用于车辆行驶轮胎,及具有数个导引块及助风凹槽以降低轮胎向前转动方向空气导流、降低风阻、风声噪音及产生助行力的轮胎。

背景技术:
车辆轮胎于表面设有复杂胎纹块,借以增加抓地力及防滑,但无形中也使轮胎表面形成较大的摩擦阻力及风阻,对于轮胎于前进转向行驶状态下,有不利的负面影响,况且,对于车辆长时间行驶,则需耗损较多的燃油及能源,对于讲究节约能源的时下环境而言,现有轮胎对于车辆的油耗也是一项不小的负担。在相关的先前专利技术文献方面,如中国台湾专利公报第M362122号「降低侧风阻之碳纤维轮圈」新型专利案、第I262859号「一种车胎防刃刺防爆轮框之增益改良结构」发明专利案、第254216号「新型轮圈」新型专利案,分别揭示在车辆轮圈或轮框中进行结构的改变,以求可降低风阻或产生助行效果,但此种针对轮圈或轮框结构的改变方式,并不适用于所有车辆使用,因不同厂牌的车辆间的碟式或鼓式刹车系统不尽相同,诸如某些车辆结构对轮卷或轮框外缘或内部不得有凸出或内凹的结构,否则可能会有与碟式刹车或鼓式刹车系统冲突而无法装设的问题,并且,该三者前案必需由轮圈或轮框进行改变与更换,除需花费昂贵的生产与更换、维修成本外,不符产业利用的经济效益外,该轮圈或轮框可以提供降低风阻而达到助行的效果,亦即只有内、外两侧面具有降低风阻与助行功能,对于主要行驶的轮胎各个表面,并没有降低风阻与助行的效果。除此之外,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开公报公开号第201040041号「子母式球体挤压弹射省油节能轮胎,『子胎、母胎活动式组合』」发明专利公开案,则揭示以子、母胎的内外胎结合方式,来达到可单独更换磨损的子胎或母胎的功能,但对于轮胎降低风阻与省油节能方面,则无任何帮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轮胎于前进转动方向的高磨擦力、高风阻与耗油耗能的问题与缺点,而提供一种轮胎结构,借由轮胎本体周围的导引块、导斜面、助风凹槽间的结构,形成轮胎在前进转动方向的增加空气导流、降低风阻、风声噪音及产生助行力、稳定轮胎行驶等功效,可以大幅降低车辆行驶时的耗油与耗能,达到省油节能的最佳功效,可为目前能源逐渐枯竭的地球减少可观的能源消耗及提供节能贡献,且不需更换轮圈或轮框,不受限车辆的厂牌或刹车系统限制,也不必花费昂贵的轮圈或轮框的制造、更换或维修成本,符合产业利用的经济效益。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做为本发明的一种轮胎结构,包括一轮胎本体及数个导引块,轮胎本体为车辆轮胎,导引块以前、后系列排列方式结合于轮胎本体周围的至少一面上,导引块位于轮胎本体前进转动方向的一面,设有至少一导斜面,导斜面与相邻接的导引块间分别形成一助风凹槽,使轮胎本体于前进转动方向状态下,以导引块的导斜面与助风凹槽增加空气导流、降低风阻与风声噪音及产生助行力,并于导引块的导斜面与助风凹槽于轮胎本体下半圆周,也产生顺势导引的助推力与稳定行驶作用,使轮胎本体于前进转动方向产生助推力量,以构成一具助风导引及助行力的轮胎结构,该导引块的前缘连结导斜面处,设有至少一辅助导引孔。前述的轮胎结构,其中轮胎本体设有数个胎纹块于行驶面上,该胎纹块与该导引块间形成一辅助风槽。前述的轮胎结构,其中辅助风槽内设有数个第一辅助导引块及第二辅助导引块,该第一辅助导引块及第二辅助导引块朝向轮胎本体前进转动方向的一面,分别设有一导斜面。前述的轮胎结构,其中导引块的形状为梯形块。前述的轮胎结构,其中导引块的形状为箭形块。前述的轮胎结构,其中导引块的导斜面形状为弧形斜面。前述的轮胎结构,其中辅助导引孔为三角斜孔。前述的轮胎结构,其中辅助导引孔内形成一导引面,该导引面为直线斜面的形状。前述的轮胎结构,其中辅助导引孔内形成一导引面,该导引面为弧形导角斜面的形状。本发明的轮胎结构的功效,在于借由该轮胎本体周围的导引块、导斜面、助风凹槽间的结构,形成轮胎在前进转动方向的增加空气导流、降低风阻、风声噪音及产生助行力、稳定轮胎行驶等功效,可以大幅降低车辆行驶时的耗油与耗能,达到省油节能的最佳功效,可为目前能源逐渐枯竭的地球减少可观的能源消耗及提供节能贡献,且不需更换轮圈或轮框,不受限车辆的厂牌或刹车系统限制,也不必花费昂贵的轮圈或轮框的制造、更换或维修成本,符合产业利用的经济效益。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发明轮胎结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结构图。