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倾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40725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座椅倾斜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座椅倾斜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相对于座椅的椅垫以规定角度固定椅背的座椅倾斜装置,例如公知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装置。座椅倾斜装置具备安装于椅垫的第一托架、相对于第一托架旋转的凸轮、通过凸轮的旋转向第一托架的径向移动的多个棘爪以及安装于椅背并相对于第一托架旋转的第二托架。棘爪通过凸轮的旋转向径向外侧移动,各棘爪的外齿与设置于第二托架的外周壁的内齿啮合,从而第二托架的旋转被阻止。由此,能够将第二托架相对于第一托架的旋转角度维持为规定角度。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座椅倾斜装置进一步具有使各棘爪的外齿从第二托架的内齿分离,并维持为各棘爪的外齿不与第二托架的内齿啮合的状态的锁定限制机构。锁定限制机构如以下那样构成。第二托架在中央部具有凹部,并且在凹部内具备向周向延伸的内周部。各棘爪由高低不同地配置的第一区块与第二区块构成。第一区块相对于第二区块配置于径向外侧,在第一区块的径向外侧端面设置有外齿。第二区块的径向外侧端面构成为在棘爪向径向外侧移动的情况下,在直至棘爪的外齿与第二托架的内齿啮合的中途,与第二托架的内周部抵接。通过该构成,限制棘爪沿径向移动,并维持为棘爪的外齿与第二托架的内齿不啮合的状态。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29号公报具有锁定限制机构的座椅倾斜装置使用具有高低不同的构造的棘爪,因此通过锻造形成棘爪。但是,基于锻造的棘爪的形成需要时间,因此期望将其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比较容易地制造的座椅倾斜装置。解决上述课题的座椅倾斜装置具备第一托架、相对于上述第一托架能够旋转的第二托架、相对于上述第一托架能够旋转的凸轮以及基于上述凸轮的旋转沿上述第一托架的径向移动而与上述第二托架卡合的多个棘爪,上述棘爪具有能够与上述第二托架卡合的外齿,上述第二托架具有设置有与上述棘爪的上述外齿卡合的内齿的外周壁以及比该外周壁更靠径向内侧且沿周向延伸的内周部,上述多个棘爪中的至少一个具有:配置于径向外侧的第一区块;以及第二区块,该第二区块在径向内侧配置于相对于上述第一区块沿上述凸轮的旋转轴方向偏移的位置,并且与上述第一区块形成为一体,在上述第一区块的径向外侧端面设置有上述外齿,在上述第一区块的径向内侧端面设置有供上述凸轮抵接的凸轮面,在上述第二区块的径向外侧端面设置有通过上述棘爪的向径向外侧的移动而与上述内周部抵接的限制面,上述凸轮面与上述限制面具有相互相同的面构造。另外,解决上述课题的座椅倾斜装置具备第一托架、相对于上述第一托架能够旋转的第二托架、相对于上述第一托架能够旋转的凸轮以及基于上述凸轮的旋转沿上述第一托架的径向移动而与上述第二托架卡合的多个棘爪,上述棘爪具有能够与上述第二托架卡合的外齿,上述第二托架具有设置有与上述棘爪的外齿卡合的内齿的外周壁以及比该外周壁更靠径向内侧且沿周向延伸的内周部,上述多个棘爪中的至少一个棘爪具有配置于径向外侧的第一区块以及配置于径向内侧的第二区块,在上述第一区块的径向外侧端面设置有上述外齿,在上述第一区块的径向内侧端面设置有供上述凸轮抵接的凸轮面,在上述第二区块的径向外侧端面设置有通过上述棘爪的向径向外侧的移动而与上述内周部抵接的限制面,上述凸轮面与上述限制面具有相互相同的面构造,上述凸轮面的隔着周向中间部位的周向两侧的各部位具有凸轮功能,上述凸轮面的上述周向中间部位不具有凸轮功能,在上述限制面的与上述凸轮面的上述周向中间部位对应的部位构成为与上述内周部抵接的部分。