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乘式车辆的电池收纳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73372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骑乘式车辆的电池收纳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骑乘式车辆的电池收纳结构。在电池(40)被收纳在了电池箱(41)中的收纳状态下,电池箱(41)的开口部(42)的、与形成被设置了具有正极侧的接线柱(44L)的左侧凹部(43L)的电池(40)的角落部的电池(40)上的2个面接近或抵接的角落部的高度,被设定在比左侧凹部(43L)低的位置;在电池箱(41)的开口部(42)的、与形成被设置了左侧凹部(43L)及右侧凹部(43R)的电池(40)的角落部的电池(40)上的2个面不接近或抵接的角落部,设置向上方延伸的凸部(64)。
【专利说明】骑乘式车辆的电池收纳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骑乘式车辆的电池收纳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以下结构的机动二轮车,S卩,在该机动二轮车中,通过从前方由前盖覆盖头管,并从后方由内盖覆盖头管,从而对头管的周围进行覆盖,在设在这些前盖与内盖之间的空间内设置电池箱,在此电池箱中收纳电池。
[0003]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321673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0004]在上述那样的机动二轮车的电池收纳结构中,电池可装拆地被收纳在电池箱中,当维修时等,作业者能适宜地装拆电池。
[0005]在这种电池收纳结构中,为了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希望实施容易识别电池收纳方向的对策。
[0006]本实用新型就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电池与电池箱的匹配性的骑乘式车辆的电池收纳结构。
[0007]作为上述课题的解决手段,技术方案I的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骑乘式车辆的电池收纳结构,该骑乘式车辆的电池收纳结构具备电池箱41和电池40 ;该电池箱41具有底壁部和侧壁部,向上方开口,形成横截面为矩形的收纳空间;该电池40以能装拆的方式被收纳在上述电池箱41中,为长方体状;上述电池40从上述电池箱41的向上方开口的开口部42被收纳在上述电池箱41中;在设在上述电池40的上面的角落部的凹部43L、43R配设电池连接部44L、44R ;电池端子46L、46R与上述电池连接部44L、44R连接,该电池端子46L、46R在一端具有与上述电池连接部44L、44R的连接部,并且另一端与配线47L、47R连接;上述电池端子46L、46R以覆盖上述电池连接部44L、44R而且向上述电池40的外方延伸的方式与上述电池连接部44L、44R连接;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电池40被收纳在了上述电池箱41中的收纳状态下,上述电池箱41的上述开口部42的、与形成被设置了上述凹部43L、43R的上述电池40的角落部的上述电池40上的2个面接近或抵接的角落部的高度,被设定在比上述凹部43L、43R低的位置;在上述电池箱41的上述开口部42的、当处于上述收纳状态时与形成被设置了上述凹部43L、43R的上述电池40的角落部的上述电池40上的2个面不接近或抵接的角落部,设有向上方延伸的凸部64。
[0008]技术方案2的实用新型,在技术方案I的骑乘式车辆的电池收纳结构中,具有以下特征:上述凸部64,在上述收纳状态下,向上方突出到比配设在了上述凹部43L、43R的上述电池连接部44L、44R高的位置。
[0009]技术方案3的实用新型,在技术方案I或2的骑乘式车辆的电池收纳结构中,具有以下特征:上述电池箱41具备电池箱主体50,和从外侧围着此电池箱主体50并将此电池箱主体50支承在车身侧的电池箱支承构件51 ;上述电池40被收纳在上述电池箱主体50的内侧;上述凸部64被设在上述电池箱主体50上的上述开口部42或上述电池箱支承构件51上的上述开口部。
[0010]技术方案4的实用新型,在技术方案3的骑乘式车辆的电池收纳结构中,具有以下特征:上述电池箱主体50在其底壁部及侧壁部的至少任一方具备减重孔部,从而使上述电池40从上述电池箱主体50向外侧露出。
[0011 ] 技术方案5的实用新型,在技术方案4的骑乘式车辆的电池收纳结构中,具有以下特征:上述减重孔部中,包括在上述电池箱主体50的底壁部后方侧的两个角落部形成减重孔的拐角减重孔部60、61。
[0012]技术方案6的实用新型,在技术方案3至5中任一项的骑乘式车辆的电池收纳结构中,具有以下特征:上述电池箱主体50,在其侧壁部具备与上述电池箱支承构件51卡定的突起部63。
