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牵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88439阅读:568来源:国知局
一种牵引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牵引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联接牵引车与挂车的牵引装置。



背景技术:

在公告号为CN101208210B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用于将牵引车与挂车联接的球形联接器10,如图1所示,包括球式牵引钩12和与所述球式牵引钩可联接的勺式牵引环16,所述勺式牵引环在联接状态下包围球式牵引钩12的一部分并且通过对应接触面24紧靠于球式牵引钩12的接触面22以便形成共同的接触区域28。根据本发明,在所述球式牵引钩12与所述勺式牵引环16之间设置有密封件38,所述密封件使所述接触区域28对外部环境密封。所述对应接触面22能够通过注油通道36在联接状态下从外部供给润滑脂,所述注油通道36包括设在所述勺式牵引环16上的注油嘴。

在勺式牵引环16的对应接触面24中,构造有所谓的润滑油腔30和32,该润滑油腔30和32通过连贯空腔34连接,可通过注油通道36从外面供给润滑脂,润滑脂可通过连贯空腔34进入润滑油腔30和32。

在现在技术中,在联接状态下,当通过注油通道36向对应接触面22供给润滑脂时,并不确定供给润滑脂的体积量,一般会凭经验供给至连贯空腔34和润滑油腔30和32注满止,因此有时多有时少,申请人希望通过改进本技术,使勺式牵引环和球式牵引钩之间的接触面的润滑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牵引装置的密封结构,使勺式牵引环和球式牵引钩之间的接触面的润滑效果更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牵引装置,包括一勺式牵引环和一球式牵引钩,所述勺式牵引环包括一连接环口,自所述连接环口向上隆起的球状容纳部,在联接状态下,该球状容纳部的内壁紧靠于所述球式牵引钩的部分外壁,形成共同的接触区域,所述接触区域被密封成为密封腔;

所述球状容纳部上设有注油通道和排气通道,所述注油通道的两端和排气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球状容纳部的内壁和外壁,所述注油通道位于所述内壁的端口在所述密封腔中位于第一液位高度,所述排气通道位于所述内壁的端口在所述密封腔中位于第二液位高度,所述第一液位高度低于所述第二液位高度。

本实用新型中,当勺式牵引环与水平面平行时,所述的连接环口所在的平面应与水平面平行。所述注油通道位于所述内壁的端口到所述连接环口的第一垂直距离小于所述排气通道位于所述内壁的端口到所述连接环口的第二垂直距离,即,所述注油通道位于所述内壁的端口低于所述排气通道位于所述内壁的端口,从而形成“低处注油,高处排气”的结构。

优选地,所述注油通道位于所述内壁的端口到所述连接环口的第一垂直距离小于所述排气通道位于所述内壁的端口到所述连接环口的第二垂直距离。

优选地,所述排气通道位于所述内壁的端口在所述密封腔中位于最高液位处。所述排气通道的设置位置为:当勺式牵引环与水平面平行时,所述排气通道位于所述球状容纳部的最高位置。

优选地,所述排气通道内设置一从球状容纳部内壁向球状容纳部外壁单向联通的单向阀。

优选地,所述单向阀内嵌于所述球状容纳部内,且所述单向阀与球状容纳部过盈配合。

优选地,所述单向阀的轴向长度不大于所述球状容纳部的外壁与内壁之间的厚度。

优选地,在所述的球状容纳部的内壁上还设有三个润滑油腔,所述的三个润滑油腔呈爪式分布。

优选地,在球状容纳部的内壁有凹进部分,该凹进部分的表面与球式牵引钩之间存在距离,该凹进部分形成将所述的三个润滑油腔连通的连贯油腔。

优选地,所述排气通道位于所述球状容纳部的内壁的端口设置于所述凹进部分的表面。

优选地,在所述球状容纳部和球式牵引钩之间设置有一密封件,该密封件使所述接触区域对外部环境密封,形成所述密封腔。

优选地,所述密封件为沿环形沟槽分布的密封件。

优选地,所述密封件保持在所述球状容纳部上并伴随该球状容纳部相对于所述球式牵引钩运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一个单向阀来排出勺式牵引环和球式牵引钩之间密封腔内的气体或液体,由于注油通道低于排气通道,形成“低处注油,高处排气”的结构形态,使通过注油孔注油通道注入的润滑脂或润滑油能够更好的分配到三个油腔,从而润滑勺式牵引环和球式牵引钩所有的接触面;在注油的同时,通过排气通道排出密封腔内的气体;同时,单向阀的设置能够阻止外部杂质或异物进入勺式牵引环和球式牵引钩之间的密封腔。并且在联接状态下,对润滑脂或润滑油的注入量、增加量,都可以通过肉眼观察单向阀的出口是否有润滑脂或润滑油的溢出进行判断。

