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电磁致动的制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27494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可电磁致动的制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电磁致动的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已知的是,制动装置会磨损。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提出的目的是,以尽可能紧凑的方式在制动装置中提高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在可电磁致动的制动装置中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给出的特征来实现。

在可电磁致动的制动装置中,本发明的重要特征是,其具有:

-特别是电磁体的线圈体,

-与线圈体无相对转动地相连接的、但是可移动的衔铁盘,

-带有传感器壳体的传感器,

-弹簧件,以及

-缆线螺纹连接装置,

其中,线圈体具有贯穿的实施成台阶形的孔,

其中,传感器的传感器壳体实施成台阶形,

其中,缆线螺纹连接装置布置在孔的一个端部上,特别是被拧入孔的螺纹区段中,

其中,弹簧件在孔中布置在缆线螺纹连接装置和传感器壳体之间,

其中,弹簧件一方面支撑在传感器壳体的台阶上并且另一方面支撑在缆线螺纹连接装置上,

其中,特别是由弹簧件使传感器壳体压紧在孔的台阶上。

在此有利的是,传感器可用于功能和磨损监测,并且该解决方案是紧凑的,因为传感器连同压紧装置集成地布置在制动器中。优选地,传感器实施成电涡流传感器。根据本发明,由弹簧件使传感器压紧在孔的台阶上,其中,弹簧支撑在缆线螺纹连接装置上,传感器缆线被引导穿过所述缆线螺纹连接装置,并且所述穿通部在此实施成密封的。此外,缆线螺纹连接装置密封地封闭孔。借助于传感器可检测传感器与衔铁盘的间距,特别是在嵌入线圈体中的线圈未被通电时可检测传感器与衔铁盘的间距,在通电时所述线圈向线圈体吸引衔铁盘。因为在未被通电时,弹簧元件将衔铁盘压离线圈体并且由此压离传感器,直至压到承载制动衬片的制动衬片承载件上的止挡上,所述制动衬片承载件在此压到具有配合制动面的部件上。

由此,不必为了使用传感器而增大制动器,并且传感器可布置在被保护的制动壳体之内。

在根据权利要求2的可电磁致动的制动装置中,重要特征是,其具有:

-第一和第二线圈体,

-与第一线圈体无相对转动地相连接的、但是可移动的第一衔铁盘,

-与第二线圈体无相对转动地相连接的、但是可移动的第二衔铁盘,

-带有传感器壳体的传感器,

-弹簧件,以及

-缆线螺纹连接装置,

其中,第一和第二线圈体分别具有贯穿的孔,其中,两个孔彼此同轴地取向,即,特别是两个孔距离待制动的轴具有相同的径向距离并且覆盖同一个圆周角区域,

其中,在第二线圈体中的孔实施成台阶形,

其中,传感器的传感器壳体实施成台阶形,

其中,缆线螺纹连接装置布置在第一线圈体中的孔的背离第二线圈体的端部上,特别是被拧入孔的螺纹区段中,

其中,弹簧件在第一或第二孔中布置在缆线螺纹连接装置和传感器壳体之间,

其中,弹簧件一方面支撑在传感器壳体的台阶上并且另一方面支撑在套管上,所述套管在其背离弹簧件的端部上接触缆线螺纹连接装置,其中,弹簧件一方面支撑在缆线螺纹连接装置上并且另一方面支撑在套管上,所述套管接触传感器壳体的台阶,

其中,特别是由弹簧件使传感器壳体压紧在孔的台阶上。

在此有利的是,传感器在双制动器中可布置在第二制动器中,并且缆线螺纹连接装置可布置在第一制动器中。布置在弹簧件及其支撑点之间的套管使可在缆线螺纹连接装置和传感器之间实施的距离延长。由此,孔可被引导穿过第一线圈体、第二线圈体、第一制动器的衔铁盘。

在有利的设计方案中,被套管覆盖的轴向区域与被第一和第二线圈体覆盖的轴向区域重叠。在此有利的是,可实现大的间距。

在有利的设计方案中,套管伸过第一衔铁盘的贯穿的孔。在此有利的是,可紧凑地实施制动器。

在有利的设计方案中,与和待制动的轴无相对转动地、但是可轴向移动地相连接的制动衬片承载件相比,套管布置在距离待制动的轴的轴线更大的径向距离上。在此有利的是,套管布置在制动器之内,特别是也至少部分地布置在一个或多个孔中,并且尽管如此也不妨碍制动衬片承载件的旋转运动。