[0013]技术方案7的实用新型,在技术方案3至6中任一项的骑乘式车辆的电池收纳结构中,具有以下特征:上述电池箱支承构件51具备大致水平地延伸地围着上述电池箱主体50的侧壁部的第一加强部54,和与此第一加强部54交叉地大致垂直地延伸的第二加强部52A、52B、53A、53B,由这些第一加强部54及第二加强部52A、52B、53A、53B形成侧壁部;上述电池箱主体50的上述开口部42被设定在比上述第一加强部54高的位置。
[0014]技术方案8的实用新型,在技术方案3至7中任一项的骑乘式车辆的电池收纳结构中,具有以下特征:上述电池箱主体50在其侧壁部具备与上述电池箱支承构件51卡定的突起部63 ;上述电池箱支承构件51具备大致水平地延伸地围着上述电池箱主体50的侧壁部的第一加强部54,和与此第一加强部54交叉地大致垂直地延伸的第二加强部52A、52B、53A、53B ;上述第一加强部54的下面的高度在从车辆前面观看和从车辆后面观看时相互不同;上述突起部63,与上述第一加强部54的前方侧及后方侧中的下面的高度低的那一方卡定。
[0015]技术方案9的实用新型,在技术方案3至8中任一项的骑乘式车辆的电池收纳结构中,具有以下特征:在上述电池箱主体50的上述开口部42设有上述凸部64 ;上述电池箱主体50的上述开口部42上的从被设置了上述凸部64的角落部向与该角落部不同的角落部延伸的部位,以使其高度随着从被设置了上述凸部64的角落部趋向上述不同的角落部而呈阶梯式变低的方式形成。
[0016]技术方案10的实用新型,在技术方案3至9中任一项的骑乘式车辆的电池收纳结构中,具有以下特征:设有从上述电池箱主体50的底壁部向下方延伸的肋62,上述电池箱主体50的底壁部经此肋62与上述电池箱支承构件51抵接。
[0017]技术方案11的实用新型,在技术方案I至10中任一项的骑乘式车辆的电池收纳结构中,具有以下特征:上述骑乘式车辆具备覆盖头管12的后部的内盖34、从上述内盖34的两侧部向前方延伸的左右一对前侧盖33,和设在上述左右一对前侧盖33的前部之间的前中间盖32 ;上述电池箱41配置在由上述内盖34、上述前侧盖33及上述前中间盖32围着的空间内,上述电池40收纳在上述电池箱41中。
[0018]实用新型的效果
[0019]根据技术方案I的实用新型,为了容易判断使电池成为收纳状态的收纳方向,使凸部与凹部相比向上方突出。通过这样使凸部比凹部突出,能够限制成使电池与电池端子不能连接,所以,电池的收纳方向的识别变得容易,能够防止电池端子在电池上的反装。由此,能够提高电池与电池箱的匹配性。
[0020]根据技术方案2的实用新型,因为电池端子与凸部确实地变得容易干涉,所以,能够有效地防止电池端子的反装。
[0021]根据权利要求3的实用新型,通过由树脂等形成电池箱主体,能够容易地确保电池的防振性。
[0022]根据技术方案4的实用新型,通过形成减重孔,能够谋求电池箱主体的轻量化,并且能够确保雨水浸入时的排水性。
[0023]根据技术方案5的实用新型,通过使得在电池箱主体的底壁部前方侧和底壁部后方侧表现出结构的差异,能够容易地识别电池箱主体相对于电池箱支承构件的安装方向,所以,能够防止电池箱主体的误安装。
[0024]根据技术方案6的实用新型,通过在电池箱主体配备突起部,能够做成从电池箱支承构件难以拔出电池箱主体的构造。
[0025]根据技术方案7的实用新型,因为将电池箱主体的开口部设在高的位置,所以,能够防止电池与第一加强部干涉,能够提高电池的保护性。
[0026]根据技术方案8的实用新型,通过在电池箱支承构件的第一加强部的前方侧和后方侧使高度不同,使得突起部与第一加强部的前方侧及后方侧中的高度较低一方卡定,能够防止电池箱主体的前后方向的反装。
[0027]根据技术方案9的实用新型,在由树脂形成电池箱主体的情况下,通过对树脂材料的使用量进行抑制,能够使电池箱主体轻量化,并且能够降低成本。
[0028]根据技术方案10的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肋,能够在电池箱主体的底壁部和电池箱支承构件之间设置空间,所以,能够确保在它们之间滞留的水的排水性。另外,因为能够使底壁部的板厚减薄,所以,能够使电池箱主体轻量化,并且能够降低成本。
[0029]根据技术方案11的实用新型,在将电池收纳在由骑乘式车辆的特定的盖围着的空间内的构造中,为了使得容易判断使电池成为收纳状态的收纳方向,使凸部与凹部相比向上方突出。通过这样使得凸部比凹部突出,能够限制成使电池和电池端子不能连接,所以,电池的收纳方向的识别变得容易,能够防止电池端子在电池的反装。由此,能够提高电池与电池箱的匹配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0]图1是应用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结构的骑乘式车辆的机动二轮车的左侧视图。
[0031]图2是拆下了腿防护罩的一部分的状态的上述机动二轮车的前部的左侧视图。
[0032]图3是拆下了腿防护罩的一部分的状态的上述机动二轮车的前部的俯视图。
[0033]图4是从前上方观看上述机动二轮车的电池收纳部分的立体图。
