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结构的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83352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良结构的汽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良结构的汽车,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汽车安全性较低等技术问题。本改良结构的汽车包括一车架,车架下端连接有两个前轮和两个后轮,车架上端设置有若干后排座椅,两个后轮之间连接有连接轴,后轮与连接轴之间通过轴承连接,后轮与连接轴之间设置有制动结构,后轮与连接轴之间设置有当后轮制动时带动连接轴向后轮的反方向旋转的传动结构,连接轴与后排座椅之间设置有当连接轴旋转时带动后排座椅向汽车后方翻转的乘客保护结构。本发明具有安全性高等优点。
【专利说明】一种改良结构的汽车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改良结构的汽车。
【背景技术】
[0002]汽车是人们出行代步的交通工具,交通安全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课题,近年来,交通事故居高不下,给社会造成非常消极的影响。
[0003]汽车发生事故的其中一个主重要原因是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制动距离较远、人体受到制动时惯性力作用发生撞击,导致人员伤亡,安全带、安全气囊等作为保护人体的装置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事故发生时人体受到的伤害,但是,任然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改良结构的汽车,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高汽车的安全性。
[0005]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改良结构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本改良结构的汽车包括一车架,所述车架下端连接有两个前轮和两个后轮,所述车架上端设置有若干后排座椅,两个所述后轮之间连接有连接轴,所述后轮与连接轴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所述后轮与连接轴之间设置有制动结构,所述后轮与连接轴之间设置有当后轮制动时带动连接轴向后轮的反方向旋转的传动结构,所述连接轴与后排座椅之间设置有当连接轴旋转时带动后排座椅向汽车后方翻转的乘客保护结构。
[0006]本汽车为前轮驱动式汽车,后轮为被动旋转轮,在汽车正常行驶时,后轮相对连接轴旋转,连接轴不旋转;在汽车处于减速状态和紧急刹车状态时,驾驶员启动本汽车的制动结构,使连接轴与后轮之间产生阻力,与此同时,通过传动结构,使后轮带动连接轴向后轮的反方向旋转,即连接轴向汽车倒退的旋转,连接轴作为动力来源,通过乘客保护结构,带动汽车的后排座椅向汽车的后方翻转,从而对乘客起到保护作用。
[0007]在上述的一种改良结构的汽车中,所述制动结构包括套设在连接轴上的电磁离合器,所述电磁离合器的内圈与所述连接轴固定连接,所述电磁离合器的外圈上固定套设有一制动套筒,所述制动套筒上套设有一主齿轮,所述主齿轮具有椭圆形内腔,所述制动套筒的外表面呈椭圆形,所述主齿轮的内腔的短轴短于制动套筒的外表面的长轴。汽车需要制动时,驾驶员操作电磁离合器,使电磁离合器的内圈和外圈结合,从而使制动套筒相对主齿轮旋转,制动套筒的外表面呈椭圆形,主齿轮的内腔也呈椭圆形,且主齿轮的内腔的短轴小于制动套筒的外表面的长轴,制动套筒能够阻碍主齿轮旋转,从而对后轮进行制动。
[0008]在上述的一种改良结构的汽车中,所述制动套筒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橡胶制动层。制动套筒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橡胶制动层,主齿轮的内腔的短轴只是略小于制动套筒的外表面的长轴,两者之间可以通过摩擦和挤压橡胶制动层实现相对旋转,通过摩擦橡胶制动层吸收制动能量,缓和制动力。
[0009]在上述的一种改良结构的汽车中,所述主齿轮的一侧具有一挡圈一,所述制动套筒的一侧具有挡圈二,所述挡圈一和挡圈二处于同一侧,所述挡圈一和挡圈二之间连接有轴承。主齿轮和制动套筒之间通过轴承连接,保证后轮整体的强度,又不影响制动套筒和主齿轮之间的相对运动。
[0010]在上述的一种改良结构的汽车中,所述后轮包括轮毂内圈和轮毂外圈,所述轮毂内圈和轮毂外圈之间均匀连接有辐条,所述轮毂外圈的外表面套设有轮胎。
[0011]在上述的一种改良结构的汽车中,所述传动结构包括若干个行星轮,所述轮毂内圈内具有一盆腔,所述盆腔的内侧壁上具有与内齿圈,各所述行星轮通过一短轴与轮毂内圈相连并位于盆腔内,所述行星轮同时与主齿轮和内齿圈啮合。主齿轮旋转带动行星轮旋转,行星轮带动内齿圈旋转,反之,后轮被动旋转时能够带动主齿向后轮旋转方向的反方向旋转;从而在汽车制动时能够带动连接轴向与后轮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