附图说明图1是具备一实施方式的座椅倾斜装置的座椅的侧视图。图2是沿着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图3是图2的座椅倾斜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4中,(a)是图3的第一托架的俯视图,(b)是(a)的侧视图。图5是图3的凸轮的俯视图。图6是图3的第一棘爪的立体图。图7中,(a)是图6的第一棘爪的俯视图,(b)是(a)的后视图。图8是图3的第二棘爪的立体图。图9中,(a)是图3的第二托架的俯视图,(b)是沿着(a)的IX-IX线的剖视图。图10是表示座椅倾斜装置的锁定状态的示意图。图11是表示座椅倾斜装置的锁定解除状态的示意图。图12是表示座椅倾斜装置的锁定限制状态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12,对一实施方式的座椅倾斜装置20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座椅倾斜装置20例如应用于设置于车辆地板1等的座椅2。例如,座椅2具备椅垫3以及椅背4,椅背4相对于椅垫3能够旋转且能够被维持为规定角度。椅背4经由座椅倾斜装置20安装于椅垫3。座椅倾斜装置20将椅背4相对于椅垫3维持为规定角度。在椅垫3安装有图2所示的板3a,在椅背4安装有图2所示的板4a。如图2所示,座椅倾斜装置20的一方的旋转体(后述的第一托架21以及第二托架31中的一方)被固定于板3a,另一方的旋转体(后述的第一托架21以及第二托架31中的另一方)被固定于板4a。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第一托架21被固定于板3a,第二托架31被固定于板4a。如图1以及图2所示,在座椅倾斜装置20的中央部贯通有轴5。轴5使设置于座椅倾斜装置20内的凸轮机构动作。在轴5的端部安装有用于使该轴5旋转的操作杆5a。在将座椅倾斜装置20安装于座椅2的状态下,轴5的旋转轴C1与座椅倾斜装置20的旋转轴C2(第一托架21以及第二托架31的旋转轴)一致。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沿着座椅倾斜装置20的旋转轴C2的周围的方向称为周向,将与该旋转轴C2垂直的方向(法线方向)称为径向。将第二托架31伴随着椅背4向后方倾倒而旋转的方向称为后转方向RX。参照图3,对座椅倾斜装置20的构成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座椅倾斜装置20具备第一托架21、第二托架31、第一棘爪40A~第三棘爪40C、凸轮50、用于对凸轮50进行施力的盘簧60、配置于盘簧60的周围的盖70以及对第一托架21以及第二托架31进行保持的保持部件80。另外,座椅倾斜装置20具备用于抑制第一棘爪40A移动必要量以上的球凸轮90。凸轮机构由凸轮50、盘簧60、第一棘爪40A~第三棘爪40C以及球凸轮90构成。参照图4的(a)以及图4的(b)对第一托架21进行说明。如图4的(a)以及图4的(b)所示,第一托架21具有圆板状的主体部22、对棘爪40A、40B、40C的移动进行引导的三个引导部23以及用于将第一托架21安装于固定部件(例如,板3a)的凸部27。如图3以及图4的(b)所示,主体部22具有与第二托架31对置的内表面22a,引导部23设置为从主体部22的内表面22a突出。如图2以及图4的(a)所示,各引导部23具有内侧面23a以及从内侧面23a的周向两端向径向外侧延伸的两个引导面24。在被三个引导部23的内侧面23a包围的区域收容有凸轮50。在邻接的两个引导部23对置的两个引导面24相互平行。这些对置的引导面24与主体部22的内表面22a协同动作地构成引导槽26。各引导槽26对棘爪40A、40B、40C向径向的移动进行引导。三个引导部23具有相同形状,在周向以等角度间隔配置。即,三个引导槽26在周向以等角度间隔配置。在与引导部23相反的一侧的面(主体部22的外表面22b)与各引导部23对应地设置有凹陷部。多个凸部27在与引导槽26分别对应的位置,从与引导槽26相反的一侧的面(主体部22的外表面22b)突出。