[0034]图5是从后上方观看上述机动二轮车的电池收纳部分的立体图。
[0035]图6是上述机动二轮车的电池收纳部分的俯视图。
[0036]图7是上述机动二轮车的电池收纳部分的正视图。
[0037]图8是上述机动二轮车的电池收纳部分的后视图。[0038]图9是上述机动二轮车的电池收纳部分的左侧视图。
[0039]图10是配置在上述机动二轮车的电池收纳部分的电池箱主体的立体图。
[0040]图11是配置在上述机动二轮车的电池收纳部分的电池箱主体的俯视图。
[0041]图12是在上述机动二轮车中,在假设想要以与收纳状态不同的方向在电池箱中收纳电池的情况下电池收纳部分的假想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下面,参照【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另外,在以下使用的图中,箭头FR表示车辆的前方,箭头UP表示车辆的上方,箭头LH表示车辆的左方。
[0043]图1所示轻便式的机动二轮车1,具备由转向手把2转向的前轮3和由摇动机组21驱动的后轮4。包括转向手把2及前轮3的转向系部件,能转向地枢支在车架11的前端的头管12上。在车架11的下部后侧,能上下摇动地枢支摇动机组21的前部下侧。转向手把2与支承在车身后部上的乘坐人员落座用的车座5之间被设置成低部,在该低部上设置乘坐人员放脚用的踏板6。
[0044]车架11通过由焊接等一体地接合多种钢材来构成,具备头管12、主构架13、横构架14、后构架15、枢轴板16,和横梁17。头管12位于车架11的前端部。主构架13从头管12向斜下后方延伸后,在车身前部下侧向后方弯曲,进行延伸。横构架14在车身下部的前后中间部向左右延伸存在,在其左右中间部接合主构架13的后端部。后构架15从横构架14的左右端部向斜上后方延伸后,在车身后部上侧向后方弯曲,进行延伸。枢轴板16与横构架14的左右端部后侧接合。横梁17跨接在左右的后构架15的后部之间。
[0045]摇动机组21是将其前部的发动机22和后部左侧的动力传递机构23 —体化了的摇动式动力机组,其前部经悬挂连杆16a能上下摇动地支承在枢轴板16上,而且后部左侧经后缓冲器7能接近和远离地支承在左侧的后构架15上,由此在车身后部构成摇动机组式的后悬挂装置。
[0046]发动机22是使曲轴(未图示)沿着左右方向(车宽方向)的单气缸发动机,气缸从该曲轴箱的前端部朝前方大致水平(详细地说稍往前上方)突出。在曲轴箱的左侧,一体地设置向后方延伸出的动力传递机构23的传动箱的前部。
[0047]在动力传递机构23的后端部上,能旋转地支承向其右方(车身中心侧)突出的后轮车轴4a。于是,通过上述曲轴的旋转动力经动力传递机构23向后轮车轴4a传递,被支承在该后轮车轴4a上的后轮4进行驱动,机动二轮车I行驶。
[0048]构成转向系部件的转向轴8能旋转地支承在头管12上,在转向轴8的上端设置转向手把2,转向轴8的下端从头管12向下方突出。在转向轴8的下端经桥接件结合左右一对前叉9的上部,在左右的前叉9的下部之间能旋转地支承前轮3。
[0049]在踏板6的前部,设置向上方立起、从前方覆盖驾驶者的腿的腿防护罩30。腿防护罩30具备从前方及斜前左右外侧覆盖主构架13的前部及头管12的前盖31和从后方覆盖主构架13的前部及头管12的内盖34,在前盖31及内盖34的内侧形成空间。前盖31被分割构成为从前方覆盖车架11的前部上侧的前中间盖32和与前中间盖32的侧方相连、从斜前外侧覆盖车架11的前部的左右一对前侧盖33。在前侧盖33的前部之间设置前中间盖32。[0050]另外,在机动二轮车I上,具备从左右覆盖车架11 (主构架13)的下部的底板侧盖35、从前方覆盖车架11的后中间盖36,和从侧方覆盖车架11的后部的左右一对后侧盖37。另外,在左右的前叉9的上部设有前挡泥板10。
[0051]在后中间盖36及左右的后侧盖37的上方支承上述车座5。在由后中间盖36及左右的后侧盖37的前部围着的部位,配设对头盔等物品进行收纳的收纳箱38。另外,在收纳箱38的后方而且左右一对后侧盖37的后部之间,配设燃料箱39。
[0052]参照图1?图3,在机动二轮车I中,在腿防护罩30内部,在头管12的前方配置电池40。电池40,能装拆地被收纳在固定支承在头管12的前部的电池箱41中。电池箱41形成矩形状的收纳空间,该矩形状的收纳空间具有底壁部和侧壁部,朝上方开口,在横截面中使长度方向沿着左右方向。电池40是长方体状,从电池箱41的向上方开口的开口部42被收纳在电池箱41内。
[0053]如图2及图3所示,在电池40的前侧上面的左右的角落部,分别形成在俯视时是矩形状的左侧凹部43L及右侧凹部43R。左侧凹部43L及右侧凹部43R分别向前方及车宽方向外侧开放。在左侧凹部43L配设作为电池连接部的正极侧的接线柱44L,在右侧凹部43R配设作为电池连接部的负极侧的接线柱44R。
[0054]正极侧的接线柱44L与正极侧的电池软线45L连接,负极侧的接线柱44R与负极侧的电池软线45R连接。正极侧的电池软线45L具有正极侧的端子46L和软线主体47L。正极侧的端子46L的一端的连接部通过抒合与正极侧的接线柱44L连接。软线主体47L与正极侧的端子46L的另一端连接。另外,负极侧的电池软线45R具有负极侧的端子46R和软线主体47R。负极侧的端子46R的一端的连接部通过拧合与负极侧的接线柱44R连接。软线主体47R与负极侧的端子46R的另一端连接。软线主体47L、47R与配线对应。
