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操作部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23577发布日期:2018-06-30 07:34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车辆用操作部构造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用于操作车载设备的车辆用操作部构造。



背景技术:

在汽车等车辆中,用于操作音频装置、导航装置等车载设备的操作部设置于车室内的驾驶席的侧方。这样的车辆用操作部通常例如设置于中控台的上表面部等驾驶席与副驾驶席之间,以便落座于驾驶席或者副驾驶席的人员无需大幅改变姿势就能够进行操作。

近年来,在这样的车辆用操作部中,存在包含被称为触摸板等的触摸操作部的车辆用操作部,该触摸板具有作为操作输入而接受操作者的指尖等的接触的平面状的被接触操作面(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关于触摸操作部,如专利文献1中也记载的那样,从获得良好的操作性的观点来看,在触摸操作部的后方设置有载置操作者的手掌的掌托。此外,触摸操作部例如用于进行在车室内的仪表盘设置的显示器所显示的操作画面中的光标的移动等这样的画面显示上的操作。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202698号公报

在上述的车辆用操作部中,设置有用于操作包含CD/DVD播放器、AM/FM调谐器等的再生音乐、影像的音频装置的音频操作部。音频操作部多与上述的触摸操作部一同作为多媒体系统的操作部,通过两个操作部进行相互关联的操作。因此,关于触摸操作部与音频操作部,从获得良好的操作性的观点来看,例如期望配置于相互接近的位置,以便使两个操作部之间的手的移动量减少。

另一方面,关于设置于驾驶席与副驾驶席之间的车辆用操作部,例如在车宽较窄的汽车中,中控台的宽度也窄,存在空间上的制约,或者需要避免与设置于中控台的杯架等其他部分之间的干涉等,因此存在难以将音频操作部设置在触摸操作部的附近的情况。特别是,由于在触摸板操作部的后方存在上述的掌托,因此难以将音频操作部设置在触摸板操作部的后方的附近。

另外,关于触摸操作部,由于利用设置于其后方的掌托来确定手的位置,因此能够比较容易地进行不伴随操作部的直接目视观察的操作、即所谓的盲操作。与此相对,关于音频操作部,由于手的位置并不确定,因此难以进行盲操作。因此,存在处于驾驶车辆的过程中的驾驶员难以进行音频操作部的操作的情况。关于该点,虽能够考虑设置音频操作部专用的掌托的结构,但这种结构由于存在上述的空间上的制约、或需要与触摸操作部用的掌托进行区分等,因此缺乏实现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基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操作部构造,在具备触摸操作部以及音频操作部的结构中,能够提高空间效率,并且能够提高包含盲操作性在内的各操作部的操作性。

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操作部构造设置于车辆的驾驶席的侧方,具备:触摸操作部,所述触摸操作部具有作为操作输入而接受接触的被接触操作面;托面形成部,设置于所述触摸操作部的后方,并包含所述触摸操作部的操作用的掌托部以及形成与所述掌托部连续的托面的肘托部;以及音频操作部,所述音频操作部在车辆的前后方向设置于所述触摸操作部与所述肘托部之间,用于操作车辆具备的音频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其他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操作部构造形成为,在上述车辆用操作部构造中,所述音频操作部具有前部操作部以及侧部操作部中的至少任一方,所述前部操作部设置于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位于所述触摸操作部与所述掌托部之间的前侧侧面,所述侧部操作部设置于相对于所述掌托部位于驾驶席侧的驾驶席侧侧面。

另外,本发明的其他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操作部构造形成为,在上述车辆用操作部构造中,所述托面形成部作为其前部的俯视形状,具有由包含与车辆的前后方向大致平行的驾驶席相反侧的边部以及相对于车辆的前后方向随着从车辆的后侧趋向前侧而从驾驶席侧向驾驶席相反侧倾斜的驾驶席侧的边部在内的边部形成的前窄形状。

另外,本发明的其他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操作部构造形成为,在上述车辆用操作部构造中,所述托面形成部具有表皮部和内层部,所述表皮部形成所述托面且具有柔软性,所述内层部由所述表皮部覆盖且由具有缓冲性的部件构成,在所述内层部中的构成所述掌托部的部分设置有硬质部,所述硬质部相对于所述内层部的其他部分而相对硬,用于确定载置于所述掌托部的操作者的手掌的位置。

