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83419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头枕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设置在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等的头枕。



背景技术:

具备座椅座垫和下部连结于座椅座垫的后部的座椅靠背且设有保持于座椅靠背上端部的头枕的座椅作为车辆用座椅等而广为周知。

头枕具备设于座椅靠背上端的撑条和安装于撑条而弹性支承就座者的头部的头枕主体,头枕主体通过装饰罩(表皮)包覆由发泡聚氨酯等成形的衬垫而形成。

通常,撑条成形为一体地具有左右的腿和将左右的腿的上端连结的上端的中央部(连结部)而成的倒U形状。例如,撑条的中央部连结于头枕主体的内部,头枕主体安装成能够以撑条的中央部为中心而沿前后方向转动。并且,头枕主体,即头枕向前方向转动而向前倒入,由此减少就座者的头部、头枕主体的前表面间的间隙的可倒式的头枕在车辆用座椅等座椅中广泛地采用。

在头枕主体沿前后方向转动的头枕(可倒式的头枕)中,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对长孔在头枕主体的下部(底面)沿左右方向背离地形成。并且,撑条的左右的腿贯通对应的头枕主体底面的长孔而延伸,因此容许前后方向的头枕主体转动直至长孔的前后的端与撑条的腿抵接为止。因此,头枕主体,即头枕能够向前倒入。需要说明的是,头枕在向前倒入的位置被锁定,当锁定解除时,例如,在复位弹簧的弹簧力作用下返回初始位置(后方位置)。

在此,撑条通常由圆形截面的棒材成形,头枕主体底面的一对前后方向的长孔形成得比撑条的腿的直径长,以容许头枕主体的转动。因此,撑条的腿未贯通的部分开口,即,作为间隙(空处)而在撑条的腿的前后保留于长孔。并且,当开口保留于长孔时,经由开口而头枕主体的内部露出,外观设计下降。而且,在头枕向前倾时,或者解除锁定而头枕在弹簧力作用下返回初始位置时,在开口,即,长孔可能会夹住手指。

因此,提出了板状的一对闭塞构件分别覆盖头枕主体底面的对应的长孔而设于头枕主体底面,追随头枕主体的动作而在头枕主体底面上沿前后方向移动(滑动)的结构。在此,即使头枕主体沿前后方向转动而撑条的腿相对于长孔的位置相对地变化,闭塞构件也以覆盖堵塞长孔的状态移动,因此在长孔不会产生开口。

例如,在日本特开2007-167379号公报记载有下述结构:在闭塞构件的大致中央形成插通孔,撑条的腿插通该插通孔并延伸,闭塞构件以填塞长孔的状态沿前后方向移动。凸轮面形成于闭塞构件的外周面,卡合销突出设于头枕主体底面而与闭塞构件的凸轮面卡合。

需要说明的是,支承构件设置在头枕主体的内部上表面,将撑条的中央部支承为相对地转动自如。因此,头枕主体以撑条的中央部为转动轴而能够沿前后方向转动地支承于撑条的中央部。

当头枕主体以撑条的中央部为转动轴而在前后方向上转动时,闭塞构件使凸轮面与头枕主体底面的卡合销卡合,并且闭塞构件以撑条的腿为旋转中心而旋转。并且,在旋转的同时,闭塞构件以堵塞长孔的状态沿前后方向移动直至长孔的前后的端部与撑条的腿抵接为止。因此,在头枕主体底面的长孔未产生开口。

除了凸轮面、卡合销的组合以外,也记载有利用了小齿轮、齿条的组合等的实施例。然而,无论在哪个实施例中,闭塞构件都构成为以撑条的腿为旋转中心旋转并以覆盖堵塞引导槽的状态沿前后方向移动直至长孔的前后的端部与撑条的腿抵接为止。

另外,在日本特开平07-039431号公报中记载了闭塞构件不旋转而伴随着头枕主体的动作进行移动的结构。

即,将从下方支承头枕的撑条的左右的腿的大致箱形状的壳体设置在座椅靠背的前表面上部,与上下方向(纵向)垂直地延伸的一对长孔形成于壳体的前表面。并且,撑条的左右的腿贯通壳体前表面的垂直的长孔而延伸,头枕以能够前倾的方式安装于壳体。

闭塞构件以能够沿左右方向(横向)移动的方式安装于壳体前表面。相对于壳体前表面的上下方向的垂直的长孔而倾斜的一对长孔形成于闭塞构件。并且,撑条的左右的腿在对应的壳体前表面的垂直的长孔与闭塞构件的倾斜的长孔交叉的部分处贯通两个长孔而分别延伸。

除了与闭塞构件的倾斜的长孔交叉而撑条的腿延伸的部分之外,壳体前表面的垂直的长孔由壳体前表面上的闭塞构件覆盖堵塞,闭塞构件的倾斜的长孔由闭塞构件背后的壳体覆盖堵塞。因此,在壳体前表面的垂直的长孔、闭塞构件的倾斜的长孔都不存在开口(间隙)。

