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27279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油泵。



背景技术:

在轮内电动机中需要向作为构成部件的电动机、轴承、齿轮供给用于润滑及冷却的油的油泵,从油路的密封性的观点出发,优选油泵装入轮内电动机的壳体内部。

在将电动机旋转用高减速比的减速器减速来驱动车轮的情况下,若减速比为10且车轮的转速为1500rpm,则电动机转速达到15000rpm这样的高速旋转。若用这样高速旋转的电动机旋转轴来驱动油泵,则会导致振动且使油泵的耐久性恶化。

为了解决该问题,目前例如已知有日本专利第4501911号公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轮内电动机结构具备电动机、轮圈、副轴齿轮(countergear)以及呈同心状配置在副轴齿轮的内部的油泵,油泵的旋转轴与副轴齿轮的旋转轴一体地连结。副轴齿轮将电动机的旋转减速而向轮圈传递,因此与用电动机直接驱动油泵的情况相比,能够使油泵进行低速旋转,从振动及耐久性的观点来说是有利的。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450191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就专利文献1的轮内电动机而言,副轴齿轮的转速没有被充分减速,从油泵的低速旋转这样的观点来说存在改善的余地。

另外,由于轮内电动机安装于车辆的悬架装置,因此轮内电动机的重量增加时车辆的簧下质量会增加。由于簧下质量的增加使车辆的乘车感觉恶化,因此期望轮内电动机的轻量化。另外,为了避免在安装于车辆的状态下轮内电动机与车身或悬架装置发生干涉,期望减小轮内电动机的轴线方向尺寸。

本发明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作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油泵的转速低速化且实现轮内电动机的小型轻量化的结构。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具备:轮毂轴承部,其具有与车轮一体旋转的旋转圈、与旋转圈同轴地配置的固定圈以及配置在旋转圈与固定圈之间的环状间隙的多个滚动体;电动机部,其对旋转圈进行驱动;减速部,其包括与旋转圈同轴地结合的输出轴和与电动机部的电动机旋转轴结合的输入齿轮,且将电动机旋转轴的旋转减速而向旋转圈传递的减速部;以及油泵,其与轮毂轴承部同轴地配置且被输出轴驱动。

根据本发明,由于油泵与轮毂轴承部同轴地配置且被输出轴驱动,因此能够以与车轮相同的转速对油泵进行驱动。因此,油泵能够以低速旋转,不会产生振动的问题,耐久性得以提高。需要说明的是,旋转圈及固定圈相当于滚动轴承的外圈及内圈。油泵只要是能够被输入输出轴的转速的构件即可,可以直接从输出轴向油泵传递旋转,也可以间接从输出轴向油泵传递旋转,没有特别限定。例如油泵可以与输出轴的端部结合,或者也可以与输出轴的外周面卡合,或者还可以与旋转圈结合或卡合。

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旋转圈为外圈,固定圈为配置在外圈的中心孔的内圈,油泵设置于外圈的外周。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由于油泵设置于外圈的外周,因此能够将油泵的轴线方向位置与轮毂轴承部重叠配置。因此,轮毂轴承部的轴线方向尺寸不会变大,能够将轮毂轴承部整体收容在轮圈的内部空间区域。另外,由于使轮毂轴承部的作为构成要件的外圈及内圈中的外圈旋转,因此能够使减速部及电动机从轮毂轴承部的轴线偏置配置。由此,能够实现减速部的多级化及高减速比化、以及电动机的小型轻量化,进而实现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小型轻量化。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外圈在轴线方向一侧具有用于与车轮结合的结合部,油泵配置在结合部与输出齿轮之间。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由于油泵配置在结合部与输出齿轮之间,因此能够有效地利用结合部与输出齿轮之间的空间。

作为另一实施方式,外圈在轴线方向一侧具有用于与车轮结合的结合部,油泵配置在从输出齿轮观察时与结合部相反侧的轴线方向另一侧。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有效地利用在外圈的轴线方向另一侧的端部的外周与减速部之间划出的空间。另外,能够将减速部的轴线方向位置与油泵重叠,能够减小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轴线方向尺寸。

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油泵包括内转子及外转子,内转子的内周面与外圈的外周面卡合。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作为油泵,可以使用次摆线泵、摆线泵或渐开线齿轮泵。或者,作为另一实施方式,油泵可以是其它方式的泵。