[0012]在上述的一种改良结构的汽车中,所述连接轴上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上端与车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与连接轴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所述乘客保护结构固定设置在连接轴上且与后排座椅一一对应的齿轮一,所述连接轴上固定设置有齿轮二,所述齿轮一与齿轮二啮合,所述车架上开设有位于后排座椅下端的通孔,所述后排座椅的下端固定设置有一齿扇,所述齿扇与所述齿轮二啮合。连接轴在向与后轮相反的方向旋转时,带动齿轮一旋转,齿轮一带动齿轮二旋转,齿轮二带动齿扇向与齿轮一相同的方向旋转,齿扇的旋转带动与齿扇固定连接的后排座椅向汽车的后方翻转,从而避免汽车在刹车后紧急制动时伤及乘客。
[0013]在上述的一种改良结构的汽车中,所述车架上固定设置有一转轴,所述转轴插设在所述齿扇上。后排座椅通过转轴与车架相连。
[0014]在上述的一种改良结构的汽车中,所述后排座椅有两个。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0016]1、本汽车为前轮驱动式汽车,后轮为被动旋转轮,在汽车正常行驶时,后轮相对连接轴旋转,连接轴不旋转;在汽车处于减速状态和紧急刹车状态时,驾驶员启动本汽车的制动结构,使连接轴与后轮之间产生阻力,与此同时,通过传动结构,使后轮带动连接轴向后轮的反方向旋转,即连接轴向汽车倒退的旋转,连接轴作为动力来源,通过乘客保护结构,带动汽车的后排座椅向汽车的后方翻转,从而对乘客起到保护作用。
[0017]2、本汽车的后轮内设置有较多的结构,增大了后轮的重量,提高了汽车的稳定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汽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图1中去除车架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汽车的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汽车中后轮的截面图。
[0022]图5是本汽车中制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是图5中A方向上的截面图。
[0024]图中,11、车架;12、前轮;13、后轮;14、后排座椅;15、连接轴;21、电磁离合器;22、制动套筒;23、主齿轮;24、挡圈一 ;25、挡圈二 ;31、轮毂内圈;32、轮毂外圈;33、连接块;34、齿轮一 ;35、齿轮二 ;36、齿扇;37、通孔;4、转轴;51、行星轮;52、内齿圈。【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6]如图1所示,本改良结构的汽车包括一车架11,车架11下端连接有两个前轮12和两个后轮13,车架11上端设置有两个后排座椅14,两个后轮13之间连接有连接轴15,后轮13与连接轴15之间通过轴承连接,后轮13与连接轴15之间设置有制动结构,后轮13与连接轴15之间设置有当后轮13制动时带动连接轴15向后轮13的反方向旋转的传动结构,连接轴15与后排座椅14之间设置有当连接轴15旋转时带动后排座椅14向汽车后方翻转的乘客保护结构。
[0027]本汽车为前轮12驱动式汽车,后轮13为被动旋转轮,在汽车正常行驶时,后轮13相对连接轴15旋转,连接轴15不旋转;在汽车处于减速状态和紧急刹车状态时,驾驶员启动本汽车的制动结构,使连接轴15与后轮13之间产生阻力,与此同时,通过传动结构,使后轮13带动连接轴15向后轮13的反方向旋转,即连接轴15向汽车倒退的旋转,连接轴15作为动力来源,通过乘客保护结构,带动汽车的后排座椅14向汽车的后方翻转,从而对乘客起到保护作用。
[0028]如图5和图6所示,制动结构包括套设在连接轴15上的电磁离合器21,电磁离合器21的内圈与连接轴15固定连接,电磁离合器21的外圈上固定套设有一制动套筒22,制动套筒22上套设有一主齿轮23,主齿轮23具有椭圆形内腔,制动套筒22的外表面呈椭圆形,主齿轮23的内腔的短轴短于制动套筒22的外表面的长轴,汽车需要制动时,驾驶员操作电磁离合器21,使电磁离合器21的内圈和外圈结合,从而使制动套筒22相对主齿轮23旋转,制动套筒22的外表面呈椭圆形,主齿轮23的内腔也呈椭圆形,且主齿轮23的内腔的短轴小于制动套筒22的外表面的长轴,制动套筒22能够阻碍主齿轮23旋转,从而对后轮13进行制动,制动套筒22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橡胶制动层,制动套筒22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橡胶制动层,主齿轮23的内腔的短轴只是略小于制动套筒22的外表面的长轴,两者之间可以通过摩擦和挤压橡胶制动层实现相对旋转,通过摩擦橡胶制动层吸收制动能量,缓和制动力。
[0029]如图6所示,主齿轮23的一侧具有一挡圈一 24,制动套筒22的一侧具有挡圈二25,挡圈一 24和挡圈二 25处于同一侧,挡圈一 24和挡圈二 25之间连接有轴承,主齿轮23和制动套筒22之间通过轴承连接,保证后轮13整体的强度,又不影响制动套筒22和主齿轮23之间的相对运动。
[0030]如图4所示,后轮13包括轮毂内圈31和轮毂外圈32,轮毂内圈31和轮毂外圈32之间均匀连接有辐条,轮毂外圈32的外表面套设有轮胎,传动结构包括若干个行星轮51,轮毂内圈31内具有一盆腔,盆腔的内侧壁上具有与内齿圈52,各行星轮51通过一短轴与轮毂内圈31相连并位于盆腔内,行星轮51同时与主齿轮23和内齿圈52啮合,主齿轮23旋转带动行星轮51旋转,行星轮51带动内齿圈52旋转,反之,后轮13被动旋转时能够带动主齿向后轮13旋转方向的反方向旋转;从而在汽车制动时能够带动连接轴15向与后轮13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
