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客车的移动终端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26785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客车的移动终端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夹持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客车的移动终端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移动终端可以是多种类型的电子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便携式导航仪等等,可以利用这些电子设备进行自拍、摄影、摄像、上网阅读、观看电影、录音、GPS导航等,可以认为这些电子设备属于手机配件领域。

以手机为例,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手机功能越来越丰富,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们已经习惯在乘车过程中用手机来阅读新闻或观看电影,但长时间的手持手机会是人的手臂酸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移动终端夹持装置,包括用于将移动终端夹持装置固定在其它结构上的安装部组件、用于夹持移动终端的夹持部及用于连接安装部组件与夹持部的连接件;

所述连接件通过第一角度调整机构与所述安装部组件连接;

所述连接件通过第二角度调整机构与所述夹持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角度调整机构包括:所述连接件及所述安装部组件分别设有第一连接孔且全部第一连接孔相对;一设有旋钮的螺杆贯穿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螺母设于所述螺杆的自由端。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件为支撑连杆;

所述第一角度调整机构包括:

一夹片连接件,所述夹片连接件包括底座及设于所述底座的平行且相对的两夹片;所述夹片上设有第一连接开孔;

一夹片连接附件,所述夹片连接附件上设有第二连接开孔;

一设有旋钮的螺杆;

所述支撑连杆的第一端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壁面外侧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开孔组成铰链的凸台;所述凹槽的壁面还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开孔对应的贯穿所述凸台的第三连接开孔;

所述夹片连接附件卡入所述凹槽,所述第二连接开孔与所述第三连接开孔相对;所述支撑连杆的第一端部置入所述两夹片之间,且所述夹片连接件通过第一连接开孔与所述凸台配合铰接在所述支撑连杆;

所述螺杆贯穿所述第一连接开孔、第二连接开孔及第三连接开孔,且所述螺杆的端部设有盖型螺母;

所述夹片连接件及所述夹片连接附件与所述夹持部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设有第一底孔,所述夹片连接附件设有与所述第一底孔相对的第二底孔;所述夹持部设有连接穿孔;一自攻螺丝固定连接第一底孔、第二底孔及连接穿孔。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角度调整机构包括:所述夹持部及所述连接件分别设有第二连接孔且全部第二连接孔相对;一连接销钉贯穿第二连接孔且所述连接销钉的末端设有用于锁定所述夹持部及所述连接件之间的角度的凸轮扳扣机构。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件为支撑连杆;

所述第二角度调整机构包括:

一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上设有平行且相对的两连接片;所述连接片上设有第四连接开孔;

一销钉,所述销钉的末端设有销孔;

一凸轮扳扣,所述凸轮扳扣上设有平行且相对的两凸轮型夹片,所述凸轮型夹片设有偏心孔;

所述支撑连杆的第二端设有与所述第四连接开孔对应的连接通孔;所述连接通孔的孔口旁侧设有齿部;所述连接片的内侧面设有与所述齿部啮合的侧齿;

所述固定件的两连接片卡在所述支撑连杆的第二端外,且所述第四连接开孔与所述连接通孔相对,所述销钉贯穿所述第四连接开孔及所述连接通孔;所述两凸轮型夹片卡在所述销钉的末端,且偏心开孔与所述销孔相对,一销轴贯穿所述偏心孔与所述销孔;

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夹持部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安装部组件为通过夹紧方式进行固定的夹持组件。

作为优选,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前夹片、后夹片;所述前夹片及所述后夹片通过复位弹性铰链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前夹片的内侧设置弹性垫。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垫为橡胶件或硅胶件或海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移动终端夹持装置定位稳固,可折叠,方便携带,而且可通过角度整机构调节夹持部的角度,使人们在出行途中,也能轻松使用移动终端娱乐或 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角度调整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角度调整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示意图a;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示意图b。

图中:

1—夹持部;2—支撑连杆;21—凹槽;211—凸台;212—第三连接开孔;22—连接通孔;23—齿部;3—夹持组件;31—前夹片;32—后夹片;33—弹性垫;41—夹片连接件;411—夹片;4111—第一连接开孔;4112—第一底孔;42—夹片连接附件;421—第二连接开孔;422—第二底孔;43—螺杆;431—旋钮;431—盖型螺母;51—固定件;511—连接片;5111—第四连接开孔;52—销钉;521—销孔;53—凸轮扳扣;54—凸轮型夹片;55—销轴;6—自攻螺钉。

现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移动终端夹持装置,包括用于将移动终端夹持装置固定在其它结构上的安装部组件、用于夹持移动终端的夹持部1及用于连接安装部组件与夹持部1的支撑连杆2。

连接件通过第一角度调整机构与安装部组件连接;连接件通过第二角度调整机构与夹持部1连接。

第一角度调整机构包括:

