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控制单元支架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96163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车身控制单元支架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身控制单元支架和车辆,所述车身控制单元包括主体(1),该主体具有外表面和与该外表面相对的用于与车身控制单元接触的内表面,所述主体的边缘的不同位置分别形成有支腿,所述支腿从所述外表面所处的一侧朝向所述内表面所处的另一侧延伸,所述主体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车身控制单元支架的多个安装孔(2),所述支腿上设置有所述固定车身控制单元的固定孔(3)。本实用新型具有方便装卸车身控制单元和车身控制单元支架的作用。
【专利说明】车身控制单元支架和车辆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身控制单元支架和车辆。

【背景技术】
[0002]车辆的车身控制单元(CBCU)为整个系统的控制中心,能够控制车身的电器设备并与组合仪表和其它CAN总线设备连接交换信息,例如发动机所有传感器信号都是由车身控制单元收集处理并通过CAN总线发送到组合仪表,车上所有灯光及用电设备开关均由CAN总线发送到组合仪表,再由组合仪表根据需要进行显示,对故障模式进行报警或驱动控制器。车身控制单元通过与车身控制单元支架结合而安装到驾驶室内的中平台内,由于车身控制单元在中平台的安装空间极其有限且车身控制单元支架的设计不合理,目前安装车身控制单元时,需要从整车车身中拆卸中平台后才能与安装有车身控制单元的车身控制单元支架进行装配,之后再将中平台安装到整车车身中。这种结构的车身控制单元支架具有安装和拆卸不方便的问题。
[0003]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能够方便装卸的车身控制单元支架是现有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方便装卸的车身控制单元支架。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身控制单元支架,包括主体,该主体具有外表面和与该外表面相对的用于与车身控制单元接触的内表面,所述主体的边缘的不同位置分别形成有支腿,所述支腿从所述外表面所处的一侧朝向所述内表面所处的另一侧延伸,所述主体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车身控制单元支架的多个安装孔,所述支腿上设置有所述固定车身控制单元的固定孔。
[0006]优选地,,所述主体与所述支腿一体形成。
[0007]优选地,所述支腿具有与所述主体连接的连接部和设置有所述固定孔的固定翻边部,该固定翻边部从所述连接部上垂直于该连接部向外延伸。
[0008]具体地,所述主体的一侧的靠近两端的位置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所述主体的另一侧上设置有第三支腿。
[0009]另外,优选地,所述主体包括主体板和延伸板,该延伸板形成在所述主体板的沿长度方向的一端,且该延伸板与所述主体板之间具有台阶,所述延伸板上设置有所述第一支腿。
[0010]优选地,所述延伸板与所述主体板之间具有从所述外表面所处的一侧朝向所述内表面所处的另一侧延伸的台阶部,从而形成所述台阶。
[0011]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车身控制单元支架、车身控制单元和车身,所述车身控制单元通过所述支腿上的固定孔固定在所述车身控制单元支架上,所述车身控制单元支架通过所述安装孔安装于所述车身的安装平台上。
[001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主体上设置的具有固定孔的支腿与车身控制单元连接固定之后通过安装孔安装到车身的安装平台上,由此在不需要单独拆卸安装平台的情况下能够方便地将车身控制单元和车身控制单元支架安装于车身,从而具有方便装卸的作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车身控制单元支架的立体结构图。
[0014]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车身控制单元支架的俯视图。
[0015]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车身控制单元支架与车身控制单元的装配图。
[0016]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车身控制单元支架、车身控制单元和安装平台的装配图。
[0017]附图标记说明
[0018]I 主体2 安装孔
[0019]3 固定孔4 连接部
[0020]5 固定翻边部6 第一支腿
[0021]7 第二支腿8 第三支腿
[0022]9 延伸板10 台阶部
[0023]11 车身控制单元 12 安装平台
[0024]13 支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6]参见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身控制单元支架,包括主体1,该主体I具有外表面和与该外表面相对的用于与车身控制单元接触的内表面,主体I的边缘的不同位置分别形成有支腿,所述支腿从所述外表面所处的一侧朝向所述内表面所处的另一侧延伸,主体I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车身控制单元支架的多个安装孔2,支腿上设置有固定车身控制单元的固定孔3。其中,车身控制单元支架的内表面与车身控制单元接触而通过固定孔3与车身控制单元连接固定,并通过安装孔2安装到车身的安装平台上,从而能够将车身控制单元11方便地安装到车身的安装平台上。
[0027]优选地,所述主体I与支腿一体形成,从而能够提高车身控制单元支架的强度,使车身控制单元支架稳固地固定车身控制单元。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采用其它一种连接方式。
[0028]优选地,所述支腿具有与主体I连接的连接部4和设置有固定孔3的固定翻边部5,该固定翻边部5从连接部4上垂直于该连接部4向外延伸。如图1至图3所示,通过固定翻边部5的固定孔3使支腿与安装平台上的支座13固定,并且通过连接部4支撑主体1,在此,固定翻边部5与支座13为面接触而能够稳固地固定车身控制单元。