[0031]如图2和图3所示,连接轴15上设置有连接块33,连接块33的上端与车架11固定连接,连接块33与连接轴15之间通过轴承连接,乘客保护结构固定设置在连接轴15上且与后排座椅14 对应的齿轮一 34,连接轴15上固定设置有齿轮二 35,齿轮一 34与齿轮二 35啮合,车架11上开设有位于后排座椅14下端的通孔37,后排座椅14的下端固定设置有一齿扇36,齿扇36与齿轮二 35啮合,连接轴15在向与后轮13相反的方向旋转时,带动齿轮一 34旋转,齿轮一 34带动齿轮二 35旋转,齿轮二 35带动齿扇36向与齿轮一 34相同的方向旋转,齿扇36的旋转带动与齿扇36固定连接的后排座椅14向汽车的后方翻转,从而避免汽车在刹车后紧急制动时伤及乘客,车架11上固定设置有一转轴4,转轴4插设在齿扇36上,后排座椅14通过转轴4与车架11相连。
[0032]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改良结构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本改良结构的汽车包括一车架(11),所述车架(11)下端连接有两个前轮(12)和两个后轮(13),所述车架(11)上端设置有若干后排座椅(14),两个所述后轮(13)之间连接有连接轴(15),所述后轮(13)与连接轴(15)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所述后轮(13)与连接轴(15)之间设置有制动结构,所述后轮(13)与连接轴(15)之间设置有当后轮(13)制动时带动连接轴(15)向后轮(13)的反方向旋转的传动结构,所述连接轴(15)与后排座椅(14)之间设置有当连接轴(15)旋转时带动后排座椅(14)向汽车后方翻转的乘客保护结构;所述制动结构包括套设在连接轴(15)上的电磁离合器(21),所述电磁离合器(21)的内圈与所述连接轴(15)固定连接,所述电磁离合器(21)的外圈上固定套设有一制动套筒(22),所述制动套筒(22)上套设有一主齿轮(23),所述主齿轮(23)具有椭圆形内腔,所述制动套筒(22)的外表面呈椭圆形,所述主齿轮(23)的内腔的短轴短于制动套筒(22)的外表面的长轴;所述制动套筒(22)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橡胶制动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结构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齿轮(23)的一侧具有一挡圈一(24),所述制动套筒(22)的一侧具有挡圈二(25),所述挡圈一(24)和挡圈二(25)处于同一侧,所述挡圈一(24)和挡圈二(25)之间连接有轴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结构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13)包括轮毂内圈(31)和轮毂外圈(32),所述轮毂内圈(31)和轮毂外圈(32)之间均匀连接有辐条,所述轮毂外圈(32)的外表面套设有轮胎。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良结构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结构包括若干个行星轮(51),所述轮毂内圈(31)内具有一盆腔,所述盆腔的内侧壁上具有与内齿圈(52),各所述行星轮(51)通过一短轴与轮毂内圈(31)相连并位于盆腔内,所述行星轮(51)同时与主齿轮(23)和内齿圈(52)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改良结构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15)上设置有连接块(33),所述连接块(33)的上端与车架(1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33)与连接轴(15)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所述乘客保护结构固定设置在连接轴(15)上且与后排座椅(14) 一一对应的齿轮一(34),所述连接轴(15)上固定设置有齿轮二(35),所述齿轮一(34)与齿轮二(35)啮合,所述车架(11)上开设有位于后排座椅(14)下端的通孔(37),所述后排座椅(14)的下端固定设置有一齿扇(36),所述齿扇(36)与所述齿轮二(35)哨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改良结构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1)上固定设置有一转轴(4),所述转轴(4)插设在所述齿扇(36)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改良结构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排座椅(14)有两个。
【文档编号】B60N2/42GK103935340SQ201410162923
【公开日】2014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22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22日
【发明者】孙琴利 申请人:孙琴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