头枕主体固定于撑条的中央部而与撑条一体化,当头枕主体前倾时,撑条的腿在壳体前表面的垂直的长孔中下降。在此,撑条的腿不仅贯通壳体前表面的垂直的长孔而且也贯通闭塞构件的倾斜的长孔而延伸。因此,在壳体前表面的垂直的长孔中下降的撑条的腿在闭塞构件的倾斜的长孔内也下降,由此,按压闭塞构件而在壳体前表面上使闭塞构件沿左右方向移动(滑动)。

在此,撑条的腿按压闭塞构件而沿左右方向移动,由此撑条的腿贯通并延伸的两个长孔的交叉的位置变动。然而,除了撑条的腿贯通并延伸的部分之外,壳体前表面的垂直的长孔由壳体前表面上的闭塞构件覆盖堵塞。因此,即使头枕主体前倾而撑条的腿在壳体前表面的垂直的长孔中下降,在壳体前表面的垂直的长孔、闭塞构件的倾斜的长孔也都不会产生开口。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6737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07-03943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日本特开2007-167379号公报中,通过沿着头枕主体底面的前后方向的长孔移动的闭塞构件将长孔始终覆盖堵塞,在长孔未产生开口。因此,经由开口观察不到头枕主体的内部,外观设计性不下降。而且,长孔始终被覆盖堵塞,因此在头枕前倾时或返回初始位置时,长孔不可能会夹住手指。

然而,闭塞构件旋转并沿着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长孔移动,因此除了闭塞构件移动的方向(前后方向)上的空间之外,在与长孔正交的方向(左右方向)上在头枕主体底面也需要容许闭塞构件的旋转的空间。因此,与长孔正交的方向(左右方向)上的构件的配置受到限制,设计的自由度受到制约。

在日本特开平07-039431号公报中,即使头枕主体前倾而撑条的腿在壳体前表面的垂直的长孔中下降,在壳体前表面的垂直的长孔、闭塞构件的倾斜的长孔也都不会产生开口。然而,为了容许撑条的左右的腿的上下方向的动作,与上下方向垂直的两个切槽整齐排列于壳体前表面的对应的长孔而在座椅靠背的前表面上部形成于装饰罩。并且,由于装饰罩的两个切槽可视,因此不可避免产生因切槽的存在而引起外观品质的下降。

此外,由于切槽形成于装饰罩,因此就座者的围巾或衣服的衣领等有时会进入装饰罩的切槽。并且,在围巾等进入切槽的状态下,撑条的腿在壳体前表面的垂直的长孔中下降而闭塞构件在壳体前表面上沿左右方向移动时,围巾等可能会被卷入两个长孔(壳体前表面的垂直的长孔、闭塞构件的倾斜的长孔)。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闭塞构件不会将围巾等卷入而覆盖堵塞长孔并移动,不会制约设计的自由度的头枕。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在本发明中,闭塞构件在头枕主体底面上不旋转而沿着长孔的延伸方向即沿着前后方向移动。并且,闭塞构件具有与头枕主体的转动连动地沿前后方向移动的主板和能够与主板一体地移动的副板而形成,主板、副板协作地闭塞头枕主体下表面的长孔并沿前后方向移动。

即,根据第一方案的本发明,其中,所述头枕具备:撑条,具有左右的腿;及头枕主体,能够向前后方向转动地安装于撑条,在头枕主体的底面上在左右方向上背离地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对长孔,撑条的左右的腿贯通对应的长孔并延伸,由此容许头枕主体在前后方向上的转动,一对闭塞构件以分别覆盖头枕主体的底面的对应的长孔并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的方式配置在头枕主体的底面上,各个闭塞构件具有主板、副板而形成,在主板形成有供撑条的对应的腿插通的插通孔,主板与头枕主体的转动连动地沿前后方向移动,副板以能够追随主板进行移动的方式与主板重叠地设置在头枕主体底面,主板、副板覆盖堵塞头枕主体的底面的长孔并在头枕主体底面上移动。

发明效果

在第一方案的本发明中,由于闭塞构件在头枕主体底面上不旋转而沿前后方向移动,因此在与头枕主体底面的长孔正交的方向上在头枕主体底面无需设置容许闭塞构件的旋转的空间。因此,在与长孔正交的方向上构件的配置不受限制,设计的自由度不受制约。

由于头枕主体底面的长孔由具有主板、副板而形成的闭塞构件始终覆盖堵塞,因此长孔不可能会夹住手指。当然,由于在座椅靠背未形成切槽,因此在闭塞构件移动时,就座者的围巾或衣服的衣领等也不可能会进入切槽而卷入长孔。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头枕安装于座椅靠背的上端的车辆用座椅的立体图。

图2(A-1)(A-2)分别示出初始位置(后方位置)的头枕主体的侧视图、从下方观察的立体图,(B-1)(B-2)分别示出前倾位置(前倾角度21°)的头枕的侧视图、从下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3(A)示出头枕主体的初始位置(前倾角度0°)的头枕主体内部的局部剖切的纵剖视图,(B)(C)分别示出头枕主体的初始位置、7°的前倾位置的从(A)省略了框架的头枕主体内部的侧视图。

