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传动轴中间支承外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43461阅读:545来源:国知局
一种传动轴中间支承外支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动轴中间支承结构,尤其涉及一种传动轴中间支承外支架,主要适用于减少装配夹具的品种,提高装配效率。



背景技术:

传动轴中间支承结构包含中间支承外支架与轴承座,中间支承外支架与轴承座之间设有橡胶软垫过渡,起到隔振的效果。由于传动轴的尺寸规格很多,导致传动轴中间支承外支架与轴承座的尺寸也有很多,在传动轴中间支承装配的过程中,就需要采用多种装配夹具来保证中间支承外支架和轴承座的结构位置关系不会发生变化,并满足设计要求。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01858263U,授权公告日为2011年6月8日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U型分体支架式传动轴中间支承总成,其中间支承支架与中间支承盖板通过螺栓连接,轴承与轴承座配合,橡胶垫环硫化在轴承座上,橡胶垫环有一个橡胶凸起与中间支承支架配合。虽然该实用新型能保证装配过程中中间支承盖板的结构位置不会变化,但其仍然存在以下缺陷:该实用新型中中间支承盖板与轴承座之间间距会随着传动轴尺寸的变化而变化,这就需要在装配过程中采用多品种夹具,这样的设计使得装配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装配效率低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装配效率高的传动轴中间支承外支架。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传动轴中间支承外支架,包括中间支承上盖板与中间支承下支架,所述中间支承下支架为U型结构,中间支承下支架的上端与中间支承上盖板的下端相连接,中间支承上盖板与中间支承下支架之间设置有轴承座,所述中间支承上盖板的上方设置有装配夹具,装配夹具的上端卡住中间支承上盖板,装配夹具的下端卡住轴承座。

所述装配夹具为梯形结构,装配夹具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置于中间支承上盖板上表面的中部,固定板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夹紧板,夹紧板的上端与固定板相连接,夹紧板的下端与轴承座的上端相接触,夹紧板与固定板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所述中间支承上盖板外周面的左端面与中间支承下支架内周面的左端面相焊接,中间支承上盖板外周面的右端面与中间支承下支架内周面的右端面相焊接。

所述中间支承下支架包括一号下竖板、半圆支架、二号下竖板,所述一号下竖板与二号下竖板相互平行,一号下竖板的下端与半圆支架左部的上端相连接,半圆支架右部的上端与二号下竖板的下端相连接。

所述中间支承上盖板为倒U型结构,中间支承上盖板包括一号上竖板、一号上横板、二号上竖板,所述一号上竖板的上端通过一号折弯边与一号上横板的左端相连接,一号上横板的右端通过二号折弯边与二号上竖板的上端相连接,所述一号上竖板、二号上竖板均与一号上横板相互垂直;

所述一号上竖板与一号下竖板相互平行,一号上竖板的左端面与一号下竖板上部的右端面相焊接,所述二号上竖板与二号下竖板相互平行,二号上竖板的右端面与二号下竖板上部的左端面相焊接;

所述装配夹具的上端卡住一号上横板的中部,装配夹具的下端卡住轴承座的上端。

所述中间支承上盖板包括三号上竖板、三号上横板、四号上竖板,所述三号上竖板的上端通过三号折弯边与二号上横板的左端相连接,二号上横板的右端通过四号折弯边与三号上横板的左端相连接,三号上横板的右端通过五号折弯边与四号上横板的左端相连接,四号上横板的右端通过六号折弯边与四号上竖板的上端相连接,所述三号上竖板与四号上竖板相互平行,三号上竖板与二号上横板、三号上横板、四号上横板都相互垂直,所述二号上横板与四号上横板均位于三号上横板的上方且二号上横板与四号上横板对称设置于三号上横板的左右两端,二号上横板、四号上横板均与三号上横板相互平行;

所述三号上竖板与一号下竖板相互平行,三号上竖板的左端面与一号下竖板上部的右端面相焊接,所述四号上竖板与二号下竖板相互平行,四号上竖板的右端面与二号下竖板上部的左端面相焊接;

所述装配夹具的上端卡住三号上横板的中部,装配夹具的下端卡住轴承座的上端。

所述三号上横板的左右两端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装配夹具的左右两端之间的距离。

所述中间支承下支架内周面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一号螺纹套,所述一号螺纹套的正下方设置有与一号螺纹套相互平行的二号螺纹套,所述一号螺纹套、二号螺纹套均与中间支承下支架的内周面垂直焊接。

