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赛车后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54007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赛车后轴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微赛车,尤其是一种微赛车的后轴。



背景技术:

微赛车指的是电动的微型赛车,目前国内外市场上已经出现,其中所出现的微型赛车的后轴多为一根直杆直接连接两个后轮,没有任何减震结构和差速结构,车架太硬,在室外的公路高速行使中,车身振动剧烈,驾驶体验极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考虑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具有减震和差速结构的微赛车后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赛车后轴,包括驱动系统和悬架系统,其中驱动系统包括轮毂、中间轴、制动盘、半轴、差速器;所述轮毂通过螺钉固定在中间轴的一端,所述制动盘通过螺钉固定在中间轴的中部,所述中间轴的另一端通过万向节与半轴的一端相连,所述半轴的另一端通过万向节与差速器一端相连;所述悬架系统包括立柱、差速器支座、车架座;所述差速器支座通过轴承A安装在差速器的一端;所述立柱通过轴承B安装在中间轴靠近万向节的一端,所述立柱的下端和车架座铰接,所述立柱的上端通过减震缓冲器和差速器支座连接,所述差速器支座的下端固定在车架座上;所述差速器的另一端连接相同结构的驱动系统和悬架系统;其中后轴为左右对称结构,差速器的另一端同样连接有轮毂、中间轴、制动盘、半轴、差速器、立柱、差速器支座、车架座,微赛车直线行使时,差速器的两端输出转速相同,左侧动力通过万向节、半轴、中间轴将动力传到轮毂,右侧同理,可实现两侧轮毂同步转动;微赛车转弯或曲线行使时,差速器两端输出不同转速,保持微赛车行使的平顺性;微赛车在上坡、下坡或遇到颠簸路面时,轮毂将路面受力状况反馈给后轴悬架系统,悬架系统中减震缓冲器出现减震缓冲器压缩、拉伸等状态,起减震缓冲作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立柱通过轴承B安装在中间轴靠近万向节的一端,其中轴承B通过限位块限位,在半轴通过万向节驱动中间轴带动轮毂转动的同时,立柱保持不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立柱的下端和车架座通过塞打螺钉铰接,在车架波动过程中起缓冲作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万向节与中间轴、差速器通过花键连接;半轴的两端通过万向节分别与中间轴和差速器的一端连接,其中连接端设置为花键结构,增加扭力。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立柱上端设置三个通孔,用于调整所述减震缓冲器和立柱的连接位置,进而调节轮毂落地后的倾角,可以适应不同的路况。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还包括链轮,所述链轮通过螺钉与差速器外壳固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减震缓冲器可以纵向设置,也可以为横向设置的弹簧。

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减震结构,通过大量的场地对比试验分析得出,使用该后轴的微赛车与普通微赛车相比在驾驶体验上有非常大的提升,震动明显减小;同时减震缓冲器可方便的进行拆卸和调整,以适应不同的路况和驾驶者;通过增加差速结构,在两轮转速不同(比如转弯)的情况下差速器发挥作用,与普通后轴相比将极大的减小后轴所受到的扭转力,减小发动机运转负荷,提高后轴及发动机使用寿命,使转向更加灵活顺畅;在增加差速和减震结构后,轴采用多节设计,中间用万向节和花键连接,极大的方便了后轴的拆卸和安装;在保证轴强度的条件下,采用中空轴和铝合金制差速器外壳的轻量化设计,极大的减轻了整车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微赛车后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微赛车后轴的另外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1-轮毂,2-中间轴,3-制动盘,4-立柱,5-轴承B,6-限位块,7-花键,8-万向节,9-半轴,10-减震缓冲器,11-车架座,12-链轮,13-差速器,14-差速器支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见图1,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赛车后轴,包括驱动系统和悬架系统,其中驱动系统包括轮毂1、中间轴2、制动盘3、半轴9、差速器13;所述轮毂1通过螺钉固定在中间轴2的一端,所述制动盘3通过螺钉固定在中间轴2的中部,所述中间轴2的另一端通过万向节8与半轴9的一端相连,所述半轴9的另一端通过万向节8与差速器13一端相连;所述悬架系统包括立柱4、差速器支座14、车架座11;所述差速器支座14通过轴承A安装在差速器13的一端;所述立柱4通过轴承B5安装在中间轴2靠近万向节8的一端,所述立柱4的下端和车架座11铰接,所述立柱4的上端通过减震缓冲器10和差速器支座14连接,所述减震缓冲器为横向设置的弹簧,同时弹簧可方便的进行拆卸和调整,以适应不同的路况和驾驶者,所述差速器支座14的下端固定在车架座11上;所述差速器13的另一端连接相同结构的驱动系统和悬架系统;其中后轴为左右对称结构,差速器13的另一端同样连接有轮毂1、中间轴2、制动盘3、半轴9、差速器13、立柱4、差速器支座14、车架座11。