由于是单向阀,因此同时可以防止密封腔外侧的空气或污染物进入、也防止溢出润滑脂或润滑油的回流。

当润滑脂或润滑油从单向阀中溢出后,润滑脂或润滑油会接触到单向阀出口的外部,溢出的润滑脂或润滑油亦可对单向阀出口的外部润滑。

本实用新型中的密封腔中能够完全被润滑脂或润滑油充满,实现更好的润滑效果,并且对润滑脂或润滑油的注入量、增加量,都可以通过肉眼观察单向阀的出口是否有润滑脂或润滑油的溢出进行直观判断。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的牵引装置。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牵引装置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牵引装置的密封结构的示意图,为图2中Z部放大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勺式牵引环的仰视图。

附图中标号说明:

牵引装置100,

勺式牵引环110,勺式牵引环的接触面1101,

单向阀111,注油通道112,连贯油腔113,润滑油腔114、润滑油腔115、润滑油腔116,密封件117,接触区域118,

球式牵引钩120,球式牵引钩的接触面1201,

球状容纳部130,球状容纳部的内壁131,球式牵引钩的外壁132,连接环口133。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意识到,没有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采用其它的可达相同目的的部件等,也可以实践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某些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材料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仅用于示意相对位置关系,某些部位的层厚采用了夸示的绘图方式以便于理解,附图中的层厚并不代表实际层厚的比例关系。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勺式牵引环和球式牵引钩接触面润滑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牵引装置。

下面结合图2、图3和图4说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牵引装置100。

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牵引装置100,牵引装置100包括勺式牵引环110和球式牵引钩120,勺式牵引环110包括一连接环口133,自连接环口133向上隆起的球状容纳部130,如图2和图3所示,在的联接状态下,该球状容纳部130的内壁紧靠于球式牵引钩120的部分外壁,如图3中,勺式牵引环的接触面1101与球式牵引钩的接触面1201接触,形成了共同的接触区域118;在球状容纳部130和球式牵引钩120之间设置有密封件117,该密封件117使接触区域118对外部环境密封,形成密封腔;球状容纳部130上设有注油通道112和排气通道,注油通道112的两端和排气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球状容纳部的内壁131和外壁132,注油通道112位于内壁131的端口在密封腔中位于第一液位高度,排气通道位于内壁131的端口在密封腔中位于第二液位高度,第一液位高度低于第二液位高度。本实施例中的液位高度是指密封腔被灌入润滑脂时,润滑脂受到重力影响形成的液面相对于地表(或连接环口133)的相对高度。本实施例中,注油通道112位于内壁的端口到连接环口的第一垂直距离a小于排气通道位于内壁的端口到连接环口的第二垂直距离b,即距离a小于b。

当勺式牵引环与水平面平行时,连接环口133可以为一平面,该连接环口133所在的平面应与水平面平行。注油通道112位于内壁的端口到连接环口的第一垂直距离小于排气通道位于内壁的端口到连接环口的第二垂直距离,即,注油通道112位于内壁131的端口低于排气通道位于内壁131的端口,润滑脂自密封腔的低处进入后,在密封腔的低处积聚,并将密封腔中的空气逐渐向上挤压,随着密封腔内润滑脂液面的不断升高,密封腔中的空气被从单向阀111中挤出,从而形成“低处注油,高处排气”的结构,最后实现密封腔内的空气完全被润滑脂取代的效果。

