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汽车传动系统的双频扭转减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16645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汽车传动系统的双频扭转减振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动力吸振器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用于汽车传动系统的双频扭转减振器。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乘用车舒适性的关注度逐渐提高,这也将对整车NVH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乘用车在节能减排和车身轻量化设计的趋势下,前置后驱车和四驱车的传动系统,尤其是变速箱-传动轴-后桥部分,在发动机的激励下容易引起扭转振动,导致车身和其他部件的共振而引发车辆乘坐室内的轰鸣噪声。

前置后驱车或四驱车在加速过程中,多在转速1000-2000rpm范围内激起传动轴的扭转共振模态,传动轴的扭转振动会给整车的舒适性和传动轴的使用寿命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通过增设扭转减振器,控制减振器的固有频率和传动轴的共振频率相匹配,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或减少车辆振动噪声的问题。

目前国内市场上使用较多的为单频扭转减振器,即仅有一个固有频率,只能解决传动轴的某个频段的振动噪声。传动系统的扭转振动模态的主要激励源来自发动机,发动机的阶次振动导致传动轴存在多个不同频率的共振。为了满足较宽共振频带的减振需求,则需要并列安装2个或多个扭转减振器,这就在安装空间、成本和工艺等方面带来一定的局限性。

而且目前流行的扭转减振器多数未设有扭转、轴向、径向限位和质量块防脱保护装置,严重影响了扭转减振器的疲劳寿命和车辆传动系统的安全,在较短的使用时间内和极限工况下导致硫化橡胶撕裂,甚至质量块脱离,破坏传动系统和底盘零部件,危及行车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安全可靠的用于汽车传动系统的双频扭转减振器。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汽车传动系统的双频扭转减振器,包括环形质量块Ⅰ、环形质量块Ⅱ、橡胶总成Ⅰ、橡胶总成Ⅱ、限位橡胶Ⅴ、环形内铁件、圆柱罩形的外铁件和用于与传动轴端部紧固配合的圆柱罩形连接法兰盘,所述内铁件与连接法兰盘外圆周过盈压装在一起,所述连接法兰盘外圆周端面设置有限制内铁件轴向位置的限位凸台,所述连接法兰盘设置在外铁件内,所述质量块Ⅰ和质量块Ⅱ并列平行地独立固定布置在连接法兰盘和外铁件之间,且外铁件与质量块Ⅰ过盈压装在一起,橡胶总成Ⅰ和橡胶总成Ⅱ并列平行地独立固定布置在外铁件内,且分别位于内铁件与质量块Ⅰ之间、质量块Ⅱ和限位凸台之间;所述限位橡胶Ⅴ与质量块Ⅱ硫化为一体。

进一步地,所述的橡胶总成Ⅰ包括橡胶块Ⅰ、限位橡胶Ⅰ和限位橡胶Ⅱ,所述橡胶块Ⅰ数量为多个,等间隔分布于内铁件的外圆周面和质量块Ⅰ内圆周面,质量块Ⅰ通过橡胶块Ⅰ与内铁件硫化为一体;所述限位橡胶Ⅰ为多个,等间隔分布于连内铁件的外圆周面,并与内铁件硫化为一体;所述限位橡胶Ⅱ为多个,等间隔分布于质量块Ⅰ内圆周面,并与质量块Ⅰ硫化为一体。

进一步地,所述橡胶总成Ⅱ包括橡胶块Ⅱ、限位橡胶Ⅲ、限位橡胶Ⅳ,所述橡胶块Ⅱ为多个,等间隔分布于限位凸台的外圆周面和质量块Ⅱ内圆周面,质量块Ⅱ通过橡胶块Ⅱ与限位凸台硫化为一体,所述限位橡胶Ⅲ为多个,等间隔分布于限位凸台的外圆周面,并与限位凸台硫化为一体;所述限位橡胶Ⅳ为多个,等间隔分布于质量块Ⅱ内圆周面,并与质量块Ⅱ硫化为一体。

