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座椅侧气囊设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31092阅读:583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座椅侧气囊设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座椅侧气囊设置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及汽车的普及,汽车在带来交通便利性的同时也带来越来越多的安全问题。现在市场法规以及消费者对汽车安全性的要求不断提高,带侧气囊的座椅也越来越普及并受到消费者的关注。汽车座椅侧气囊是指在汽车发生侧面碰撞时,座椅上的气囊会沿着设计好的展开方向和角度迅速充气并展开,从而起到防止乘员和车身侧面b柱/门护板/玻璃等直接接触,并吸收乘员侧向位移的能量,有效防止或降低乘员伤害。

目前较为常见的座椅侧气囊布置及固定方式主要是在侧气囊和发泡之间包裹一层气囊布,气囊布外侧和面套的气囊撕裂缝线缝制在一起,内侧通过挂钩或型条等卡接固定在座椅靠背骨架上,从而使整个气囊布环形包裹住气囊,防止气囊在起爆展开过程中瞬时冲击力造成发泡撕裂或气囊不按正常撕裂展开方向及角度起爆等情况;但这种结构形式,由于气囊布外侧需要和面套缝线连接固定,内侧需要和靠背骨架连接固定,加之封闭气囊的气囊布外侧和内侧是不规则型面,容易出现因气囊布包裹面积不足而引起发泡被展开的气袋冲击而产生撕裂或飞溅物超标的失效问题,或气囊布堆叠皱折造成包裹强度过高而导致气囊无法正常从撕裂线位置撕裂展开或展开延迟等问题;另外,此种方案的安装方便性较低,容易出现气囊布后端的型条卡接不牢或者挂钩安装不到位,从而造成气囊布后端的挂钩或型条在气囊起爆瞬间气囊布脱钩飞出,甚至气囊布挂钩在脱钩后划破侧气囊气袋的情况,影响气囊有效的乘员保护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汽车座椅侧气囊设置结构,其解决了现有座椅侧气囊无法正常打开或容易脱钩飞出划破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方案:

一种汽车座椅侧气囊设置结构,固定支架设置于座椅骨架的侧边;座椅侧翼面套套设于座椅骨架的侧边外侧;座椅侧气囊设置于侧气囊固定支架上;座椅侧翼面套和座椅侧气囊之间设有侧翼气囊布;侧翼气囊布和座椅侧翼面套之间通过气囊撕裂缝线缝合,以形成座椅侧气囊弹出口。

进一步地,座椅侧气囊和侧翼气囊布之间设有发泡。

进一步地,还包括无纺布;无纺布设置于发泡和座椅侧气囊之间。

进一步地,无纺布和发泡一体注塑成型并附在发泡的内表面上。

进一步地,侧翼气囊布包括侧翼内侧气囊布和侧翼外侧气囊布;侧翼外侧气囊布分别通过气囊撕裂缝线以及第一面套缝合线缝合在座椅侧翼面套上;侧翼内侧气囊布通过气囊撕裂缝线以及第二面套缝合线缝合在座椅侧翼面套上。

进一步地,无纺布包括内侧无纺布和外侧无纺布;内侧无纺布一体注塑在发泡侧翼内侧内表面上;外侧无纺布一体注塑在发泡侧翼外侧内表面上;内侧无纺布和外侧无纺布环绕座椅侧气囊形成密闭空间。

进一步地,座椅侧气囊通过气囊安装螺栓组件安装固定在侧气囊固定支架上。

进一步地,气囊撕裂缝线位于座椅靠背外侧的侧护翼顶部面套缝合线处。

进一步地,侧翼内侧气囊布在座椅上位于靠背侧护翼发泡内侧表面和座椅侧翼面套之间,并通过缝线缝合在座椅侧翼面套内表面上。

进一步地,侧翼外侧气囊布在座椅上位于靠背侧护翼发泡外侧表面和座椅侧翼面套之间,并通过缝线缝合在座椅侧翼面套内表面上。

该汽车座椅侧气囊设置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将气囊布从传统的包裹在气囊和发泡之间优化改进到面套和发泡之间,并通过发泡结构优化,起到有效防止或减小发泡撕裂并控制飞溅物飞出,同时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座椅侧翼面套,使气囊按照设定的展开方向及角度展开,防止出现气囊展开延迟、气袋被割破、气囊不按设定方向展开或气袋撕裂面套在非设定方向及角度展开等问题,最终起到最大限度保护乘员安全的目的和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座椅靠背支架示意图;