图4(A)(B)(C)(D)分别示出头枕主体(头枕)的前倾角度为0°(初始位置)、7°、14°、21°的闩锁、锁定板的齿的啮合的概念图。

图5(A)示出底罩、闭塞构件的立体图,(B)示出底罩的右半部的底罩、闭塞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6(A-1)示出主板的俯视图,(A-2)示出副板的俯视图,(A-3)示出底罩的右半部的俯视图,(B-1)示出(A-1)的沿着线B1-B1的主板的剖视图,(B-2)示出(A-2)的沿着线B2-B2的副板的剖视图,(B-3)示出(A-3)的沿着线B3-B3的底罩的剖视图。

图7(A)(B)(C)(D)分别示出头枕主体的初始位置(前倾角度0°)、两个前倾中间位置、最大前倾位置(前倾角度21°)的底罩、主板、副板的俯视图。

图8(A)(B)(C)(D)分别示出从图7(A)(B)(C)(D)省略了底罩的主板、副板的俯视图。

图9(A)(B)(C)分别示出头枕主体的初始位置(前倾角度0°)、与图7的(B)对应的前倾中间位置、最大前倾位置(前倾角度21°)的头枕主体的局部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对闭塞构件分别覆盖头枕主体的底面的对应的长孔而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地配置在头枕主体的底面上。

各个闭塞构件具有主板、副板地形成,在主板形成有供撑条的对应的腿插通的插通孔。主板与头枕主体的转动连动地沿前后方向移动,副板以能够追随主板进行移动的方式与主板重叠地设于头枕主体底面。并且,主板、副板覆盖堵塞头枕主体的底面的长孔并在头枕主体底面上移动。

实施例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图1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头枕安装于座椅靠背的上端的车辆用座椅的立体图,图2(A-1)(A-2)分别示出初始位置(后方位置)的头枕的侧视图、从下方观察的立体图,(B-1)(B-2)分别示出前倾位置(前倾角度21°)的头枕的侧视图、从下方观察的立体图。需要说明的是,前后是指从就座于驾驶员座椅的驾驶员观察到的方向,由Fr、Rr表示。

如图1所示,座椅10具备座椅座垫12、下端与座椅座垫的后端连结的座椅靠背14,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头枕20安装在座椅靠背的上端。例如,座椅10设为如下所述车辆用座椅:座椅座垫12配置在车辆室内,座椅靠背的下端以能够倾斜移动的方式连结于座椅座垫的后端。座椅10是公知的结构,不是本发明的主旨,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头枕20具备设于座椅靠背上端的撑条22和安装于撑条而弹性支承就座者的头部的头枕主体30。

撑条22例如由圆形截面的棒材(钢管)折弯成形为一体地具有左右的腿(支柱)22a和将左右的腿的上端连结的中央部(连结部)22b的主视观察大致倒U形状。

例如,头枕主体30向分割成前半部、后半部这两部分的基材(框架)的外侧填充由发泡聚氨酯等发泡材料构成的衬垫,并通过表皮(装饰罩)包覆衬垫而成形,框架的内侧成为空处。并且,在框架内侧的空处,经由托架而能够转动地保持撑条的中央部22b。即,若说明头枕主体30、撑条20的相互的关系,则头枕主体成为可动构件,撑条成为非可动构件(固定构件)。

需要说明的是,撑条22没有限定为主视观察大致倒U形状,只要是两条腿从头枕底部延伸并将头枕主体30保持为能够转动即可,其形状任意。

头枕主体30绕着撑条的中央部22b从初始位置(后方位置)向前方转动,由此构成为能够前倾。例如图2(A-1)所示,前倾角度设为每7°的三个阶段,头枕主体前倾成从前倾角度0°的初始位置开始每7°的三个阶段(最大21°),头枕主体在各个前倾位置由锁定机构锁定。

图3(A)示出头枕主体的初始位置(前倾角度0°)的头枕主体内部的局部剖切的纵剖视图,(B)(C)分别示出头枕主体的初始位置、7°的前倾位置的从(A)省略了框架的头枕主体内部的侧视图。

如图3(A)所示,锁定机构24具有托架25、闩锁26、锁定板27,托架为左右具有凸缘的俯视观察“コ”形状,左右的凸缘螺栓紧固于前方的基材(框架)31。销(支轴)25a架设在托架的左右的侧壁25b之间,通过该销而将闩锁26以能够沿前后方向转动(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承于托架。

锁定板27设为俯视观察“コ”形状,左右的侧壁27b的下端熔敷于撑条的中央部22b。并且,通过架设于左右的侧壁之间的销(支轴)27a将托架25以能够沿前后方向转动的方式支承于锁定板27。

闩锁26位于锁定板27的正上方,设为其前端形成有齿26g的杆(挂钩),与闩锁的齿26g相对地将齿27g形成于锁定板的上缘。扭转弹簧(未图示)卷装于销25a,绕着该销向闩锁26施加顺时针方向的弹簧力,闩锁、锁定板的齿啮合。

