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装卸物流运输平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61384阅读:623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装卸物流运输平板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物流运输车,具体涉及一种自动装卸物流运输平板车,尤其涉及一种能够自动装载并且能够自动卸载的自动装卸物流运输平板车。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工业水平发展的不断提高,其中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产品从零部件到成品都需要经过众多的环节完成,其中在对产品组装的过程中,都是需要从物流将零部件运输到零配件配送区,由于零部件众多如果利用运输车直接的运输到组装车间,那么就需要大量的叉车来配合物流运输车来完成配件的卸载,从而会导致组装车间无法正常完成产品的组装,所以只能将产品运输到零配件配送区,然后再通过人工将零部件运送到组装车间,从而进一步的完成为产品的组装,虽然利用人工能够将零部件运送到组装车间来保证产品的组装,但是还存在以下问题:

由于物流运输车首先需要将零部件运输到零部件配送区域,然后再由叉车完成零部件的卸载,然后再由人工对零部件进行进一步的输送,从而就进一步的导致了物流运输环节过多,从而导致物流运输效率的低下,进一步的造成了产品组装效率的降低,同时也进一步的增加了产品的生产成本。

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自动装卸物流运输平板车,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自动装卸物流运输平板车,能够在固定底板上设置有一摆放平板,能够在插取物料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所述滑动输送块的滑动,能够进一步带动所述叉料架的滑动,能够利用叉料架进一步的对物料进行插取,并且能够通过所述滑动块在所述滑动支撑架上的垂直滑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叉料架的升降,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实现对物料进行升降,并且能够通过所述滑动输送块的横向滑动和纵向滑动,能够进一步的将物料放置在摆放平板上,从而实现对物料的装载,从而对物料进行输送,能够通过固定底板进一步的将摆放平板输送到车间内,并且能够通过所述叉料架的升降能够进一步的将物料放置在物料区,能够通过所述叉料架上所设的滑动转轮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对物料进行输送,从而避免了将物料运输到零部件配送区,再由人工对物料进行运输造成的麻烦,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提高物料的运输效率,同时也能够进一步的提高工作效率。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自动装卸物流运输平板车,包括有一固定底板,所述固定底板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底架,所述固定底架上设置有转动的第一转轮,所述固定底板中心轴线上设置有一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上设置有一与所述固定底板相对应的摆放平板,所述摆动平板与所述固定底板之间构成一与所述支撑块相对应的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分别设置有一滑动的滑动输送块,所述滑动输送块上分别设置有一滑动支撑架,所述滑动支撑架上分别设置有两个相对应垂直滑动的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上分别设置有一叉料架,所述摆放平板上均匀设置有一与所述叉料架相对应升降滑槽,所述叉料架对应在所述升降滑槽内滑动。能够通过所述滑动输送块在所述滑动槽内的滑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叉料架的滑动,从而能够利用所述叉料架进一步的带动物料的滑动,从而能够实现对物料的输送,能够通过所述滑动块的滑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叉料架的垂直滑动,从而实现了对物料的提升和卸载,能够进一步的将物料输送到摆放平板上,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对物料进行装载和卸载。

所述支撑块内设置有一转动的第一转轴,所述支撑块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与所述升降滑槽相对应的连接端头,所述第一转轴分别带动所述连接端头转动,所述滑动输送块内分别设置有一转动的螺纹顶压轴,所述螺纹顶压轴分别与所述连接端头相对应连接。能够通过所述螺纹顶压轴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滑动输送块的滑动,从而能够带动所述叉料架的滑动,能够进一步的方便对物料进行插取,从而实现对物料进行装载和卸载。

