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及其内饰护板固定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892578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及其内饰护板固定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及其内饰护板固定装置,该内饰护板固定装置包括以其底部安装于内饰护板的基座和卡接于所述基座的白丁卡扣,所述基座包括卡接部和开设于所述卡接部的开口;所述基座还包括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对称设置于所述开口的两侧;两凸起部的近端距离小于所述白丁卡扣的上夹持片的外径,且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与基座上表面的距离,大于所述上夹持片与所述基座上表面的距离;这样,在白丁卡扣夹持的基础上增加了附加定位结构,从而提高了白丁卡扣与基座的装配性能,避免了白丁卡扣的无故脱落,进而提高了内饰护板固定装置的固定可靠性。
【专利说明】一种汽车及其内饰护板固定装置【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的内饰护板固定装置。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内饰护板固定装置的汽车。
【背景技术】
[0002]内饰护板包括车门护板、立柱护板、侧围护板等,内饰护板固定装置为内饰护板提供安装支撑,是内饰护板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饰护板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在内饰护板背面的基座,和可拆装地安装于基座上的白丁卡扣,并利用白丁卡扣与钣金的卡接实现内饰护板的固定。
[0003]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的基座I包括卡接部11,卡接部具有开口 12和位于该开口 12内侧的容纳部13,开口 12的横向宽度小于容纳部13的横向宽度;安装时,将白丁卡扣2通过开口 12按入,并令白丁卡扣2的上夹持片21和下夹持片22夹持于卡接部11,以便将白丁卡扣2与基座I固定连接,而后将该内饰护板固定装置通过基座I底部固定于内饰护板的背面。而在现有结构中,白丁卡扣2与基座I仅通过夹持部11固定,装配内饰护板时,白丁卡扣2容易脱落,同时在车辆长时间颠簸过程中,白丁卡扣2也存在脱落风险,内饰护板固定装置的固定可靠性较差;同时,上述基座的开口沿白丁卡扣的安装方向开设,开口的外壁在白丁卡扣装配时阻力较大,白丁卡扣所需的装配力较大,导致白丁卡扣装配困难。
[0004]因此,如何提高白丁卡扣与基座的装配性能,从而避免白丁卡扣的无故脱落,提高内饰护板固定装置的固定 可靠性,就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的内饰护板固定装置,其在白丁卡扣夹持的基础上增加了附加定位结构,从而提高了白丁卡扣与基座的装配性能,避免了白丁卡扣的无故脱落,进而提高了内饰护板固定装置的固定可靠性。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含上述内饰护板固定装置的汽车。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的内饰护板固定装置,包括以其底部安装于内饰护板的基座和卡接于所述基座的白丁卡扣,所述基座包括卡接部和开设于所述卡接部的开口 ;所述基座还包括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对称设置于所述开口的两侧;两凸起部的近端距离小于所述白丁卡扣的上夹持片的外径,且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与基座上表面的距离,大于所述上夹持片与所述基座上表面的距离。
[0007]优选地,所述上夹持片为圆环状,两所述凸起部的近端距离小于所述上夹持片的内径。
[0008]优选地,两所述凸起部靠近所述开口设置。
[0009]优选地,所述开口处设置有导向斜面,所述导向斜面沿所述白丁卡扣的安装方向向内倾斜。[0010]优选地,所述导向斜面的倾斜角度为30°?60°。
[0011]优选地,所述导向斜面的倾斜角度为45°。
[001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内饰护板和用于安装所述内饰护板的内饰护板固定装置,所述内饰护板固定装置为如上所述的内饰护板固定装置。
[00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饰护板固定装置用于汽车,该内饰护板固定装置包括以其底部安装于内饰护板的基座和卡接于所述基座的白丁卡扣,所述基座包括卡接部和开设于所述卡接部的开口 ;所述基座还包括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对称设置于所述开口的两侧;两凸起部的近端距离小于所述白丁卡扣的上夹持片的外径,且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与基座上表面的距离,大于所述上夹持片与所述基座上表面的距离,以便第一凸起部能够在开口方向和高度方向形成对上夹持片的位置限定;这样,上述结构的内饰护板固定装置不仅能够通过白丁卡扣与基座的卡接限位,还能够通过上述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进一步固定白丁卡扣位置,即在白丁卡扣夹持的基础上增加了附加定位结构,从而提高了白丁卡扣与基座的装配性能,避免了白丁卡扣的无故脱落,进而提高了内饰护板固定装置的固定可靠性。
[0014]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上夹持片可以为圆环状,两凸起部的近端距离小于上夹持片的内径,以避免两凸起部在限位的同时对上夹持片的夹持造成干涉,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内饰护板固定装置的性能。
[0015]在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内饰护板固定装置中,其基座开口处设置有导向斜面,该导向斜面沿所述白丁卡扣的安装方向向内倾斜;这样,在白丁卡扣安装过程中,可通过该导向斜面提供安装导向,从而降低了安装难度,减小了白丁卡扣所需要的装配力。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现有技术中内饰护板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所示内饰护板固定装置中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内饰护板固定装置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图3所示内饰护板固定装置中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在图1至图2中:
[0023]1-基座11-卡接部12-开口 13-容纳部2_白丁卡扣21-上夹持片22-下夹持片
[0024]在图3至图4中:
[0025]3-基座31-卡接部32-开口 33-第一凸起部34-第二凸起部35-导向斜面4-白丁卡扣41-上夹持片42-下夹持片