与凸部27相反的一侧的面(第一托架21的内表面22a)在与凸部27分别对应的位置凹陷。分别位于凸部27的相反的一侧的凹陷部中的一个作为收容盘簧60的端部62a的收容凹部28发挥功能。在将第一托架21安装于固定部件(例如,板3a)时,在设置于固定部件的孔或者切口分别插入有凸部27。然后,凸部27被焊接于固定部件。在主体部22的中央部设置有收容盘簧60的螺旋部61的收容部25。收容部25经由连通槽25a与第一托架21的收容凹部28连接。盘簧60的外侧卡合部62(参照图3)与从连通槽25a至收容凹部28的区域卡合。上述的第一托架21通过冲压加工而形成。例如,通过金属板的冲压加工,由一组模具形成引导部23及其相反一侧的凹陷构造、凸部27及其相反一侧的凹陷构造。参照图5对凸轮50的构造进行说明。凸轮50配置于第一托架21以及第二托架31之间(参照图2)。另外,凸轮50收容于被第一托架21的三个引导部23的内侧面23a包围的区域。凸轮50具有凸轮主体部51、三个棘爪卡合部52以及两个弹簧卡合部53。三个棘爪卡合部52与第一棘爪40A~第三棘爪40C分别卡合。两个弹簧卡合部53与盘簧60的内侧卡合部63(参照图3)卡合。各棘爪卡合部52从凸轮50的一个面(第一面50a)突出,各弹簧卡合部53设置于凸轮50的另一个面(第二面50b(参照图2))。在凸轮主体部51的中央部设置有供轴5嵌合的嵌合孔54。凸轮50与轴5的旋转连动。具体而言,凸轮50通过安装于轴5的操作杆5a的操作而旋转。在凸轮主体部51的周面以等角度间隔设置有三个凸轮部(以下,分别称为“第一凸轮部55”、“第二凸轮部56”、“第三凸轮部57”。)。凸轮部55~57与后述的棘爪40A~40C的凸轮面44A~44C分别抵接。第一凸轮部55具有按压第一棘爪40A的第一凸轮面44A的两个按压部55a、55b(以下,分别称为“第一按压部55a”、“第二按压部55b”。)。第二凸轮部56具有按压第二棘爪40B的第二凸轮面44B的三个按压部56a、56b、56c。第三凸轮部57具有按压第三棘爪40C的第三凸轮面44C的三个按压部57a、57b、57c。第三凸轮部57具有与第二凸轮部56相同的构造。凸轮50被盘簧60相对于第一托架21向规定的旋转方向(以下,将该方向称为“施力方向RB”。)施力。即,在凸轮50施加有向施力方向RB旋转的作用力。参照图6、图7的(a)以及图7的(b)对第一棘爪40A进行说明。图6是第一棘爪40A的立体图,图7的(a)是从图6的箭头A观察的图,图7的(b)是从图6的箭头B观察的图。第一棘爪40A具备相互高低不同地配置的第一区块41A与第二区块42A。具体而言,第一区块41A配置于径向外侧,第二区块42A配置于径向内侧(参照图2等),并且,配置于相对于第一区块41A向沿着旋转轴C2的方向(旋转轴方向)偏移的位置。第一区块41A安装于引导槽26。第一区块41A在沿着旋转轴C2的方向配置于与凸轮50相同的位置(参照图2)。第一区块41A的径向外侧端面(与后述的第二托架31的内齿37对置的端面)构成为圆弧状,并具备与第二托架31的内齿37啮合的外齿43A。在第一区块41A的径向内侧端面(与径向外侧端面相反一侧的端面)形成有供凸轮50的第一凸轮部55抵接的第一凸轮面44A。第一凸轮面44A具有在周向连续的三个部位(以下,分别称为“第一部位441A”、“第二部位442A”、“第三部位443A”。)。在第一部位441A抵接第一凸轮部55的第一按压部55a。在第二部位442A实际上不抵接第一凸轮部55的第一按压部55a以及第二按压部55b。在第三部位443A抵接第一凸轮部55的第二按压部55b。另外,在第一区块41A的径向内侧端面设置有从第一凸轮面44A连续并用于收容球凸轮90的凹曲面部45A。球凸轮90收容于由第一棘爪40A的凹曲面部45A、凸轮50的第一凸轮部55以及引导部23的引导面24构成的球凸轮收容室S(参照图10。)。第二区块42A配置为与凸轮50的第一面50a对置。即,第二区块42A在沿着旋转轴C2的方向配置于凸轮50与第二托架31之间(参照图2)。以第二区块42A的径向外侧端面与后述的第二托架31的外周部35或者内周部36(参照图9(a))对置的方式配置第二区块42A。在第二区块42A的径向外侧端面设置有与第二托架31的内周部36抵接而限制第一棘爪40A向径向外侧移动的限制部46A。