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副板簧悬架系统及具有该主副板簧悬架系统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71675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主副板簧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纵梁(11)、后桥(20)、主板簧(30)、副板簧(40)、主板簧固定架(50)及副板簧压板(60),所述主板簧(30)及所述副板簧(40)的两端均向上弯曲,所述主板簧(30)的两端通过所述主板簧固定架(50)与所述纵梁(11)的外侧相连,所述副板簧(40)位于所述主板簧(30)远离所述后桥(20)的一侧,所述副板簧(40)及所述主板簧(30)的中部与所述后桥(20)相连,所述副板簧压板(60)固定于所述纵梁(11)外侧,且位于所述副板簧(40)端部的上方,所述主板簧(30)及所述副板簧(40)分别为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主板簧及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副板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副板簧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副板簧悬架系统还包括骑马螺栓(71),在车身的同一侧,所述主板簧(30)及所述副板簧(40)均为单根板簧,所述骑马螺栓(71)与所述后桥(20)相连将所述副板簧(40)的中部压设于所述主板簧(30)的中部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副板簧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簧(30)上设有上主板簧垫片(31)及下主板簧垫片(32),所述上主板簧垫片(31)及所述下主板簧垫片(32)通过粘结剂固定于所述主板簧(30)中部的上下两侧,所述副板簧(40)上设有上副板簧垫片(41)及下副板簧垫片(42),所述上副板簧垫片(41)及所述下副板簧垫片(42)通过粘结剂固定于所述副板簧(40)中部的上下两侧,所述上副板簧垫片(41)、所述下副板簧垫片(42)、所述上主板簧垫片(31)及所述下主板簧垫片(32)的位置相对应,两个所述骑马螺栓(71)分别跨过所述各垫片的两端与所述后桥(20)相连,将所述副板簧(40)压设于所述主板簧(30)上,所述下副板簧垫片(42)与所述上主板簧垫片(31)紧密接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主副板簧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簧(30)、所述副板簧(40)、所述上副板簧垫片(41)、所述下副板簧垫片(42)、所述上主板簧垫片(31)及所述下主板簧垫片(32)上均设有第一定位孔(81),定位螺栓穿设于所述第一定位孔(81)中,所述第一定位孔(81)位于所述主板簧(30)及所述副板簧(40)的中心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主副板簧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簧(30)及所述副板簧(40)的形状关于沿其径向方向的中心轴线对称,从所述主板簧(30)及所述副板簧(40)的中部至所述主板簧(30)及所述副板簧(40)的端部,所述主板簧(30)及所述副板簧(40)沿车辆高度方向的厚度根据整车的需要而发生改变。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副板簧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簧固定架(50)包括支架(51)及吊耳(52),所述吊耳(52)通过固定螺栓(72)固定于所述支架(51)上,所述支架(51)固定于所述纵梁(11)上,所述吊耳(52)包括连接筒(521)及设置于所述连接筒(521)上的两个固定臂(522),所述两个固定臂(522)之间形成有收容空间,所述主板簧(30)的端部及所述固定臂(522)相对应的地方还设有第二定位孔(82),定位螺栓穿设于所述第二定位孔(82)中,所述主板簧(30)的两端伸入所述收容空间内并通过粘结剂固定于所述固定臂(522)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主副板簧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筒(521)内还设置有衬套(523),所述衬套(523)通过过盈配合设置于所述连接筒(521)内,所述衬套(523)包括衬套外管(5231)、衬套内管(5232)及设置于衬套外管(5231)及衬套内管(5232)之间的橡胶层(5233),所述固定螺栓(72)穿过所述衬套内管(5232)上的孔洞并与所述支架(51)相连。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主副板簧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簧(30)相对于车身后侧的端部与所述纵梁(11)的连接处还设有连接杆(53),所述连接杆(53)的一端与所述车身后侧的所述支架(51)相连,所述另一端与所述主板簧(30)上位于车身后侧的端部上的吊耳(52)相连,所述连接杆(53)能够绕所述连接杆(53)与所述支架(51)的连接点旋转。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副板簧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板簧压板(60)上朝向所述副板簧(40)的一侧上还设有副板簧缓冲块(61),当车身高度下降时,所述副板簧缓冲块(61)与所述副板簧(40)接触,使所述副板簧(40)发生形变。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主副板簧悬架系统。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