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在输出齿轮的端面同轴地形成有环状的凹部,在该凹部设置有油泵。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即便在轮毂轴承部设置油泵,也能够减小轮毂轴承部的轴线方向尺寸。作为一例,通过使输出齿轮的外周部比半径方向中间部向轴线方向一侧突出并减小半径方向中间部的厚度,由此能够在输出齿轮的半径方向中间部形成环状的凹部。并且,将油泵设置于输出齿轮的凹部为好。

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在外圈的外周面从轴线方向一侧至轴线方向另一侧地设置有外径固定的花键槽,输出齿轮的内周面及内转子的内周面与花键槽嵌合。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在外圈外周未设置环状的台阶,能够利用共通的花键槽来使输出齿轮及内转子与外圈嵌合,从而提高组装效率。另外,无需为了将内转子嵌合于外圈而将外圈形成为薄壁且小径,能够防止外圈的强度降低。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固定圈为外圈,旋转圈为配置在外圈的中心孔的内圈。这样,本发明可以通过前述的外圈旋转且内圈固定的轮毂轴承部实现,或者也可以通过内圈旋转且外圈固定的轮毂轴承部实现。需要说明的是,内圈并不限定于环状。内圈也可以是实心的轴体。

作为一实施方式,油泵与输出轴卡合或结合。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将油泵与细长的输出轴邻接配置,从而提高油泵的布局的自由度。

【发明效果】

这样,根据本发明,利用被充分减速了的旋转来驱动油泵,因此能够使油泵的振动比现有技术少从而提高耐久性。另外,能够实现轮内电动机的小型轻量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2是示意性表示该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3是取出油泵而示出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纵剖视图。图2是示意性表示该实施方式的侧视图,表示沿着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轴线方向观察的状态。在图1中,将纸面左侧设为车宽方向外侧,将纸面右侧设为车宽方向内侧。在图1及图2中,将纸面上侧设为车辆上方,将纸面下侧设为车辆下方。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10具备设置在未图示的车轮的中心的轮毂轴承部11、驱动车轮的电动机部21以及将电动机部的旋转减速而向轮毂轴承部11传递的减速部31。电动机部21及减速部31从轮毂轴承部11的轴线o偏置配置。轴线o沿着车宽方向延伸。

如图1所示,轮毂轴承部11设置为外圈旋转且内圈固定,具备与未图示的轮圈结合的作为轮毂的外圈12、配置在外圈12的内周的内侧固定构件13以及配置在外圈12与内侧固定构件13之间的环状间隙的多个滚动体14。内侧固定构件13包括非旋转的固定轴15、内圈16及防脱螺母17。固定轴15沿着轴线o方向延伸,在轴线o方向一侧形成为小径且在轴线o方向另一侧形成为大径。并且,固定轴15的轴线o方向另一侧指向车宽方向内侧且安装于支架101。另外,固定轴15的轴线o方向一侧指向车宽方向外侧且在外周嵌合环状的内圈16。进而,在固定轴15的轴线o方向一侧的端部螺合有防脱螺母17以防止内圈16脱落。在以下的说明中,轴线o方向一侧意味着车宽方向外侧,轴线o方向另一侧意味着车宽方向内侧。支架101与悬架构件116连结。

滚动体14在轴线o方向分离配置多列。内圈16的外径面构成第一列滚动体14的内侧轨道面,与外圈12的轴线o方向一侧的内径面相面对。与此相对,固定轴15的轴线o方向中央部的外周构成第二列滚动体14的内侧轨道面,与外圈12的轴线o方向另一侧的内径面相面对。

在外圈12的轴线o方向一侧的端部形成有结合部12f。结合部12f为凸缘,构成用于与制动转子102及未图示的车轮同轴地结合的结合部。外圈12利用结合部12f与车轮结合而与车轮一体旋转。

电动机部21具有电动机旋转轴22、转子23、定子24及电动机壳体25,这些构件按顺序从电动机部21的轴线m向外径侧依次配置。电动机部21是内转子、外定子形式的径向间隙型电动机,但也可以是其它形式。例如虽未图示,但电动机部21可以是轴向间隙型。

成为电动机旋转轴22及转子23的旋转中心的轴线m与轮毂轴承部11的轴线o平行地延伸。即,电动机部21以与轮毂轴承部11的轴线o分离的方式偏置配置。另外,如图1所示,电动机部21的轴线方向位置与轮毂轴承部11的内侧固定构件13重合。由此,能够缩短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10的轴线方向尺寸。电动机旋转轴22的两端部经由滚动轴承27、28旋转自如地支承于电动机壳体25。电动机壳体25为大致圆筒形状,在轴线m方向一侧的端部与主体壳体38一体地结合,且在轴线m方向另一侧的端部被密封。电动机部21对外圈12进行驱动。

