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27287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非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抵抗外力以最小化变形的同时能够保持原本形状,从而能够稳定地保持行驶性能、速度及乘车感的非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一般的充气轮胎应随时检测发挥性能方面至关重要的空气压,因此管理上存在不便,行驶过程中被外界物体扎伤或受到冲击而破损的情况下有事故隐患。

目前的韩国授权专利公报第10-1053915号、韩国授权专利公报第10-1301578号等公开的非充气轮胎用于解决上述不便与隐患。

对于其中介绍的基于现有技术的非充气轮胎来讲,能够承受因车辆重量作用而在运行过程中反复受到冲击导致的松弛及收缩作用的材料方面还存在局限性。

并且,基于现有技术的非充气轮胎在道路上行驶时与障碍物发生碰撞的情况下分散冲击的范围有限,这一点不同于充气轮胎,因此局部受损的可能性高,而且轮胎恢复原状缓慢,故行驶时无法确保行驶性能及速度。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当与路面的局部凸出部位发生碰撞时将外力分散到轮胎的边缘区域的同时减少向轮胎的宽度方向分散,使轮胎弹性、稳定地保持轮胎原本形状即圆形的同时,确保与地面的接地面积,以此来稳定地保持行驶性能与速度以提高乘车感、减少事故隐患。

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非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包括:非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包括:轮毂;轮辋,其由刚性材料形成,配置成与所述轮毂相隔且构成同心圆;辐条,其一侧沿所述轮毂的边缘结合且另一侧沿所述轮辋的边缘结合以弹性支撑所述轮毂与轮辋之间的间隔;及轮胎罩,其结合成罩住所述轮辋,外面形成有胎面花纹,所述轮辋包括具有宽度与厚度的圆形的多个圈,所述多个圈向所述轮胎罩的宽度方向间隔地相对配置,所述多个圈之间具有弹性支撑所述多个圈之间的间隔且对于错开的方向弹性支撑并结合约束所述多个圈的间隔支撑部件。

并且,可以结合约束具有沿着周向罩住所述轮辋的内周缘及/或外周缘的形状,对放射线方向、圆周方向及斜线方向具有伸张力的带构成。

并且,优选的是所述多个圈的表面形成有向所述多个圈的厚度方向贯通的结合孔,所述多个圈利用通过排列的多个圈的所述结合孔贯通结合的弹性材料的结合约束部件连接。

并且,所述轮胎罩可以是连接所述圈、所述圈的内周缘及/或外周缘的带及所述结合约束部件后安装到模具内的状态下向模具内部填充熔融树脂填充各构成之间的空间的同时一体罩住其外部制造而成,所述间隔支撑部件可以是所述轮胎罩的形成过程中填充所述多个圈之间的空间的所述轮胎罩的一部分。

因此,沿着所述圈的内周缘可以形成有从所述轮胎罩的内侧凸出的多个第一结合部,沿着所述轮毂的边缘可以设置有对应于所述第一结合部的第二结合部,所述辐条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一结合部与第二结合部之间。

并且,所述辐条可以包括:第一辐条,其以伸张的状态设置于所述第一结合部与第二结合部之间,向缩小所述第一结合部、第二结合部之间的间隔的方向提供弹力;第二辐条,其以压缩状态设置于所述第一结合部与第二结合部之间向所述第一结合部与第二结合部之间分开的方向提供弹力。

并且,所述第二辐条可以具有与所述第一结合部、第二结合部之间对应的包含贯通孔的弹性橡胶材料形成的块形状,以一对一尺寸或强制插入方式设置于所述第一结合部、第二结合部之间,所述第一辐条为绳形状,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结合部,另一端贯通所述贯通孔和与其对应的所述毂并在所述毂的内侧连接于所述第二结合部。

另外,所述轮胎罩可以包括:罩本体,其一体结合约束所述轮辋与所述轮辋的内周缘及/或外周缘的带及所述结合约束部件;胎面部,其具有罩住所述罩本体的外周缘且放射线方向的两侧边缘部位弹性罩住所述罩本体的内周缘的一部分的形状,两侧边缘形成有插入所述第一结合部的安装孔,外周面形成有胎面。