在实施例中,能够前倾成从前倾角度0°的初始位置开始每7°的三个阶段(最大21°)。因此,分别背离地在闩锁26的前端每7°地形成三个(三牙)的齿,在锁定板27的上缘每7°地形成五个(五牙)的齿,以当输入初始位置时,在四个位置使多个齿与对应的齿同时啮合。

图4(A)(B)(C)(D)分别示出头枕主体(头枕)的前倾角度为0°(初始位置)、7°、14°、21°的闩锁、锁定板的齿的啮合的概念图。为了简便起见,在图上,将闩锁的齿26a从右侧起标记为1~3,将锁定板的齿27g从右侧起标记为1’~5’。

在前倾角度0°的头枕主体30的初始位置(头枕20的初始位置),如图4(A)所示,例如,闩锁的三个齿中的第二牙、第三牙的齿2、3与锁定板的五个齿中的第一牙、第二牙的齿1’、2’分别啮合。

闩锁的齿26g、锁定板的齿27g当然形成为齿26g相对于齿27g能够向前方移动且只要不解除啮合则齿26g就不能向后方移动的形状。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复位弹簧,托架25向头枕主体30的初始位置方向偏倚,例如,复位弹簧设为卷装于销27a的扭转弹簧。锁定板27在其后缘一体地具有杆状的限动件27c,头枕主体30在初始位置,在复位弹簧的弹簧力作用下被按压于限动件。

无论是否向头枕主体30施加复位弹簧的弹簧力,通过齿26g、27g的啮合都将头枕主体侧的闩锁26锁定于撑条侧的锁定板27。因此,头枕主体30(头枕20;可动构件)相对于撑条22(固定构件)而锁定在前倾角度0°的初始位置(参照图2(A-1))。

通过将头枕主体30向前方按压或向跟前拉拽,来解除锁定,头枕主体绕着撑条的中央部22b向前方转动而前倾。

即,在图3(B)所示的初始位置(前倾角度0°),当将头枕主体30向前方按压或向跟前拉拽时,(固定于头枕主体的)托架25绕着销27a如箭头那样向逆时针方向转动。

当托架25绕着销27a向逆时针方向转动时,托架上的闩锁26朝着使齿26g从锁定板的齿27g逃离的方向摆动,即,如箭头那样闩锁26绕着销25a向逆时针方向摆动来解除齿26g、27g的螺合。因此,头枕主体30向前方的转动被容许,头枕主体前倾。

在此,通过卷装于销25a的扭转弹簧,对闩锁26施加绕着销25a向顺时针方向转动的偏倚力。因此,当闩锁的齿26g越过锁定板的齿27g的一个牙时,如图3(C)所示,闩锁26绕着销25a如箭头那样向顺时针方向摆动,齿26g与齿27g再次啮合。即,如图4(B)所示,闩锁的齿1、2、3(从右侧起的第一牙、第二牙、第三牙的齿)与锁定板的齿1’、2’、3’(从右侧起的第一牙、第二牙、第三牙的齿)啮合,将头枕主体30锁定在7°的前倾位置。

当头枕主体30进一步转动时,同样,如图4(C)所示,闩锁的齿1、2、3与锁定板的齿2’、3’、4’啮合而将头枕主体锁定在14°的前倾位置。

并且,当头枕20继续转动时,如图4(D)所示,闩锁的齿1、2、3与锁定板的齿3’、4’、5’啮合而将头枕主体30锁定在21°的前倾位置(最大前倾位置)。

这样,头枕主体30从前倾角度0°的初始位置起依次锁定在7°、14°、21°的前倾位置。然而,也可以通过使头枕主体30继续转动而从初始位置一下子前倾至14°或21°的前倾位置而进行锁定。

如上所述,锁定解除用的按钮30a设置在头枕主体30的侧面。并且,当按下该按钮30a时,闩锁26克服卷装于销25a的扭转弹簧的弹簧力而绕着销25a向逆时针方向摆动,闩锁的齿26g、锁定板的齿27g的啮合被解除。即,锁定机构24对头枕主体30的锁定被解除。因此,在卷装于销27a的复位弹簧的弹簧力的作用下,托架25绕着销27a向顺时针方向转动至与限动件27c抵接为止,即,头枕主体30向后方转动。并且,无论在哪个前倾位置,头枕主体都能立即返回至闩锁的齿2、3与锁定板的齿1’、2’啮合而锁定的所述初始位置(参照图2(A-1)、图4(A))。

当按下按钮30a时将齿26g、27g的啮合解除的结构不是本发明的主旨,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例如图3(A)所示,销26a在闩锁26的侧面突出设置,将由按钮30a的按压产生的左右方向的动作转换成上方的动作,若向上按压销26a,则闩锁26绕着销25a向逆时针方向摆动,齿26g、27g的啮合被解除。

锁定机构24只要将头枕主体30锁定在规定的前倾位置即可,当然没有限定为上述的结构。

如图2(A-2)(B-2)所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对长孔34在头枕主体30的底面上在左右方向上背离而形成,撑条的左右的腿22a贯通对应的长孔而沿上下方向延伸。因此,容许前后方向上的头枕主体30的转动直至头枕主体(可动构件)的长孔34的前后的端部与撑条(非可动构件)的腿22a抵接为止。在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头枕主体最大能够前倾21°。