在有利的设计方案中,遮盖部与第一和第二线圈体相连接,从而第一和第二线圈体之间的中间区域以形成壳体的方式被包围着,特别是其中,在中间区域中布置有第一衔铁盘。在此有利的是,制动器的内腔并且由此布置在内腔中的传感器以形成壳体的方式被包围着。

在有利的设计方案中,第二遮盖部与第二线圈体和具有配合制动面的部件相连接,从而所述部件和第二线圈体之间的中间区域以形成壳体的方式被包围着,特别是其中,在中间区域中布置有第二衔铁盘。在此有利的是,第二制动器的内腔连同布置在此的传感器也以形成壳体的方式被包围着。

在有利的设计方案中,第一和/或第二遮盖部由比线圈体更弹性的材料制成,特别是由塑料或橡胶制成。在此有利的是,可以以高度保护的方式建立力配合的连接。

在有利的设计方案中,与电磁体、即特别是可电磁致动的制动装置的线圈相比,传感器和孔布置在到待制动的轴的轴线的更大径向距离上。在此有利的是,传感器集成在制动器中,但是不需要改变线圈。

在有利的设计方案中,特别是在衔铁盘贴靠在线圈体上时,孔可被衔铁盘遮盖。在此有利的是,当线圈被通电时,衔铁盘被向线圈体并且由此也向传感器吸引。由此,孔于是被衔铁盘遮盖,因为所述衔铁盘大于孔横截面。

在有利的设计方案中,被衔铁盘覆盖的圆周角区域覆盖被孔覆盖的圆周角区域,并且被衔铁盘覆盖的径向距离区域覆盖被孔覆盖的径向距离区域,特别是其中,在衔铁盘和传感器之间的中间区域中未布置部件。在此有利的是,当线圈被通电并且由此衔铁盘被向线圈体吸引时,衔铁盘遮盖孔。

在有利的设计方案中,传感器的缆线在中心被引导穿过弹簧件并且在中心被引导穿过缆线螺纹连接装置。在此有利的是,可实施简单的缆线引导。

在有利的设计方案中,传感器是电涡流传感器,特别是用于检测衔铁盘和电涡流传感器之间的间距。在此有利的是,可实现衔铁盘的位置的双检测的非常高的分辨率。

由从属权利要求中得到其它优点。本发明不限于权利要求的特征组合。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特别是从提出的目的和/或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所提出的目的中得到权利要求和/或单个权利要求特征和/或说明书特征和/或附图特征的其它合理组合可能性。

附图说明

现在,根据附图详细解释本发明:

在图1中以截面图示出了带有用于识别磨损的传感器的根据本发明的制动装置,

在图2中以倾斜视图示出了带有所属的保持组件的传感器,

在图3中以截面图示出了带有用于识别磨损的传感器的备选的制动装置,

在图4中以倾斜视图示出了带有所属的保持组件的属于图3的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在图1和2中示出的那样,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可电磁致动的制动器。

在此,制动衬片承载件11与待制动的轴无相对转动地、但是可轴向移动地相连接。轴支承在无相对转动地与电磁体的线圈体3相连接的壳体件中。

制动衬片承载件11具有内齿部,所述内齿部与布置在轴上的外齿部啮合。在此,齿部在轴向方向上延伸,从而制动衬片承载件11可相对于轴轴向移动。

在线圈体3的环形槽中容纳有线圈承载件6,可通电的线圈7被容纳在所述线圈承载件中。环形槽的环轴线相对于轴的轴线同轴地取向。

制动衬片承载件11在轴向上在两侧设有制动衬片9。衔铁盘8在轴向上布置在制动衬片承载件11和线圈体3之间。衔铁盘8优选地由铁磁性材料制成。衔铁盘8借助于引导元件无相对转动地与线圈体3相连接,但是可轴向移动,其中,在移动时所述衔铁盘被引导元件引导。