减速部31为三轴的平行轴齿轮减速器,具有与外圈12的外周面同轴设置的输出齿轮36、与电动机部21的电动机旋转轴22同轴地结合的输入齿轮32、从输入齿轮32向输出齿轮36传递旋转的多个中间齿轮33、35、以及收容这些齿轮的主体壳体38。

输入齿轮32为小径的外齿轮,是在沿着轴线m配置的轴部32s的轴线方向一侧的端部外周形成的多个齿。轴部32s的轴线方向另一侧的端部外周插入到在电动机旋转轴22的轴线方向一侧的端部形成的中心孔而以无法相对旋转的方式与电动机旋转轴22嵌合。轴部32s在输入齿轮32的两端侧经由滚动轴承32m、32n旋转自如地支承于主体壳体38。主体壳体38以包围彼此平行地延伸的轴线o、m、r的方式覆盖减速部31及轮毂轴承部11,并且覆盖减速部31的轴线方向两侧。轴部32s构成减速部31的输入轴。主体壳体38的轴线方向一侧的端面与制动转子102对置。主体壳体38的轴线方向另一侧的端面与电动机壳体25结合。电动机壳体25附设于主体壳体38,从主体壳体38向轴线方向另一侧突出。主体壳体38收容减速部31的所有的旋转要件(轴及齿轮)。

主体壳体38在比支架101靠上侧的位置与悬架构件115连结。即,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10在主体壳体38及支架101这两处安装于电动车辆的悬架装置。

小径的输入齿轮32与大径的成为外齿轮的第一中间齿轮33啮合。中间齿轮33通过中间轴34而与小径的成为外齿轮的第二中间齿轮35同轴地结合。中间轴34的两端部经由滚动轴承34m、34n旋转自如地支承于主体壳体38。第一中间齿轮33及第二中间齿轮35配置在滚动轴承34m与滚动轴承34n之间,彼此邻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中间齿轮33与中间轴34一体地形成,第二中间齿轮35以无法相对旋转的方式嵌合于中间轴34的外周。穿过中间轴34的中心的轴线r与轮毂轴承部11的轴线o平行地延伸。由此,减速部31从轮毂轴承部11偏置配置。小径的第二中间齿轮35与大径的输出齿轮36啮合。轴线o、r、m的位置关系如图2所示那样。减速部31是具有彼此平行延伸的轴线o、r、m的平行三轴式齿轮减速器。

输出齿轮36为外齿轮,外圈12以无法相对旋转的方式嵌合于输出齿轮36的中心孔。上述嵌合是花键嵌合或者锯齿嵌合。输出齿轮36的齿顶及齿根比外圈12的外周面大径。并且,沿着轴线o方向观察时,输出齿轮36的外周部与第一中间齿轮33的外周部重合。在输出齿轮36的中心形成有筒部36c。筒部36c的两端部从输出齿轮36的两端面突出,并经由滚动轴承36m、36n分别旋转自如地支承于主体壳体38。与外圈12嵌合的筒部36c构成减速部31的输出轴。

在主体壳体38的轴线方向两端分别形成有用于供外圈12贯穿的开口。在各开口设有对该开口与外圈12之间的环状间隙进行密封的密封件37c、37d。因此,成为旋转体的外圈12中的除了轴线o方向一侧的端部以外的部分由主体壳体38覆盖。换言之,轮毂轴承部11除了两端部以外收容于主体壳体38。另外,主体壳体38跨彼此平行的三根轴线o、r、m地设置。

如图1所示,第一中间齿轮33、第二中间齿轮35及中间轴34比外圈12靠外径侧配置。另外,第一中间齿轮33、第二中间齿轮35及中间轴34以与外圈12的轴线o方向位置重叠的方式配置。输入齿轮32及输出齿轮36也同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中间齿轮33整体及第二中间齿轮35整体比外圈12靠外径侧配置。或者,作为未图示的变形例,也可以将中间轴34延伸地较长而使大径的第一中间齿轮33与小径的第二中间齿轮35分离,沿着轴线o方向观察将第一中间齿轮33的外周以与外圈12重叠的方式配置。

回到本实施方式的说明,如图1所示,输出齿轮36配置在如下的轴线方向区域,该轴线方向区域是从配置在最靠轴线o方向一侧的列上的滚动体14的中心的轴线方向位置至配置在最靠轴线o方向另一侧的列上的滚动体14的中心的轴线方向位置为止的区域。由此,外圈12在车轮的驱动中稳定地支承于多列滚动体14、14。