另外,本发明的其他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操作部构造形成为,在上述车辆用操作部构造中,所述托面形成部具备表皮部以及内层部,所述表皮部形成所述托面且具有柔软性,所述内层部由所述表皮部覆盖且由具有缓冲性的部件构成,所述内层部至少在构成所述掌托部的部分具有凹凸形状部,所述凹凸形状部作为用于确定载置于所述掌托部的操作者的手掌的位置的部位,包含凹凸的高度以及凹凸的间距中的至少任一个相对于其他部分不同的部位。

另外,本发明的其他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操作部构造形成为,在上述车辆用操作部构造中,在所述托面形成部的所述掌托部的上表面部设置有用于确定载置于所述掌托部的操作者的手掌的位置的凹部。

另外,本发明的其他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操作部构造形成为,在上述车辆用操作部构造中,所述音频操作部具有所述侧部操作部,在所述掌托部的驾驶席侧的侧面部设置有用于确定操作所述侧部操作部的操作者的大拇指的位置的大拇指用凹部。

另外,本发明的其他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操作部构造形成为,在上述车辆用操作部构造中,作为所述前部操作部,具有在横向连续设置的三个操作部,所述三个操作部中的位于正中的操作部为相对于至少左右任一方的操作部而种类不同的不同种类的操作部。

根据本发明,在具备触摸操作部以及音频操作部的结构中,能够提高空间效率,并且能够提高包含盲操作性在内的各操作部的操作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汽车的车室内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操作部构造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操作部构造的俯视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操作部构造的左侧视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操作部构造的放大俯视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操作部构造的放大侧视图。

图7是关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操作部构造的指轮(thumb wheel)的说明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操作部构造的掌托部的构造的局部侧剖视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操作部构造的掌托部的使用状态的一个例子的局部侧剖视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操作部构造的掌托部的变形例1的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操作部构造的掌托部的变形例1的使用状态的一个例子的局部侧剖视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操作部构造的掌托部的变形例1的其他结构的图。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操作部构造的掌托部的变形例2的图。

图14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操作部构造的掌托部的变形例3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车辆用操作部构造;3:驾驶席;4:副驾驶席;14:触摸板(触摸操作部);14a:被接触操作面;15:托面形成部;15a:托面;15e:副驾驶席侧边部;15f:驾驶席侧斜边部;15d:前窄形状部;16:音频开关(音频操作部);21:掌托部;22:肘托部;23:外壳;23b:驾驶席侧侧面;23c:前侧侧面;31:按钮;32:按钮;33:滚轮按钮;34:指轮;41:表皮部;42:内层部;43:硬质部;45:凹凸形状部;46:突起部;47:引导用凹凸部;50:凹部;60:大拇指用凹部。

具体实施方式

关于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操作部构造,在具备触摸操作部以及音频操作部的结构中,作为呈一体地连续的结构具备触摸操作部用的掌托与成为车辆的乘员的扶手的肘托,并且,与上述结构成一体地设置音频操作部,由此,具备在触摸操作部的后方设置音频操作部的结构。根据这样的结构,本发明意图实现驾驶席的侧方的空间效率的提高以及各操作部的操作性特别是盲操作性的提高。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操作部构造1在作为车辆的汽车的车室的内部,设置于位于方向盘2的后方的驾驶席3的侧方(右侧方)。在驾驶席3的右方设置有副驾驶席4。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汽车为方向盘2设置于左侧的左舵型的汽车,在驾驶席3的副驾驶席4侧(在图1中为右侧,以下记为“副驾驶席侧”)的侧方设置有车辆用操作部构造1。

在车室内,在驾驶席3以及副驾驶席4的前方设置有沿车宽方向(左右方向,图1中的左右方向)延伸的仪表盘5。中控台6从仪表盘5的车宽方向的中央部起以与仪表盘5连续的方式向后方延伸配置。中控台6在驾驶席3与副驾驶席4之间设置为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图1中的上下方向)延伸。在中控台6设置有车辆用操作部构造1。