图2:本发明座椅上的侧气囊撕裂线位置示意图;

图3:本发明座椅侧气囊安装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4:图3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本发明座椅侧气囊炸开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侧气囊固定支架;110-座椅侧气囊;120-座椅侧翼面套;130-侧翼内侧气囊布;140-气囊撕裂缝线;150-侧翼外侧气囊布;160-气囊安装螺栓组件;170-第一面套缝合线;180-第二面套缝合线;190-侧气囊气袋;200-无纺布;210-发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图1至图5示出了一种汽车座椅侧气囊设置结构,包括侧气囊固定支架100、座椅侧气囊110以及座椅侧翼面套120;其中,侧气囊固定支架100设置于座椅骨架的侧边;座椅侧翼面套120套设于座椅骨架的侧边外侧;座椅侧气囊120设置于侧气囊固定支架100上;座椅侧气囊120和侧翼气囊布之间设有发泡210;在座椅发泡210和座椅侧气囊110之间设有侧翼气囊布;侧翼气囊布和座椅侧翼面套120之间通过气囊撕裂缝线140缝合,以形成座椅侧气囊弹出口;进一步地,侧翼气囊布包括侧翼内侧气囊布130和侧翼外侧气囊布150;侧翼内侧气囊布130及侧翼外侧气囊布150通过缝线缝制在靠背侧翼面套的内表面上,装配成座椅后夹在座椅侧翼面套120和发泡210之间;发泡210内侧和气囊装配后贴合的b面(即发泡内表面)上附着一层一体注塑成型的发泡内侧无纺布200,以增强发泡的表面撕裂强度;在生产座椅时,首先将侧气囊通过气囊安装螺栓组件160安装在座椅靠背侧气囊固定支架100上,然后将发泡装到靠背骨架上,最后将面套从上往下包裹在靠背发泡最外侧表面上,通过刺毛条、c型环等连接固定在一起,这样可以有效解决目前座椅侧气囊布置及固定方式中可能存在的“影响气囊展开、气囊展开方向不正常或气袋被割破”等问题;采用上述方案提供一种技术可靠、可以使气囊布在有效保障气囊沿着设计轨迹正常起爆展开并确保座椅其他部件(如面套、发泡等)不出现非正常撕裂或飞溅物超标等可能影响乘员安全的布置及固定结构形式。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4、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无纺布200;无纺布200设置于发泡210和座椅侧气囊110之间,无纺布200和发泡210一体注塑成型,且附在发泡210的内表面上;无纺布200和侧翼气囊布之间设有发泡;无纺布200和发泡一体注塑成型并附在发泡的内表面上;具体为:发泡内侧无纺布200在座椅上位于发泡内侧在整椅装配后和座椅侧气囊110贴合的表面上;通过在发泡生产时直接铺在发泡模具内一体注塑成型并附着在发泡的内表面上。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4、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侧翼气囊布包括侧翼内侧气囊布130和侧翼外侧气囊布150;侧翼外侧气囊布150分别通过气囊撕裂缝线140以及第一面套缝合线170缝合在座椅侧翼面套120上;侧翼内侧气囊布130通过气囊撕裂缝线140以及第二面套缝合线180缝合在座椅侧翼面套120上;最后座椅面套装配到座椅靠背骨架及发泡上;侧翼内侧气囊布130及侧翼外侧气囊布150通过缝线缝制在靠背侧翼面套的内表面上,并充满整个侧气囊展开过程中可能影响到的靠背侧护翼面套内表面,从而在气囊起爆过程中起到有效的方向引导作用,并对座椅面套及发泡起到最大限度的保护作用。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4、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无纺布包括内侧无纺布和外侧无纺布;内侧无纺布一体注塑在发泡侧翼内侧内表面上;外侧无纺布一体注塑在发泡侧翼外侧内表面上;内侧无纺布和外侧无纺布环绕座椅侧气囊形成密闭空间。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4、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座椅侧气囊110通过气囊安装螺栓组件160安装固定在侧气囊固定支架100上。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2、图3、图4、图5所示,气囊撕裂缝线140位于座椅靠背外侧的侧护翼顶部面套缝合线处;此处的缝合线采用特殊的缝纫方式,在受到外力的撕扯作用后会沿着设计的撕裂缝线位置展开,气囊从撕开的缝线开口处向外快速充气展开。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4、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侧翼内侧气囊布130在座椅上位于靠背侧护翼发泡内侧表面和座椅侧翼面套120之间,并通过缝线缝合在座椅侧翼面套120内表面上。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4、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侧翼外侧气囊布150在座椅上位于靠背侧护翼发泡外侧表面和座椅侧翼面套之间,并通过缝线缝合在座椅侧翼面套120内表面上。