所述滑动支撑架内分别设置有一与所述滑动块相对应的第二链条,所述第二链条分别带动所述滑动块相对应同步滑动,所述叉料架上分别设置有一排相对应转动的滑动转轮,所述滑动支撑架内分别设置有一第二电机和一第三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分别带动所述滑动转轮相对应同步转动,所述第三电机分别带动两条所述第二链条相对应同步转动。能够通过所述第二电机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滑动转轮的转动,从而能够通过所述滑动转轮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对所述叉料架上的物料进行输送,从而实现对物料的装载和卸载,并且能够通过所述第三电机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第二链条的转动,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二链条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叉料架的升降,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对物料进行提升,实现了对物料进行装载和卸载。

所述滑动槽顶部分别设置有一转动的滑动链条,所述滑动链条分别带动所述滑动输送块滑动。能够通过所述滑动链条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滑动输送块在所述滑动槽内的滑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叉料架上物料的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摆放平板的底部分别设置有一与所述滑动槽相对应连通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两侧分别包括有一设在所述摆放平板上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分别设置有一在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动的第二滑轴,所述滑动输送块上分别设置有一第一滑轴,所述第一滑轴上分别设置有一与所述第二滑轴相对应的滑动凹槽,所述滑动凹槽分别在所述第二滑轴上滑动,且所述第二滑轴分别带动所述第一滑轴滑动,所述第一滑槽的内还分别包括有两个设在所述摆放平板上的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在所述摆放平板内转动的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上分别设置有一第一链轮和一第二链轮,所述摆放平板上还设置有一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分别带动所述第一链轮所设的第三转轴转动,所述滑动链条分别在所述第一链轮与所述第二链轮上转动,所述滑动链条在所述第三滑槽内滑动,所述第二滑轴上分别连接有一与所述滑动凹槽相对应的拉动轴,所述拉动轴分别对应连接在所述滑动链条上。能够通过所述第一电机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滑动链条的转动,从而能够通过所述滑动链条的转动能够带动所述滑动输送块的在所述滑动槽内滑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物料的滑动,从而能够在装卸物料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的使所述叉料架选择到合适的升降滑槽位置,从而进一步的方便对物料的装卸。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块端部设置有一电机,所述电机驱动所述第一转轴转动,所述第一转轴上分别设置有一与所述升降滑槽相对应的第一锥齿轮,所述支撑块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与所述第一锥齿轮相对应转动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上分别设置有一与所述第一锥齿轮相对应啮合连接的第二锥齿轮,所述支撑块上分别设置有一与所述连接端头相对应第一转槽,所述连接端头分别对应连接在所述第二转轴上。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转轴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第一锥齿轮的转动,能够通过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的相对应啮合连接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第二转轴的转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连接端头的转动,能够通过所述连接端头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螺纹顶压轴的转动,从而能够通过所述螺纹顶压轴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推动所述滑动输送块的滑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叉料架的滑动,从而能够通过所述叉料架的滑动能够进一步的对物料进行插取。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端头上分别设置有一卡接孔,所述卡接孔内分别包括有一圈设在所述连接端头上的端头凹槽,所述端头凹槽内分别设置有一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上分别设置有一摆动的摆动支架,所述摆动支架分别呈l型设置,且所述摆动支架的端部分别设置有一定位轴,所述端头凹槽内还分别设置有一拉紧所述摆动支架的第二弹簧。能够通过所述第二弹簧的拉紧力能够进一步的对所述摆动支架进行拉紧,从而能够防止所述摆动支架随意的摆动。