在仪表盘5的车宽方向的中央部设置有显示器7。显示器7例如为液晶彩色显示器,对汽车的乘员显示与音频装置、导航装置等车载设备相关的信息、影像等。音频装置为再生音乐、影像的装置,包含CD/DVD播放器、AM/FM调谐器等。导航装置为进行道路地图信息的提供、至目的地为止的路径引导的装置。另外,在车室内设置有用于再生音频装置的再生声音、导航装置的引导声音的扬声器等其他车载设备。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操作部构造1进行说明。如图1~图4所示,车辆用操作部构造1设置于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的中控台6的上表面部。车辆用操作部构造1大致具备操作部配置部分11和隆起部分12,操作部配置部分11具有成为供各种操作部等配置的基准面的水平面状的基面10,隆起部分12设置于操作部配置部分11的后侧并形成相对于基面10隆起的部分。操作部配置部分11的后部与隆起部分12的前部相互重叠。

以下,包含设置于中控台6上的各种结构的布局在内,对车辆用操作部构造1所具备的各结构进行说明。车辆用操作部构造1具备:作为触摸操作部的触摸板14;设置于触摸板14的后方的托面形成部15;以及在触摸板14的后方与托面形成部15的前部呈一体地设置的作为音频操作部的音频开关16。另外,在操作部配置部分11设置有杯架17与变速杆18。

杯架17设置于操作部配置部分11的前部。杯架17横向并排地配置两个。杯架17为相对于基面10呈大致圆形状地开口的凹部。

变速杆18为用于进行汽车具备的变速器的操作等的操作部。变速杆18设置于操作部配置部分11的前后中间部的驾驶席侧的部分。换句话说,变速杆18设置于驾驶席侧的杯架17a的后方。

变速杆18从基面10朝上方相对于基面10大致垂直地突出。变速杆18设置为能够以能够阶段性地切换位置的方式沿包含前后方向在内的规定的方向进行移动操作。

触摸板14例如用于进行在车室内的仪表盘5设置的显示器7所显示的操作画面中的光标的移动等的画面显示上的操作。触摸板14具有作为操作输入而接受接触的被接触操作面14a。

触摸板14俯视观察具有矩形状的外形,且设置为其外形中的相互对置的一对边(左右的边)大致沿着前后方向。在触摸板14中,被接触操作面14a为具有矩形状的外形的平面。触摸板14作为整体设置为与基面10大致共面。

触摸板14设置于操作部配置部分11的前后中间部的副驾驶席侧的部分。换句话说,触摸板14设置于副驾驶席侧的杯架17b的后方。另外,触摸板14在变速杆18的右邻设置于基面10的前后中间部的车宽方向上的副驾驶席侧的大致一半的部分。此外,在触摸板14中,遍布被接触操作面14a的下表面整个区域设置有静电电极路径,该静电电极路径连接于电容控制部。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检测电容,能够检测被接触操作面14a的哪部分被接触。

托面形成部15为在车辆用操作部构造1中构成设置于操作部配置部分11的后侧的隆起部分12的部分。托面形成部15为一体地构成相对于触摸板14的掌托与相对于驾驶席3以及副驾驶席4的肘托的部分。

即,托面形成部15设置于触摸板14的后方,包含:触摸板14的操作用的掌托部21;以及形成与掌托部21连续的托面15a的肘托部22。托面15a为托面形成部15的上表面,且为水平面或者形成稍稍呈凸状的曲面的大致水平面。托面形成部15为在中控台6的后部以覆盖中控台6的上表面部的方式设置的具有缓冲性的覆盖状的表层部分。

托面形成部15在其前侧使掌托部21延伸突出至触摸板14的后方附近的位置,并且在后侧使肘托部22延伸突出至中控台6的后端部附近。在托面形成部15中,掌托部21以及肘托部22为形成托面15a的部分,相互之间并不具有形状的区分,而是形成呈一体地连续的形态。托面15a中的掌托部21的部分成为掌托面,肘托部22的部分成为肘托面。换句话说,托面形成部15具备在主要作为肘托发挥功能的部分的前端部一体地设置有掌托的结构。