在线圈体3和衔铁盘8之间布置有弹簧元件。由此,可仅仅逆着由弹簧元件产生的力进行衔铁盘8向线圈体3的接近。

在线圈7被通电时,逆着由弹簧元件产生的弹簧力向线圈体3吸引衔铁盘8。

在线圈7未被通电时,衔铁盘8由弹簧元件在轴向上压向制动衬片承载件11,其中,所述制动衬片承载件轴向移动并且压到具有制动面的部件10上,所述部件固定地与线圈体3相连接。

因此,在线圈7未被通电时,衔铁盘8从线圈体3被压开直至轴向的止挡位置。在此,止挡位置与制动衬片的厚度相关。因此,视磨损而定,在未被通电时在衔铁盘8和线圈体3之间的轴向间距不同。

为了监测磨损,设置有用于探测该间距的传感器。

该传感器在此实施成电涡流传感器。

传感器的壳体具有台阶形的外轮廓。

在线圈体3中布置有贯穿的孔,传感器被容纳在该孔中。在此,孔也实施成台阶形并且具有朝衔铁盘收缩的横截面。传感器的壳体1利用相应的台阶贴靠在孔的台阶上并且在背离台阶的侧上和/或背离衔铁盘8的侧上具有台阶20。所述台阶20从第一直径过渡到小于第一直径的第二直径。如此收缩的轴向端部区域布置在传感器壳体1的背离衔铁盘8的端部上。

传感器壳体1优选地实施成旋转体。

传感器缆线5在中心从传感器壳体1中被引导出来。实施成螺旋弹簧的弹簧件2被容纳在孔中并且支撑在传感器壳体1的台阶20上。孔的背离衔铁盘8的端部被缆线螺纹连接装置4封闭,所述缆线螺纹连接装置压到弹簧件2的背离台阶20的端部上。缆线螺纹连接装置4与孔的内螺纹区域螺纹连接,即,被拧到孔中。在此,内螺纹区域仅仅在孔的端部区段上延伸而不在整个孔上延伸。孔的该端部区域布置在孔的背离衔铁盘8的端部区域上。

缆线螺纹连接装置4优选地由金属制成。

同样,传感器壳体1和弹簧件2由金属制成。

在将缆线螺纹连接装置4拧入孔中时,弹簧件2张紧并且由此压到传感器壳体1上。通过由此产生的预张紧,传感器壳体1压紧到孔的台阶上。

缆线5在轴向上在中心被引导穿过弹簧件2并且随后在轴向上在中心被引导穿过缆线螺纹连接装置4中的缺口。

缆线螺纹连接装置4具有六角形的肩部21,所述肩部限制缆线螺纹连接装置4的拧入并且此外适合用于形状配合地接上螺母扳手。以这种方式,可简单地进行缆线螺纹连接装置4到孔的螺纹区段中的拧入。

与根据图1和2的实施例不同,在根据图3和4的实施例中,附加地将套管30插入孔中以便将弹簧件2与传感器壳体1间隔开。

以这种方式,可将传感器安装在更远的第二制动器上,其中,套管30跨接第一制动器。

如在图3和4中示出的那样,在根据本发明的双制动器中,设置有第一和第二可电磁致动的制动器。

第一制动器相应于图1构造。第二制动器相似地构造,其中,第二制动器的具有配合制动面的部件不是线圈体,或者不必为线圈体,而是例如可实施成电动机的轴承盖。

在此,第二线圈体36用作具有用于带有制动衬片9的制动衬片承载件11的制动面的部件10。第二线圈体36与第一制动器的线圈体3固定地相连接、特别是螺纹连接。

并且在第二线圈体36中也布置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的环轴线相对于轴的轴线同轴地取向。

在第二线圈体36的环形槽中也容纳线圈承载件34,所述线圈承载件容纳第二线圈35。

第二制动衬片承载件11无相对转动地、但是可轴向移动地与轴相连接,所述轴为此具有轴向延伸的外齿部,所述外齿部与制动衬片承载件11的内齿部啮合。衔铁盘33在轴向上布置在第二制动衬片承载件和第二线圈体36之间,并且无相对转动地、但是借助于引导元件可轴向移动地与第二线圈体36相连接。

第二弹簧元件布置在第二衔铁盘33和第二线圈体36之间,从而在第二线圈35被通电时逆着由第二弹簧元件产生的弹簧力向线圈体36吸引衔铁盘33。在第二线圈35未被通电时,第二衔铁盘33在轴向上离开第二线圈体36被压到带有制动衬片的第二制动衬片承载件上,所述第二制动衬片承载件也在轴向上被压到具有配合制动面的部件上,该部件布置在第二制动衬片承载件的轴向背离衔铁盘33的侧上。