所述滑动输送块上分别设置有一螺纹孔,所述螺纹顶压轴分别与所述螺纹孔相对应啮合连接,所述螺纹顶压轴内分别设置有一第一滑孔,所述第一滑孔内分别设置有一滑动的第三滑轴,所述第三滑轴的端部分别连接有一在所述卡接孔内滑动的卡接轴,所述卡接轴与所述卡接孔分别呈方形设置,且所述卡接轴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定位轴相对应的定位孔,所述卡接轴顶压所述摆动支架摆动,所述第一滑孔内分别设置有一拉紧所述第三滑轴的第一弹簧,所述定位孔呈锥形设置,所述第一转槽内分别设置有一与所述连接端头相对应的对接磁盘,所述对接磁盘内分别设置有一电磁铁,所述卡接轴上分别设置有一与所述对接磁盘相对应的对接盘,所述电磁铁通电后与所述对接盘相对应磁吸连接,所述第一滑孔与所述第三滑轴分别呈方形设置。能够通过所述电磁铁的通电能够进一步的与所述对接盘进行相对应的磁吸连接,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第三滑轴的滑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使所述卡接轴卡接在所述卡接孔内,能够在所述连接端头转动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螺纹顶压轴的转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推动所述滑动输送块的滑动,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电磁铁的通电进一步的控制所述滑动输送块的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支撑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支撑架凹槽,所述支撑架凹槽两端分别设置有一在所述滑动支撑架内转动的第七转轴,所述第七转轴上分别设置有两个相对应的第三链轮和一第四链轮,所述第二链条分别在所述第三链轮和所述第四链轮上转动,所述第三电机上设置有一第六转轴,所述第六转轴上设置有一第四锥齿轮,所述第三链轮所设第七转轴上设置有一与所述第四锥齿轮相对应啮合连接的第五锥齿轮,所述滑动支撑架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与所述与所述支撑架凹槽相对应连通的支撑架滑槽,所述滑动块分别呈t型设置,且所述滑动块分别在所述支撑架滑槽内滑动,所述滑动块上分别设置有一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分别对应连接在所述第二链条上。能够通过所述第三电机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第四锥齿轮的转动,能够通过所述第四锥齿轮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第五锥齿轮的转动,从而能够带动所述第七转轴的转动,从而能够进一步带动所述第三链轮的转动,能够通过所述第三链轮能够进一步带动所述第二链条的转动,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二链条进一步带动所述滑动块的滑动,从而能够进一步带动所述叉料架的升降,并且能够将所述滑动块设置呈t型,能够进一步的利用所述滑动块对所述叉料架进行支撑,从而保证到所述叉料架的正常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支撑架两侧分别设置有一转动的第五转轴,两侧所述第五转轴上分别设置有一第五链轮,两个所述第五链轮分别通过一链条相对应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与其中一所述第五转轴相对应连接,所述第五转轴的端部分别设置有一第三锥齿轮,所述支撑架滑槽内分别设置有一转动的第八转轴,所述第八转轴的端部分别设置有一与所述第三锥齿轮相对应啮合连接的第七锥齿轮,所述滑动块上分别设置有一与所述第八转轴相对应的滑动块滑孔,所述第八转轴在所述滑动块滑孔内转动,所述滑动块内还分别设置有一滑动块转腔,所述滑动块转腔内分别设置有一转动的第六锥齿轮,所述第六锥齿轮上分别设置有一方形滑孔,所述第八转轴与所述方形滑孔分别呈方形设置,且所述第八转轴分别在所述方形滑孔内滑动,所述叉料架上分别设置有一排相对应的料架凹槽,所述料架凹槽内分别设置有一在所述叉料架内转动的第十转轴,所述滑动转轮上分别对应连接在所述第十转轴上,所述第十转轴上分别对应连接有一第九锥齿轮,所述叉料架内分别设置有一转动的第九转轴,所述第九转轴上分别设置有一与所述第九锥齿轮相对应啮合连接的第十锥齿轮,所述第九锥齿轮的端部分别设置有一与所述第六锥齿轮相对应啮合连接的第八锥齿轮。能够通过所述叉料架对物料进行插取以后,能够通过所述滑动转轮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物料的滑动,从而能够使物料在所述叉料架上滑动的过程中实现对物料的装卸。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在固定底板上设置有一摆放平板,能够在插取物料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所述滑动输送块的滑动,能够进一步带动所述叉料架的滑动,能够利用叉料架进一步的对物料进行插取,并且能够通过所述滑动块在所述滑动支撑架上的垂直滑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叉料架的升降,从而能够将物料在所述摆放平板上进行卸载,能够通过所述固定底板的滑动能够进一步的将物料运输到车间以后,能够通过所述叉料架的垂直滑动从而实现了对物料的装卸;