[0055]正极侧的电池软线45L及负极侧的电池软线45R,分别以从电池40向后方延伸的方式配线。另外,正极侧的端子46L以从上方覆盖正极侧的接线柱44L而且以向作为电池40的外方的左侧突出的方式与正极侧的接线柱44L连接,负极侧的端子46R以从上方覆盖负极侧的接线柱44R而且向作为电池40的外方的右侧突出的方式与负极侧的接线柱44R连接。
[0056]另外,在图示例中,正极侧的端子46L由用树脂材料构成的盖覆盖,将此盖及由此盖覆盖的金属制端子包括在内,称为正极侧的端子46L。另外,附图标记48表示用于将电池40固定在电池箱41上的带。
[0057]在图4?图11中,表示详细地说明将电池40收纳在电池箱41中的本实施方式的电池收纳结构。在图4?图9中,表示从电池40拆下了正极侧的电池软线45L及负极侧的电池软线45R的状态。
[0058]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池箱41具备电池箱主体50和从外侧包围此电池箱主体50、将电池箱主体50支承在车身侧的电池箱支承构件51,电池40被收纳在电池箱主体50的内侦U。在图10及图11中表示电池箱主体50,在图4?图9中,为了方便说明,在电池箱主体50上标注点进行表示。
[0059]电池箱支承构件51,形成为使多个金属板材纵横交叉并对其进行了焊接的格子状,具备经电池箱主体50从下方支承电池40的底壁部51A (参照图7)和围着电池箱主体50的侧壁部的侧壁部5IB (参照图4)。[0060]电池箱支承构件51具备分别被形成匚字状的由金属板材构成的横板52和纵板53,如图7及图8所示,横板52由平行地延伸的一对臂部52A、52B和使这些臂部52A、52B连结的连结部52C构成。另外,如图6所示,纵板53由平行地延伸的一对臂部53A、53B和使这些臂部53A、53B连结的连结部53C构成。
[0061]电池箱支承构件51的底壁部51A,通过使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横板52的连结部52C和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纵板53的连结部53C在俯视时交叉成十字状,焊接交叉的部位,由连结部52C及连结部53C构成。在横板52和纵板53被焊接了的状态下,臂部52A、52B及臂部53A、53B分别成为向上方(大致垂直方向)延伸的状态,构成电池箱支承构件51的侧壁部的一部分。在图示例中,如图7、图8所示,臂部52A位于左侧,臂部52B位于右侧,臂部53A位于前侧,臂部53B位于后侧。
[0062]在臂部52A、52B及臂部53A、53B上固定矩形状的侧壁板54。侧壁板54围着这些臂部52A、52B及臂部53A、53B,俯视时长度方向沿着左右方向。此侧壁板54、臂部52A、52B及臂部53A、53B —起构成电池箱支承构件51的侧壁部。侧壁板54以大致正交的状态与臂部52A、52B及臂部53A、53B交叉,大致水平地延伸,在俯视时形成为矩形状。另外,侧壁板54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多个金属板材构成。在这里,侧壁板54与第一加强部对应,臂部52A、52B及臂部53A、53B与第二加强部对应。
[0063]臂部53A、53B分别与侧壁板54相比向上方延伸。位于后侧的臂部53B的上部在与侧壁板54相比处于上方的位置向后方弯曲、延伸后,以向上方延伸的方式折曲,在其上部形成有固定构件插通孔55。被插通在了固定构件插通孔55中的固定构件,通过与设在了头管12上的图示省略的固定部系牢,电池箱支承构件51被固定支承在头管12上。
[0064]电池箱支承构件51,由侧壁板54、臂部52A、52B及臂部53A、53B形成横截面是矩形状的空间,在此空间中从上方收纳电池箱主体50。由树脂材料构成的电池箱主体50,具备对电池40的下面进行支承的底壁部50A和围着电池40的侧壁部的俯视时呈矩形状的侧壁部50B,向上方开口。上述开口部42,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由侧壁部50B的上端缘形成的开口部对应。
[0065]电池40从开口部42被收纳在电池箱主体50中,通过电池箱主体50由树脂材料形成,电池40的振动被抑制。另外,电池箱主体50的上端缘开口以整体上与侧壁板54的上端缘相比变高的方式被设定高度。
[0066]在图10、图11中表示电池箱主体50,在这些图中,为了方便说明,表示电池箱主体50被搭载在了车身侧的状态的车辆的方向(FR、UP、LH)。电池箱主体50,以电池40从电池箱主体50向外侧露出的方式在其底壁部50A及侧壁部50B上具备多个减重孔部。
[0067]详细地说,在侧壁部50B的、位于前侧的前壁部上,以形成切口的方式形成矩形状的前侧减重孔部56,在侧壁部50B的、位于后侧的后壁部上,以形成切口的方式形成矩形状的后侧减重孔部57。另外,在侧壁部50B的、位于左侧的左壁部上,以形成切口的方式形成矩形状的左侧减重孔部58,在侧壁部50B的、位于右侧的右壁部上,以形成切口的方式形成矩形状的右侧减重孔部59。