设置于限制部46A的限制面46As具有与第一凸轮面44A相同的面构造。具体而言,限制面46As具有在周向连续的三个部位(以下,分别称为“第四部位464A”、“第五部位465A”、“第六部位466A”。)。第四部位464A具有与第一凸轮面44A的第一部位441A对应的面构造。第五部位465A具有与第一凸轮面44A的第二部位442A对应的面构造。第六部位466A具有与第一凸轮面44A的第三部位443A对应的面构造。第五部位465A构成为沿着第二托架31的内周部36的内周面36a的形状。第五部位465A根据第一棘爪40A的径向的位置与第二托架31的内周部36抵接或者从该内周部36分离。第四部位464A以及第六部位466A构成为位于比第五部位465A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因此,第四部位464A以及第六部位466A与第一棘爪40A的径向的位置无关,均不与第二托架31的内周部36抵接。限制面46As与第一凸轮面44A在第一棘爪40A的长边方向(在第一棘爪40A沿着径向的方向)位于相互相同的位置。此处,“位于相互相同的位置”表示在基于半冲裁冲压加工形成高低不同的构造的过程中,与凸形模具和凹形模具的啮合部分对应地由凸形模具以及凹形模具所分别形成的两个面的位置关系。在第二区块42A的中央部设置有在厚度方向贯通的凸轮孔47A。凸轮孔47A构成为在周向较长,并且沿着施力方向RB朝向径向内侧(参照图6)。在凸轮孔47A插通有凸轮50的棘爪卡合部52之一。上述的第一棘爪40A通过冲压加工而一体地形成有第一区块41A与第二区块42A。例如,通过金属板的冲压加工,由一组模具形成第一区块41A的第一凸轮面44A与第二区块42A的限制面46As。参照图8,对第二棘爪40B进行说明。第二棘爪40B具备相互高低不同地配置的第一区块41B与第二区块42B。第一区块41B配置于径向外侧,第二区块42B配置于径向内侧。第一区块41B安装于引导槽26。第一区块41B在沿着旋转轴C2的方向上配置于与凸轮50相同的位置。第一区块41B的径向外侧端面(与第二托架31的内齿37对置的端面)构成为圆弧状,并具备与第二托架31的内齿37啮合的外齿43B。在第一区块41B的径向内侧端面(与径向外侧端面相反一侧的端面)形成有供凸轮50的第二凸轮部56抵接的第二凸轮面44B。第二区块42B配置为与凸轮50的第一面50a对置。即,第二区块42B在沿着旋转轴C2的方向配置于凸轮50与第二托架31之间。在第二区块42B的中央部设置有在厚度方向贯通的凸轮孔47B。凸轮孔47B延伸为在周向较长,并且沿着施力方向RB朝向径向内侧(参照图10)。在凸轮孔47B插通有凸轮50的棘爪卡合部52之一。参照图9的(a)以及图9的(b)对第二托架31进行说明。如图9的(a)以及图9的(b)所示,第二托架31具备具有供轴5插通的插通孔32a的圆板状的主体部32以及从主体部32的外缘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外周壁33。在外周壁33的内周面33a,在整周范围内设置有与第一棘爪40A~第三棘爪40C的外齿43A~43C啮合的内齿37。外周壁33的外周面33b与保持部件80滑动接触。外周壁33的外表面33c与后述的保持部件80的突起83(参照图2)滑动接触。在主体部32的中央部设置有大致圆形的凹部34。凹部34具备:多个具有规定的第一半径的周面的外周部35;以及多个具有比第一半径小的第二半径的周面的内周部36。即,在以与外周部35相同的第一半径的周面为基准面时,各内周部36从基准面向径向内侧突出。换言之,各内周部36比外周部35更靠径向内侧且沿周向延伸。各外周部35如以下那样构成。外周部35的周面比第一棘爪40A移动至径向最外侧时(即第一棘爪40A的外齿43A与第二托架31的内齿37啮合时)的第一棘爪40A的限制部46A的第五部位465A的位置更靠径向外侧(参照图10。)。因此,在通过第二托架31的旋转将外周部35配置于与第一棘爪40A的限制部46A对应的位置时,第一棘爪40A向径向的移动不被限制。换句话说,当在该位置配置有外周部35时,第一棘爪40A能够向径向最外侧移动。各内周部36如以下那样构成。