并且能够通过所述滑动输送块的横向滑动和纵向滑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调整所述叉料架与所述升降滑槽的位置,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将物料装卸在摆放平板上,从而实现对物料的装载,从而避免了传统的运输方式将物料运输到配件区以后再由人工将物料运输到车间所造成的麻烦,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提高物料的运输效率,同时也能够进一步的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的减少了产品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自动装卸物流运输平板车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摆放平板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自动装卸物流运输平板车整体结构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滑动输送块与滑动链条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滑动输送块玉滑动支撑架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滑动输送块玉叉料架整体结构俯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滑动块与叉料架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滑动块与叉料架整体结构俯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连接端头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底板、2支撑块、3摆放平板、4滑动槽、5升降滑槽、6滑动输送块、7叉料架、8滑动支撑架、9固定底架、10第一转轮、11第一转轴、12第一锥齿轮、13第二锥齿轮、14第二转轴、15连接端头、16螺纹孔、17螺纹顶压轴、18第一滑槽、19第二滑槽、20第一滑轴、21滑动凹槽、22第三滑槽、23滑动链条、24拉动轴、25第二滑轴、26第一电机、27第一链轮、28第三转轴、29第二链轮、30第一转槽、31卡接轴、32第一滑孔、33第三滑轴、34第一弹簧、35对接盘、36对接磁盘、37电磁铁、38卡接孔、39端头凹槽、40第四转轴、41摆动支架、42第二弹簧、43定位轴、44定位孔、45第二电机、46第三电机、47第五转轴、48第六转轴、49第三锥齿轮、50支撑架凹槽、51支撑架滑槽、52滑动块、53第三链轮、54第四链轮、55第二链条、56连接块、57第七转轴、58第四锥齿轮、59第五锥齿轮、60滑动块滑孔、61滑动块转腔、62第六锥齿轮、63方形滑孔、64第八转轴、65第七锥齿轮、66第八锥齿轮、67第九转轴、68料架凹槽、69滑动转轮、70第十转轴、71第九锥齿轮、72第十锥齿轮、73第五链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9所示,一种自动装卸物流运输平板车,包括有一固定底板1,所述固定底板1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底架9,所述固定底架9上设置有转动的第一转轮10,所述固定底板1中心轴线上设置有一支撑块2,所述支撑块2上设置有一与所述固定底板1相对应的摆放平板3,所述摆动平板3与所述固定底板1之间构成一与所述支撑块2相对应的滑动槽4,所述滑动槽4内分别设置有一滑动的滑动输送块6,所述滑动输送块6上分别设置有一滑动支撑架8,所述滑动支撑架8上分别设置有两个相对应垂直滑动的滑动块52,所述滑动块52上分别设置有一叉料架7,所述摆放平板3上均匀设置有一与所述叉料架7相对应升降滑槽5,所述叉料架7对应在所述升降滑槽5内滑动。在所述固定底板1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底架9,所述固定底架9设置在所述固定底板1的四角,并且在所述固定底架9上分别设置有一转动的第一转轮10,从而能够利用所述第一转轮10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对所述固定底板1进行带动,从而能够保证到所述固定底板1的正常滑动,在所述固定底板1的中心轴线位置设置有一支撑块2,在所述支撑块2上设置有一摆放平板3,所述摆放平板3与所述固定底板1相对应平行设置,能够利用所述支撑块2的支撑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使所述摆放平板3与所述固定底板1之间构成一滑动槽4,所述滑动槽4呈凹形设置,并且所述滑动槽4设置在所述支撑块2的两侧,在所述滑动槽4内分别设置有一滑动的滑动输送块6,在所述滑动输送块6上分别分别设置有一滑动支撑架8,所述滑动支撑架8上分别设置有两个滑动的滑动块52,所述滑动块52能够分别的在所述滑动支撑架8上垂直滑动,在所述滑动块52上分别设置有一叉料架7,从而能够通过所述滑动块52的滑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叉料架7的滑动,并且能够通过所述叉料架7的垂直滑动能够进一步的对地面上的物料进行垂直的提升,从而能够避免了利用叉车将物料插在摆放平板3上造成的麻烦,并且能够通过所述滑动输送块6在所述滑动槽4内的滑动,能够进一步的通过所述滑动输送块6的滑动带动所述叉料架7的横向滑动,从而能够带动物料的滑动,从而能够将物流摆放在摆放平板3上,从而避免了利用叉车插取物料将物料摆放在所述摆放平台3上造成的麻烦,在所述摆放平板3上均匀设置有一与所述叉料架7相对应的升降滑槽5,从而能够通过所述叉料架7在所述升降滑槽5内滑动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的将所述叉料架7上的物料摆放在摆放平台3上,所述升降滑槽5设置的间距与所述叉料架7之间的间距相对应,并且所述升降滑槽5设置的数量能够根据设计的需要进行设置。