所述轴承座与中间支承上盖板、中间支承下支架之间设置有橡胶。

所述橡胶的中部与轴承座的外圆周面硫化为一体,橡胶的下部与中间支承下支架的内周面硫化为一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由于本发明一种传动轴中间支承外支架中中间支承上盖板的上方设置有装配夹具,装配夹具的上端卡住中间支承上盖板,装配夹具的下端卡住轴承座,这使得只需要一种装配夹具就能解决不同尺寸的传动轴中间支承外支架与轴承座的组合,减少了装配夹具的品种,有效地提高了装配效率。因此,本发明的装配效率高。

2、由于本发明一种传动轴中间支承外支架中装配夹具为梯形结构,装配夹具包括固定板以及设置于固定板前后两端的夹紧板,装配夹具在中间支承上盖板与轴承座上部的最小间距固定情况下,保证传动轴中间支承外支架和轴承座的结构位置关系不会发生变化,并满足设计要求,这样的设计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因此,本发明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可靠性高。

3、由于本发明一种传动轴中间支承外支架中中间支承下支架包括一号下竖板、半圆支架、二号下竖板,中间支承上盖板在保证其与轴承座上部的最小间距始终保持一致时,可以根据需求合理设计中间支承上盖的形状和尺寸,这样的设计使得传动轴中间支承外支架的结构简单,易于推广使用;装配过程中,将一号上竖板或三号上竖板的左端面与一号下竖板上部的右端面相焊接,二号上竖板或四号上竖板的右端面与二号下竖板上部的左端面相焊接,这样使得传动轴中间支承外支架的安装便捷。因此,本发明不仅结构简单,易于推广使用,而且安装便捷。

4、由于本发明一种传动轴中间支承外支架中中间支承下支架内周面的左右两端均垂直焊接有一号螺纹套、二号螺纹套,将与吊架连接的螺纹孔设置于中间支承下支架的内部,不仅降低了中间支承外框架的重量,也有利于传动轴中间支承总成安装位置的优化。因此,本发明不仅重量小,而且有利于传动轴中间支承总成安装位置的优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装配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3中的中间支承上盖板、中间支承下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4中的中间支承上盖板、中间支承下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5中的中间支承上盖板、中间支承下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中:中间支承上盖板1、一号上竖板11、一号上横板12、二号上竖板13、一号折弯边14、二号折弯边15、三号上竖板16、三号折弯边17、二号上横板18、四号折弯边19、三号上横板110、五号折弯边111、四号上横板112、六号折弯边113、四号上竖板114、中间支承下支架2、一号下竖板21、半圆支架22、二号下竖板23、轴承座3、装配夹具4、固定板41、夹紧板42、一号螺纹套5、二号螺纹套6、橡胶7。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至图8,一种传动轴中间支承外支架,包括中间支承上盖板1与中间支承下支架2,所述中间支承下支架2为U型结构,中间支承下支架2的上端与中间支承上盖板1的下端相连接,中间支承上盖板1与中间支承下支架2之间设置有轴承座3,所述中间支承上盖板1的上方设置有装配夹具4,装配夹具4的上端卡住中间支承上盖板1,装配夹具4的下端卡住轴承座3。

所述装配夹具4为梯形结构,装配夹具4包括固定板41,所述固定板41设置于中间支承上盖板1上表面的中部,固定板41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夹紧板42,夹紧板42的上端与固定板41相连接,夹紧板42的下端与轴承座3的上端相接触,夹紧板42与固定板41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所述中间支承上盖板1外周面的左端面与中间支承下支架2内周面的左端面相焊接,中间支承上盖板1外周面的右端面与中间支承下支架2内周面的右端面相焊接。

所述中间支承下支架2包括一号下竖板21、半圆支架22、二号下竖板23,所述一号下竖板21与二号下竖板23相互平行,一号下竖板21的下端与半圆支架22左部的上端相连接,半圆支架22右部的上端与二号下竖板23的下端相连接。

