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动制动管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00482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动制动管路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动制动管路系统,其中,四保阀的第一出气口通过第二储气筒与第一前制动气室和第二前制动气室连通;四保阀的第二出气口与第一后制动气室和第二后制动气室相连;四保阀的第三出气口分为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第一支路连接有第一前空悬气囊和第二前空悬气囊,第二三通阀的第二出气口连接有第一后空悬气囊、第二后空悬气囊、第三后空悬气囊和第四后空悬气囊;外接气源连接有第三三通阀,第三三通阀的第一出气口依次通过手制动器和第二快放阀与第一后制动气室和第二后制动气室连通,第三三通阀的第二出气口与第四储气筒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动制动管路系统的结构简单,其所需布置空间小,且布置难度小。
【专利说明】 一种气动制动管路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客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动制动管路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现有客车中,气路辅助系统和手制动系统各需一个储气筒,使得客车的气动制动管路系统变得尤为复杂,不仅增大了所需的布置空间,而且还增大了布置难度。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气动制动管路系统具有结构复杂、所需布置空间大且布置难度大等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布置空间小且布置难度小的气动制动管路系统。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气动制动管路系统,包括打气泵、四保阀、前桥气路总成、后桥气路总成、辅助与手制动气路总成、第一储气筒和制动总阀;
[0006]前桥气路总成包括第二储气筒、第一快放阀、第一前制动气室和第二前制动气室;
[0007]后桥气路总成包括第三储气筒、继动阀、第一后制动气室和第二后制动气室;
[0008]辅助与手制动气路总成包括第四储气筒和外接气源;
[0009]打气泵与四保阀的进气口相连,四保阀的第一出气口与第二储气筒的进气口连通,而第二储气筒的出气口依次通过制动总阀和第一快放阀分别与第一前制动气室和第二前制动气室连通;
[0010]四保阀的第二出气口与第三储气筒的进气口连通,而第三储气筒的出气口通过制动总阀与继动阀的进气口连通,且继动阀的出气口分别与第一后制动气室和第二后制动气室相连;
[0011]四保阀的第三出气口连接有第一三通阀并分为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第一支路与第一储气筒的进气口连通,而第一储气筒的出气口连接有第二三通阀,且第二三通阀的第一出气口通过第一电磁阀分别连接有第一前空悬气囊和第二前空悬气囊,第二三通阀的第二出气口通过第二电磁阀连接有第一后空悬气囊、第二后空悬气囊、第三后空悬气囊和第四后空悬气囊;第二支路与第四储气筒连通;
[0012]外接气源连接有第三三通阀,第三三通阀的第一出气口依次通过手制动器和第二快放阀与第一后制动气室和第二后制动气室连通,第三三通阀的第二出气口与第四储气筒连接。
[0013]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快放阀分别通过第三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与第一前制动气室和第二前制动气室连接。
[0014]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三储气筒的出气口依次通过制动总阀、第四三通阀和行车制动灯开关与所述继动阀的进气口连通。
[0015]在本实用新型所述气动制动管路系统中,辅助与手制动气路总成包括第四储气筒和外接气源,其中,该外接气源与第三三通阀的进气口连接,第三三通阀的第一出气口依次通过手制动器和第二快放阀与第一后制动气室和第二后制动气室连通,第三三通阀的第二出气口与第四储气筒连接,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所述气动制动管路系统中气路辅助系统和手制动系统共用第四储气筒,不仅不影响所述气动制动管路系统的正常工作,而且与现有技术相比,减少了一个储气筒,也相应地减少了管路和管路接头,节省了大量的布置空间,也减轻了布置难度,人工成本也有所下降。
[0016]在本实用新型所述气动制动管路系统中,第二储气筒的出气口依次通过制动总阀和第一快放阀分别与第一前制动气室和第二前制动气室连通,第一快放阀的设置用来调节输入和输出压力的比值以达到改善整车的制动性能的目的。同样,第三三通阀的第一出气口依次通过手制动器和第二快放阀与第一后制动气室和第二后制动气室连通,第二快放阀的设置页能达到改善整车的制动性能的目的。
[0017]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继动阀的出气口分别通过第五电磁阀和第六电磁阀与第一后制动气室和第二后制动气室连通。
[0018]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手制动器与第二快放阀之间设有双通单向阀。
[0019]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打气泵与四保阀的进气口之间依次设有冷凝器和干燥器。冷凝器和干燥器的设置能分别起到对打气泵输出的压缩空气进行冷却和干燥的作用。
[0020]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干燥器还连接有再生筒。
[0021]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第一储气筒的出气口与第二三通阀之间依次设有第一溢流阀和管路滤清器。第一溢流阀的设置主要起到定压溢流的作用,保持整个气动制动系统的稳定性;而管路滤清器的设置能对压缩空气进行除杂。
[0022]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第二储气筒和第三储气筒上均设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的设置保证了所述气动制动管路系统能对第二储气筒和第三储气筒内部的空气压力进行实时监测。
[0023]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中,凡未作特别说明的,均可通过采用本领域中的常规手段来实现本技术方案。
[0024]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动制动管路系统的结构简单,其所需布置空间小,且布置难度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5]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0026]图1是本实用新型气动制动管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7]现将附图中的标号说明如下:1为打气泵,2为四保阀,3为第一储气筒,4为制动总阀,5为第二储气筒,6为第一快放阀,7为第一前制动气室,8为第二前制动气室,9为第三储气筒,10为继动阀,11为第一后制动气室,12为第二后制动气室,13为第四储气筒,14为外接气源,15为第一三通阀,16为第二三通阀,17为第一电磁阀,18为第一前空悬气囊,19为第二前空悬气囊,20为第二电磁阀,21为第一后空悬气囊,22为第二后空悬气囊,23为第三后空悬气囊,24为第四后空悬气囊,25为第三三通阀,26为手制动器,27为第二快放阀,28为第三电磁阀,29为第四电磁阀,30为第四三通阀,31为行车制动灯开关,32为第五电磁阀,33为第六电磁阀,34为双通单向阀,35为冷凝器,36为干燥器,37为再生筒,38为第一溢流阀,39为管路滤清器,40为单向阀,41为第二溢流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9]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如下:
[0030]一种气动制动管路系统,包括打气泵1、四保阀2、前桥气路总成、后桥气路总成、辅助与手制动气路总成、第一储气筒3和制动总阀4。
[0031]如图1所述,上述前桥气路总成包括第二储气筒5、第一,决放阀6、第一前制动气室7和第二前制动气室8 ;上述后桥气路总成包括第三储气筒9、继动阀10、第一后制动气室11和第二后制动气室12 ;上述辅助与手制动气路总成包括第四储气筒13和外接气源14。
[0032]上述打气泵I依次通过冷凝器35和干燥器36与四保阀2的进气口相连,该四保阀2的第一出气口与第二储气筒5的进气口连通,而该第二储气筒5的出气口通过上述制动总阀4与第一快放阀6的进气口连通,且该第一快放阀6的出气口分别通过第三电磁阀28和第四电磁阀29与与上述第一前制动气室7和第二前制动气室8连通。
[0033]上述四保阀2的第二出气口与第三储气筒9的进气口连通,而该第三储气筒9的出气口依次通过制动总阀4、第四三通阀30和行车制动灯开关31与上述继动阀10的进气口连通,且该继动阀10的出气口分别通过第五电磁阀32和第六电磁阀33与上述第一后制动气室11和第二后制动气室12相连。
[0034]上述四保阀2的第三出气口连接有第一三通阀15并分为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该第一支路与上述第一储气筒3的进气口连通,而该第一储气筒3的出气口依次通过第一溢流阀38和管路滤清器39连接有第二三通阀16,且该第二三通阀16的第一出气口通过第一电磁阀17分别连接有第一前空悬气囊18和第二前空悬气囊19,该第二三通阀16的第二出气口通过第二电磁阀20连接有第一后空悬气囊21、第二后空悬气囊22、第三后空悬气囊23和第四后空悬气囊24 ;该第二支路与上述第四储气筒13连通。
[0035]所述外接气源14连接有第三三通阀25,该第三三通阀25的第一出气口依次通过手制动器26、双通单向阀34和第二快放阀27与上述第一后制动气室11和第二后制动气室12连通,该第三三通阀25的第二出气口与上述第四储气筒13连接。
[0036]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干燥器36还连接有再生筒37,上述第二储气筒5和第三储气筒9上均设有压力传感器。上述第一储气筒3的进气口设有单向阀40,其出气口设有第二溢流阀41。
[0037]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可采用ECAS电磁阀作为第一电磁阀17或第二电磁阀20,可采用ABS电磁阀作为第三电磁阀28、第四电磁阀29、第五电磁阀32或第六电磁阀33。
[0038]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气动制动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打气泵、四保阀、前桥气路总成、后桥气路总成、辅助与手制动气路总成、第一储气筒和制动总阀; 所述前桥气路总成包括第二储气筒、第一快放阀、第一前制动气室和第二前制动气室; 所述后桥气路总成包括第三储气筒、继动阀、第一后制动气室和第二后制动气室; 所述辅助与手制动气路总成包括第四储气筒和外接气源; 所述打气泵与所述四保阀的进气口相连,所述四保阀的第一出气口与第二储气筒的进气口连通,而所述第二储气筒的出气口依次通过所述制动总阀和第一快放阀分别与所述第一前制动气室和第二前制动气室连通; 所述四保阀的第二出气口与所述第三储气筒的进气口连通,而所述第三储气筒的出气口通过制动总阀与所述继动阀的进气口连通,且所述继动阀的出气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后制动气室和第二后制动气室相连; 所述四保阀的第三出气口连接有第一三通阀并分为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与所述第一储气筒的进气口连通,而所述第一储气筒的出气口连接有第二三通阀,且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一出气口通过第一电磁阀分别连接有第一前空悬气囊和第二前空悬气囊,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二出气口通过第二电磁阀连接有第一后空悬气囊、第二后空悬气囊、第三后空悬气囊和第四后空悬气囊;所述第二支路与所述第四储气筒连通; 所述外接气源连接有第三三通阀,所述第三三通阀的第一出气口依次通过手制动器和第二快放阀与所述第一后制动气室和第二后制动气室连通,所述第三三通阀的第二出气口与所述第四储气筒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制动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快放阀分别通过第三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与第一前制动气室和第二前制动气室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制动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储气筒的出气口依次通过制动总阀、第四三通阀和行车制动灯开关与所述继动阀的进气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气动制动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继动阀的出气口分别通过第五电磁阀和第六电磁阀与所述第一后制动气室和第二后制动气室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制动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制动器与第二快放阀之间设有双通单向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制动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气泵与四保阀的进气口之间依次设有冷凝器和干燥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动制动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器还连接有再生筒。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制动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气筒的出气口与第二三通阀之间依次设有第一溢流阀和管路滤清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制动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储气筒和第三储气筒上均设有压力传感器。
【文档编号】B60T17/04GK204110027SQ201420521818
【公开日】2015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2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2日
【发明者】张海涛, 汪先锋, 段术林, 游海涵, 邬景军, 徐强 申请人: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