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浮交通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28031阅读:1013来源:国知局
悬浮交通工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工具领域,特别是涉及可以低空飞行的新型悬浮交通工具。



背景技术:

现阶段,除了飞机,其他主流的交通工具,例如:汽车、摩托车、电瓶车、自行车等,皆行驶于路面,容易造成交通拥堵,无法给用户提供新颖的驾驶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悬浮交通工具,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大部分交通工具皆行驶于路面,无法带给用户新颖的驾驶体验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悬浮交通工具,包括:机身,所述机身的底部包括平面,所述平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龙头机构,设置于所述机身的前端;鞍座机构,设置于所述机身的后端,与所述龙头机构之间形成供乘坐的容纳空间;与所述多个第一通孔一一对应设置的多个第一涵道风机,其中,每个所述第一涵道风机沿垂直于所述平面的方向设置,且其出风口朝向所述机身的下方;控制系统,设置于所述机身的内部,包括:至少一个陀螺仪、及与所述至少一个陀螺仪电性连接的处理器,其中,所述处理器电性连接所述多个第一涵道风机。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悬浮交通工具还包括:多个第二涵道风机,所述鞍座机构朝向所述机身后方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所述多个第二涵道风机分别一一对应设置于所述多个第二通孔,且其出风口朝向所述机身的后方。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悬浮交通工具还包括:电源,所述鞍座机构包括:腔体,所述电源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腔体中。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龙头机构包括:连接杆、左把手和右把手,其中,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所述机身,另一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左把手和所述右把手。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悬浮交通工具还包括:至少一个车灯、用于控制所述至少一个车灯的车灯开关,所述至少一个车灯设置于所述机身,所述车灯开关设置于所述左把手或所述右把手。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悬浮交通工具还包括:悬浮启动/关闭开关,设置于所述左把手或所述右把手,并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系统。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左把手或所述右把手包括:把手主体、可转动地套于所述把手主体的把手套体,所述把手主体中设置有霍尔传感器,所述把手套体上设置有磁铁,所述霍尔传感器电性连接所述处理器。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陀螺仪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机身的前端和后端。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涵道风机的数量为29个,所述第二涵道风机的数量为6个,每个自重分别为0.55KG、推力分别为5.8KG。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机身的骨架为铝合金一体成型结构,两端相对于底部上翘。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悬浮交通工具,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出行方式,通过悬浮离地面一定高度,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路面拥堵的交通压力,带给客户新颖的驾驶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悬浮交通工具侧面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悬浮交通工具底面示意图。

图3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龙头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悬浮交通工具的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控制系统模块示意图。

图6A~6C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悬浮交通工具运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悬浮交通工具,包括:机身1、龙头机构2、鞍座机构3、主涵道风机4。以下将对各个部分做详细阐述:

所述机身1的底部包括平面部分,从而使得整个悬浮交通工具稳定地站立在地面上。所述平面上设置有多个通孔,每个通孔中设置有一个主涵道风机4,其中,每个主涵道风机4沿垂直于所述平面的方向设置,并且,其出风口朝向所述悬浮交通工具的下方。主涵道风机组是本飞行器悬浮、前进及后退的主要动力源,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主涵道风机4包括29个,每个自重分别为0.55KG,最大推力可达到5.8KG,所有主涵道风机4集中而紧密地排列在一起,当29组同时全开时,最大推力可达168Kg。此外,所述机身1还设置有一个或多个车灯,用于照明。优选的,所述机身1的骨架为铝合金一体成型结构,两端相对于底部上翘,在保证强度的基础上,也降低了整机的重量,足以承载一个标准成年人的重量。

所述龙头机构2设置于所述机身1的前端,所述鞍座机构3设置于所述机身1的后端,二者之间形成可供驾驶员乘坐的容纳空间。具体的:

请参阅图3,所述龙头机构2包括:连接杆201、左把手202和右把手203,其中,所述连接杆201的一端连接所述机身1,所述左把手202和所述右把手203分别设置于另一端的两侧。在一实施例中,左把手202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悬浮交通工具的启动按钮204、关闭按钮205,右把手203上设置有用于控制车灯的开关206。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右把手203包括两部分:主体部分207、套体部分208,其中,套体部分208套在所述主体部分207上,并且,受力时可绕所述主体部分207转动。所述主体部分207中设置有霍尔传感器,所述套体部分208上设置有磁铁,用于与所述霍尔传感器配合。

请参阅图2和图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鞍座机构3为坐桶状,内部设置有空腔,该坐桶的桶盖铰接于空腔一端,作为坐垫。在该空腔中放置有可拆卸的电源301,用于为所述悬浮交通工具提供电能,可选用18650锂电池组,更换方便,在满电且驾驶员小于75Kg的情况下,实现载人悬停约15分钟。特别的,在鞍座机构3朝向所述机身1后方的一侧,还设置有多个通孔,每个通孔中设置有一个副涵道风机5,其出风口朝向所述机身1的后方,辅助控制飞行速度、方向和姿态。副涵道风机5的规格可以与主涵道风机4相同,数量上可选用6个,按照六边形排列布局。

请参阅图5,所述悬浮交通工具内部的控制系统包括:陀螺仪501、处理器502、每个主涵道风机的电机单元503、每个副涵道风机的电机单元504,还包括霍尔传感器505,其中,所述陀螺仪501的数量可以为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机身1的前端和后端,用于感知并生成所述悬浮交通工具的运动姿态信息,处理器502根据各个陀螺仪501传来的运动姿态信息控制各个电机单元502、503,进而调整各个涵道风机喷气口的喷射角度及喷气量,从而达到稳定机身的目的。当驾驶员旋转把手的套体部分208时,霍尔传感器505根据转动的角度产生不同的信号发送至处理器502,处理器502根据收到的信息调整各个电机单元502、503,进而调整各个涵道风机喷气口的喷射角度及喷气量,从而达到控制飞行高度的目的。

如图6A~6C所示,当机身悬浮后,驾驶员可以通过前推或者后拉龙头来控制整个飞行器的前进或是后退,详细的,当龙头前推或后拉时,整个机身受力很容易向前或向后倾斜,此时,机身底平面与地面呈一夹角,在主涵道风机、副涵道风机的喷射所用下,所述悬浮交通工具向前或向后行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悬浮交通工具,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