所述支撑块2内设置有一转动的第一转轴11,所述支撑块2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与所述升降滑槽5相对应的连接端头15,所述第一转轴11分别带动所述连接端头15转动,所述滑动输送块6内分别设置有一转动的螺纹顶压轴17,所述螺纹顶压轴17分别与所述连接端头15相对应连接。在所述支撑块2内设置有一转动的第一转轴11,在所述支撑块2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一排连接端头15,所述连接端头15设置的数量与所述升降滑槽5设置的数量相对应,并且所述连接端头15能够分别的在所述支撑块2内转动,所述第一转轴11转动的过程中能够分别的带动所述连接端头15转动,在所述滑动输送块6内分别设置有一转动的螺纹顶压轴17,所述螺纹顶压轴17分别与所述连接端头15相对应连接,从而能够通过所述连接端头15转动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螺纹顶压轴17的转动,从而能够通过所述螺纹顶压轴17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推动所述滑动输送块6的滑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通过所述滑动输送块6的滑动能够推动所述叉料架7的滑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对物料进行插取。

所述滑动支撑架8内分别设置有一与所述滑动块52相对应的第二链条55,所述第二链条55分别带动所述滑动块52相对应同步滑动,所述叉料架7上分别设置有一排相对应转动的滑动转轮69,所述滑动支撑架8内分别设置有一第二电机45和一第三电机46,所述第二电机45分别带动所述滑动转轮69相对应同步转动,所述第三电机46分别带动两条所述第二链条55相对应同步转动。所述滑动支撑架8内分别设置有一转动的第二链条55,所述第二链条55分别设置有两根,并且分别与所述滑动块52相对应,并且所述第二链条55能够同步转动,能够分别带动所述滑动块52的滑动,能够通过所述滑动块52的滑动能够进一步带动所述叉料架7的滑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实现对物料的插取,在所述叉料架7的分别设置有一排相对应转动的滑动转轮69,在所述滑动支撑架8内分别设置有一第二电机45和一第三电机46,能够通过所述第二电机45的转动能够分别的带动所述滑动转轮69的转动,从而能够通过所述滑动转轮69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叉料架7上的物料的滑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方便对物料进行插取和卸载,并且能够通过所述第三电机46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第二链条55的转动,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二链条55的转动能够带动所述滑动块52的滑动。

所述滑动槽4顶部分别设置有一转动的滑动链条23,所述滑动链条23分别带动所述滑动输送块6滑动。在所述滑动槽4的顶部分别设置有一转动的滑动链条23,从而能够通过所述滑动链条23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滑动输送块6的滑动,从而能够通过所述滑动输送块6的滑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叉料架7上的物料的滑动,从而实现对物料的插取和卸载,避免了利用叉车频繁的插取物料造成的麻烦,并且能够通过摆放平板3将物料直接的输送到车间,在车间内进行过直接的卸载,从而免去了运输到零配件配送区进行配送的问题,从而进一步的提高了物流的运输效率,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产品的生产成本。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摆放平板3的底部分别设置有一与所述滑动槽4相对应连通的第一滑槽18,所述第一滑槽18的两侧分别包括有一设在所述摆放平板3上的第二滑槽19,所述第一滑槽18内分别设置有一在所述第二滑槽19内滑动的第二滑轴25,所述滑动输送块6上分别设置有一第一滑轴20,所述第一滑轴20上分别设置有一与所述第二滑轴25相对应的滑动凹槽21,所述滑动凹槽21分别在所述第二滑轴25上滑动,且所述第二滑轴25分别带动所述第一滑轴20滑动,所述第一滑槽18的内还分别包括有两个设在所述摆放平板3上的第三滑槽22,所述第三滑槽2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在所述摆放平板3内转动的第三转轴28,所述第三转轴28上分别设置有一第一链轮27和一第二链轮29,所述摆放平板3上还设置有一第一电机26,所述第一电机26分别带动所述第一链轮27所设的第三转轴28转动,所述滑动链条23分别在所述第一链轮27与所述第二链轮29上转动,所述滑动链条23在所述第三滑槽22内滑动,所述第二滑轴25上分别连接有一与所述滑动凹槽21相对应的拉动轴24,所述拉动轴24分别对应连接在所述滑动链条23上。