进一步地,所述的外铁件的端面设置有多个弧形孔。起到外铁件与质量块Ⅰ的压装时的压入工装的定位作用,同时可以通过设置弧形孔的数量和大小来控制扭转动不平衡量。

进一步地,所述的限位橡胶Ⅴ与外铁件的内圆周面设有一定的间隙。针对质量块Ⅱ起径向限位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的限位橡胶Ⅴ与外铁件的端面内侧之间设有一定的间隙。对质量块Ⅱ起轴向限位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的限位橡胶Ⅱ的数量是限位橡胶Ⅰ的两倍,所述限位橡胶Ⅰ与限位橡胶Ⅱ之间设有扭转方向和径向的间隙。起扭转限位和径向限位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的限位橡胶Ⅳ的数量是限位橡胶Ⅲ的两倍,所述限位橡胶Ⅲ与限位橡胶Ⅳ之间设有扭转方向和径向的间隙。起扭转限位和径向限位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的连接法兰盘设置有可与传动轴端部紧密配合的中孔和装配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两个扭转共振频率的问题,产品结构限位紧凑,限位处有硫化橡胶做缓冲,既可以限制质量块不会有大幅的位移,避免碰撞时发生异响,又能很好的保证产品的寿命不会过早失效,并设置有防脱保护装置,提高产品的安全可靠性,易于通过调节橡胶材料的配方和控制质量块的转动惯量,从而调节双频扭转减振器的固有频率。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发动机输出扭矩,其扭矩波动引起了动力传动系统的扭转振动,当激振频率与传动系统的固有频率相同时,引发共振。针对所关心的共振频率来匹配调节扭转减振器的固有频率,经过质量块的共振可以有效的吸收或衰减振动的能量,降低传动系统的扭转振动和噪声,从而提高了整车的乘坐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主视图半剖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主视图;

图3为图2中 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爆炸图;

图中标号与名称如下:

1-连接法兰盘; 11-限位凸台; 12-中孔; 13-装配孔;

2-内铁件;

3-橡胶总成Ⅰ;31-橡胶块Ⅰ;32-限位橡胶Ⅰ;33-限位橡胶Ⅱ;

4-质量块Ⅰ;

5-橡胶总成Ⅱ;51-橡胶块Ⅱ;52-限位橡胶Ⅲ;53-限位橡胶Ⅳ;

6-质量块Ⅱ;

7-限位橡胶Ⅴ;

8-外铁件; 81-弧形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用于汽车传动系统的双频扭转减振器,包括环形质量块Ⅰ4、环形质量块Ⅱ6、橡胶总成Ⅰ3、橡胶总成Ⅱ5、限位橡胶Ⅴ7、环形内铁件2、圆柱罩形的外铁件8和用于与传动轴端部紧固配合的圆柱罩形连接法兰盘1,所述内铁件2与连接法兰盘1外圆周过盈压装在一起,所述连接法兰盘1外圆周端面设置有限制内铁件2轴向位置的限位凸台11,其目的是内铁件2压入连接法兰盘1时起到轴向限位作用。所述连接法兰盘1设置在外铁件8内,所述质量块Ⅰ4和质量块Ⅱ6并列平行地独立固定布置在连接法兰盘1和外铁件8之间,且外铁件8与质量块Ⅰ4过盈压装在一起,橡胶总成Ⅰ3和橡胶总成Ⅱ5并列平行地独立固定布置在外铁件8内,且分别位于内铁件2与质量块Ⅰ4之间、质量块Ⅱ6和限位凸台11之间;所述限位橡胶Ⅴ7与质量块Ⅱ6硫化为一体。

所述的橡胶总成Ⅰ3包括橡胶块Ⅰ31、限位橡胶Ⅰ32和限位橡胶Ⅱ33,所述橡胶总成Ⅱ5包括橡胶块Ⅱ51、限位橡胶Ⅲ52、限位橡胶Ⅳ53,

所述的橡胶块Ⅰ31和橡胶块Ⅱ51并列平行,独立布置;橡胶块Ⅰ31数量为4个,等间隔分布于连内铁件2的外圆周面和质量块Ⅰ4内圆周面,并与内铁件2、质量块Ⅰ4硫化为一体;所述的橡胶块Ⅱ51也为4个,等间隔分布于连接法兰盘限位凸台11的外圆周面和质量块Ⅱ6内圆周面,并与限位凸台11、质量块Ⅱ6硫化为一体。