图2为图1所示的主视图。图3为图1所示的侧视图。图4为一局部主视放大图,显示该第一辅助导引块及第二辅助导引块于辅助风槽内的结构。图5为本发明轮胎结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结构图。图6为图5所示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外观结构图。图7A为从前方观察的主视图,显示图5及图6的左右对偶轮胎本体的行驶面接触火车铁轨行驶的状态。图7B为从后方观察的主视图,显示图5及图6的左右对偶轮胎本体的行驶面接触火车铁轨行驶的状态。图8为本发明轮胎结构第三实施例图。图9为一局部主视放大图,显示该导引块前缘连结导斜面处设置辅助导引孔的结构。图10为图8所示的侧视图。图11为图10中标示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12为本发明轮胎结构第四实施例图。图13为本发明轮胎结构第五实施例图。图14为本发明轮胎结构第六实施例图。图15为本发明轮胎结构第七实施例图。图16为本发明轮胎结构第八实施例图。图中标号说明:100轮胎结构10轮胎本体11胎纹块12行驶面13行驶面20导引块21辅助风槽22导斜面211第一辅助导引块211a导斜面212第二辅助导引块212a导斜面23助风凹槽30导引块31导斜面32助风凹槽40导引块41导斜面42助风凹槽50导引块51导斜面52助风凹槽200火车铁轨221辅助导引孔221a导引面221a’导引面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如图1、图2及图3所示,为本发明的轮胎结构100的第一实施例,其中,包括一轮胎本体10,该轮胎本体10为车辆轮胎,该轮胎本体10设有数个胎纹块11,以前、后系列排列方式结合于轮胎本体10的行驶面12上,该胎纹块11的形状不限,在本发明中以四方形块为例。数个导引块20及30,以前、后系列排列方式结合于轮胎本体10周围的至少一面上,在本发明中是列举分别结合于该轮胎本体10的胎纹块11两侧及轮胎本体10的内、外两侧表面,且该导引块20及30的形状不限,在本发明中分别以梯形块与箭形块的形状为例,该导引块20与胎纹块11间分别形成一辅助风槽21,该导引块20及30位于轮胎本体10前进转动方向的一面,分别设有至少一导斜面22及31,该导斜面22及31的形状不限,在本发明中是以弧形斜面与斜面为例,该导斜面22与相邻接的导引块20间形成一助风凹槽23,且该导斜面31与相邻接的导引块30间形成一助风凹槽32,使该轮胎本体10于前进转动方向状态下(如图3箭头方向所示),分别以导引块20、30的导斜面22、31与助风凹槽23、32增加空气导流、降低风阻与风声噪音及产生助行力,并且,该导引块20的导斜面22与助风凹槽23于轮胎本体下半圆周,产生顺势导引的助推力与稳定行驶作用,该助风凹槽23及32的宽度愈宽,产生降低风阻与助行力的效果愈好。请再配合图4所示,上述的轮胎本体10的胎纹块11与导引块20间的辅助风槽21内设有数个第一辅助导引块211及第二辅助导引块212,该第一辅助导引块211与第二辅助导引块212的设置方式不限,在本发明中以辅助导引块211直接结合于该辅助风槽21的正面,而该第二辅助导引块212分别结合于该辅助风槽21的两侧为例,该第一辅助导引块211朝向轮胎本体10前进转动方向的一面设有一导斜面211a,该第二辅助导引块212朝向轮胎本体10前进转动方向的一面设有一导斜面212a,同样地,该第一辅助导引块211的导斜面211a、第二辅助导引块212的导斜面212a与辅助风槽21间亦形成增加空气导流、降低风阻与风声噪音及产生助行力的功效,且当该第一辅助导引块211的导斜面211a、第二辅助导引块212的导斜面212a旋转至轮胎本体下半圆周位置时,产生顺势导引的助推力与稳定行驶作用。上述的导引块20、30及第一辅助导引块211、第二辅助导引块212结合于轮胎本体10的方式不限,在本发明中是以与该轮胎本体10一体成形为例,且该导引块20、30及第一辅助导引块211、第二辅助导引块212排列于轮胎本体10的方式,并不限于上述以成行或成列方式的排列,举凡是其它不同形状的排列方式,或将该轮胎本体10的胎纹块11直接以导引块20及30、第一辅助导引块211或第二辅助导引块212取代的等效结构,或者,在现有轮胎的胎纹的凹槽或排水槽中设置该导引块20、30及第一辅助导引块211或第二辅助导引块212的等效替代技术,亦不脱于本发明的范畴。