在所述摆放平板3的底部分别设置有一与所述滑动槽4相对应连通的第一滑槽18,所述第一滑槽18分别呈凹形设置,并且在所述第一滑槽18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有一第二滑槽19,所述第二滑槽19分别设置在所述摆放平板3上,两侧所述第二滑槽19相对应设置,并且在所述两侧所述第二滑槽19内分别设置有一滑动的第二滑轴25,在所述滑动输送块6上分别连接有一第一滑轴20,所述第一滑轴20分别与所述第二滑轴25垂直设置,在所述第二滑轴25上分别设置有一滑动凹槽21,所述滑动凹槽21呈凹形设置,所述滑动凹槽21分别与所述第二滑轴25相对应,所述滑动凹槽21在所述第二滑轴25上滑动,从而能够在所述滑动输送块6滑动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带动所述第一滑轴20的滑动,从而能够利用所述滑动凹槽21使所述第二滑轴25在所述第一滑轴20上滑动,并且能够利用所述第二滑轴25滑动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带动所述第一滑轴20横向滑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滑动输送块6的滑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叉料架7的滑动,从而实现对物料的输送,在所述第一滑槽18内还分别设置有一第三滑槽22,所述第三滑槽22分别设置在所述摆放平板3的底部,在所述第三滑槽2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转动的第三转轴28,所述第三转轴28分别在所述摆放平板3所设的转孔内转动,在所述第三转轴28上分别设置有一第一链轮27和一第二链轮29,所述滑动链条23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链轮27和所述第二链轮29上,并且所述摆放平板3的底部还设置有一第一电机26,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一电机26的转动能够带动所述第三转轴28的转动,从而能够进一步带动所述第一链轮27的转动,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一链轮27的转动能够进一步带动所述滑动链轮23的转动,在所述第二滑轴25上分别连接有一拉动轴24,所述拉动轴24能够在所述滑动凹槽21内滑动,所述拉动轴24分别对应连接在所述滑动链条23上,从而能够通过所述滑动链条23的转动能够进一步带动所述拉动轴24的滑动,从而能够带动所述滑动输送块6的滑动,进一步的带动所述叉料架7的滑动,从而实现对物料的输送。

如图1至3所示,所述支撑块2端部设置有一电机,所述电机驱动所述第一转轴11转动,所述第一转轴11上分别设置有一与所述升降滑槽5相对应的第一锥齿轮12,所述支撑块2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与所述第一锥齿轮12相对应转动的第二转轴14,所述第二转轴14上分别设置有一与所述第一锥齿轮12相对应啮合连接的第二锥齿轮13,所述支撑块2上分别设置有一与所述连接端头15相对应第一转槽30,所述连接端头15分别对应连接在所述第二转轴14上。在所述支撑块2的端部设置有一电机,从而能够通过电机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第一转轴11的转动,在所述第一转轴11上设置有一排第一锥齿轮12,所述第一锥齿轮12设置的数量与所述升降滑槽5相对应,所述第一锥齿轮12设置的位置与所述升降滑槽5相对应,在所述支撑块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转动的第二转轴14,所述第二转轴14设置的位置与所述第一锥齿轮12相对应,在所述第二转轴14上分别设置有一第二锥齿轮13,所述第二锥齿轮13与所述第一锥齿轮12相对应啮合连接,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转轴11转动的过程中能够带动所述第一锥齿轮12的转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第第二转轴14的转动,在所述支撑块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第一转槽30,所述第一转槽30设置的位置与所述第一锥齿轮12相对应,所述第二转轴14上分别连接有一连接端头15,所述连接端头15分别在所述第一转槽30内转动,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转轴11的转动分别带动所述第一锥齿轮12的转动,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一锥齿轮12与所述第二锥齿轮13的相对应啮合连接,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连接端头15的转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通过所述连接端头15带动所述螺纹顶压轴17的转动,从而能够推动所述滑动输送块6的滑动。

