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气囊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44915阅读:5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安全气囊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安全气囊袋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气囊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用涤纶织造并由锦纶加强的安全气囊气袋。背景技术
[0002]安全气囊主要有控制装置、气体发生装置和气袋组成,和安全带都是汽车被动安全设备的重要部分。安全气囊是辅助的乘员约束系统,在严重的撞击事故中,车体上安装的碰撞传感器和安全传感器检测到车辆的突然减速,传感器向气囊控制模块发出信号,控制模块对信号进行处理,确认发生碰撞的严重程度已超出了安全带的保护能力,立即引爆安全气囊的点火器,在0.05秒左右的时间内完成引爆,大量的气体立即填充气囊,并在强大冲击力作用下,气囊冲开饰盖完全展开,这样就在驾乘人员与车内其他部件之间形成一个“气垫”,当驾乘人员撞击到气囊上时,气囊内部的气体就会因受压而从气囊上的排气孔排出,使乘员的头、胸部与较为柔软的气囊接触,为驾乘人员提供最后一道安全保护屏障[0003]气袋是安 全气囊中最主要的部分。安全气囊气袋要求布料高强度,耐热耐老化,质轻柔软,有良好的伸长性能、高弹性恢复性、能量吸收性能。[0004]目前所使用的安全气囊气袋90%以上是由锦纶66制造。锦纶66初始模量低,断裂伸长大,弹性好,用锦纶66制作的安全气囊气袋牢固可靠。但是锦纶66的价格昂贵,是工业聚酯丝的两倍多。[0005]近年来研制的汽车安全气囊用的高强高伸缩聚酯纤维,具有轻薄、延伸高、耐磨耐化学,无需上浆、上胶水洗定型等加工处理的特点,而且聚酯纤维成本低,可回收利用。该聚酯纤维熔点258° C与锦纶66的260°C只相差2°C。但是聚酯纤维在力学性能和回弹性上与锦纶相比还是有所不足。
发明内容[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安全气囊袋;在保持聚酯纤维安全气囊气袋低成本的优势下,解决其力学性能和回弹性的不足的问题。[000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安全气囊袋,包含气袋,所述的气袋包括上表面、下表面和侧面,上下表面为尺寸相同的圆形聚酯纤维织物,侧面为筒状聚酯纤维织物,侧面的上下两边分别与上表面和下表面的边缘缝合而成为一个鼓状结构,在气袋内表面固定有2-3条加强带,加强带在气袋内表面绕气袋一圈。[0008]如上所述的一种安全气囊袋,所述的加强带通过不可撕裂的缝线缝纫或是粘结的方式固定在气袋内表面。[0009]如上所述的一种安全气囊袋,所述的加强带的宽度为气袋上表面直径的5 10%,加强带是由锦纶制作。[0010]如上所述的一种安全气囊袋,所述的加强带的数目为两条,两条加强带纵向平行,加强带a通过气袋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1/4绕气袋内表面一圈,加强带b通过气袋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3/4处绕气袋内表面一圈。如上所述的一种安全气囊袋,所述的加强带的数目为三条,其中加强带a和加强带b两条加强带纵向平行,加强带c与上下表面横向平行,加强带a通过气袋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1/4绕气袋内表面一圈,加强带b另一条通过气袋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3/4处绕气袋内表面一圈,加强带c通过气袋的侧面中间绕侧面内表面一圈。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安全气囊袋,在将上述安全气囊气袋和加强带缝纫或粘结时,需先将加强带拉长至原长度的101% 103%,使其具有预收缩力,而且处于锦纶66的全回弹范围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安全气囊袋,在气囊充气急速胀大时,高弹性的加强带先于聚酯纤维气袋绷直,有效地吸收了冲击,减小了对气袋布料的拉伸力,保护了气袋;结构简单,无需对现有的安全气囊其他结构进行改动就可直接应用;满足了低成本,高性能的生产需求。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安全气囊袋实施例1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A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安全气囊袋实施例1的主视图图2B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安全气囊袋实施例1的侧视图;图2C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安全气囊袋实施例1的俯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 一种安全气囊袋实施例2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A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安全气囊袋实施例2的主视图图4B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安全气囊袋实施例2的侧视图;图4C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安全气囊袋实施例2的俯视图;附图中的标记为:1、气袋,2、加强带a,3、加强带b,4、加强带C。