在头枕主体的长孔34的前后的端部与撑条的腿22a抵接的范围内,头枕主体30能够在前后方向上转动。然而,头枕主体30的前倾范围(前倾角度0°的初始位置与前倾角度21°的最大的前倾位置的间隔)通过由锁定机构24对头枕主体的锁定来决定。即,通常,头枕主体30的初始位置设定为长孔34的后端与撑条的腿22a抵接前的位置,最大前倾位置设定为长孔的前端与腿抵接前的位置。

板状的一对闭塞构件36分别堵塞(覆盖)对应的长孔34而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地配置在头枕主体30的底面上。并且,闭塞构件36与头枕主体30的转动连动地在头枕主体底面上沿着长孔34堵塞(覆盖)长孔并沿前后方向移动(滑动)。因此,无论头枕主体30处于哪个前倾位置,都能通过闭塞构件36始终堵塞长孔34。即,从图2(A-2)(B-2)可知,无论在头枕主体30的初始位置(后方位置)、前倾位置中的哪个位置,长孔34都由闭塞构件36堵塞,在长孔不存在开口(间隙)。

在实施例中,头枕主体30的下表面开放,底罩38从下方安装于头枕主体的开放面(下表面)而构成头枕主体底面。在底罩38形成有左右一对长孔34,一对闭塞构件36以覆盖对应的长孔且能够沿着长孔在前后方向上移动(能够滑动)的方式配置在底罩上。底罩38、闭塞构件36都由例如合成树脂优选聚丙烯那样的热塑性合成树脂成形。通常,底罩38成形为左右对称形状,左右两个闭塞构件36成形为同一形状,但也可以使底罩成形为左右非对称形状,使两个闭塞构件成形为不同的形状。

图5(A)示出底罩、闭塞构件的立体图,(B)示出底罩的右半部的底罩、闭塞构件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5(A)(B)所示,板状的闭塞构件36具有板状的两个构件,例如主板36-1、副板36-2而形成。并且,主板36-1、副板36-2以副板为下的方式在底罩(头枕主体底面)38上重叠设置,且能够沿前后方向一体地移动。

图6(A-1)示出主板的俯视图,(A-2)示出副板的俯视图,(A-3)示出底罩的右半部的俯视图,(B-1)示出(A-1)的沿着线B1-B1的主板的剖视图,(B-2)示出(A-2)的沿着线B2-B2的副板的剖视图,(B-3)示出(A-3)的沿着线B3-B3的底罩的剖视图。

如图5、图6所示,插通孔36-1a形成于主板36-1,长孔(辅助的长孔)36-2a形成于副板36-2,撑条的对应的腿22a保留微小的间隙而插通插通孔,并且保留充分的间隙而贯通长孔并延伸。长孔36-2a设为拐角部为圆弧形状的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矩形形状,其横宽、(前后方向的)长度都比底罩的长孔34小,例如,其长度为长孔34的约60%。

副板36-2上的主板36-1的动作由主限制单元41限制、引导,底罩38上的副板36-2的动作由副限制单元42限制、引导。

主限制单元41设置在主板36-1、副板36-2之间,副限制单元42设置在副板、底罩38之间。

主限制单元41夹着插通孔36-1a、长孔36-2a而在其左右具有各一组的限制槽、限制突起的组合。即,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长孔形状的两个限制槽41a-1、41a-2夹着插通孔36-1a而形成于主板36-1,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两个限制突起41b-1、41b-2夹着长孔36-2a在副板36-2上突出设置而游嵌于对应的限制槽。

副板侧的限制突起41b-1、41b-2游嵌于主板侧的长孔形状的限制槽41a-1、41a-2,因此主板36-1在副板36-2上移动(滑动)至限制槽的前后的端部与限制突起抵接为止。

通常,两个限制槽41a-1、41a-2以左右对称设置的方式形成,限制突起41b-1、41b-2也以左右对称设置的方式形成。即,限制槽41a-1、41a-2以同一长度设置在前后方向的相同位置,限制突起41b-1、41b-2也以同一长度设置在前后方向的相同位置。因此,左右的限制槽41a-1、41a-2的前后的端部与对应的限制突起41b-1、41b-2同时抵接,副板36-2上的主板36-1的移动无晃动地被限制、引导。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6(B-2)所示,面向内侧(图6(B-2)的左侧)的钩41b-1’形成在内侧的限制突起41b-1的前端。

在实施例中,主限制单元41成为如下结构:左右的限制槽41a-1、41a-2的前后的端与对应的限制突起41b-1、41b-2同时抵接,左右的限制槽对副板36-2上的主板36-1的移动进行限制、引导。然而,对主板36-1的移动进行限制、引导的主限制单元41的结构没有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构成为使左右的限制槽41a-1、41a-2的任一方的前后的端与限制突起41b-1、41b-2抵接来对主板36-1的移动进行限制、引导。而且,也可以使左右的限制槽41a-1、41a-2中的任一方的前端和另一方的后端与限制突起41b-1、41b-2抵接,来对主板36-1的移动进行限制、引导。