如图3和图9所示,所述连接端头15上分别设置有一卡接孔38,所述卡接孔38内分别包括有一圈设在所述连接端头15上的端头凹槽39,所述端头凹槽39内分别设置有一第四转轴40,所述第四转轴40上分别设置有一摆动的摆动支架41,所述摆动支架41分别呈l型设置,且所述摆动支架41的端部分别设置有一定位轴43,所述端头凹槽39内还分别设置有一拉紧所述摆动支架41的第二弹簧42。在所述连接端头15上分别设置有一卡接孔38,在所述卡接孔38内分别包括有一圈设置在所述连接端头15上的端头凹槽39,所述端头凹槽39分别呈凹形设置,并且所述端头凹槽39设置的数量能够根据设计的需要进行设置,在所述端头凹槽39内分别设置有一第四转轴40,在所述第四转轴40上分别设置有一转动的摆动支架41,在所述摆动支架41的端部分别设置有一定位轴43,在所述端头凹槽39内分别设置有一第二弹簧42,能够通过所述第二弹簧42能够分别的对所述摆动支架41进行拉紧,从而防止所述摆动支架41随意的摆动。

所述滑动输送块6上分别设置有一螺纹孔16,所述螺纹顶压轴17分别与所述螺纹孔16相对应啮合连接,所述螺纹顶压轴17内分别设置有一第一滑孔32,所述第一滑孔32内分别设置有一滑动的第三滑轴33,所述第三滑轴33的端部分别连接有一在所述卡接孔38内滑动的卡接轴31,所述卡接轴31与所述卡接孔38分别呈方形设置,且所述卡接轴31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定位轴43相对应的定位孔44,所述卡接轴31顶压所述摆动支架41摆动,所述第一滑孔32内分别设置有一拉紧所述第三滑轴33的第一弹簧34,所述定位孔44呈锥形设置,所述第一转槽30内分别设置有一与所述连接端头15相对应的对接磁盘36,所述对接磁盘36内分别设置有一电磁铁37,所述卡接轴31上分别设置有一与所述对接磁盘36相对应的对接盘35,所述电磁铁37通电后与所述对接盘35相对应磁吸连接,所述第一滑孔32与所述第三滑轴33分别呈方形设置。能够在所述滑动输送块6滑动到物料处以后,在所述滑动输送块6上分别设置有一螺纹孔16,所述螺纹顶压轴17与所述螺纹孔16相对应啮合连接,从而能够进一步的通过所述螺纹顶压轴17在所述螺纹孔16内的转动,能够推动所述滑动输送块6的滑动,在所述螺纹顶压轴17内分别设置有一第一滑孔32,所述第一滑孔32内分别设置有一滑动的第三滑轴33,能够在所述电磁铁37通电以后能够进一步的与所述对接盘35进行相对应的磁吸,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卡接轴31的滑动,能够进一步的使所述卡接轴31滑动到所述卡接孔38内,并且能够通过所述卡接轴31对所述摆动支架41进行顶压,能够进一步的使所述摆动支架41摆动,能够使所述定位轴43卡接在所述定位孔44内,能够进一步的对所述卡接轴31进行支撑,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对所述螺纹顶压轴17进行支撑,能够防止所述螺纹顶压轴17随意的滑脱,所述卡接轴31与所述卡接孔38分别呈方形设置,能够通过所述连接端头15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卡接轴31的转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第三滑轴33的转动,所述第三滑轴33与所述第一滑孔32分别呈方形设置,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第三滑轴33的转动,能够通过所述第三滑轴33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螺纹顶压轴17的转动,从而能够带动所述滑动输送块6的滑动,进一步的推动所述叉料架7的滑动,进一步的实现对物料的插取,从而避免了利用叉车取出物料造成的麻烦,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滑动支撑架8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支撑架凹槽50,所述支撑架凹槽50两端分别设置有一在所述滑动支撑架8内转动的第七转轴57,所述第七转轴57上分别设置有两个相对应的第三链轮53和一第四链轮54,所述第二链条55分别在所述第三链轮53和所述第四链轮54上转动,所述第三电机46上设置有一第六转轴48,所述第六转轴48上设置有一第四锥齿轮58,所述第三链轮53所设第七转轴57上设置有一与所述第四锥齿轮58相对应啮合连接的第五锥齿轮59,所述滑动支撑架8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与所述与所述支撑架凹槽50相对应连通的支撑架滑槽51,所述滑动块52分别呈t型设置,且所述滑动块52分别在所述支撑架滑槽51内滑动,所述滑动块52上分别设置有一连接块56,所述连接块56分别对应连接在所述第二链条55上。在所述滑动支撑架8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支撑架凹槽50,在所述滑动支撑架8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转动的第七转轴57,所述第七转轴57能够分别在所述支撑架凹槽50内转动,所述第七转轴57上分别设置有一在所述支撑架凹槽50内转动的第三链轮53和一第四链轮54,所述第二链条55分别在所述第三链轮53和所述第四链轮54上转动,在所述第三电机46上设置有一第六转轴48,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三电机46的转动能够进一步带动所述第六转轴48的转动,在所述第六转轴48上设置有一第四锥齿轮58,从而能够带动所述第四锥齿轮58的转动,能够通过所述第四锥齿轮58与所述第五锥齿轮59的相对应啮合连接,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