限位橡胶Ⅰ32有4个,等间隔分布于连内铁件2的外圆周面,并与内铁件2硫化为一体;限位橡胶Ⅱ33有8个,等间隔分布于质量块Ⅰ4内圆周面,并与质量块Ⅰ4硫化为一体;限位橡胶Ⅰ32与限位橡胶Ⅱ33之间有轴向和径向的间隙,通过设定间隙的大小来控制轴向和径向的限位,同时在传动轴极限扭转工况下保护橡胶块Ⅰ31不至于过大角度扭转或被撕裂,从而提高橡胶总成Ⅰ3的疲劳寿命。

限位橡胶Ⅲ52有4个,等间隔分布于连接法兰盘限位凸台11的外圆周面,并与限位凸台11硫化为一体;限位橡胶Ⅳ53有8个,等间隔分布于质量块Ⅱ6内圆周面,并与质量块Ⅱ6硫化为一体;限位橡胶Ⅲ52与限位橡胶Ⅳ53之间有轴向和径向的间隙,通过设定间隙的大小来控制轴向和径向的限位,同时在传动轴极限扭转工况下保护橡胶块Ⅱ51不至于过大角度扭转或被撕裂,从而提高橡胶总成Ⅱ5的疲劳寿命。

限位橡胶Ⅴ7与质量块Ⅱ6硫化一体,限位橡胶Ⅴ7的作用是:在某些行车工况下,质量块Ⅱ6在与质量块Ⅰ4、外铁件8发生碰撞时实现软接触,同时限制了质量块Ⅱ6的轴向和径向位移,避免铁件与铁件碰撞产生噪声和提高产品的安全可靠性。

内铁件2与连接法兰盘1过盈压装在一起,并通过限位凸台11的内端面轴向限位限制内铁件2的压入位移,保证质量块Ⅰ4和橡胶总成Ⅰ3、质量块Ⅱ6和橡胶总成Ⅱ5相互独立,互不干涉;

所述的外铁件8的端面设置有6个弧形孔,起定位和控制动不平衡量的作用,外铁件8与质量块Ⅰ4过盈压装在一起;同时外铁件8起保护罩的作用,即使橡胶块Ⅰ31断裂也不会脱出;同样的,即使橡胶块Ⅱ51发生断裂,也不会导致质量块Ⅱ6脱出。

所述的限位橡胶Ⅴ7与外铁件8的内圆周面设有一定的间隙。针对质量块Ⅱ起径向限位的作用。

所述的限位橡胶Ⅴ7与外铁件8的端面内侧之间设有一定的间隙。对质量块Ⅱ起轴向限位的作用。

所述的限位橡胶Ⅱ33的数量是限位橡胶Ⅰ32的两倍,所述限位橡胶Ⅰ与限位橡胶Ⅱ之间设有扭转方向和径向的间隙。起扭转限位和径向限位的作用。

所述的限位橡胶Ⅳ53的数量是限位橡胶Ⅲ52的两倍,所述限位橡胶Ⅲ52与限位橡胶Ⅳ53之间设有扭转方向和径向的间隙。起扭转限位和径向限位的作用。

所述的连接法兰盘1设置有可与传动轴端部紧密配合的中孔12和装配孔13。

本实施例通过橡胶材料的配方来调节橡胶扭转刚度和阻尼,并结合调节质量块的转动惯量可以实现扭转减振器固有频率的优化控制,从而匹配传动系统所要解决的扭转共振频率,解决了两个扭转共振频率的问题,产品结构限位紧凑,限位处有硫化橡胶做缓冲,既可以限制质量块的大幅位移,避免碰撞时发生异响,又能很好的提高产品的疲劳寿命,并设置有防脱保护装置,提高产品的安全可靠性。产品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安全可靠,易于推广应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