[0029]具体地,所述主体I的一侧的靠近两端的位置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支腿6和第二支腿7,所述主体I的另一侧上设置有第三支腿8。在此,所述第一支腿6、第二支腿7和第三支腿8的各个固定翻边部5处于一个平面上,并且通过第一支腿6、第二支腿7和第三支腿8分别与车身控制单元的两侧的支座13连接固定,从而能够更加牢固地固定车身控制单元,防止车身出现控制单元牢固不稳定的问题,具有平衡固定车身控制单元的作用。
[0030]另外,优选地,所述主体I包括主体板和延伸板9,该延伸板9形成在主体板的沿长度方向的一端,且该延伸板9与主体板之间具有台阶,延伸板9上设置有第一支腿6。在此,如图3和图4所示,由于车身控制单元的安装位置空间有限,车身控制单元的体积大于车身安装平台12的安装空间,需要将车身控制单元延伸到安装平台12的内部,因此主体I上设置有延伸板9,该延伸板9与主体板之间具有台阶以能够顺利地延伸进入到安装平台12的内部而固定车身控制单元的一侧的支座13,从而能够使车身控制单元受力平衡地固定在车身控制单元支架上。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形成为其它一种形式。
[0031]优选地,所述延伸板9与主体板之间具有从外表面所处的一侧朝向内表面所处的另一侧延伸的台阶部10,从而形成所述台阶。即,如图1所示,所述台阶部10沿与支腿的连接部4延伸的相同方向延伸,以能够使延伸板9顺利地进入到车身的安装平台12的内部,从而方便地安装车身控制单元支架。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可根据实际安装需要形成为其它一种形式。
[0032]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车身控制单元支架、车身控制单元11和车身,所述车身控制单元11通过所述支腿上的固定孔3固定在车身控制单元支架上,车身控制单元支架通过安装孔2安装于车身的安装平台12上。在此,如图3和图4所示,安装车身控制单元11时,先通过固定孔3将车身控制单元支架的支腿与车身控制单元11的支座13连接固定,之后先将车身控制单元支架的延伸板9插入到安装平台12的内部(图4中的右侧),再通过主体板上的安装孔2将固定有车身控制单元11的车身控制单元支架安装到安装平台12上,从而能够方便地将车身控制单元11安装到车身的安装平台12上。
[0033]通过如上所述的结构,S卩,通过在主体I上设置的第一支腿6、第二支腿7和第三支腿8分别与车身控制单元11的支座13连接固定之后,通过安装孔2安装到车身的安装平台12上,由此在不需要单独拆卸安装平台12的情况下能够方便地将车身控制单元11和车身控制单元支架安装于车身,另外通过设置在主体I上的延伸板9能够有效利用安装平台12的有限空间而安装车身控制单元11,从而能够同时起到方便装卸和维修便利的作用。
[0034]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35]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0036]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身控制单元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该主体(I)具有外表面和与该外表面相对的用于与车身控制单元接触的内表面,所述主体(I)的边缘的不同位置分别形成有支腿,所述支腿从所述外表面所处的一侧朝向所述内表面所处的另一侧延伸,所述主体(I)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车身控制单元支架的多个安装孔(2),所述支腿上设置有所述固定车身控制单元的固定孔(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控制单元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I)与所述支腿一体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控制单元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具有与所述主体(I)连接的连接部(4)和设置有所述固定孔(3)的固定翻边部(5),该固定翻边部(5)从所述连接部(4)上垂直于该连接部(4)向外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控制单元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I)的一侧的靠近两端的位置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支腿(6)和第二支腿(7),所述主体(I)的另一侧上设置有第三支腿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控制单元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I)包括主体板和延伸板(9),该延伸板(9)形成在所述主体板的沿长度方向的一端,且该延伸板(9)与所述主体板之间具有台阶,所述延伸板(9)上设置有所述第一支腿(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控制单元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板(9)与所述主体板之间具有从所述外表面所处的一侧朝向所述内表面所处的另一侧延伸的台阶部(10),从而形成所述台阶。
7.—种车辆,其特征在于,该车辆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身控制单元支架、车身控制单元(11)和车身,所述车身控制单元(11)通过所述支腿上的固定孔(3)固定在所述车身控制单元支架上,所述车身控制单元支架通过所述安装孔(2)安装于所述车身的安装平台(12)上。
【文档编号】B60R16/02GK203974717SQ201420329236
【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9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19日
【发明者】祁强, 刘莲芳, 曹进良, 庞极洲, 张灿黎 申请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