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车轮散热器,具体是一种汽车的车轮散热器。
背景技术:
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因为天气炎热,有些路况需要频繁使用刹车,轮胎与路面持续摩擦和频繁的使用刹车制动都会令车轮的温度不断升高,如果长时间行驶轮胎很容易出现慢跑气,脱胶,鼓包,爆胎,甚至出现轮胎起火现象,刹车性能也会大大降低,存在未知的交通事故的重大隐患,给车主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安全。现在的散热降温处理方法是淋水降温,但是淋水降温的水会留在路面上,冬天易结冰,造成车祸隐患。
通过网上查询,实用新型专利的汽车轮胎刹车散热器(专利号012227757),其设有三个叶片,叶片旋转时带动的空气给轮胎及刹车毂产生的高温,起到空气流动降温作用。但是轮胎及刹车毂的表面的散热面积是有限的,散热效果一般般,达不到快速导热散热的效果。所以需要对汽车轮胎刹车散热器做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汽车的车轮散热器,其可以对轮胎及刹车毂的高温起到快速导热散热。
为了到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汽车的车轮散热器包括内壳,外壳,导热介质,螺丝,进料口。
所述的内壳、外壳、侧板的制作材料是金属板。
1、外壳是一个中间是空心的圆形金属板,外壳的外观形状是U形。
2、内壳是一个中间是空心的圆形金属板,内壳的外观形状是U形。
所述的内壳通过模具经冲床冲压成型;外壳通过模具经冲床冲压成型。
1、冲压成型的内壳上有3—18组风叶,内壳上有冲压成型的侧板。
2、冲压成型的外壳上有3—18组风叶,外壳上有冲压成型的侧板。
所述的内壳上的风叶和外壳上的风叶的一边的贴合处通过焊接固定为一体,内壳上的风叶和外壳上的风叶的另一边是通过侧板固定焊接为一体。
1、冲压成型的内壳的外沿和外壳的外沿通过侧板固定焊接为一体。
2、冲压成型的内壳的内沿和外壳的内沿通过侧板固定焊接为一体。
所述的外壳和内壳之间的空腔是封闭不漏气的。
所述的外壳和内壳之间的间距是1—20mm。
所述的进料口穿过内壳的外沿和外壳的外沿连接处的侧板。
1、进料口和侧板的连接处是焊接固定的。
2、进料口和侧板的连接处是密封不透气。
3、进料口是1—2个进料口。
所述的导热介质通过进料口进到外壳和内壳之间的空腔内。
1、螺丝进入进料口,拧紧螺丝后,外壳和内壳之间的空腔里导热介质是不泄露的。
2、导热介质是导热油,或则是防冻液,或者是水。
所述螺丝孔的一端穿过内壳的内沿处的内壳,螺丝孔的一端和内壳的连接处是焊接固定的,螺丝孔的一端和内壳的连接处是密封不透气。
所述的螺丝孔的另一端穿过外壳的内沿处的外壳,螺丝孔的另一端和外壳的连接处是焊接固定的,螺丝孔的另一端和外壳的连接处是密封不透气。
1、螺丝孔是空心的金属管,螺栓以从螺丝孔中间穿过。
2、螺丝孔的高度是0.5—5mm,孔径是1.5—5mm。
汽车的车轮散热器的有两个冷却降温技术措施。
一、空气对流降温
1、汽车的车轮散热器固定在汽车车辋的内侧,汽车的车轮散热器由车轮螺丝紧固在辐板上,汽车的车轮散热器随同车轮一同转动产生风量,汽车的车轮散热器的风叶压迫着风量从车辋散热孔与刹车锅之间的快速流动,形成强制风冷散热降温的工作原理,车辆行驶的速度越快,散热降温的效果就越好,可以有效的降低轮胎及刹车毂的温度。
二、导热介质的导热散热
1、汽车的车轮散热器由车轮螺丝紧固在辐板上,汽车制动器产生的热能通过辐板传导给汽车的车轮散热器上,汽车的车轮散热器里的导热介质吸收热能而受热发热,热能通过风叶旋转时的空气来冷却。