优选地,当勺式牵引环110与水平面平行时,排气通道位于球状容纳部内壁131的端口设置在到连接环口133垂直距离的最远处。如图3所示,此时,排气通道位于球状容纳部内壁131的端口距离连接环口133所在平面的最远处,该最远处为向上隆起的球状容纳部130的最高点。在一个优选例中,排气通道的设置位置为:当勺式牵引环110与水平面平行时,排气通道位于球状容纳部130的最高位置。继续如图3所示,勺式牵引环110如脱离球式牵引钩120,则应从竖直方向上将勺式牵引环110提起,即为图中的A方向,而排气通道设在勺式牵引环110从球式牵引钩120相应提起的方向,即图3中A方向。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排气通道内设置一从球状容纳部内壁131向球状容纳部外壁132单向联通的单向阀111。单向阀111用于排出密封腔内的气体。

为了不妨碍球状容纳部130的内壁和球式牵引钩120之间的接触,也为了不妨碍球状容纳部130的外壁132与其他外部连接件的接触,优选地,单向阀111内嵌于球状容纳部130内,本方案中,单向阀111与球状容纳部130的连接方式为:过盈配合。过盈配合作为机械联接的一种,本实用新型中单向阀的联接方式并不仅限于过盈配合,任意可使单向阀111内嵌于球状容纳部130的联接方式皆可为本实用新型所用。

优选地,单向阀111不突出于球状容纳部130的内壁和外壁,如图3所示,单向阀111的轴向长度不大于球状容纳部130的厚度D(该厚度即为球状容纳部的外壁132与内壁131之间的厚度),如此便可将单向阀111完整地内嵌于球状容纳部130内。即,单向阀111的入口不凸出于球状容纳部130的内壁,单向阀111的出口不凸出于球状容纳部130的外壁。虽然,优选地,单向阀111的轴向长度不大于球状容纳部130的厚度D,但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如果单向阀111适当凸出于球状容纳部130的厚度,但该凸出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正常工作的,亦可理解为单向阀111内嵌于球状容纳部130。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在的球状容纳部的内壁131上还设有三个润滑油腔114、115、116,的三个润滑油腔114、115、116呈爪式分布。在球状容纳部的内壁131有凹进部分,该凹进部分的表面与球式牵引钩之间存在距离,该凹进部分将的三个润滑114、115、116油腔连通,形成一连贯油腔113。

具体地,在联接状态下,通过注油通道112将润滑脂导入球状容纳部130和球式牵引钩120的密封腔内。球状容纳部130包围球式牵引钩120外壁的一部分,结合图3和图4,其中在球状容纳部内壁131有凹进部分的表面与球式牵引钩之间存在距离,形成连贯油腔113和三个润滑油腔114、115和116,连贯油腔113使三个润滑油腔114、115、116相互连贯;注油通道112将润滑脂导入连贯油腔113后,进而润滑脂可注入润滑油腔114、115、116内,同时密封腔内的气体从单向阀111中排出;由于,单向阀111此时位于球状容纳部130的最高位置,则单向阀111此时位于密封腔内的液位最高处,当注入的润滑脂充满连贯油腔113和三个润滑油腔114、115、116时,连贯油腔113和三个润滑油腔114、115、116内将无气体,如果继续注入润滑脂,润滑脂将会从单向阀111溢出。

如图4本实用新型勺式牵引环的仰视图所示,可见球状容纳部130的内壁131,单向阀111嵌入于勺式牵引环110的球状容纳部130内,连贯油腔113与润滑油腔114、115、116分别连接,使润滑油腔114、115、116相互连贯,从图3看即为球状容纳部130的凹进部分。润滑油腔114、115、116为爪式分布,在一个优选例中,为三个润滑油腔呈三个扇形的凹进结构,呈以单向阀111为中心向外扩散状,从图4可示,相邻的两个润滑油腔可近乎呈120度夹角向外扩散状。注油通道112的内壁的端口位于润滑油腔114的壁面。

单向阀111位于球状容纳部的内壁131的端口设置于凹进部分的表面。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密封件117使接触区域118对外部环境密封。该密封件117的作用在于,在联接状态下(即在牵引装置的工作状态下),该密封件可防止外部污物进入接触区域118,从而保证接触区域118的清洁,减少机械损耗;该密封件117的作用还在于,防止球状容纳部130和球式牵引钩120之间的润滑脂外溢。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密封件117保持在球状容纳部130上并可随该球状容纳部130相对于球式牵引钩120运动。