一夹片连接件41,夹片连接件41包括底座及设于底座的平行且相对的两夹片411;夹片411上设有第一连接开孔4111;

一夹片连接附件42,夹片连接附件42上设有第二连接开孔421;

一设有旋钮431的螺杆43;

支撑连杆2的第一端设有凹槽21,凹槽的壁面外侧设有与第一连接开孔4111组成铰链的凸台211;凹槽的壁面还设有与第一连接开孔4111对应的贯穿凸台211的第三连接开孔 212;

夹片连接附件42卡入凹槽21,第二连接开孔421与第三连接开孔212相对;支撑连杆2的第一端部置入两夹片411之间,且夹片连接件41通过第一连接开孔4111与凸台211配合铰接在支撑连杆2;

螺杆43贯穿第一连接开孔4111、第二连接开孔421及第三连接开孔212,且螺杆43的端部设有盖型螺母。

第二角度调整机构包括:

一固定件51,固定件51上设有平行且相对的两连接片511;连接片511上设有第四连接开孔5111;

一销钉52,销钉52的末端设有销孔521;

一凸轮扳扣53,凸轮扳扣53上设有平行且相对的两凸轮型夹片54,凸轮型夹片54设有偏心孔;

支撑连杆2的第二端设有与第四连接开孔5111对应的连接通孔22;连接通孔22的孔口旁侧设有齿部23;连接片511的内侧面设有与齿部23啮合的侧齿;

固定件51的两连接片511卡在支撑连杆2的第二端外,且第四连接开孔5111与连接通孔22相对,销钉52贯穿第四连接开孔5111及连接通孔22;两凸轮型夹片54卡在销钉52的末端,且偏心开孔与销孔521相对,一销轴55贯穿偏心孔与销孔521;

固定件51的中间部位设置有孔位,固定件51的孔位通过铆钉铆接在夹持部1上。

安装部组件为通过夹紧方式进行固定的夹持组件3。夹持组件3包括前夹片31、后夹片32;前夹片31及后夹片32通过复位弹性铰链连接。底座设有第一底孔4112,夹片连接附件42设有与第一底孔4112相对的第二底孔422;后夹片32上设有连接穿孔;一自攻螺钉6固定连接第一底孔4112、第二底孔422及连接穿孔,从而使夹片连接件41及夹片连接附件42固定在后夹片32上。

前夹片31的内侧设置弹性垫33,弹性垫33为橡胶件或硅胶件或海绵。弹性垫可增加夹持组件与被夹持件的摩擦力。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如图3所示,此时,螺母旋紧即螺母与旋钮431共同夹紧夹片411、夹片连接附件42及支撑连杆2;从而使支撑连杆2与夹持组件3不能相对活动。当往外旋动旋钮431,使螺母同时往外运动,即使螺母与旋钮431不再夹紧夹片411、夹片连接附件42及支撑连杆2,即支撑连杆2与夹持组件3可相对转动,从而可调整支撑连杆2与夹持组件之间的角度。

如图4所示,此时凸轮扳扣53上的凸轮与销钉52的钉头夹紧连接片511及支撑连杆2 的第二端;从而使支撑连杆2与夹持部1不能产生相对活动。当将凸轮扳扣53往上扳动,此时凸轮不再压紧连接片511及支撑连杆2,支撑连杆2与夹持部1可相对转动。

侧齿与齿部23啮合,在支撑连杆2与夹持部1转动时,侧齿沿齿轮运动卡在不同的齿之间;从而可保证夹持部1相对于支撑连杆2转动至某一角度且不再转动时,因为侧齿卡在齿部了,能实现初步固定,可以使支撑连杆2和夹持部1更加牢固的固定在一起。增加整个装置的稳定程度。

如图5所示,可见夹移终端夹持装置调整角度的状态。

实际使用时,如图6所示,夹移终端夹持装置通过夹持组件夹持在客车座椅的把手上,通过扳动凸轮扳扣53和/或旋转旋钮431的松紧可以调节夹持部1的角度,乘客在客车使用时根据个人情况调节移动终端和乘客眼见的视角,以便其能达到最佳状态。

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夹持组件夹持客车把手,从而使其能适用不同形状和尺寸的把手,支撑连杆可以方便的打开和折叠,一方面乘客在客车使用时根据个人情况调节移动终端和乘客眼见的视角,以便其能达到最佳状态,另一方面乘客在火车和家里使用时,夹持组件和支撑连杆又可以充当支撑件,方便其在桌面上适用,于此同时支撑杆可以折叠起来,减小了产品的体积,携带方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移动终端夹持装置定位稳固,可折叠,方便携带,而且可通过角度整机构调节夹持部1的角度,使人们在出行途中,也能轻松使用移动终端娱乐或工作。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或变型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