内周部36的周面比第一棘爪40A移动至径向最外侧时(即第一棘爪40A的外齿43A与第二托架31的内齿37啮合时)的第一棘爪40A的限制部46A的第五部位465A的位置更靠径向内侧(参照图10。)。因此,在通过第二托架31的旋转将内周部36配置于与第一棘爪40A的限制部46A对应的位置时,第一棘爪40A的限制部46A与内周部36抵接。换句话说,当在该位置配置有内周部36时,第一棘爪40A向径向外侧的移动被限制。接下来,对保持部件80进行说明。如图2以及图3所示,保持部件80具备圆环状的主体部81以及从主体部81的一方的周缘朝向中心部延伸的凸缘部82。在凸缘部82设置有向内侧(朝向第二托架31的一侧)突出的突起83。通过突起83调整第二托架31向旋转轴C2方向的移动的间隙(余量)。保持部件80的主体部81包围第一托架21的外周面22c以及第二托架31的外周面33b。另外,保持部件80的主体部81被激光焊接于第一托架21的外周面22c。保持部件80的凸缘部82覆盖第二托架31的外周壁33的外表面33c(参照图2)。由此,保持部件80以将第一托架21与第二托架31之间的距离在旋转轴C2方向维持为规定距离的方式保持第一托架21与第二托架31。参照图10~图12对座椅倾斜装置20的动作进行说明。图10~图12是分别表示座椅倾斜装置20的不同的动作状态的与沿着图2的C-C线的剖面位置对应的示意图。图10表示各棘爪40A~40C的外齿43A与第二托架31的内齿37啮合的状态(以下,为“锁定状态”)。图11表示将各棘爪40A~40C维持于径向内侧的位置,从而各棘爪40A~40C的外齿43A~43C不与第二托架31的内齿37啮合的状态(以下,为“锁定解除状态”)。图12表示限制第一棘爪40A向径向外侧的移动,从而各棘爪40A~40C的外齿43A~43C不与第二托架31的内齿37啮合的状态(以下,为“锁定限制状态”)。座椅倾斜装置20包含接下来的两个基本动作。第一基本动作是基于凸轮50的旋转的各棘爪40A~40C的动作。第二基本动作是伴随着第二托架31的旋转的各棘爪40A~40C的移动限制。针对第一基本动作,以第一棘爪40A为例进行说明。凸轮50以向施力方向RB旋转的方式被施力。在凸轮50向施力方向RB旋转时,第一凸轮部55按压第一棘爪40A的第一凸轮面44A,因此第一棘爪40A向径向外侧移动。而且,如图10所示,在第一棘爪40A的外齿43A与第二托架31的内齿37啮合时,第一凸轮部55将第一棘爪40A向径向外侧按压。由此,第二托架31被固定于第一托架21。即,座椅倾斜装置20成为锁定状态。在第一凸轮部55按压第一棘爪40A的第一凸轮面44A时,第一凸轮部55的第一按压部55a按压第一凸轮面44A的第一部位441A,并且第一凸轮部55的第二按压部55b按压第一凸轮面44A的第三部位443A。即,第一棘爪40A在隔着第二部位442A的两处朝向径向外侧被按压。因此,第一棘爪40A的姿势稳定,从而向径向外侧的移动变得顺利。通过操作杆5a的操作,在凸轮50向与施力方向RB相反的方向旋转时,对应的凸轮50的棘爪卡合部52按压第一棘爪40A的凸轮孔47A的内表面,因此第一棘爪40A向径向内侧移动。此时,如图11所示,第二托架31的内齿37从第一棘爪40A的外齿43A分离。由此,第二托架31能够相对于第一托架21旋转。即,座椅倾斜装置20成为锁定解除状态。对第二基本动作进行说明。如图12所示,若在第二托架31的内周部36处于与第一棘爪40A的限制部46A对应的位置时解除操作杆5a的操作,则凸轮50向施力方向RB旋转。于是,第一棘爪40A伴随着凸轮50的旋转而向径向外侧移动,但第一棘爪40A的限制部46A与内周部36抵接,因此在第一棘爪40A移动至径向最外侧前阻止其移动。即,限制第一棘爪40A向径向外侧的移动,从而维持在第二托架31的内齿37从第一棘爪40A的外齿43A分离的状态。另外,第一棘爪40A的限制部46A与第二托架31的内周部36抵接,从而阻止凸轮50的旋转,因此其他的棘爪(第二棘爪40B以及第三棘爪40C)也维持在第二托架31的内齿37从第二棘爪40B以及第三棘爪40C的外齿43B、43C分离的状态。因此,在第二托架31的内周部36处于与第一棘爪40A的限制部46A对应的位置时,限制座椅倾斜装置20成为锁定状态。即,座椅倾斜装置20成为锁定限制状态(允许第二区块31的旋转的状态)。接下来,对座椅倾斜装置20的各状态的凸轮机构的动作进行说明。