[0068]另外,如图11所示,各减重孔部56?59跨在底壁部50A上形成,电池40的下表面一部分从底壁部50A向外侧露出。
[0069]并且,在底壁部50A的后方侧的左侧的角落部形成有左侧拐角减重孔部60,在底壁部50A的后方侧的右侧的角落部形成有右侧拐角减重孔部61。左侧拐角减重孔部60及右侧拐角减重孔部61分别从底壁部50A侧向上方延伸,跨在侧壁部50B上形成。通过这样形成减重孔部,能够谋求电池箱主体50的轻量化和树脂材料的使用量的抑制。
[0070]另外,如图10所示,在电池箱主体50的底壁部50A上,以在电池箱主体50的长度方向排列3个的方式一体地设置向下方延伸的肋62,底壁部50A经这些肋62与电池箱支承构件51抵接。
[0071]另外,在电池箱主体50的侧壁部50B的、位于后侧的后壁部的左侧的区域,一体地形成向后方突出而且向上下方向延伸的突起部63。此突起部63在侧视时被形成使锐角朝向下方的直角三角形,与侧壁板54卡定,防止电池箱主体50从电池箱支承构件51脱出。
[0072]如图5、图8及图9所示,当电池箱主体50被收纳在了电池箱支承构件51中时,突起部63的上端部与电池箱支承构件51的侧壁板54的后壁部的下面接近或抵接(在图示例中是接近)。由此,电池箱主体50从电池箱支承构件51的脱出被防止。在这里,比较地参照图7和图8,电池箱支承构件51的侧壁板54的前壁部的下面从电池箱支承构件51的底壁部51A的上面离开的高度H1,与电池箱支承构件51的侧壁板54的后壁部的下面从电池箱支承构件51的底壁部51A的上面离开的高度hi相比变大。即,侧壁板54的高度在车辆正视和车辆后视时相互不同,侧壁板54的后壁部的下面的高度与侧壁板54的前壁部的下面的高度相比变低。
[0073]因此,仅在电池箱主体50在电池箱支承构件51中被收纳成了图7、图8等所示状态的情况下,即,仅在以正规的方向被收纳了的情况下,才有效地进行防脱。
[0074]图4?图9表示电池40被收纳在了电池箱主体50中的状态(以下称为收纳状态),在此收纳状态下,是电池40的左侧凹部43L及右侧凹部43R位于前方侧的状态。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以下方式形成电池箱主体50,S卩,在此收纳状态下,与形成被设置了左侧凹部43L及右侧凹部43R的电池40的角落部的、电池40上的2个面(前面及左侧面前侧、前面及右侧面前侧)接近或抵接的、电池箱主体50的开口部42的前侧左右的角落部的高度(角落部的上端缘的高度),处在比左侧凹部43L及右侧凹部43R (详细地说左侧凹部43L及右侧凹部43R的底面)低的位置。
[0075]另一方面,在电池箱主体50,在当处于收纳状态时与形成被设置了左侧凹部43L及右侧凹部43R的电池40的角落部的电池40上的2个面(前面及左侧面前侧、前面及右侧面前侧)不接近或抵接的、电池箱主体50的开口部42的后侧左右的角落部中的右侧的角落部,一体地设置向上方延伸的凸部64。如参照图4、图5等得知的那样,此凸部64,以在电池40被收纳在了电池箱主体50中的状态下与电池40的左侧凹部43L及右侧凹部43R (详细地说左侧凹部43L及右侧凹部43R的底面)相比向上方突出的方式形成。更详细地说,在收纳状态下,凸部64向上方突出到比正极侧的接线柱44L及负极侧的接线柱44R高的位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凸部64与左侧凹部43L及右侧凹部43R相比突出得高,但也可以至少与左侧凹部43L相比向上方突出的方式形成。
[0076]而且,凸部64形成为横截面L字状,以沿电池40的后侧的右角落部向上方延伸的方式形成。另外,如图5及图8所示,电池箱主体50的开口部42上的从被设置了凸部64的右侧的角落部向左侧的角落部延伸的部位,以使其高度随着趋向左侧的角落部而呈阶梯式变低的方式形成。[0077]在以上记载了的本实施方式的电池收纳结构中,如图4所示,在电池40被以正规的方向收纳在了电池箱主体50中的收纳状态下,与形成被设置了左侧凹部43L及右侧凹部43R的电池40的角落部的、电池40上的2个面(前面及左侧面前侧、前面及右侧面前侧)接近或抵接的、电池箱主体50的开口部42的前侧左右的角落部,处在比左侧凹部43L及右侧凹部43R低的位置。因此,如图2及图3所示,容许以覆盖正极侧的接线柱44L及负极侧的接线柱44R而且向电池40的外方(左侧或右侧)延伸的方式,分别连接正极侧的端子46L及负极侧的端子46R。
[0078]另一方面,如图12所示,在假设要以与收纳状态不同的方式将电池40收纳在电池箱主体50中的状态(以下称假想状态)的情况下,被设置了凸部64的电池箱主体50的开口部42的后侧的右角落部,与形成被设置了(因为以与收纳状态不同的方向收纳而位于右侧的)左侧凹部43L的电池40的角落部的、电池40上的2个面接近或抵接,凸部64与左侧凹部43L相比向上方突出。详细地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凸部64在假想状态下向上方突出到比正极侧的接线柱44L高的位置。