副限制单元42具有与副板36-2的左右的侧端相对地突出设置于底罩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即与长孔34平行地延伸的一对侧壁42a、42b。并且,侧壁42a、42b具有局部性地覆盖副板36-2而向面对长孔34的一侧突出的檐42a’、42b’。外侧的侧壁的檐42a’从底罩38的面背离不仅覆盖副板36-2而且也能同时覆盖主板36-1的距离而设置(参照图6(B-3))。

副限制单元42还具有突壁42c,该突壁42c位于内侧的限制突起41b-1与侧端之间,与侧壁42a相对地突出设置于副板36-2且沿前后方向延伸。

需要说明的是,内外(左右)只不过是为了便于区分两个同种的构件而使用的,其位置不受任何限定。

面对长孔34而在底罩上的侧壁42a、42b的前端分别形成钩42a”、42b”。如图5(A)所示,钩42a”、42b”在底罩的右半部、左半部这双方各设置一组。两组的钩42a”、42b”是用于将底罩38安装于头枕主体30的下表面的结构,将钩卡合于头枕主体30上设置的例如对应的卡合孔而将底罩安装于头枕主体。

底罩的内侧的侧壁42b的前后的端部沿长孔方向垂直地折弯,沿前后方向背离的一对折弯片构成对底罩上的副板36-2的移动范围进行限定的限动件43-1。并且,与侧壁42b相对的副板36-2的左侧的侧缘的前后端呈肩状地形成而成为与限动件抵接的抵接缘43-1’。而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对肋在前后方向上背离而与周壁一体地成形为两个一组,该肋也成为对底罩38的上的副板36-2的移动范围进行限定的限动件43-2。

具有主板36-1、副板36-2而形成的闭塞构件36例如如以下所述组装、内置于底罩38。

例如,使主板的限制槽41a-1从旁边滑入于副板的限制突起41b-1的钩41b-1’的下方。并且,若以使相反侧的限制突起41b-2进入限制槽41a-2的方式在副板36-2上覆盖主板36-1,则向副板装入主板。

然后,使主板36-1、副板36-2从旁边滑入于底罩的侧壁42a的檐42a’的下方,将副板覆盖而压入于侧壁42b的檐42b’。于是,檐42b’在弹性变形下变形逃离而副板36-2进入檐的下方从而将主板36-1、副板装入于底罩38。

主板36-1、副板36-2向底罩38的上述的装入为一例,没有限定于此。

在上述状态下,副板的限制突起41b-1进入主板36-1的限制槽41a-1而限制突起的钩41b-1’卡定于限制槽。而且,主板36-1与副板36-2一起进入到底罩的檐42a’的下方。因此,主板36-1由副板的限制突起的钩41b-1’及底罩的檐42a’从左右覆盖,此外,限制突起的钩41b-1’卡定于限制槽41a-1,从而防止主板36-1从副板36-2的上浮、脱离。

另外,副板36-2与主板36-1一起进入到底罩的侧壁42a的檐42a’的下方,并且副板36-2单独地进入到相反侧的侧壁42b的檐42b’的下方。因此,副板36-2由底罩的檐42a’、42b’从左右覆盖,从而防止副板从底罩38的上浮、脱离。

如上所述,主限制单元41、副限制单元42不仅对主板36-1、副板36-2的移动(动作)进行限制、引导,而且防止主板、副板的脱离。而且,主板36-1被装入于副板36-2,副板被装入于底罩38,由此主板、副板不能脱离地一体装入、内置于底罩。因此,底罩38内置主板36-1、副板36-2而被单元化。并且,侧壁的钩42a”例如卡合于头枕主体30的对应的卡合孔,由此,通过单触,即,迅速且容易地将底罩38安装于头枕主体。

以下说明底罩38上的闭塞构件36,即主板36-1、副板36-2的(前后方向的)动作。

在本发明中,主板36-1在头枕主体30,即,在头枕20的前倾的初始阶段,在副板36-2上沿前后方向(单独)移动,当移动规定距离及其以后,伴随着副板36-2而在底罩上移动。

图7(A)(B)(C)(D)分别示出头枕主体的初始位置(前倾角度0°)、两个前倾中间位置、最大前倾位置(前倾角度21°)的底罩、主板、副板的俯视图。图8(A)(B)(C)(D)分别示出从图7(A)(B)(C)(D)省略了底罩的主板、副板的俯视图。图9(A)(B)(C)分别示出头枕主体的初始位置(前倾角度0°)、与图7的(B)对应的前倾中间位置、最大前倾位置(前倾角度21°)的头枕的局部纵剖视图。