用于识别第二制动器的制动衬片的磨损的传感器也布置在孔中,该孔轴向贯穿地布置在线圈体36中并且实施成台阶形,其中,孔的较窄的和/或收缩的区段布置在面对第二衔铁盘33的侧上,并且带有更大的横截面的区段布置在背离第二衔铁盘33的侧上。

可以说,孔延续穿过第一制动器的衔铁盘8以及第一制动器的线圈体3。在此,孔在衔铁盘8和线圈体3中同轴地取向并且构造有至少相同的横截面。

由此,传感器壳体1压紧在加工在第二线圈体36中的孔的台阶上,其中,传感器壳体的相应的台阶靠置、即特别是压紧在加工在第二线圈体36中的孔的台阶上。

弹簧件2也压到传感器壳体1的台阶20上,但是,所述弹簧件在其背离传感器壳体1的轴向端部上支撑在套管30上,所述套管也在其背离弹簧件2的轴向端部上支撑在被拧入线圈体3中的缆线螺纹连接装置4的螺纹区段上。

所述缆线螺纹连接装置也利用其肩部21贴靠在线圈体3上。

套管30实施成空心的。由此,缆线5在中心被引导穿过弹簧件2和套管30,从而所述缆线同样可在中心被引导穿过缆线螺纹连接装置并且密封地从制动装置的内腔中被引导出来。

孔和套管30相对于轴的轴线布置在这样大的径向距离上,使得制动衬片承载件11连同制动衬片9在径向上布置在孔和套管30以内。被套管30覆盖的轴向区域覆盖被衔铁盘8和制动衬片承载件11连同制动衬片9覆盖的轴向区域,并且与被线圈体3覆盖的轴向区域和被第二线圈体36覆盖的轴向区域重叠。

线圈体3和第二线圈体36借助于遮盖部31、特别是橡胶遮盖部相连接,从而以形成壳体的方式遮盖在轴向上位于线圈体3和线圈体36之间的中间区域。遮盖部31为此实施成环形并且力配合地套装到线圈体3和线圈体36的外面的部分区域上。

制动衬片承载件11连同制动衬片9和衔铁盘8位于中间区域中。由此,被遮盖部31轴向覆盖的区域覆盖被制动衬片承载件11连同制动衬片9覆盖的轴向区域和被衔铁盘8覆盖的轴向区域。

此外,遮盖部31从轴的轴线观察在径向上布置在制动衬片承载件11连同制动衬片9和衔铁盘8以外。

同样,线圈体36和具有配合制动面的部件借助于遮盖部32、特别是橡胶遮盖部相连接,从而以形成壳体的方式遮盖在轴向上位于第二线圈体36和具有配合制动面的部件之间的第二中间区域。为此,遮盖部32实施成环形并且力配合地套装到线圈体36和具有配合制动面的部件的外面的部分区域上。

第二制动衬片承载件连同制动衬片和第二衔铁盘33位于第二中间区域中。由此,被遮盖部32轴向覆盖的区域覆盖被第二制动衬片承载件连同制动衬片覆盖的轴向区域和被衔铁盘33覆盖的轴向区域。

此外,遮盖部32从轴的轴线观察在径向上布置在第二制动衬片承载件连同制动衬片和衔铁盘33以外。

优选地,遮盖部31实施成与遮盖部32形式相同。由此,仅须提供一种遮盖部。

与线圈7、线圈承载件6和/或线圈体3中的环形槽和/或线圈体36中的环形槽相比,套管30布置在更大的径向距离上。

附图标记列表:

1传感器壳体,实施成台阶形

2弹簧件

3线圈体

4缆线螺纹连接装置

5缆线

6线圈承载件

7线圈、特别是制动线圈

8衔铁盘

9制动衬片

10具有制动面的部件

11制动衬片承载件

20台阶

21肩部

30套管

31遮盖部、特别是橡胶遮盖部

32遮盖部、特别是橡胶遮盖部

33另一衔铁盘

34另一线圈承载件

35另一线圈

36另一线圈体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