【具体实施方式】[0026]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汽车的内饰护板固定装置,其在白丁卡扣夹持的基础上增加了附加定位结构,从而提高了白丁卡扣与基座的装配性能,避免了白丁卡扣的无故脱落,进而提高了内饰护板固定装置的固定可靠性。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包含上述内饰护板固定装置的汽车。
[0027]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0028]请参考图3和图4,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内饰护板固定装置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内饰护板固定装置中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9]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饰护板固定装置用于汽车,该内饰护板固定装置包括以其底部安装于内饰护板的基座3和卡接于所述基座3的白丁卡扣4,白丁卡扣4包括上夹持片41和下夹持片42,所述基座3包括容纳部、卡接部31和开设于所述卡接部31的开口 32,白丁卡扣4插装入基座3的容纳部,并通过其上夹持片41和下夹持片42夹紧基座3 ;该基座3还包括第一凸起部33和第二凸起部34,所述第一凸起部33和所述第二凸起部34对称设置于所述开口 32的两侧;两凸起部的近端距离小于所述白丁卡扣4的上夹持片41的外径,且所述第一凸起部33和所述第二凸起部34与基座3上表面的距离,大于所述上夹持片41与所述基座3上表面的距离,以便第一凸起部33能够在开口 32方向和高度方向形成对上夹持片41的位置限定。
[0030]上述第一凸起部33和第二凸起部34的近端距离是指两凸起部最近两点在开口 32方向上的距离。
[0031]需要指出的是,为了保证白丁卡扣4能够在按压力的作用下顺利通过第一凸起部33和第二凸起部34,并进入容纳部,白丁卡扣4的上夹持片41需具有一定的变形能力,例如,可使用塑料或橡胶材料制造上夹持片41。同时,应该理解的是,第一凸起部33和第二凸起部34也应该具有适当的近端距离,使得上夹持片41在有效变形时能够通过两凸起部之间的距离。
[0032]上述两所述凸起部可以靠近所述开口 32设置,即两凸起部设置在基座3开设有凸起部的一侧,以便提高第一凸起部33和第二凸起部34的固定效果。显然的,两凸起部也可以远离凸起部设置,例如设置在基座3上表面的中部等,只要能够实现固定限位的作用,两凸起部设置在基座3上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确定。
[0033]上述上夹持片41可以为圆环状,两凸起部的近端距离小于上夹持片41的内径,以避免两凸起部在限位的同时对上夹持片41的夹持造成干涉,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内饰护板固定装置的性能。显然的,上夹持片41也不局限于为圆环形,其也可以为向内延伸至白丁卡扣4安装轴的片状结构。
[0034]这样,上述结构的内饰护板固定装置不仅能够通过白丁卡扣4与基座3的卡接限位,还能够通过上述第一凸起部33和第二凸起部34进一步固定白丁卡扣4位置,即在白丁卡扣4夹持的基础上增加了附加定位结构,从而提高了白丁卡扣4与基座3的装配性能,避免了白丁卡扣4的无故脱落,进而提高了内饰护板固定装置的固定可靠性。
[0035]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内饰护板固定装置中,其开口 32处设置有导向斜面35,该导向斜面35沿所述白丁卡扣4的安装方向向内倾斜,即两侧的导向斜面35沿该安装方向相靠近;这样,在白丁卡扣4安装过程中,可通过该导向斜面35提供安装导向,从而降低了安装难度,减小了白丁卡扣4所需要的装配力。
[0036]上述导向斜面35的倾斜角度可以为30°?60°,优选为45°,显然也可以为30。?60。之间的任何角度值,例如35°、50。等。
[0037]需要指出的是,文中所述“第一、第二”等序数词是为了区别相同名称的不同结构,仅为了描述方便,不表示某种顺序,更不应理解为任何限定。
[0038]除了上述内饰护板固定装置,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内饰护板固定装置的汽车,该汽车的其他各部分结构请参考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0039]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权利要求】
1.一种汽车的内饰护板固定装置,包括以其底部安装于内饰护板的基座(3)和卡接于所述基座(3)的白丁卡扣(4),所述基座(3)包括卡接部(31)和开设于所述卡接部(31)的开口(32);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3)还包括第一凸起部(33)和第二凸起部(34),所述第一凸起部(33)和所述第二凸起部(34)对称设置于所述开口(32)的两侧;两凸起部的近端距离小于所述白丁卡扣(4)的上夹持片(41)的外径,且所述第一凸起部(33)和所述第二凸起部(34 )与基座(3 )上表面的距离,大于所述上夹持片(41)与所述基座(3 )上表面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饰护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持片(41)为圆环状,两所述凸起部的近端距离小于所述上夹持片(41)的内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饰护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所述凸起部靠近所述开口(32)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内饰护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32)处设置有导向斜面(35),所述导向斜面(35)沿所述白丁卡扣(4)的安装方向向内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饰护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斜面(35)的倾斜角度为30°?6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饰护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斜面(35)的倾斜角度为45°。
7.一种汽车,包括内饰护板和用于安装所述内饰护板的内饰护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饰护板固定装置为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内饰护板固定装置。
【文档编号】B60R13/02GK203766658SQ201420162543
【公开日】2014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3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3日
【发明者】张洪磊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