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前防撞梁和具有它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93153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用于车辆的前防撞梁和具有它的车辆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前防撞梁和具有它的车辆。



背景技术:

布置在车辆前防撞梁上的牵引钩套筒会凸出前防撞梁的外弧面,在行人保护小腿碰撞区域内,牵引钩套筒会成为一个硬点,导致小腿的弯曲角度与加速度过大而超过行人保护法规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前防撞梁,该前防撞梁的牵引钩套筒在受到撞击时可以向前防撞梁内部压缩,从而减小了小腿的加速度和弯曲角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前防撞梁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前防撞梁包括:防撞梁本体;牵引钩套筒,所述牵引钩套筒固定在所述防撞梁本体上,所述牵引钩套筒具有向前伸出所述防撞梁本体的前表面的套筒滑动部,所述套筒滑动部可向后移动并整体收纳在所述防撞梁本体内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前防撞梁的牵引钩套筒在受到撞击时,其套筒滑动部可以向后移动并整体收纳在防撞梁本体内部,从而减小了小腿的加速度和弯曲角度。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前防撞梁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牵引钩套筒还包括:套筒固定部,所述套筒固定部与所述防撞梁本体固定,所述套筒滑动部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套筒固定部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套筒固定部与所述套筒滑动部之间设置有弹性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套筒滑动部包括:主杆部,所述主杆部的伸出所述防撞梁本体的部分的直径变大以形成直径扩大部,所述套筒固定部滑动套接在所述主杆部上,所述弹性装置分别弹性地抵压所述直径扩大部与所述套筒固定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套筒固定部为套管状,所述弹性装置为螺旋弹簧且套设在所述主杆部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牵引钩套筒还包括:螺母,所述主杆部的后端向后穿出所述套筒固定部并与所述螺母螺纹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直径扩大部的前端面上设置有柔性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前防撞梁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在所述防撞梁本体的后侧壁上,所述套筒固定部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防撞梁本体为中空结构,所述防撞梁本体的后侧壁具有朝向前侧壁延伸的“U”形凸出部,所述“U”形凸出部的前侧面与所述防撞梁本体的前侧壁的后侧面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前防撞梁。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前防撞梁的立体图;

图2是牵引钩套筒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前防撞梁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

前防撞梁10、防撞梁本体1、后侧壁11、前侧壁12、“U”形凸出部13、牵引钩套筒2、套筒滑动部21、主杆部211、直径扩大部212、套筒固定部22、弹性装置23、螺母24、固定板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图3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前防撞梁10。

参照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前防撞梁10可以包括防撞梁本体1和牵引钩套筒2。

结合图3所示,牵引钩套筒2固定在防撞梁本体1上,牵引钩套筒2具有向前伸出防撞梁本体1的前表面的套筒滑动部21,套筒滑动部21可向后移动并整体收纳在防撞梁本体1内部。具体而言,当小腿碰撞牵引钩套筒2时,套筒滑动部21可以向防撞梁本体1内部压缩,而不再凸出防撞梁本体1表面,从而减小了小腿的加速度和弯曲角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前防撞梁10的牵引钩套筒2在受到撞击时,其套筒滑动部21可以向后移动并整体收纳在防撞梁本体1内部,从而减小了小腿的加速度和弯曲角度。

参照图2、图3所示,牵引钩套筒2还可以包括套筒固定部22,套筒固定部22可与防撞梁本体1固定。在一些实施例中,套筒固定部22与防撞梁本体1可通过焊接的方式相固定,焊接方式的操作简单且固定牢靠。

套筒滑动部21可滑动地设置在套筒固定部22内。优选地,套筒滑动部21的一端(例如,后端)与套筒固定部22的内孔间隙配合,这样可使二者的相对滑动更加顺畅,同时套筒固定部22的内孔还可以为套筒滑动部21的轴向移动起导向作用。

参照图3所示,套筒固定部22与套筒滑动部21之间设置有弹性装置23,弹性装置23具有一定的缓冲吸能作用。当套筒滑动部21受到撞击时,由于弹性装置23的存在,套筒滑动部21的滑动将更加平稳,同时弹性装置23也可对小腿起到缓冲作用,从而减小了小腿的加速度和弯曲角度。

套筒滑动部21可以包括主杆部211,主杆部211的伸出防撞梁本体1的部分的直径变大以形成直径扩大部212,套筒固定部22滑动套接在主杆部211上,主杆部211的轴向长度大于套筒固定部22的轴向长度,弹性装置23分别弹性地抵压直径扩大部212与套筒固定部22,如图3所示,螺旋弹簧位于直径扩大部212与套筒固定部22之间。

当套筒滑动部21的直径扩大部212受到小腿撞击时,直径扩大部212将随主杆部211向后移动,弹性装置23被压缩变形,主杆部211沿套筒固定部22滑动,以使套筒滑动部21整体收纳在防撞梁本体1内部,这样就不会对小腿造成伤害,可以减小小腿的加速度和弯曲角度。

优选地,套筒固定部22为套管状,弹性装置23为螺旋弹簧且套设在主杆部211上。当直径扩大部212受到碰撞时,直径扩大部212与主杆部211向套筒固定部22所在方向移动,螺旋弹簧便被压缩变形,并吸收一部分碰撞能量。

牵引钩套筒2还可以包括螺母24,主杆部211的后端向后穿出套筒固定部22并与螺母24螺纹固定,螺母24可防止套筒滑动部21从套筒固定部22上脱离。当套筒滑动部21的直径扩大部212受到撞击时,弹性装置23被压缩变形,套筒滑动部21和螺母24一起向套筒固定部22所在方向移动。优选地,装配时,通过调整螺母24位置,可使弹性装置23处于预压缩状态,这样一来,当套筒滑动部21受到碰撞而导致自身向防撞梁本体1内部压缩时,套筒滑动部21的运行平稳无突变,从而对小腿有一定的缓冲保护作用。

直径扩大部212的前端面上设置有柔性结构,柔性结构可以是橡胶垫、弹簧等结构。柔性结构可起到缓冲作用,以减小行人小腿的碰撞疼痛感,并能吸收少量的碰撞能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前防撞梁10还可以包括固定板3,固定板3固定在防撞梁本体1的后侧壁11上,套筒固定部22固定在固定板3上。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固定板3通过焊接固定在防撞梁本体1的后侧壁11上,套筒固定部22再通过焊接固定在固定板3上。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防撞梁本体1为中空结构,防撞梁本体1的后侧壁11具有朝向前侧壁12延伸的“U”形凸出部13,“U”形凸出部13的前侧面与防撞梁本体1的前侧壁12的后侧面固定,由此增强了防撞梁本体1的强度,进而提升了车辆的碰撞安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前防撞梁10。而对于车辆的其它构造,如底盘、变速器等均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公知技术,因此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