所述中间支承上盖板1为倒U型结构,中间支承上盖板1包括一号上竖板11、一号上横板12、二号上竖板13,所述一号上竖板11的上端通过一号折弯边14与一号上横板12的左端相连接,一号上横板12的右端通过二号折弯边15与二号上竖板13的上端相连接,所述一号上竖板11、二号上竖板13均与一号上横板12相互垂直;

所述一号上竖板11与一号下竖板21相互平行,一号上竖板11的左端面与一号下竖板21上部的右端面相焊接,所述二号上竖板13与二号下竖板23相互平行,二号上竖板13的右端面与二号下竖板23上部的左端面相焊接;

所述装配夹具4的上端卡住一号上横板12的中部,装配夹具4的下端卡住轴承座3的上端。

所述中间支承上盖板1包括三号上竖板16、三号上横板110、四号上竖板114,所述三号上竖板16的上端通过三号折弯边17与二号上横板18的左端相连接,二号上横板18的右端通过四号折弯边19与三号上横板110的左端相连接,三号上横板110的右端通过五号折弯边111与四号上横板112的左端相连接,四号上横板112的右端通过六号折弯边113与四号上竖板114的上端相连接,所述三号上竖板16与四号上竖板114相互平行,三号上竖板16与二号上横板18、三号上横板110、四号上横板112都相互垂直,所述二号上横板18与四号上横板112均位于三号上横板110的上方且二号上横板18与四号上横板112对称设置于三号上横板110的左右两端,二号上横板18、四号上横板112均与三号上横板110相互平行;

所述三号上竖板16与一号下竖板21相互平行,三号上竖板16的左端面与一号下竖板21上部的右端面相焊接,所述四号上竖板114与二号下竖板23相互平行,四号上竖板114的右端面与二号下竖板23上部的左端面相焊接;

所述装配夹具4的上端卡住三号上横板12的中部,装配夹具4的下端卡住轴承座3的上端。

所述三号上横板12的左右两端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装配夹具4的左右两端之间的距离。

所述中间支承下支架2内周面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一号螺纹套5,所述一号螺纹套5的正下方设置有与一号螺纹套5相互平行的二号螺纹套6,所述一号螺纹套5、二号螺纹套6均与中间支承下支架2的内周面垂直焊接。

所述轴承座3与中间支承上盖板1、中间支承下支架2之间设置有橡胶7。

所述橡胶7的中部与轴承座3的外圆周面硫化为一体,橡胶7的下部与中间支承下支架2的内周面硫化为一体。

本发明的原理说明如下:

1、参见图4,本设计描述中所述的上、下、前、后、左、右如图4所示,但需要理解的是,这些方位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设计的结构位置关系,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设计的限制。

2、本设计所采用的设计理念是,针对不同尺寸的中间支承外支架与轴承座组合,合理设计传动轴中间支承上盖板的形状和尺寸,使中间支承上盖板与轴承座上部的最小间距始终保持一致。本设计对传动轴中间支承外支架进行系列化设计,能够完美解决传动轴中间支承装配夹具品种多的问题,使得所有规格的传动轴中间支承都能够使用一种装配夹具,有效的提高了装配效率。

实施例1:

参见图1至图8,一种传动轴中间支承外支架,包括中间支承上盖板1与中间支承下支架2,所述中间支承下支架2为U型结构,中间支承下支架2的上端与中间支承上盖板1的下端相连接,中间支承上盖板1与中间支承下支架2之间设置有轴承座3,所述中间支承上盖板1的上方设置有装配夹具4,装配夹具4的上端卡住中间支承上盖板1,装配夹具4的下端卡住轴承座3;所述中间支承上盖板1外周面的左端面与中间支承下支架2内周面的左端面相焊接,中间支承上盖板1外周面的右端面与中间支承下支架2内周面的右端面相焊接;所述轴承座3与中间支承上盖板1、中间支承下支架2之间设置有橡胶7;所述橡胶7的中部与轴承座3的外圆周面硫化为一体,橡胶7的下部与中间支承下支架2的内周面硫化为一体。

