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拆式胎压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79423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快拆式胎压传感器。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文献号CN 104417292 A于2015年03月18日公开了一种胎压传感器,装配于一轮框上,所述轮框包含有一组装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胎压传感器包含有:一传感器本体,包含有一气嘴组装孔、一胎压感测模块、以及一更新连接端口,所述胎压感测模块设置于所述传感器本体内以检测胎压而输出一轮胎状态信息,所述更新连接端口电性连接所述胎压感测模块以接收一使所述胎压感测模块进行更新的更新韧体数据;一进气气嘴,包含一插设于所述气嘴组装孔内的接设段、以及一进气段,所述进气段连接所述接设段并穿设所述组装通孔地朝一框外方向沿伸以供使用者连接输入气体;以及一气嘴固定件,穿设于所述气嘴组装孔以组接所述进气气嘴与所述气嘴组装孔。这种胎压传感器结构复杂,难于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易操作、安全可靠的快拆式胎压传感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快拆式胎压传感器,包括与传感器本体相接的气嘴,其结构特征是所述传感器本体上设置有快拆开关,该快拆开关包括插装在传感器本体上的开关弹片,气嘴的端部设置有锁定沟,开关弹片上设置有锁定孔,气嘴的端部及锁定沟插装在传感器本体上,锁定沟勾挂在锁定孔中。

进一步,所述传感器本体上设置有插装孔,气嘴的端部及锁定沟插装在插装孔中。

进一步,所述插装孔中设置有导向凸台,气嘴上设置有导向槽,导向凸台滑动的插装在导向槽中。

进一步,所述气嘴的端部设置有弧形的引导斜面,锁定沟位于引导斜面的后侧。

进一步,所述传感器本体上设置有用于插装开关弹片的装配孔,开关弹片包括位于端部的插脚以及位于中部的基板,该插脚插装在装配孔中,基板上突出的朝下设置有定位板,锁定孔设置在定位板上。

进一步,所述开关弹片的两端呈喇叭状朝外张开。

进一步,所述传感器本体上设置有用于插装定位板的装配槽。

进一步,所述装配槽横穿导向凸台。

本实用新型在传感器本体上设置有快拆开关,该快拆开关包括插装在传感器本体上的开关弹片,气嘴的端部设置有锁定沟,开关弹片上设置有锁定孔,气嘴的端部及锁定沟插装在传感器本体上,锁定沟勾挂在锁定孔中;通过按压开关弹片便可使得锁定沟与锁定孔脱开,最终实现气嘴与传感器本体脱开,此时可轻松取出气嘴。

本实用新型中的插装孔中设置有导向凸台,气嘴上设置有导向槽,导向凸台滑动的插装在导向槽中,通过设计导向凸台以及导向槽,气嘴与传感器本体之间的连接更加准确且灵活,从而降低了组装强度。

本实用新型中的气嘴的端部设置有弧形的引导斜面,锁定沟位于引导斜面的后侧,从而可以降低气嘴与传感器本体组装时的装配强度。

本实用新型中的开关弹片的两端呈喇叭状朝外张开,传感器本体上设置有用于插装定位板的装配槽,于是,开关弹片与传感器本体的连接非常的牢靠,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以及安全性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易操作、安全可靠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传感器本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开关弹片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气嘴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组装后的局部剖切示意图。

图中:1为开关弹片,1.1为锁定孔,1.2为定位板,1.3为基板,1.4为插脚,2为传感器本体,2.1为插装孔,2.2为导向凸台,2.3为装配孔,2.4为装配槽,3为气嘴,3.1为锁定沟,3.2为导向槽,3.3为引导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图5,本快拆式胎压传感器,包括与传感器本体2相接的气嘴3,所述传感器本体2上设置有快拆开关,该快拆开关包括插装在传感器本体2上的开关弹片1,气嘴3的端部设置有锁定沟3.1,开关弹片1上设置有锁定孔1.1,气嘴3的端部及锁定沟3.1插装在传感器本体2上,锁定沟3.1勾挂在锁定孔1.1中。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本体2上设置有插装孔2.1,气嘴3的端部及锁定沟3.1插装在插装孔2.1中。

所述插装孔2.1中设置有导向凸台2.2,气嘴3上设置有导向槽3.2,导向凸台2.2滑动的插装在导向槽3.2中。

所述气嘴3的端部设置有弧形的引导斜面3.3,锁定沟3.1位于引导斜面3.3的后侧。

所述传感器本体2上设置有用于插装开关弹片1的装配孔2.3,开关弹片1包括位于端部的插脚1.4以及位于中部的基板1.3,该插脚1.4插装在装配孔2.3中,基板1.3上突出的朝下设置有定位板1.2,锁定孔1.1设置在定位板1.2上。

所述开关弹片1的两端呈喇叭状朝外张开。

所述传感器本体2上设置有用于插装定位板1.2的装配槽2.4。

所述装配槽2.4横穿导向凸台2.2。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