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保险杠防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08962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车辆保险杠防护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保护结构,具体涉及车辆保险杠防护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汽车的前保险杆通常通过包括由未填充结构制成的保险杆框架结构、冲撞减震器、将框架结构连接到主体的连接元件,和保险罩。

保险杆的冲撞减震器是这样的部件,其被安装层用于减小在热河碰撞期间产生的冲撞向主题的传导,并且冲撞减震器由天然橡胶类型的材料制成,但是当在弹性特征方面对比时,它的弹性与通过应用改良而获得的弹性相比是不够的,所以本发明未采用一般所用的泡沫填充结构,而选用机械结构进行弹力补充,在碰撞时刻,能够将能量吸收,并减少对车辆及车内人员的损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车辆受到撞击时,减少冲撞力,保护撞击对车辆及车内人员的损害,目的在于提供车辆保险杠防护结构,解决上述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车辆保险杠防护结构,包括在车架与保险杆骨架中间设置有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为长方体,缓冲装置前端设置有至少一个防撞柱,防撞柱上端面与缓冲装置上方内侧端面连接,防撞柱下端面与缓冲装置下方内侧端面连接,防撞柱后方安装有第一阻挡杆,第一阻挡杆后方安装有第二阻挡杆,第一阻挡杆与第二阻挡杆交叉安装,阻力装置一端连接在第一阻挡杆中部的端面上,另一端与第二阻挡杆中部端面连接,车辆在受到撞击时,若撞击力穿过车架到达缓冲装置时,缓冲装置通过防撞柱、第一阻挡杆、第二阻挡杆、阻力装置能够将冲击力减缓。所述阻力装置包括伸缩杆、弹簧,当阻力装置受到撞击时,伸缩杆伸长,弹簧从压紧状态回复,减缓冲击力。

所述第一阻挡杆包括连接头、阻挡板,所述连接头与缓冲装置内壁连接,连接方式为焊接,阻挡板选用合金弹簧钢为材料。连接头焊接在缓冲装置的内壁上,能够在受到冲击时,将冲击力向缓冲装置整体施力,从而缓解在受到冲击时,第一阻挡杆所承受的力。所述防撞柱与缓冲装置上端面连接处的接触面积小于防撞柱与缓冲装置下端面的接触面积。上端面接触面积小于下端面接触面积是为了,在收到防撞柱不能承受的巨大冲击力时,从上端面进行断裂,使防撞柱能够卡在第一阻挡杆与第二阻挡杆当中。所述车架与缓冲装置通过螺纹连接,缓冲装置后端焊接在保险杆骨架上。螺纹连接能够让缓冲装置和车架进行分离,便于拆卸。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车辆保险杠防护结构,第一阻挡杆与第二阻挡杆交叉放置,能够有效防止正面冲击;

2、本发明车辆保险杠防护结构,设置有阻力装置,能够施加反向力,对冲撞力进行缓冲;

3、本发明车辆保险杠防护结构,设置有车架、缓冲装置、保险杠骨架三层结构,能够有效保护车内人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

本技术:
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缓冲装置后视图;

图3为本发明缓冲装置侧视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车架,2-保险杆骨架,3-缓冲装置,31-防撞柱,32-第一阻挡杆,33-第二阻挡杆,34-阻力装置,321-连接头,322-阻挡板,341-伸缩杆,342-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一

如图1、2所示,本发明车辆保险杠防护结构,包括在车架1与保险杆骨架2中间设置有缓冲装置3,所述缓冲装置3为长方体,缓冲装置3前端设置有至少一个防撞柱31,防撞柱31上端面与缓冲装置3上方内侧端面连接,防撞柱31下端面与缓冲装置下方内侧端面连接,防撞柱31后方安装有第一阻挡杆32,第一阻挡杆32后方安装有第二阻挡杆33,第一阻挡杆32与第二阻挡杆33交叉安装,阻力装置34一端连接在第一阻挡杆32中部的端面上,另一端与第二阻挡杆33中部端面连接,车辆在受到撞击时,若撞击力穿过车架1到达缓冲装置3时,缓冲装置3通过防撞柱31、第一阻挡杆32、第二阻挡杆33、阻力装置34能够将冲击力减缓。

实施例二

如图1、2、3所示,所述阻力装置34包括伸缩杆341、弹簧342,当阻力装置34受到撞击时,伸缩杆341伸长,弹簧342从压紧状态回复,减缓冲击力。所述第一阻挡杆32包括连接头321、阻挡板322,所述连接头321与缓冲装置内壁连接,连接方式为焊接,阻挡板322选用合金弹簧钢为材料。所述防撞柱31与缓冲装置3上端面连接处的接触面积小于防撞柱31与缓冲装置下端面的接触面积。所述车架1与缓冲装置3通过螺纹连接,缓冲装置3后端焊接在保险杆骨架2上,能够在受到冲击时,将冲击力向缓冲装置3整体施力,从而缓解在受到冲击时,第一阻挡杆32所承受的力。所述防撞柱31与缓冲装置3上端面连接处的接触面积小于防撞柱31与缓冲装置3下端面的接触面积。上端面接触面积小于下端面接触面积是为了,在收到防撞柱31不能承受的巨大冲击力时,从上端面进行断裂,使防撞柱能够卡在第一阻挡杆32与第二阻挡杆33当中。所述车架1与缓冲装置3通过螺纹连接,缓冲装置3后端焊接在保险杆骨架2上。螺纹连接能够让缓冲装置3和车架1进行分离,便于拆卸。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车辆保险杠防护结构,包括在车架与保险杆骨架中间设置有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为长方体,缓冲装置前端设置有至少一个防撞柱,防撞柱上端面与缓冲装置上方内侧端面连接,防撞柱下端面与缓冲装置下方内侧端面连接,防撞柱后方安装有第一阻挡杆,第一阻挡杆后方安装有第二阻挡杆,第一阻挡杆与第二阻挡杆交叉安装,阻力装置一端连接在第一阻挡杆中部的端面上,另一端与第二阻挡杆中部端面连接,车辆在受到撞击时,若撞击力穿过车架到达缓冲装置时,缓冲装置通过防撞柱、第一阻挡杆、第二阻挡杆、阻力装置能够将冲击力减缓。所述阻力装置包括伸缩杆、弹簧,当阻力装置受到撞击时,伸缩杆伸长,弹簧从压紧状态回复,减缓冲击力。

技术研发人员:胡明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科力夫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4.13
技术公布日:2017.08.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