另外,优选的是设置于所述轮辋的宽度方向中间部位的所述辐条的弹力大于设置于所述轮辋的宽度方向两侧的所述辐条的弹力。

技术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刚性材料形成的轮辋的多个圈向轮胎的宽度方向排列,因此在确保轮胎的宽度方向的接地面且将作用于轮胎的物理受力均匀地分配到整个轮胎,并且差别化这些圈连接到毂的各辐条作用于轮胎的宽度方向中宽度方向两侧的边缘部位与其中间部位的弹力,从而具有有效分散石子儿等道路上局部凸出障碍物的碰撞的同时提高乘车感,稳定地保持行驶性能与速度、减少事故隐患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为说明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非充气轮胎的构成中轮辋及其结合约束关系而简要显示的立体图;

图2a、图2b为显示图1所示轮辋的设置状态的实施例的局部剖面图;

图3为显示连接图1所示轮辋与毂的辐条的设置例的局部剖面图;

图4是为说明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非充气轮胎的构成及其这些构成的连接关系而显示的正剖面图;

图5是为了通过本发明一个实施例说明对道路上凸出的障碍物的力吸收关系的简要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非充气轮胎的优选形态包括:轮毂(tirewheel);轮辋,其由刚性材料形成,并且配置成与所述轮毂相隔且构成同心圆;辐条,其一侧沿所述轮毂的边缘结合且另一侧沿所述轮辋的边缘结合以弹性支撑所述轮毂与轮辋之间的间隔;及轮胎罩,其结合成罩住所述轮辋的外面,外面形成有胎面花纹(treadpattern),所述轮辋包括具有宽度与厚度的圆形的多个圈,所述多个圈向所述轮胎罩的宽度方向间隔地相对配置,所述多个圈之间具有弹性支撑多个圈之间的间隔及对于错开的方向弹性支撑且结合约束所述多个圈的间隔支撑部件。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非充气轮胎包括:轮毂w、由刚性材料形成,并且配置成与轮毂w相隔且构成同心圆的轮辋10、一侧沿轮毂w的边缘结合且另一侧沿轮辋10的内侧边缘结合以弹性支撑轮毂w与轮辋10之间的间隔的辐条30、400及结合成罩住轮辋10的外面且外面形成有胎面花纹的轮胎罩20。

并且,本发明的构成中轮辋10如图1所示,包括具有宽度与厚度的圆形的多个圈12,这些多个圈12向轮胎罩20的宽度方向间隔地相对配置,圈12之间具有弹性支撑所述多个圈之间的间隔及对于错开的方向弹性支撑且结合约束多个圈12的间隔支撑部件22。

并且,所述间隔支撑部件22如图5所示,可以由具有伸张力与弹力的材料形成以保持与圈12之间的贴合状态,使得圈12的排列中一部分与道路上的石子儿等障碍物o碰撞时彼此间的排列能够错开而轮胎宽度方向的多个圈12之间不分开。

并且,间隔支撑部件22可以由下述轮胎罩20的一个实施制造过程中填充多个圈12之间的空间的轮胎罩20的部分部位形成,其保持圈12之间的间隔且限制错开程度。

并且,圈12如图1所示,沿各表面等间隔地形成有向圈12的厚度方向贯通的多个结合孔14,从圈12的排列贯通结合孔14并结合固定于位于一侧末端的圈12与另一侧末端的圈12的弹性材料的结合约束部件16连接于这些结合孔14。

这种结合约束部件16可以由高弹性的金属线或高伸张力的合成树脂线形成使得多个圈12之间错开的情况下能够弹性变形且与所述间隔支撑部件22共同支撑一侧圈12与另一侧圈12之间的间隔。

并且,圈12的内周缘可形成有向内侧凸出的第一结合部18。

关于所述第一结合部18,图1显示的是从圈12的内周缘向内侧延伸凸出的环形状,但不限于此。第一结合部18用于结合到下述辐条的一端,与辐条的一端之间可采用通过螺钉结合或套口结合等多种方式的结合结构,这是显而易见的。

并且,优选的是在轮辋10的内周缘或外周缘或内周缘与外周缘一体结合约束具有沿着轮辋10的边缘进行覆盖的形状且对于放射线方向、圆周方向及斜线方向具有伸张力的带24a、24b。

此处,构成所述轮辋10的圈12的内周缘形成有所述第一结合部18的情况下,对应于轮辋10的内周缘设置的带24a上可以形成有用于第一结合部18的凸出部位贯通的孔。

并且,所述带24a、24b可以是向放射线方向(宽度方向)、轮辋10的边缘方向及斜线方向等连接线的金属材料或具有高伸张力的合成树脂材料等构成的网状结构。

所述轮胎罩20可以通过在固定用结合约束部件16连接的多个圈12形成的轮辋10、对应地配置于轮辋10的内周缘或外周缘及内周缘和外周缘的带24a、24b的状态下将其安装在模具内,然后向模具内填充熔融树脂(合成橡胶树脂)填充各构成之间的同时一体罩住其外部后进行固定的一般嵌件注塑方法制造。