[0079]因此,在假想状态下,在假设将电池40收纳在了电池箱主体50中的情况下,成为凸部64比左侧凹部43L向上方突出了的状态,配置在了车身左侧的负极侧的端子46R向电池40的外方(右侧)延伸,会变得难以与正极侧的接线柱44L连接。因此,能够限制成使电池40 (正极侧的接线柱44L)与负极侧的端子46R不能连接。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池收纳结构中,容易识别电池40的收纳方向,并且能够防止电池端子被装反。由此,能够提高电池40与电池箱41的匹配性。
[008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凸部64在假想状态下向上方突出到比正极侧的接线柱44L高的位置,所以,能够确实地使负极侧的端子46R变得容易与凸部64干涉,所以,能够有效地防止电池端子的反装。
[0081]另外,在此机动二轮车I中,在从电池箱41装拆电池40的情况下,拆下前中间盖32,从车辆前方侧能够进行电池40的装拆作业。
[0082]另外,在如本实施方式的电池收纳结构那样设置了凸部64的情况下,当将电池40正规地收纳在电池箱主体50中时,通过在电池40碰到凸部64后将电池40插入,还能够提高组装性及作业效率。并且,由于凸部64设在电池箱主体50上,所以,能够容易地判别电池箱主体50的方向。因此,能够提高电池箱主体50的匹配性。
[0083]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池收纳结构中,电池箱主体50以电池40从电池箱主体50向外侧露出的方式在其底壁部50A及侧壁部50B上具备减重孔部,通过形成减重孔,能够确保电池箱41的轻量化、雨水浸入时的排水性。
[0084]另外,在减重孔部中,包括在电池箱主体50的底壁部50A后方侧的两个角落部形成减重孔的左侧拐角减重孔部60及右侧拐角减重孔部61。在这样做了的情况下,通过在电池箱主体50的底壁部50A前方侧和底壁部50A后方侧表现出结构的差异,能够容易地识别电池箱主体50相对于电池箱支承构件51的安装方向。另外,作为其它的手段,也可在底壁部50A前方侧也设置比后方侧更小的减重孔部,表现出结构的差异。
[0085]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池收纳结构中,通过电池箱主体50在其侧壁部50B上配备与电池箱支承构件51卡定的突起部63,能够做成难以从电池箱支承构件51将电池箱主体50拔出的构造。而且,这样的脱出防止构造仅由在电池箱主体50上设置突起部63来实现,能够削减构筑脱出结构的成本。另外,突起部63也可设在电池箱主体50的前方侧。
[0086]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池收纳结构中,电池箱支承构件51具备大致水平地延伸、围着电池箱主体50的侧壁部50B的作为第一加强部的侧壁板54和与侧壁板54交叉、大致垂直地延伸的作为第二加强部的臂部52A、52B及臂部53A、53B,由它们形成其侧壁部51B。而且,电池箱主体50的开口部42被设定在比侧壁板54高的位置。在此情况下,因为将电池箱主体50的开口部42设置在高的位置,所以,能够防止电池40与侧壁板54干涉,能够提高电池40的保护性。
[0087]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池收纳结构中,上述突起部63与侧壁板54上的前方侧及后方侧中的高度低的一方接近或抵接而被卡定。在此情况下,能够提高电池箱主体50的匹配性。
[0088]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池收纳结构中,电池箱主体50的开口部42上的从被设置了凸部64的角落部向与该角落部不同的角落部延伸的部位(向左侧延伸的部位),以使其高度随着趋向左侧而呈阶梯式变低的方式形成。这样,在由树脂形成电池箱主体50的情况下,通过抑制树脂材料的使用量,能够实现轻量化及成本降低。
[0089]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池收纳结构中,设置从电池箱主体50的底壁部50A向下方延伸的肋62,经此肋62,电池箱主体50的底壁部50A与电池箱支承构件51抵接。在这样设置了肋62的情况下,因为在电池箱主体50的底壁部50A与电池箱支承构件51之间能够设置空间,所以,能够提高在它们之间滞留的水的排水性。另外,因为能够将底壁部50A的板厚减薄,所以,能够谋求轻量化,并且能够降低成本。
[009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肋62通过注射成形与电池箱主体50 —体地形成,通过适当地将肋62削薄,能够容易地进行电池箱主体50相对于电池箱支承构件51的高度调整。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右侧拐角减重孔部61和凸部64位于电池箱主体50上的同一角落部,通过由右侧拐角减重孔部61减少使用的树脂的量,向凸部64的树脂的供给变得顺利,凸部64适当地被成形。