如图2(A-1)、图9(A)所示,初始位置的前倾角度为0°,头枕主体30大致处于直立状态。

在初始位置,如图7(A)、图8(A)、图9(A)所示,主板的插通孔36-1a处于与撑条的腿22a大致同心位置,插通孔的前缘未被按压于撑条的腿。

另外,主板36-1处于主板的限制槽41a-1、41a-2的前端与副板的限制突起41b-1、41b-2抵接的副板上的最后退位置(最后方位置)。

并且,副板36-2处于后侧的侧缘的抵接缘43-1’与底罩的侧壁42b的后侧的限动件(折弯片)43-1抵接,且副板的后侧的侧缘与底罩的后侧的限动件(肋)43-2抵接的底罩上的后退位置(后方位置)。

底罩38上的主板36-1的后退位置相当于主板的初始位置,底罩上的副板36-2的后退位置(最后方位置)相当于副板的初始位置。

当头枕主体30绕着撑条的中央部22b向前方转动而前倾时,如图9(B)所示,在前倾刚开始之后,主板的插通孔36-1a的前端与撑条的腿22a抵接,主板、撑条的腿发生干涉。在图9(B)中,利用星形的线条框而过度地显示该干涉。

当头枕主体30进一步前倾时,插通孔36-1a的前缘被压紧、按压于撑条的腿22a。并且,将插通孔36-1a的前缘按压于撑条的腿22a,同时主板36-1使限制槽41a-1、41a-2与副板的限制突起41b-1、41b-2滑动接触,在限制突起、限制槽的限制、引导下在副板上向前方移动。换言之,主板36-1隔着副板36-2而在底罩38上向前方移动。

如图7(B)、图8(B)所示,副板上的主板的移动持续至限制槽41a-1、41a-2的后端与限制突起41b-1、41b-2抵接为止。

即使在限制槽41a-1、41a-2的后端与限制突起41b-1、41b-2抵接之后而头枕主体30也进一步前倾时,将插通孔36-1a的前缘压紧、按压于撑条的腿22a,主板36-1要进一步向前方移动。在此,主板36-1限制其限制槽41a-1、41a-2的后端与副板的限制突起41b-1、41b-2抵接而向前方的移动。因此,如图7(C)、图8(C)所示,将限制槽41a-1、41a-2的后端压紧、按压副板的限制突起41b-1、41b-2,并且主板36-1伴随着副板36-2而在底罩上向前方移动。

即,仅主板36-1(在副板上)移动至主板的限制槽41a-1、41a-2的后端与副板的限制突起41b-1、41b-2抵接为止(参照图7(A)(B)、图8(A)(B))。并且,限制槽41a-1、41a-2的后端与副板的限制突起41b-1、41b-2抵接之后,主板伴随着副板而移动,从而主板、副板(在底罩上)一体地移动(参照图7(C)、图8(C))。

伴随着副板的主板36-1的移动持续至副板的侧缘的前侧的抵接缘43-1’与底罩的侧壁42b的前侧的限动件(折弯片)43-1抵接且副板的前缘与底罩的前侧的限动件(肋)43-2抵接为止(参照图7(D)、图8(D))。当副板的侧缘的前侧的抵接缘43-1’与底罩的侧壁42b的前侧的限动件(折弯片)43-1抵接且副板的前缘与底罩的前侧的限动件(肋)43-2抵接时,头枕主体30到达前倾21°的其最大前倾位置(参照图2(B-1))。

在实施例中,通过由弯折片构成的限动件43-1和由肋构成的限动件43-2的双限动件来限制底罩上的副板36-2(及主板36-1)的移动。然而,对底罩上的副板36-2(及主板36-1)的移动进行限制的结构没有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限动件(弯折片)43-1、限动件(肋)43-2中的任一方来限制副板36-2(及主板36-1)的移动。

而且,限动件没有限定为弯折片、肋,只要是限制副板36-2(及主板36-1)的移动的结构即可。例如,也可以在底罩38使销突出设置而作为限动件。

如上所述,主板36-1从图7(A)、图8(A)所示的初始位置至图7(B)、图8(B)的位置(在副板上)单独移动,从图7(B)、图8(B)的位置经由图7(C)、图8(C)至图7(D)、图8(D)的位置为止,伴随着副板36-2(在底罩38上)移动。

在此,底罩的长孔34无论在头枕主体30(头枕20)的初始位置(前倾角度0°)、前倾中、最大前倾位置(前倾角度21°)中的哪一个,都由闭塞构件(主板、副板)始终堵塞(覆盖)。

即,在头枕主体30的初始位置,如图9(A)所示,底罩的长孔34由副板36-2覆盖,副板的长孔36-2a由主板36-1覆盖。并且,可以说,供撑条的腿22a插通的主板36-1的插通孔36-1a与撑条的腿之间的间隙微小,底罩的长孔34由主板36-1、副板36-2覆盖。即,主板36-1、副板36-2协作地堵塞底罩的长孔34。

当头枕主体30(头枕20)从初始位置(前倾角度0°)前倾时,主板36-1从图7(A)、图8(A)至图7(B)、图8(B)的位置单独移动并在副板上移动。在仅该主板36-1的移动中,副板36-2不移动,因此底罩的长孔34仍由副板36-2堵塞(参照图9(A))。