图10所示的锁定状态是椅背4相对于椅垫3以规定范围内的角度倾斜,且未操作操作杆5a时的座椅倾斜装置20。在椅背4相对于椅垫3以规定范围内的角度倾斜时,即在第二托架31的外周部35处于与第一棘爪40A的限制部46A对应的位置时,如上所述,不限制第一棘爪40A沿径向的移动。而且,在未操作操作杆5a时,即在未对凸轮50施加与施力方向RB相反的方向的力时,凸轮50通过施加于凸轮50的作用力向施力方向RB旋转,因此第一凸轮部55~第三凸轮部57分别按压棘爪40A的第一凸轮面44A~棘爪40C的第三凸轮面44C。由此,各棘爪40A~40C向径向外侧被按压,因此各棘爪40A~40C的外齿43A与第二托架31的内齿37啮合。即,座椅倾斜装置20成为锁定状态。另外,基于凸轮50的旋转的按压力的一部分经由球凸轮90施加于第一棘爪40A。此时,球凸轮90按压第一棘爪40A以及引导部23。由此,能够抑制由处于第一棘爪40A的侧面41As与引导面24之间的间隙产生的第一棘爪40A的多余的动作。图11所示的锁定解除状态是操作操作杆5a时的座椅倾斜装置20的方式。通过操作杆5a的操作,若凸轮50向与施力方向RB相反的方向旋转,则通过上述第一基本动作,各棘爪40A~40C向径向的内侧移动,因此第二托架31的内齿37从各棘爪40A~40C的外齿43A~43C分离。由此,座椅倾斜装置20成为锁定解除状态。图12所示的锁定限制状态是椅背4相对于椅垫3以规定范围以外的角度倾斜且未操作操作杆5a时的座椅倾斜装置20的形态。在椅背4相对于椅垫3以规定范围以外的角度倾斜时,即在第二托架31的内周部36处于与第一棘爪40A的限制部46A对应的位置时,通过第二基本动作,限制第一棘爪40A向径向外侧的移动。即,座椅倾斜装置20成为锁定限制状态。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座椅倾斜装置20具有与以往的棘爪不同的棘爪构造,但起到与具有以往的锁定限制机构的座椅倾斜装置实际上同等的作用。在以往的座椅倾斜装置中,以凸轮面与限制面具有相互不同的面构造的方式构成第一棘爪。即,以往的第一棘爪的第一凸轮面构成为具有与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棘爪40B的第二凸轮面44B相同的S字形状,由凸轮在三处按压。以往的第一棘爪的限制面构成为具有大致倒V字形状,在周向的中间部向第二区块的径向外侧突出。如上,在以往的第一棘爪中,第一凸轮面的面构造与限制面的面构造不同。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座椅倾斜装置20中,如上述说明的那样,第一凸轮面44A与限制面46As构成为具有相互相同的面构造。即,第一凸轮面44A与限制面46As构成为相同形状。具体而言,在第一凸轮面44A中,周向的中间部位(即第二部位442A)构成为不与第一凸轮部55抵接的部分,该中间部位的两侧的部位(即第一部位441A与第三部位443A)构成为与第一凸轮部55抵接的部分。另一方面,在限制面46As,与上述中间部位对应的部分(即,第五部位465A)构成为与第二托架31的内周部36抵接的部位,上述中间部位的两侧的部位(即,第四部位464A与第六部位466A)构成为不与第二托架31的内周部36抵接的部位。即,第一凸轮面44A与限制面46As均被区分成在周向发挥功能的功能部位与不发挥功能的非功能部位。而且,以第一凸轮面44A的功能面与限制面46As的非功能面相互对应,第一凸轮面44A的非功能面与限制面46As的功能面对应的方式构成第一凸轮面44A与限制面46As。即,第一凸轮面44A与限制面46As构成为大致共面。通过上述的构成,通过一个面构造发挥作用不同的两个功能(第一凸轮面44A的功能与限制面46As的功能)。而且,在一个面构造的表侧背侧中,背面侧(朝向径向内侧的面)作为第一凸轮面44A发挥功能,表面侧(朝向径向外侧的面)作为限制面46As发挥功能。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座椅倾斜装置20起到以下效果。(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针对第一棘爪40A,构成第一凸轮面44A与限制部46A的限制面46As具有相同的面构造。