优选地,密封件117为沿环形沟槽分布的密封件,密封件117的截面形状不限于圆形、方形、梯形等几何形状,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凡能达到将接触区域118对外部环境密封的目的,皆是为本实用新型的变化例,在此不予赘述。

本实用新型中,单向阀111设置于密封腔内的液位最高处的作用是:由于在勺式牵引环110和球式牵引钩120的联接状态中,由于连贯空腔113和三个润滑油腔114、115和116的容积恒定,在润滑脂通过注油通道112注入的同时,连贯空腔113内的气体可以通过单向阀111从顶部排出,润滑脂注入后,先注满三个润滑油腔114、115和116,再注满连贯空腔113,当润滑脂从单向阀111的顶部溢出时,即表示润滑脂已经接触到连贯油腔113和三个润滑油腔114、115和116的所有的接触面;当勺式牵引环110摆正时(即,当勺式牵引环110与水平面平行时),单向阀111在球状容纳部130的最高位置,如果润滑脂从单向阀111中溢出,即可表示连贯油腔113和三个润滑油腔114、115和116内已经充满润滑脂,润滑脂已经注满连贯空腔113和三个润滑油腔114、115和116。在一个优选例中,当勺式牵引环110与水平面平行时,此时将润滑脂通过注油通道112注入可以最大限度地注入润滑脂的体积量。

由于球状容纳部130(或者勺式牵引环110)可相对于球式牵引钩120运动。因此,当球状容纳部130相对于球式牵引钩120运动时,连贯油腔113和三个润滑油腔114、115和116亦随球状容纳部130相对于球式牵引钩120运动,连贯油腔113和三个润滑油腔114、115和116所经过的球式牵引钩120的接触面1201皆可与润滑脂接触,从而达到牵引装置100边工作边润滑的目的,可有效防止牵引装置100的损耗。

如果牵引装置工作时间较久,还可视情况而定是否需要补充润滑脂。如果需要,可向注油通道112内注入滑润油,当看见滑润油从单向阀111的出口溢出时,该状态表明完成注油。

本实用新型在现有基础上,通过增设一个位于球状容纳部130最高位的单向阀来排出球状容纳部130和球式牵引钩120之间密封腔内的气体,由于注油通道112低于排气通道,形成一“低处注油,高处排气”的结构形态,使通过注油孔注油通道注入的润滑脂能够更好的分配到三个油腔,从而润滑球状容纳部130和球式牵引钩120所有的接触面118;在注油的同时,通过单向阀111排出密封腔内的气体;同时,单向阀111的设置能够阻止外部杂质或异物进入球状容纳部130和勺式牵引钩120之间的密封腔。并且在联接状态下,对润滑脂的注入量、增加量,都可以通过肉眼观察单向阀的出口是否有润滑脂的溢出进行判断。由于排气通道内设单向阀,因此,同时可以防止密封腔外侧的空气或污染物进入、也防止溢出润滑脂的回流。当润滑脂从单向阀111中溢出后,润滑脂会接触到单向阀出口的外部,溢出的润滑脂亦可对单向阀出口的外部润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单向阀可以实现对控制润滑脂用量的控制,结构简单、效果好。并且在联接状态下,对润滑脂的注入量、增加量,都可以通过观察单向阀的出口是否有润滑脂的溢出进行判断。

注油通道112可为一注油嘴,在注油后,外部封有注油嘴密封件将该注油嘴封闭。更可优选地,可从外部通过注油通道112向连贯油腔113内单向地注入润滑脂,从而防止滑润油因注入过多而导致润滑脂从注油通道112倒灌而出。

当润滑脂从单向阀111中溢出后,润滑脂会接触到单向阀111出口的外部,溢出的润滑脂亦可对单向阀111出口的外部润滑,从而减少球状容纳部130外壁的磨损。

综上可知,本实用新型中的密封腔中能够完全被润滑脂充满,杜绝空气残留,实现更好的润滑效果,并且对润滑脂的注入量可以通过肉眼直观判断。

以上具体地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公开的实施方式,相反,本实用新型意图涵盖包含在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各种修改和等效置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