另外,从图9(A)(B)可知,主板36-1堵塞(覆盖)副板的长孔36-2a并在副板36-2上移动。因此,即使在仅主板36-1的移动中,主板36-1、副板36-2也协作并持续覆盖底罩的长孔34。

此外,即使主板36-1伴随着副板36-2而在底罩38上沿前后方向移动,副板也仍以堵塞底罩的长孔34的状态移动。并且,副板与底罩上的限动件43-1、43-2抵接,即使在前倾了21°的头枕主体30的最大前倾位置,副板36-2也形成为堵塞底罩的长孔的形状(参照图9(C))。即,无论在头枕主体30到达最大前倾位置的主板36-1、副板36-2的一体的移动中、最大前倾位置中的哪一个,主板36-1、副板36-2都协作地堵塞底罩的长孔34。

在主板36-1单独或者伴随着副板36-2在底罩38上移动时,在7°、14°的前倾角度利用锁定机构能够将头枕主体30(头枕20)锁定,并在21°的前倾角度锁定。然而,无论在7°、14°、21°的哪个前倾位置锁定,都是若按下头枕主体侧面的按钮30a,则解除锁定,头枕主体30通过复位弹簧而返回初始位置(前倾角度0°)。

闭塞构件36由能够连动地移动的两张板(主板36-1、副板36-2)形成,由此能够简化将头枕主体底面的长孔34始终堵塞的闭塞构件的结构。

另外,副板36-2堵塞头枕主体底面(罩板38)的长孔34,主板36-1堵塞副板的长孔(辅助的长孔)36-2a,在前倾的初始的阶段,副板不移动。因此,与仅是相当于副板的构件堵塞头枕主体30的底面的长孔并进行移动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其移动距离,能够实现头枕主体即头枕20在前后方向上的小型化。

构成闭塞构件36的主板36-1、副板36-2都不旋转地移动。因此,在与头枕主体30的底面(罩板)的长孔34正交的方向(左右方向)上无需在头枕主体设置旋转用的空间,在与长孔34正交的方向上构件的配置不受限制,设计的自由度不受制约。

闭塞构件36由主板36-1和追随主板而移动的副板36-2构成,主板、副板协作地堵塞头枕主体底面的长孔34并在头枕主体底面上移动。即,成为主板36-1无法堵塞尽的长孔34的范围由副板36-2堵塞的结构。在该结构中,主板36-1在前后方向上不会大型化,通过主板、副板的组合而能够可靠地堵塞头枕主体底面的长孔34。因此,能够实现闭塞构件36的小型化,设计的自由度增加。

无论在头枕主体30未前倾的初始位置、仅主板的移动中、主板伴随着副板的移动中、头枕主体的最大前倾位置中的哪一个,主板36-1、副板36-2都协作而始终堵塞底罩的长孔34。因此,在底罩的长孔34没有产生开口(间隙)的余地,在头枕主体前倾时等,长孔不可能会夹住手指。

底罩的长孔34由主板36-1、副板36-2始终堵塞,因此从长孔观察不到头枕20的内部,能确保良好的外观品质。

在座椅靠背的前表面上部不是在装饰罩形成切槽的结构,因此就座者的围巾或衣服的衣领等不会经由切槽而卷入于长孔,此外,也没有切槽引起的外观品质的下降。

底罩38从下方安装于头枕主体而构成头枕主体底面。并且,主、副限制单元41、42不仅对主板36-1、副板36-2的(前后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引导,而且将主板、副板不脱离地保持在底罩38上。因此,向构成头枕主体底面的底罩38装入闭塞构件36(主板36-1、副板36-2),内置闭塞构件而使底罩38单元化。因此,能迅速且容易地进行底罩38向头枕主体30的安装。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由于闭塞构件不旋转,因此在与头枕主体底面的长孔正交的方向上在头枕主体底面无需设置容许闭塞构件的旋转的空间。因此,在与长孔正交的方向上构件的配置不受限制,设计的自由度不受制约。

由于头枕主体底面的长孔由闭塞构件堵塞,因此长孔不可能会夹住手指。当然,在闭塞构件移动时,就座者的围巾或衣服的衣领等也不会卷入长孔。

上述的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没有对本发明进行任何限定,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实施了变形、改造等的结构也全部包含于本发明,这是不言自明的。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应用于公共汽车、电车、汽车、飞机等的车辆用座椅的头枕,但是没有限定为车辆用座椅,也可以应用于办公所使用的座椅(办公用椅子)、文化馆、剧场、电影院、体育设施等中设置的座椅、家庭所使用的座椅等。

标号说明

10 座椅(车辆用座椅)

12 座椅座垫

14 座椅靠背

20 头枕

22 撑条

22a 腿

22b 中央部

30 头枕主体

34 长孔(头枕主体的底面的长孔)

36 闭塞构件

36-1 主板

36-1a 插通孔

36-2 副板

36-2a 长孔(辅助的长孔)

41 主限制单元

41a-1、41a-2 限制槽

41b-1、41b-2 限制突起

42 副限制单元

42a、42b 侧壁

42a’、42b’ 檐

43-1 限动件(折弯片)

43-2 限动件(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