根据该构成,能够通过冲压加工形成该第一棘爪40A。即,能够比较容易地制造上述构成的座椅倾斜装置20。(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凸轮面44A具有在周向按顺序配置的第一部位441A、第二部位442A以及第三部位443A,第一部位441A与第三部位443A构成为供凸轮50的第一凸轮部55抵接的部位。另外,限制部46A的限制面46As具有与第一部位441A对应的第四部位464A、与第二部位442A对应的第五部位465A以及与第三部位443A对应的第六部位466A,第五部位465A构成为通过第一棘爪40A向径向外侧的移动而与第二托架31的内周部36接触的部位。根据该构成,第一棘爪40A在第一部位441A与第三部位443A、即在隔着第二部位442A的两处被凸轮50按压。因此,与第一棘爪40A从一侧被按压的构成相比,第一棘爪40A向径向外侧的移动变得顺利。(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限制部46A的限制面46As的第五部位465A构成为沿着内周部36的内周面36a的形状。即,限制面46As的第五部位465A与内周部36的接触成为面彼此的接触。因此,限制部46A的限制面46As的第五部位465A与第二托架31的内周部36接触时的第一棘爪40A的姿势稳定。由此,在限制部46A的第五部位465A处于与第二托架31的内周部36接触的状态时,第一棘爪40A的多余的动作(相对于径向倾斜的动作)被抑制,因此能够抑制由第一棘爪40A的多余的动作导致阻碍第二托架31旋转的情况。(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棘爪40A的第一区块41A的径向内侧端面与第二区块42A的径向外侧端面形成相同形状,两端面在径向处于相同的位置。根据该构成,在对第一棘爪40A进行冲压加工的情况下,与第一区块41A的径向内侧端面和第二区块42A的径向外侧端面处于在径向分离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尺寸精度良好地形成径向内侧端面的凸轮面44A以及径向外侧端面的限制面46As。(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冲压加工形成第一棘爪40A。根据该构成,与通过锻造形成第一棘爪40A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第一棘爪40A的形成时间。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也能够如以下那样变更。·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针对三个棘爪40A~40C中的一个棘爪(第一棘爪40A)设置限制部46A,将第一凸轮面44A与限制面46As构成为相同面构造,但针对其他的棘爪(第二棘爪40B以及第三棘爪40C)也可以构成为与第一棘爪40A相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椅背4向后方侧倾倒时的第二托架31的后转方向RX与凸轮50的施力方向RB一致,但两方向也可以不一致。即,椅背4向后方侧倾倒时的第二托架31的后转方向RX与凸轮50的施力方向RB也可以相互相反。·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托架21内配置三个棘爪40A、40B、40C,但棘爪的个数不被限定。另外,在配置多个棘爪的情况下,若为这些动作连动的构成,则也可以为相互不同的形状,另外,也可以为相互相同的形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将第一托架21固定于椅垫3,将第二托架31固定于椅背4,但也可以将这些托架21、31配置为相反。即,也可以将第一托架21固定于椅背4,将第二托架31固定于椅垫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