如图2所示,轮毂轴承部11及减速部31配置在具有与和外圈12结合的轮圈的轮辋内径相等的直径的圆103c中。具体而言,输出齿轮36配置在圆103c中。由此,轮毂轴承部11、减速部31及电动机部21能够全部收纳在轮圈中。

其中,电动机部21比轮圈靠车宽方向内侧配置,从而避免与车轮104发生干涉。车轮104是具有轮圈105及与嵌合于轮圈105的外周的轮胎106的公知的车轮。车轮104与轮毂轴承部11同轴地结合且具有与共通的轴线o。

减速部31的轴线r比轴线o靠上方配置。电动机部21的轴线m比轴线r靠上方配置。由此,能够容易地确保从路面至减速部31的间隙以及从路面至电动机部21的间隙。

接着,对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润滑油路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润滑油路,具有储油部51、吸入油路52、油泵53、喷出油路54、输入轴油路55、转子油路56、贯通孔57及中间轴油路58,且它们按顺序连接。储油部51是主体壳体38的内部空间,占据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10的下部。贮存在储油部51的润滑油被输出齿轮36的外周刮起而进行润滑。

油泵53与外圈12的外周同轴地配置。图3是表示取出油泵53且沿着轴线方向观察的状态的图。油泵53是具有外转子53j及内转子53k的次摆线泵。外转子53j收纳于在主体壳体38上形成的圆形的室53h。外圈12(图1)插入到内转子53k的中心孔531,内转子53k的内周面与外圈12的外周面卡合而使两者一体旋转。

如图1所示,油泵53配置在结合部12f与输出齿轮36之间。就输出齿轮36而言,具有齿顶及齿根的外周部在轴线o方向上形成得厚,将中心部与外周部结合的半径方向中间部在轴线o方向上形成得薄。并且,外周部以比半径方向中间部向轴线o方向一侧突出的方式形成。因此,在输出齿轮36的轴线o方向一侧的端面形成有环状的凹部36d。油泵53设置于凹部36d。由此,即便将油泵53附设于外圈12,轮毂轴承部11的轴线o方向尺寸也不会变大。需要说明的是,油泵53的内转子与输出齿轮36的中心部嵌合,但作为未图示的变形例,内转子也可以与外圈12的外周嵌合。

在主体壳体38的轴线方向一侧的壁厚内部形成有吸入油路52及喷出油路54。吸入油路52沿着上下方向延伸,在下端与储油部51连接,在上端与油泵53的吸入口连接。喷出油路54沿着上下方向延伸,在下端与油泵53的喷出口连接,上端与输入轴油路55的轴线方向一侧的端部连接。

输入轴油路55是轴部32s的中心孔且沿着轴线m延伸。输入轴油路55的轴线方向另一侧的端部与转子油路56的内径侧端连接。转子油路56从电动机旋转轴22的内部至转子23地向外径方向延伸。转子油路56的外径侧端与定子24的定子线圈24c面对。

贯通孔57设置于电动机部21的下部,贯穿对电动机壳体25的内部空间与主体壳体38的内部空间进行分隔的分隔壁25w。贯通孔57的一端与电动机壳体25内部的底面以相同的高度连接。贯通孔57的另一端与中间轴油路58的端部面对。中间轴油路58形成于中间轴34且沿着轴线r延伸。

对润滑油路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通过外圈12旋转来驱动油泵53期间,润滑油从储油部51通过吸入油路52而被吸入油泵53。接着,润滑油从油泵53喷出,通过喷出油路54、输入轴油路55而向电动机部21供给。需要说明的是,贮存在储油部51的润滑油以及在吸入油路52及喷出油路54中流动的润滑油被主体壳体38冷却。

