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安全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84268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儿童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儿童安全座椅用以可拆卸地设置于一底座,该儿童安全座椅包含:

一座椅本体,其包含有一背部结构、一底部结构及两个侧壁结构,该背部结构、该底部结构及两个该侧壁结构共同形成有一乘坐槽;

一解锁组件,其包含:

一操作件,其可活动地设置于该座椅本体,该操作件能受外力作用,而相对于该座椅本体移动;

至少两个从动件,其分别可活动地设置于该底部结构,至少两个所述从动件分别与该操作件连接;该操作件受外力作用而相对于该座椅本体移动时,至少两个所述从动件能被该操作件带动而相对于该底部结构移动;

至少两个限位件,其可旋转地设置于该座椅本体,各该限位件包含有一限位部,各该限位部能与该底座的一限位结构相互固定,而使该儿童安全座椅与该底座相互固定;至少两个所述限位件邻近于至少两个所述从动件设置,而各该限位件与各该从动件的一端相连接,各该从动件受连动而相对于该底部结构移动时,各该限位件能被带动而相对于该座椅本体旋转,而各该限位部能对应与该限位结构分离。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该解锁组件更包含至少两个连动件,其分别可活动地设置于该背部结构面对于该乘坐槽的一侧,且至少两个所述连动件与该操作件相连接;该操作件设置于该背部结构相反于该乘坐槽的一侧;其中,该操作件受外力作用时,该操作件能连动至少两个所述连动件,以使至少两个所述连动件相对于该背部结构移动,而受连动的至少两个所述连动件则能连动至少两个所述从动件相对于该底部结构移动,据以使各该从动件带动相对应的限位件旋转,而使各该限位部与相对应的该限位结构彼此分离。

3.依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儿童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从动件的一端与至少两个所述连动件的一端相连接,各该从动件的另一端具有两个彼此间隔设置的固定壁,各该从动件的两个该固定壁之间对应形成有一活动槽,各该从动件相连接的限位件则对应位于该活动槽中;各该从动件的各该固定壁具有一第一导槽,各该限位件通过一枢接件枢接于相对应的两个该固定壁的第一导槽。

4.依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儿童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各该从动件的各该固定壁更包含有一第二导槽,各该固定壁的第一导槽与第二导槽彼此相互连通,各该限位件具有一斜面结构,各该限位件的斜面结构对应与该底座的限位结构相互抵顶时,枢接于各该限位件的枢接件能沿相对应的两个该固定壁的第二导槽移动。

5.依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儿童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各该从动件面对于该底部结构的一侧内凹形成有一凹槽,各该凹槽对应位于从动件与连动件相连接的一端;各该连动件包含有一连接杆体,各该连动件的连接杆体设置于相对应的从动件的凹槽中而彼此相互连接。

6.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该解锁组件更包含有至少两个弹性件,至少两个所述弹性件的一弹性臂对应抵靠于至少两个所述限位件的一侧,该操作件受外力作用而连动至少两个所述从动件,以使至少两个所述限位件旋转时,至少两个所述弹性臂受相对应的该限位件推抵,而对应产生一弹性回复力,至少两个所述弹性回复力能使至少两个所述限位件回复至未受相对应的至少两个所述从动件连动时的状态。

7.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儿童安全座更包含有该底座,该底座的限位结构为一杆体结构,该限位部为一凹槽,该凹槽能与该杆体结构相互卡合,且该凹槽与该杆体结构相互卡合时,该凹槽的开口不面向该底部结构。

8.依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儿童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该底部结构向远离该乘坐槽的方向延伸形成有两个导引部,该底座与该座椅本体相互连接的一侧具有两个导引槽;至少两个所述杆体结构的部分对应外露于两个导引槽,两个该导引部对应设置于该导引槽中,且各该导引部具有一缺口,而设置于各该导引部中的限位件的部分对应外露于该缺口,至少两个所述导引部对应设置于至少两个所述导引槽中时,外露于至少两个所述导引槽的部分杆体结构对应设置于至少两个所述缺口中,而外露于至少两个所述缺口的限位件,能对应抵顶杆体结构,从而旋转后与杆体结构相互卡合。

9.依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儿童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各该从动件包含有至少一导槽,该底部结构对应于至少两个所述导槽设置有至少一导引件,各该导引件对应位于各该导槽中,而各该从动件相对于该底部结构的活动范围受限于各该导槽与各该导引件能相对活动的范围;其中,该座椅本体更设置有一提拿结构,该提拿结构能被操作而相对于该座椅本体旋转。

10.依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儿童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各该导引件包含有一抵顶部,各该抵顶部的部分能抵顶相对应的从动件的部分,而各该抵顶部能限制从动件受连动件带动时向远离该底部结构的方向移动的范围。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