微赛车直线行使时,差速器13的两端输出转速相同,左侧动力通过万向节8、半轴9、中间轴2将动力传到轮毂1,右侧同理,可实现两侧轮毂同步转动;所述立柱4通过轴承B5安装在中间轴2靠近万向节8的一端,其中轴承B5通过限位块限位,在半轴9通过万向节8驱动中间轴2带动轮毂1转动的同时,立柱4保持不动,所述立柱4的下端和车架座11通过塞打螺钉铰接,在车架波动过程中起缓冲作用,半轴9的两端通过万向节8分别与中间轴2和差速器13的一端连接,其中连接端设置为花键结构,增加扭力;所述立柱4上端设置三个通孔,用于调整所述弹簧和立柱4的连接位置,进而调节轮毂1落地后的倾角,可以适应不同的路况,还包括链轮,所述链轮通过螺钉与差速器外壳固接,链轮将动力传递到差速器13的两端;微赛车转弯或曲线行使时,差速器13两端输出不同转速,保持微赛车行使的平顺性;微赛车在上坡、下坡或遇到颠簸路面时,轮毂将路面受力状况反馈给后轴悬架系统,悬架系统中的弹簧出现压缩、拉伸等状态,起减震缓冲作用。

实施例2

参见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个具体实施例,包括驱动系统和悬架系统,其中驱动系统包括轮毂1、中间轴2、制动盘3、半轴9、差速器13;所述轮毂1通过螺钉固定在中间轴2的一端,所述制动盘3通过螺钉固定在中间轴2的中部,所述中间轴2的另一端通过万向节8与半轴9的一端相连,所述半轴9的另一端通过万向节8与差速器13一端相连;所述悬架系统包括立柱4、差速器支座14、车架座11;所述差速器支座14通过轴承A安装在差速器13的一端;所述立柱4通过轴承B5安装在中间轴2靠近万向节8的一端,所述立柱4的下端和车架座11铰接,所述立柱4的上端通过减震缓冲器10和差速器支座14连接,所述减震缓冲器纵向设置,该减震缓冲器为市场上通用的纵向设置的减震缓冲器;该减震缓冲器为标准件,可方便的进行拆卸和调整,以适应不同的路况和驾驶者,所述差速器支座14的下端固定在车架座11上;所述差速器13的另一端连接相同结构的驱动系统和悬架系统;其中后轴为左右对称结构,差速器13的另一端同样连接有轮毂1、中间轴2、制动盘3、半轴9、差速器13、立柱4、差速器支座14、车架座11。

微赛车直线行使时,差速器13的两端输出转速相同,左侧动力通过万向节8、半轴9、中间轴2将动力传到轮毂1,右侧同理,可实现两侧轮毂同步转动;所述立柱4通过轴承B5安装在中间轴2靠近万向节8的一端,其中轴承B5通过限位块限位,在半轴9通过万向节8驱动中间轴2带动轮毂1转动的同时,立柱4保持不动,所述立柱4的下端和车架座11通过塞打螺钉铰接,在车架波动过程中起缓冲作用,半轴9的两端通过万向节8分别与中间轴2和差速器13的一端连接,其中连接端设置为花键结构,增加扭力;所述立柱4上端设置三个通孔,用于调整所述弹簧和立柱4的连接位置,进而调节轮毂1落地后的倾角,可以适应不同的路况,还包括链轮,所述链轮通过螺钉与差速器外壳固接,链轮将动力传递到差速器13的两端;微赛车转弯或曲线行使时,差速器13两端输出不同转速,保持微赛车行使的平顺性;微赛车在上坡、下坡或遇到颠簸路面时,轮毂将路面受力状况反馈给后轴悬架系统,悬架系统中的减震缓冲器压缩、拉伸等状态,起减震缓冲作用。

最后所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