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提供本实用新型一种安全气囊袋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图2A、图2B和图2C所示,本实用新型有一个气袋I,在气袋内侧缝纫(或是粘结)有加强带a2和加强带b3两条加强带,而且缝纫线不可撕裂。气袋I是由汽车安全气囊用的高强高伸缩聚酯纤维制造,加强带a2和加强带b3是由锦纶66制造。加强带a2和加强带b3的宽度为气袋I上表面直径的5% 10%。将加强带a2和加强带b3拉伸至原长的101% 103%,使其产生预应力,通过将气袋1、加强带a2和加强带b3缝纫或粘结,使两者不可撕裂分开。加强带a2和加强带b3两条加强带纵线平行,加强带a2通过气袋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1/4绕气袋内表面一圈,加强带b3通过气袋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3/4处绕气袋内表面一圈。在安全气囊充气展开时,气袋I迅速胀大,加强带a2和加强带b3比气袋I先绷直,其弹性好,帮助气袋吸收冲击,起到了保护气袋的作用。[0031]实施例2[0032]如图3、图4A、图4B和图4C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加强带有三条,其中加强带a2和加强带b3两条加强带纵向平行,加强带c4与上下表面横向平行,加强带a2通过气袋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1/4绕气袋内表面一圈,加强带b3另一条通过气袋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3/4处绕气袋内表面一圈,加强带c4通过气袋的侧面中间绕侧面内表面一圈,加强带的宽度都为气袋I上表面直径的5 10%,也要将其拉伸至原长的101% 103%,使其产生预应力,并将其与气袋I缝纫或粘结,使两者不可撕裂分开。加强带都是由锦绝66制造。[0033]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安全气囊袋,包含气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袋包括上表面、下表面和侧面,上下表面为尺寸相同的圆形聚酯纤维织物,侧面为筒状聚酯纤维织物,侧面的上下两边分别与上表面和下表面的边缘缝合而成为一个鼓状结构,在气袋内表面固定有2-3条加强带,加强带在气袋内表面绕气袋一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气囊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强带通过不可撕裂的缝线缝纫或是粘结的方式固定在气袋内表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气囊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强带的宽度为气袋上表面直径的5 1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气囊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强带的数目为两条,两条加强带纵向平行,加强带a通过气袋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1/4绕气袋内表面一圈,加强带b通过气袋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3/4处绕气袋内表面一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气囊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强带的数目为三条,其中加强带a和加强带b纵向平行,加强带c与上下表面横向平行,加强带a通过气袋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1/4绕气袋内表面一圈,加强带b另一条通过气袋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3/4处绕气袋内表面一圈,加强带c通过气袋的侧面中间绕侧面内表面一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气囊袋,包含气袋,所述的气袋包括上表面、下表面和侧面,上下表面为尺寸相同的圆形聚酯纤维织物,侧面为筒状聚酯纤维织物,侧面的上下两边分别与上表面和下表面的边缘缝合而成为一个鼓状结构,在气袋内表面固定有2-3条加强带,加强带在气袋内表面绕气袋一圈;所述的加强带的宽度为气袋直径的5~10%。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气囊充气急速胀大时,高弹性的加强带先于聚酯纤维气袋绷直,有效地吸收了冲击,减小了对气袋布料的拉伸力,保护了气袋;结构简单,无需对现有的安全气囊其他结构进行改动就可直接应用;满足了低成本,高性能的生产需求。
文档编号B60R21/235GK203047154SQ20132002612
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1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18日
发明者尹立新, 王丽丽, 王朝生, 潘任行, 张元华 申请人: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