优结合上述方案,工作原理是:在汽车发生侧面碰撞的瞬间,座椅侧气囊110收到起爆信号后气体发生器点火起爆,侧气囊气袋190瞬间被气体快速填充并膨胀展开,在座椅侧翼泡沫设计预留的导向开槽引导下冲击座椅泡沫,泡沫上设计的发泡内侧无纺布200保护发泡不被撕裂及脱出;随着气压的快速增大,座椅侧翼泡沫沿着气囊导向开槽处向两侧展开,气袋的膨胀展开力随着发泡的进一步展开和变形开始直接冲击座椅侧翼面套120;此时,座椅侧翼面套120上的侧翼内侧气囊布130和侧翼外侧气囊布150直接受力并起作用,一方面保护座椅侧翼面套120不被气囊展开的冲击力撕裂,并保护气囊布内侧的侧翼发泡不被快速展开的侧气囊气袋190炸裂飞出;另一方面由于侧翼内侧气囊布130和侧翼外侧气囊布150的作用,侧气囊气袋190在快速膨胀充气的作用力下撕开侧翼面套顶部设计预留的气囊撕裂缝线140并向外充分弹出展开,在乘员的挤压下泄气,从而起到缓冲作用并降低乘员在侧碰中可能带来的伤害。

本发明提供的汽车座椅侧气囊设置结构,主要的结构优点是:当座椅侧气囊接到起爆信号并起爆充气展开时,首先座椅侧翼的发泡受到气囊展开的冲击力,发泡内侧无纺布受力并保护发泡不被撕裂或脱离;发泡在气囊展开力的作用下沿着侧翼预留的气囊展开方向往两侧展开,此时发泡外侧的面套和气囊布对发泡形成有效的封闭包裹和限制,防止发泡撕裂飞出;气囊继续充气并沿着设计的导向开口方向展开;此时座椅侧翼面套、侧翼内侧气囊布及侧翼外侧气囊布开始直接承受气囊展开的冲击力;此时,靠背侧翼面套及气囊布在承受一定的冲击力后,顺着本身最薄弱的位置即面套和气囊布缝合的气囊撕裂缝线处撕开,气囊从开口处向座椅外部充分展开形成气袋,最终通过气袋泄气来防止或减轻乘员的侧面受力和位移,从而有效保护乘员安全。

本发明将气囊布从传统的包裹在气囊和发泡之间优化改进到面套和发泡之间,并通过发泡结构优化(发泡内侧表面增加一体注塑的无纺布等),起到有效防止或减小发泡撕裂并控制飞溅物飞出,同时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座椅侧翼面套,使气囊按照设定的展开方向及角度展开,防止出现气囊展开延迟、气袋被割破、气囊不按设定方向展开或气袋撕裂面套在非设定方向及角度展开等问题,最终起到最大限度保护乘员安全的目的和作用。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发明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