实施例2: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参见图1至图8,所述装配夹具4为梯形结构,装配夹具4包括固定板41,所述固定板41设置于中间支承上盖板1上表面的中部,固定板41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夹紧板42,夹紧板42的上端与固定板41相连接,夹紧板42的下端与轴承座3的上端相接触,夹紧板42与固定板41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实施例3: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参见图3、图4,所述中间支承下支架2包括一号下竖板21、半圆支架22、二号下竖板23,所述一号下竖板21与二号下竖板23相互平行,一号下竖板21的下端与半圆支架22左部的上端相连接,半圆支架22右部的上端与二号下竖板23的下端相连接;所述中间支承上盖板1为倒U型结构,中间支承上盖板1包括一号上竖板11、一号上横板12、二号上竖板13,所述一号上竖板11的上端通过一号折弯边14与一号上横板12的左端相连接,一号上横板12的右端通过二号折弯边15与二号上竖板13的上端相连接,所述一号上竖板11、二号上竖板13均与一号上横板12相互垂直;所述一号上竖板11与一号下竖板21相互平行,一号上竖板11的左端面与一号下竖板21上部的右端面相焊接,所述二号上竖板13与二号下竖板23相互平行,二号上竖板13的右端面与二号下竖板23上部的左端面相焊接;所述装配夹具4的上端卡住一号上横板12的中部,装配夹具4的下端卡住轴承座3的上端。

实施例4: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参见图5、图6,所述中间支承下支架2包括一号下竖板21、半圆支架22、二号下竖板23,所述一号下竖板21与二号下竖板23相互平行,一号下竖板21的下端与半圆支架22左部的上端相连接,半圆支架22右部的上端与二号下竖板23的下端相连接;所述中间支承上盖板1包括三号上竖板16、三号上横板110、四号上竖板114,所述三号上竖板16的上端通过三号折弯边17与二号上横板18的左端相连接,二号上横板18的右端通过四号折弯边19与三号上横板110的左端相连接,三号上横板110的右端通过五号折弯边111与四号上横板112的左端相连接,四号上横板112的右端通过六号折弯边113与四号上竖板114的上端相连接,所述三号上竖板16与四号上竖板114相互平行,三号上竖板16与二号上横板18、三号上横板110、四号上横板112都相互垂直,所述二号上横板18与四号上横板112均位于三号上横板110的上方且二号上横板18与四号上横板112对称设置于三号上横板110的左右两端,二号上横板18、四号上横板112均与三号上横板110相互平行;所述三号上竖板16与一号下竖板21相互平行,三号上竖板16的左端面与一号下竖板21上部的右端面相焊接,所述四号上竖板114与二号下竖板23相互平行,四号上竖板114的右端面与二号下竖板23上部的左端面相焊接;所述装配夹具4的上端卡住三号上横板12的中部,装配夹具4的下端卡住轴承座3的上端。

实施例5: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参见图7、图8,所述中间支承下支架2包括一号下竖板21、半圆支架22、二号下竖板23,所述一号下竖板21与二号下竖板23相互平行,一号下竖板21的下端与半圆支架22左部的上端相连接,半圆支架22右部的上端与二号下竖板23的下端相连接;所述中间支承上盖板1包括三号上竖板16、三号上横板110、四号上竖板114,所述三号上竖板16的上端通过三号折弯边17与二号上横板18的左端相连接,二号上横板18的右端通过四号折弯边19与三号上横板110的左端相连接,三号上横板110的右端通过五号折弯边111与四号上横板112的左端相连接,四号上横板112的右端通过六号折弯边113与四号上竖板114的上端相连接,所述三号上竖板16与四号上竖板114相互平行,三号上竖板16与二号上横板18、三号上横板110、四号上横板112都相互垂直,所述二号上横板18与四号上横板112均位于三号上横板110的上方且二号上横板18与四号上横板112对称设置于三号上横板110的左右两端,二号上横板18、四号上横板112均与三号上横板110相互平行;所述三号上竖板16与一号下竖板21相互平行,三号上竖板16的左端面与一号下竖板21上部的右端面相焊接,所述四号上竖板114与二号下竖板23相互平行,四号上竖板114的右端面与二号下竖板23上部的左端面相焊接;所述装配夹具4的上端卡住三号上横板12的中部,装配夹具4的下端卡住轴承座3的上端;所述三号上横板12的左右两端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装配夹具4的左右两端之间的距离。

实施例6: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参见图4、图6、图8,所述中间支承下支架2内周面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一号螺纹套5,所述一号螺纹套5的正下方设置有与一号螺纹套5相互平行的二号螺纹套6,所述一号螺纹套5、二号螺纹套6均与中间支承下支架2的内周面垂直焊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