请参阅图5、图6及图7A、图7B所示,为本发明的轮胎结构100的第二实施例,其中,显示该轮胎本体10为火车金属车轮,于该轮胎本体10内、外两侧面分别结合有数个导引块40,该导引块40位于轮胎本体10前进转动方向的一面,设有至少一导斜面41,该导斜面41与该相邻的导引块40间,形成一助风凹槽42,同样地,如图7A、图7B所示,该左右对偶的轮胎本体10的行驶面13接触一火车铁轨200,而处于前进转动方向状态下(如图7A、图7B中虚线箭头方向所示,图7A为从前方观察的主视图,图7B为从后方观察的主视图),以导引块40的导斜面41与助风凹槽42增加空气导流、降低风阻与风声噪音及产生助行力(如图5及图6中箭头方向所示),如使用于环岛铁路的单向循环班车长时间行驶,更可大幅降低该火车车辆的耗油量或耗电量,可有效达到节能减碳的功效。请参阅图8、图9、图10及图11所示,为本发明的轮胎结构100的第三实施例,其中,显示该导引块20前缘连结导斜面22处,设有至少一辅助导引孔221,该辅助导引孔221的形状不限,在本发明中是以三角斜孔为例,内部形成有一导引面221a(如图11所示),该导引面221a的形状不限,在此实施例中,是以直线斜面的形状为例,以借该辅助导引孔221及导引面221a,以让该轮胎本体10于前进转动向下时,提供辅助空气导流的作用,使该轮胎本体10整体的风阻及风声噪音可更小,并增加轮胎本体10的整体助行力。请再配合图12所示,为本发明的轮胎结构100的第四实施例,其中,显示该导引块20前缘连结导斜面22处,所设的辅助导引孔221,该导引面221a’为弧形导角斜面的形状,同样可以产生在该轮胎本体10于前进转动向下半圆周时,提供辅助空气导流的作用,以使该轮胎本体10整体的风阻及风声噪音可更小,并增加轮胎本体10的整体助行力。请再参阅图13所示,为本发明的轮胎结构100的第五实施例,其中,显示该导引块20前缘连结导斜面22处,所设的辅助导引孔221,该导引面221a为直线斜面的形状,且该导引块20后缘的形状为直线斜面,与该辅助导引块221的导引面221a间产生相乘的气流导引作用,让该轮胎本体10于前进转动向下半圆周时,提供增加辅助空气导流的作用,以使该轮胎本体10整体的风阻及风声噪音可更小,并增加轮胎本体10的整体助行力。请再参阅图14所示,为本发明的轮胎结构100的第六实施例,其中,显示该导引块20前缘连结导斜面22处,所设的辅助导引孔221,该导引面221a’为弧形导角斜面的形状,且该导引块20后缘的形状亦为弧形导角斜面的形状,与该辅助导引块221的导引面221a间产生相乘的气流导引作用,让该轮胎本体10于前进转动向下半圆周时,提供增加辅助空气导流的作用,以使该轮胎本体10整体的风阻及风声噪音可更小,并增加轮胎本体10的整体助行力。请再配合图15所示,为本发明的轮胎结构100第七实施例,其中,显示该导引块30的形状呈不对称箭头块形状,且该导斜面31与相邻接的导引块30间所形成的助风凹槽32形状亦变成上短下长不对称的弯曲凹槽形状,使该导斜面31与助风凹槽32间所产生的轮胎本体10向前转动方向的气流导引与助行(如图15中箭头方向所示)效果会更好。请再参阅图16所示,为本发明的轮胎结构100第八实施例,其中,显示于轮胎本体10两侧分别结合有两层同心圆排列的导引块30及导引块50,该导引块50设有一导斜面51,该导斜面51与该导引块30的导斜面31结构相同,且该导斜面51与相邻接的导引块50间形成一助风凹槽52,其形状不同于该导引块30间所形成的助风凹槽32,使该两层的导引块30的助风凹槽32及导引块50的助风凹槽52间形成更好的辅助空气导流的作用,使该轮胎本体10整体的风阻及风声噪音可更小,并增加轮胎本体10的整体助行力。上述图1至图16所示本发明的轮胎结构100,于应用于摩托车、汽车或火车等车辆使用时,可借由该导引块20、30或40及第一辅助导引块211、第二辅助导引块212与该导斜面22、31或40、导斜面211a、导斜面212a、助风凹槽23、32或42、辅助导引孔221,使摩托车、汽车或火车等车辆于行驶时可以达到增加轮胎本体10空气导流、降低轮胎本体10的风阻与风声噪音及产生助行力的功效,如该助风凹槽23、32或42、辅助导引孔221宽度愈宽,则效果愈好,同时可大幅有效降低摩托车、汽车或火车等车辆的耗油量或耗电量,如轮胎本体10的轮径愈大,节能效果愈佳,并且,本发明的轮胎结构100应用于脚踏车或自行车等以人力踩踏的车辆时,亦可以达到助行省力与稳定行驶的功效。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