[0091]以上,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宗旨的范围内能施加多种变更。
[0092]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说明了凸部64被设在电池箱主体50的开口部42的规定的角落部的例子,但也可设在电池箱支承构件51的向上方开口的开口部的角落部。具体地说,在侧壁板54的后侧的角落部设置凸部64等。
[0093]另外,虽然形成在电池箱主体50上的肋62被做成了圆形的肋,但也可以是矩形等的形状,其个数也不限于三个,也可以是一个或二个或大于等于四个。
[0094]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说明了电池箱41由电池箱主体50和电池箱支承构件51构成的情形,但也可将电池40直接收纳在电池箱支承构件51中。
[0095]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说明了凸部64被设在电池箱主体50的后侧的右角落部的例子,但凸部64也可设在电池箱主体50的后侧左右的角落部,也可仅设在左角落部。
[0096]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说明了使长度方向沿着左右方向收纳电池40的例子,但也可使得长度方向沿着前后方向进行收纳。作为此情况下的电池连接部的接线柱的位置,也可以在电池的前方侧排列在左右的方式设置,也可以在电池的右侧排列在前后的方式设置等。
[0097]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在电池箱主体50的底壁部50A的中央侧未形成减重孔部,但也可在中央侧形成减重孔部。
[0098]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被应用在了轻便式的车辆中,但本实用新型也能被应用在各种各样的形式的骑乘式车辆中。并且,电池的收纳位置等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电池等不需要由骑乘式车辆的特定的盖围着,也可在车座下方、踏板的内部设置电池收纳位置。
[0099]附图标记说明:
[0100]1机动二轮车(骑乘式车辆)
[0101]12 头管
[0102]32 前中间盖
[0103]33 前侧盖
[0104]34 内盖
[0105]40 电池
[0106]41 电池箱
[0107]42 开口部
[0108]43L 左侧凹部(凹部)
[0109]43R 右侧凹部(凹部)
[0110]44L 正极侧的接线柱(电池连接部)
[0111]44R 负极侧的接线柱(电池连接部)
[0112]46L 正极侧的端子(电池端子)
[0113]46R 负极侧的端子(电池端子)
[0114]47L 软线主体(配线)
[0115]47R 软线主体(配线)
[0116]50 电池箱主体
[0117]51 电池箱支承构件
[0118]52A、52B、53A、53B 臂部(第二加强部)
[0119]54 侧壁板(第一加强部)
[0120]60 左侧拐角减重孔部(拐角减重孔部)
[0121]61 右侧拐角减重孔部(拐角减重孔部)
[0122]62 肋
[0123]63 突起部
[0124]64 凸部。
【权利要求】
1.一种骑乘式车辆的电池收纳结构,具备电池箱(41)和电池(40 );该电池箱(41)具有底壁部和侧壁部,向上方开口,形成横截面为矩形的收纳空间;该电池(40)以能装拆的方式被收纳在上述电池箱(41)中,为长方体状; 上述电池(40)从上述电池箱(41)的向上方开口的开口部(42)被收纳在上述电池箱(41)中; 在设在上述电池(40)的上面的角落部的凹部(43L、43R)配设有电池连接部(44L、44R); 电池端子(46L、46R)与上述电池连接部(44L、44R)连接,该电池端子(46L、46R)在一端具有与上述电池连接部(44L、44R)的连接部,并且另一端与配线(47L、47R)连接; 上述电池端子(46L、46R)以覆盖上述电池连接部(44L、44R)而且向上述电池(40 )的外方延伸的方式与上述电池连接部(44L、44R)连接,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电池(40)被收纳在了上述电池箱(41)中的收纳状态下,上述电池箱(41)的上述开口部(42)的、与形成被设置了上述凹部(43L、43R)的上述电池(40)的角落部的上述电池(40)上的2个面接近或抵接的角落部的高度,被设定在比上述凹部(43L、43R)低的位置; 在上述电池箱(41)的上述开口部(42)的、当处于上述收纳状态时与形成被设置了上述凹部(43L、43R)的上述电池(40)的角落部的上述电池(40)上的2个面不接近或抵接的角落部,设有向上方延伸的凸部(6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乘式车辆的电池收纳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凸部(64),在上述收纳状态下,向上方突出到比配设在了上述凹部(43L、43R)的上述电池连接部(44L、44R)高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 