通过上述嵌件注塑方法形成轮胎罩20的情况下,所述间隔支撑部件22可以是用于制造轮胎罩20的熔融树脂填充到分开预定间隔的多个圈12之间的轮胎罩20的一部分。

并且,通过上述嵌件注塑方法制造轮胎罩20时,优选的是使向轮辋10的内侧凸出形成的第一结合部18处于向轮胎罩20的内侧凸出的状态。

另外,相对地配置于包括所述轮辋10的轮胎罩20的内侧的轮毂w如图3a至图5所示,沿边缘设置有与第一结合部18一对一对应的第二结合部28。

并且,所述轮胎罩20与轮毂w之间,即第一结合部18与第二结合部28之间设置有对其弹性支撑的辐条30a、30b。

所述辐条30a、30b以伸张状态设置在第一结合部18、第二结合部28之间,可以由向使第一结合部18与第二结合部28之间的间隔相互缩小的方向提供弹力的第一辐条30a、以与第一结合部18、第二结合部28之间的间隔一对一对应地插入或以压缩状态设置,向第一结合部18、第二结合部28之间的间隔保持一定或分开的方向提供弹力的第二辐条30b构成。

其中,第一辐条30a的一端对应地结合于第一结合部18,另一端对应地结合于第二结合部28。

此处,第一辐条30a用于向第一结合部18、第二结合部28之间提供充分的伸张力,为此,可以使第一辐条30a的另一端在贯通轮毂w充分伸张的状态下固定到第二结合部28。

并且,优选的是伸张第一辐条30a时,在测定第一辐条30a欲收缩的弹力的同时调节成沿着轮毂w边缘具有均匀水准后进行固定。

并且,第一辐条30a可以具有连接构成轮辋10的多个圈12中位于轮胎的宽度方向的一个或多个第一结合部18的形状。

并且,可以使第一辐条30a如图3b所示,以中心方向为基准的情况下,形成向任意一侧或另一侧倾斜的形状且另一个则向反方向倾斜,使得配置成相互交错。

将沿宽度方向相邻的第一辐条30a如上配置成相互交错是为了通过足够的伸张力最小化由于车辆行驶过程中经过曲线区间时发生的摩擦力与惯性力引起的变形。

并且,优选的是将第一辐条30a的排列中轮胎的宽度方向区间区分成至少三个以上区间,并且设置在宽度方向两侧部位的第一辐条30a的伸张力小于设置于中间部位的第一辐条30a的伸张力。

如上,差别化轮胎的宽度方向上的伸张力的原因如图5所示,以轮胎的中心为基准,任意一侧与障碍物o发生局部碰撞的情况下,使轮胎的宽度方向中间部位与其余侧部整体保持圆形,以此来缓解碰撞引起的物理受力。

另外,第二辐条30b可以具有在第一结合部18、第二结合部28之间被所述第一辐条30a贯通的贯通孔的弹性橡胶材料的块形状。

其中,用于第一辐条30a贯通的形成于第二辐条30b的贯通孔用于保护第一结合部18、第二结合部28之间的第一辐条30a,而且用于第二辐条30b受到第一辐条30a的支撑而保持稳定地固定于相应位置的状态。

并且,第二辐条30b可以以一对一对应于第一结合部18、第二结合部28之间,即包括轮毂w与轮辋10的轮胎罩20之间的间隔的尺寸或强制插入的方式设置。

另外,所述轮胎罩可以由一体结合约束所述轮辋、所述轮辋的内周缘及/或外周缘的带及所述结合约束部件的罩本体20a、具有罩住罩本体20a的外周缘且放射线方向的两侧边缘部位弹性包围罩住罩本体20a的内周缘局部的形状且外周面形成有胎面的胎面部20b构成。

所述构成中,罩本体20a与胎面部20b可以是通过胎面部20b弹性包围的力与包括该力的相互间的摩擦关系连接的构件构成,这样形成是为了在胎面部20b与道路的路面接触而发生磨损的情况下能够分离更换。

并且,以结合方式构成所述第一结合部18、第二结合部28及连接所述第一结合部18、第二结合部28的第一辐条30a、第二辐条30b是为了当发生非均匀磨损甚至受损的情况下能够部分更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