接着,润滑油在转子油路56中流动,向定子线圈24c喷射而对电动机部21进行冷却。接着,润滑油沿着电动机壳体25的内周面滑落,通过贯通孔57而向减速部31供给,对各旋转要件(轴、齿轮及滚动轴承)进行润滑,贮存在主体壳体38的下部即储油部51。或者,润滑油从贯通孔57在中间轴油路58中流动,接着,对各旋转要件(轴、齿轮及滚动轴承)进行润滑并贮存在储油部51。接着,润滑再次被油泵53吸入,在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10的内部进行循环。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油泵53与外圈12同轴地配置且被外圈12驱动,因此,能够以与车轮相同的转速(1500rpm以下)驱动油泵53。因此,油泵53能以低速旋转,不会产生振动的问题,耐久性得以提高。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将输出齿轮36同轴地设置在外圈12的外周面,因此能够将减速部31从轮毂轴承部11偏置配置,从而设置成多级多轴的平行轴式齿轮减速器。因此,能够实现电动机部21的高旋转化及小型轻量化,进而实现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10的小型轻量化。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油泵53附设于外圈12的外周,因此能够将油泵53的轴线方向位置与轮毂轴承部11重叠配置。因此,轮毂轴承部11的轴线方向尺寸不会变大,能够将轮毂轴承部11整体收容在轮圈的内部空间区域。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外圈12在轴线o方向一侧具有用于与车轮结合的结合部12f,油泵53配置在结合部12f与输出齿轮36之间,因此能够有效地利用结合部12f与输出齿轮36之间的空间。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油泵53包括外转子53j及内转子53k(图3)、内转子53k的中心孔531的内周面与外圈12的外周面卡合。由此,作为油泵53,可以使用次摆线泵、摆线泵或渐开线齿轮泵。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在输出齿轮36的轴线o方向一侧的端面同轴地形成有环状的凹部36d,油泵53设于凹部36d,因此即便在轮毂轴承部11设置油泵53,轮毂轴承部11的轴线o方向尺寸也不会变大。

接着,对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纵剖视图。针对另一实施方式,对与前述的实施方式共通的结构标注同一附图标记而省略说明,以下对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油泵53配置在从输出齿轮36观察时与结合部12f相反侧的轴线o方向另一侧。第一中间齿轮33在比外圈12靠外径侧的位置以与外圈12的轴线方向位置重叠的方式配置,因此在第一中间齿轮33与外圈12之间划分出空间。在该空间配置油泵53。

在外圈12的外周从轴线方向一侧至轴线方向另一侧地形成有外径固定的花键槽12s。花键槽12s在轴线方向一侧与形成在输出齿轮36的内周面上的花键槽嵌合,在轴线方向另一侧与形成在内转子53k的中心孔531的内周面上的花键槽嵌合。

另一实施方式的润滑油回路取代前述的转子油路而具有定子油路59。定子油路59是设置在电动机壳体25的内部且沿着定子24的端面呈环状延伸的管路。定子油路59与喷出油路54的上端连接。在定子油路59隔开间隔地设置多个指向定子24的端面的喷嘴59n。从喷出油路54向电动机部21供给的润滑油从喷嘴59n向定子24喷射来冷却定子24。接着,润滑油沿着电动机壳体25的内周面滑落,从贯通孔57排出,而从电动机部21向减速部31供给。

在电动机旋转轴22的轴线o方向一侧的端部形成有突出部22p。突出部22p沿着轴线m延伸,插入到轴部32s的中心孔。由此,输入齿轮32与电动机旋转轴22同轴地结合。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外圈12在轴线o方向一侧具有用于与车轮结合的结合部12f,油泵53配置在从输出齿轮36观察时与结合部12f相反侧的轴线o方向另一侧。由此,能够有效地利用第一中间齿轮33与外圈12之间的空间。另外,能够将第一中间齿轮33的轴线方向位置与油泵53重叠,减小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20的轴线方向尺寸。

另外,根据另一实施方式,在外圈12的外周未设置环状的台阶,能够利用共通的花键槽12来使输出齿轮36及内转子53k与外圈12嵌合,从而提高组装效率。另外,不需要为了将内转子53k嵌合于外圈12而将外圈12形成为薄壁且小径,能够防止外圈12的强度降低。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30的纵剖视图。针对又一实施方式,对与前述的实施方式共通的结构标注同一附图标记而省略说明,以下,对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在又一实施方式中,油泵53附设于主体壳体38的外壁面。

对图5的实施方式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不同点进行说明,轮毂轴承部11设置为内圈旋转且外圈固定,减速部31是还具有中间轴42的四轴的平行轴齿轮减速器。

如图5所示,轮毂轴承部11具有作为旋转要件的内圈46、作为固定要件的外圈47、以及配置在上述内外圈之间的环状间隙的多个滚动体48。在外圈47的外周面竖立设置有凸缘。在外圈凸缘上沿周向隔开间隔地穿设有贯通孔。各贯通孔与轴线o平行地延伸,螺栓47b从轴线o方向一侧穿过各贯通孔。各螺栓47b的轴部与穿设在主体壳体38的正面部分38f的内螺纹孔螺合。由此,外圈47与正面部分38f连结固定。需要说明的是,正面部分38f是覆盖减速部31的轴线o方向一侧的端部的壳体壁部。另外,背面部分38b是覆盖减速部31的轴线o方向另一侧的端部的壳体壁部。