所述的骑乘式车辆的电池收纳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电池箱(41)具备电池箱主体(50),和从外侧围着此电池箱主体(50)并将此电池箱主体(50)支承在车身侧的电池箱支承构件(51); 上述电池(40)被收纳在上述电池箱主体(50)的内侧; 上述凸部(64 )被设在上述电池箱主体(50 )上的上述开口部(42 )或上述电池箱支承构件(51)上的上述开口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骑乘式车辆的电池收纳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电池箱主体(50 )在其底壁部及侧壁部的至少任一方具备减重孔部,从而使上述电池(40 )从上述电池箱主体(50)向外侧露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骑乘式车辆的电池收纳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减重孔部中,包括在上述电池箱主体(50)的底壁部后方侧的两个角落部形成减重孔的拐角减重孔部(60、61)。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骑乘式车辆的电池收纳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电池箱主体(50),在其侧壁部具备与上述电池箱支承构件(51)卡定的突起部(63)。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骑乘式车辆的电池收纳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电池箱支承构件(51)具备大致水平地延伸地围着上述电池箱主体(50)的侧壁部的第一加强部(54),和与此第一加强部(54)交叉地大致垂直地延伸的第二加强部(52A、52B、53A、53B),由这些第一加强部(54)及第二加强部(52A、52B、53A、53B)形成侧壁部;上述电池箱主体(50)的上述开口部(42)被设定在比上述第一加强部(54)高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骑乘式车辆的电池收纳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电池箱主体(50)在其侧壁部具备与上述电池箱支承构件(51)卡定的突起部(63); 上述电池箱支承构件(51)具备大致水平地延伸地围着上述电池箱主体(50)的侧壁部的第一加强部(54),和与此第一加强部(54)交叉地大致垂直地延伸的第二加强部(52A、52B、53A、53B); 上述第一加强部(54)的下面的高度在从车辆前面观看和从车辆后面观看时相互不同; 上述突起部(63),与上述第一加强部(54)的前方侧及后方侧中的下面的高度低的那一方卡定。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骑乘式车辆的电池收纳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电池箱主体(50)的上述开口部(42)设有上述凸部(64); 上述电池箱主体(50)的上述开口部(42)上的从被设置了上述凸部(64)的角落部向与该角落部不同的角落部延伸的部位,以使其高度随着从被设置了上述凸部(64)的角落部趋向上述不同的角落部而呈阶梯式变低的方式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骑乘式车辆的电池收纳结构,其特征在于:设有从上述电池箱主体(50)的底壁部向下方延伸的肋(62),上述电池箱主体(50)的底壁部经此肋(62)与上述电池箱支承构件(51)抵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骑乘式车辆的电池收纳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骑乘式车辆具备覆盖头管(12)的后部的内盖(34)、从上述内盖(34)的两侧部向前方延伸的左右一对前侧盖(33),和设在上述左右一对前侧盖(33)的前部之间的前中间盖(32); 上述电池箱(41)配置在由上述内盖(34)、上述前侧盖(33)及上述前中间盖(32)围着的空间内,上述电池(40)收纳在上述电池箱(41)中。
【文档编号】B60K1/04GK203472501SQ201320542837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30日
【发明者】中野润一, 北本宽, 山田卓希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