2、导热介质在汽车的车轮散热器由于惯性的作用,导热介质在汽车的车轮散热器的内部可以导热散热的。由于液体状的导热介质的热能具有更快的导热散热,就加快了汽车制动器产生的热能的散热速度。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车轮散热器比有如下有益效果:一种汽车的车轮散热器固定在汽车车辋的内侧,由车轮螺丝紧固在车轴上;使用汽车的车轮散热器可以有效的降低轮胎与刹车锅之间的温度,降低因为车轮温度过高而造成的各种不必要的损失,减少车轮各部件的保养、维修、更换次数,刹车性能得到较大提高,轮胎的耐磨度得到增强,使用提高了轮胎的使用寿命,节约了车主大量的维修,保养费用,降低了车辆的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汽车的车轮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汽车的车轮散热器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的汽车的车轮散热器包括内壳(4),外壳(6),导热介质(5),螺丝(7),进料口(1)。
所述的内壳(4)、外壳(6)的制作材料是金属板。
1、外壳(6)的外观形状是U形。
2、内壳(4)的外观形状是U形。
所述的内壳(4)通过模具经冲床冲压成型;外壳(6)通过模具经冲床冲压成型。
1、冲压成型的内壳(4)上有6组风叶(2),内壳(4)上有冲压成型的侧板(9)。
2、冲压成型的外壳(6)上有6组风叶(2),外壳(6)上有冲压成型的侧板(9)。
冲压成型的内壳(4)上的风叶(2)和外壳(6)上的风叶(2)的一边的贴合处通过焊接固定为一体,内壳(4)上的风叶(2)和外壳(6)上的风叶(2)的另一边是通过侧板(9)固定焊接为一体。
1、冲压成型的内壳(4)的外沿和外壳(6)的外沿(8)通过侧板(9)固定焊接为一体。
2、冲压成型的内壳(4)的内沿和外壳(6)的内沿(10)通过侧板(9)固定焊接为一体。
所述的进料口(1)里的螺丝(7)拧紧后,外壳(6)和内壳(4)之间的空腔是封闭不漏气的。
1、外壳(6)和内壳(4)的间距是1—20mm。
所述的进料口(1)穿过内壳(4)的外沿和外壳(6)的外沿连接处的侧板(9)。
1、进料口(1)和侧板(9)的连接处是焊接固定的。
2、进料口(1)和侧板(9)的连接处是密封不透气。
3、进料口(1)是2个进料口。
所述的导热介质(5)通过进料口(1)进到外壳(6)和内壳(4)之间的空腔内。
1、螺丝(7)进入进料口(1),进料口(1)里的螺丝(7)拧紧后,外壳(6)和内壳(4)之间的空腔里导热介质(5)是不泄露的。
2、导热介质(5)是防冻液。防冻液与水的比例为40:60时,冷却液沸点为106℃,冰点为-26℃,当50:50时,冷却液沸点为108℃,冰点为-38℃。一般要求按照低于当地最低温度5℃左右配制冷却液。防冻液有效使用期多为二年,到期或发现冷却液脏就要更换。
所述螺丝孔(3)的一端穿过内壳(4)的内沿(10)处的内壳(4),螺丝孔(3)的一端和内壳(4)的连接处是焊接固定的,螺丝孔(3)的一端和内壳(4)的连接处是密封不透气。
所述的螺丝孔(3)的另一端穿过外壳(6)的内沿(10)处的外壳(6),螺丝孔(3)的另一端和外壳(6)的连接处是焊接固定的,螺丝孔(3)的另一端和外壳(6)的连接处是密封不透气。
1、螺丝孔(3)是空心的金属管,汽车车轴上的螺栓便于从螺丝孔(3)中间穿过。
2、螺丝孔(3)的高度是1.5mm,孔径是2mm。
以上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制作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具体实施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作出的变化,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