内圈46是比外圈47长的筒状体,穿过外圈47的中心孔。在从外圈47向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30的外部突出的内圈46的轴线o方向一侧的端部形成有结合部46f。结合部46f为凸缘,构成用于与未图示的制动转子及车轮同轴地结合的结合部。内圈46通过结合部46f与车轮结合而与车轮一体地旋转。

在内圈46与外圈47之间的环状间隙配置有多列滚动体48。内圈46的轴线o方向一侧的外周面构成第一列滚动体48的内侧轨道圈。在内圈46的轴线o方向另一侧的端部外周嵌合内侧轨道圈46r,内侧轨道圈46r的外周面构成第二列滚动体48的内侧轨道圈。在内圈46与外圈47之间的环状间隙还夹设有密封件49。密封件49对环状间隙的两端进行密封以阻止灰尘及异物的侵入。在内圈46的轴线o方向另一侧的端部的中心孔插入减速部31的输出轴45并进行花键嵌合。

减速部31的中间轴42与轴线o平行地延伸,中间轴42的两端经由轴承42m、42n旋转自如地支承于主体壳体38的正面部分38f及背面部分38b。在中间轴42的中央部同轴地设有第三中间齿轮41及第四中间齿轮43。第三中间齿轮41及第四中间齿轮43为外齿的斜齿轮,第三中间齿轮41的直径比第四中间齿轮43的直径大。

相对小径的第二中间齿轮35与相对大径的第三中间齿轮41啮合。相对小径的第四中间齿轮43与相对大径的输出齿轮44啮合。输出齿轮44为与输出轴45同轴设置的外齿轮,为斜齿轮。输出轴45在比输出齿轮44靠轴线o方向一侧的位置经由滚动轴承45m旋转自如地支承于主体壳体38的正面部分38f。另外,输出轴45在比输出齿轮44靠轴线o方向另一侧的位置经由滚动轴承45n旋转自如地支承于主体壳体38的背面部分38b。

输出轴45的轴线o方向另一侧的端部贯穿背面部分38b地延伸,与油泵53结合。油泵53安装于背面部分38b的外侧壁面,从背面部分38b的外侧壁面突出。

根据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油泵53与轮毂轴承部11的轴线o同轴地配置且被输出轴45驱动。由此,能够以与车轮相同的转速对油泵53进行驱动。因此,油泵53能够以低速旋转,不会产生振动的问题,耐久性得以提高。

另外,根据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固定圈为外圈47,旋转圈为配置在外圈47的中心孔的内圈46。这样,本发明可以通过图1及图4所示的外圈旋转且内圈固定的轮毂轴承部11实现,或者也可以通过图5所示的内圈旋转且外圈固定的轮毂轴承部11实现。

另外,根据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油泵53与输出轴45的端部结合。由此,能够将油泵53与细长的输出轴45邻接配置。因此,油泵53的布局的自由度得以提高,例如能够将油泵53以从壳体38的背面部分38b突出的方式附设于壳体38。另外,能够使油泵53的外径尺寸接近输出轴45的外径尺寸,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减小油泵53的外径尺寸。或者,作为未图示的变形例,油泵也可以与输出轴45的外周面卡合。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图示的实施方式。可以对图示的实施方式在与本发明相同或等同的范围内施加各种修正或变形。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在电气机动车及混合动力车辆中被有利地利用。

附图标记说明:

10、20、30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11轮毂轴承部、12外圈、12f结合部、12s花键槽、13内侧固定构件、14滚动体、15固定轴、16内圈、21电动机部、22电动机旋转轴、23转子、24定子、24c定子线圈、25电动机壳体、25w分隔壁、31减速部、32输入齿轮、32s轴部、33第一中间齿轮、34中间轴、35第二中间齿轮、36输出齿轮、36c筒部、36d凹部、38主体壳体、51储油部、52吸入油路、53油泵、53h室、53j外转子、53k内转子、531中心孔、54喷出油路、55输入轴油路、56转子油路、57贯通孔、58中间轴油路、59定子油路、59n喷嘴、101支架、102制动转子、103c圆、104车轮、105轮圈、106轮胎、115、116悬架构件、o、r、m轴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