第七转轴57的转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第三链轮53的转动,能够通过所述第三链轮53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第二链条55的转动,在所述滑动支撑架8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支撑架滑槽51,所述支撑架滑槽51分别与所述支撑架凹槽50相对应连通,并且所述支撑架滑槽51与所述滑动块52分别呈t型设置,在所述滑动块52上分别设置有一连接块56,从而能够利用所述第二链条55的转动能够进一步带动所述连接块56的滑动,从而能够进一步带动所述滑动块52的滑动进一步的带动所述叉料架7的垂直滑动,从而能够对物料进行提升和卸载,避免了利用叉车频繁的插取物料造成的麻烦,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如图5至图7所示,所述滑动支撑架8两侧分别设置有一转动的第五转轴47,两侧所述第五转轴47上分别设置有一第五链轮73,两个所述第五链轮73分别通过一链条相对应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45与其中一所述第五转轴47相对应连接,所述第五转轴47的端部分别设置有一第三锥齿轮49,所述支撑架滑槽51内分别设置有一转动的第八转轴64,所述第八转轴64的端部分别设置有一与所述第三锥齿轮49相对应啮合连接的第七锥齿轮65,所述滑动块52上分别设置有一与所述第八转轴64相对应的滑动块滑孔60,所述第八转轴64在所述滑动块滑孔60内转动,所述滑动块52内还分别设置有一滑动块转腔61,所述滑动块转腔61内分别设置有一转动的第六锥齿轮62,所述第六锥齿轮62上分别设置有一方形滑孔63,所述第八转轴64与所述方形滑孔63分别呈方形设置,且所述第八转轴64分别在所述方形滑孔63内滑动,所述叉料架7上分别设置有一排相对应的料架凹槽68,所述料架凹槽68内分别设置有一在所述叉料架7内转动的第十转轴70,所述滑动转轮69上分别对应连接在所述第十转轴70上,所述第十转轴70上分别对应连接有一第九锥齿轮71,所述叉料架7内分别设置有一转动的第九转轴67,所述第九转轴67上分别设置有一与所述第九锥齿轮71相对应啮合连接的第十锥齿轮72,所述第九锥齿轮71的端部分别设置有一与所述第六锥齿轮62相对应啮合连接的第八锥齿轮66。在所述滑动支撑架8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转动的第五转轴47,在两侧所述第五转轴47上分别设置有一相对应的第五轮轮73,能够通过链条将两个所述第五链轮73进行相对应的连接,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使两个所述第五转轴47相对应的同步转动,所述第二电机45驱动其中一所述第五转轴47转动,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二电机45能够进一步的使两个所述第五转轴47同步的转动,在所述第五转轴47上分别设置有一第三锥齿轮49,在所述支撑架滑槽51内分别设置有一转动的第八转轴64,所述第八转轴64在所述滑动支撑架8所设的转孔内转动,在所述第八转轴64上设置有一第七锥齿轮65,所述第七锥齿轮65与所述第三锥齿轮49相对应啮合连接,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五转轴47的转动能够进一步带动带动所述第八转轴64的转动,在所述滑动块52上分别设置有一滑动块滑孔60,所述第八转轴64能够分别在所述滑动块滑孔60内滑动,所述滑动块52在所述支撑架滑槽51滑动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所述滑动块滑孔60在所述第八转轴64上滑动,在所述滑动块52内分别设置有一滑动块转腔61,所述滑动块转腔61分别与所述滑动块滑孔60相对应连通,在所述滑动块转腔61内分别设置有一转动的转动的第六锥齿轮62,在所述第六锥齿轮62上分别设置有一方形滑孔63,所述方形滑孔63与所述滑动块滑孔60相对应,所述第八转轴64与所述方形滑孔63分别呈方形设置,从而能够在所述第八转轴64转动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带动所述第六锥齿轮62的转动,所述第八转轴64转动的同时能够在所述滑动块滑孔60内转动,在所述叉料架7上分别设置有一排叉料架凹槽68,在所述叉料架7内分别设置有一转动的第九转轴67,所述第六锥齿轮62分别与所述第八锥齿轮66相对应啮合连接,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第九转轴67的转动,能够通过所述第九锥齿轮71与所述第十锥齿轮72的相对应啮合连接,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第十转轴70的转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滑动转轮69的转动,当物料插取在所述叉料架7上以后,能够通过所述滑动转轮69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滑动转轮69的转动,从而能够通过所述滑动转轮69能够进一步的对物料进行装卸,能够在利用所述叉料架7将物料插取以后,能够通过所述滑动转轮69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使物料在所述叉料架7上滑动,能够进一步的实现对物料进行输送,从而实现对物料的装卸。

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