对托面形成部15的俯视观察时的形态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托面形成部15在其后部具有恒定宽度部15c,该恒定宽度部15c具有大致恒定的宽度,且在俯视观察时形成沿着以前后方向为长边方向的矩形状的形状。托面形成部15作为在恒定宽度部15c的前侧与恒定宽度部15c连续的部分,具有作为简要的俯视形状而形成沿着以前侧为顶点侧的大致三角形状的形状的前窄形状部15d。前窄形状部15d以及恒定宽度部15c的前后方向的尺寸以约2:3的比例设置。

前窄形状部15d作为形成其俯视形状的边部具有:大致沿着前后方向的副驾驶席侧边部15e;相对于前后方向倾斜的驾驶席侧斜边部15f;以及大致沿着左右方向的前侧边部15g。副驾驶席侧边部15e为与车辆的前后方向大致平行的驾驶席相反侧(副驾驶席侧)的边部。驾驶席侧斜边部15f为相对于车辆的前后方向随着从车辆的后侧趋向前侧而从驾驶席侧向副驾驶席侧倾斜的驾驶席侧的边部。前窄形状部15d凭借副驾驶席侧边部15e、驾驶席侧斜边部15f以及前侧边部15g,在俯视观察时具有沿着以前侧为上底侧的大致梯形状的形状。

前窄形状部15d的驾驶席侧斜边部15f在俯视观察时沿着相对于前后方向形成作为锐角的角度θ的直线S1(参照图3)。角度θ例如为约20~40°的范围内的角度。在图示的例子中,角度θ约为30°。

如上,托面形成部15作为其前部的俯视形状具有由包含副驾驶席侧边部15e与驾驶席侧斜边部15f在内的边部形成的前窄形状。而且,在托面形成部15中,在俯视观察时具有前窄形状的前窄形状部15d主要作为掌托部21发挥功能,前窄形状部15d后侧的恒定宽度部15c主要作为肘托部22发挥功能。

具有以上这样的俯视观察的形态的托面形成部15以使前窄形状部15d的大致整体相对于操作部配置部分11的后部重叠的方式设置。

换句话说,在俯视观察时,托面形成部15以使前窄形状部15d的大致整体相对于操作部配置部分11的后部而从后侧侵入的方式设置。

托面形成部15的与操作部配置部分11重叠的部分以隔开间隔的方式呈平行状地设置在基面10的上方。即,如图4所示,托面形成部15的前窄形状部15d以相对于基面10在上方隔开规定的间隔D1的方式向前方延伸突出。

另外,在与托面形成部15的前窄形状部15d重叠的操作部配置部分11的后部,在前窄形状部15d的驾驶席侧存在基面10的余地部10a。余地部10a为基面10中因由驾驶席侧斜边部15f形成的前窄形状部15d的前窄形状而形成为不被托面形成部15覆盖而露出的形态的部分。在余地部10a例如设置有外部连接设备相对于车载设备连接的输出输入端子等。

音频开关16为用于操作车辆所具备的音频装置的操作部。音频开关16在车辆的前后方向设置于触摸板14与托面形成部15的肘托部22之间。

音频开关16具备与前窄形状部15d同样具有沿着大致三角形状的俯视形状(板面形状)的厚板状的外形的外壳23。音频开关16以使得外壳23的板面为水平方向的朝向、且被夹持在如上所述隔开间隔D1的基面10与托面形成部15的掌托部21(前窄形状部15d)之间的方式设置。换句话说,音频开关16夹设于基面10与托面形成部15的掌托部21之间,在基面10上,设置为相对于形成表层部分的掌托部21而形成下层的层部分。

音频开关16以其外壳23固定于基面10上的状态设置。另外,音频开关16以在其外壳23上载置固定有托面形成部15的掌托部21的状态设置。音频开关16设置为使外壳23的大部分与托面形成部15的掌托部21重叠。这样,音频开关16设置为与掌托部21一同形成一体的层叠构造。

音频开关16设置为使外壳23的大致三角形状的俯视形状沿着托面形成部15的前窄形状部15d的大致三角形状的俯视形状。另外,音频开关16使外壳23的前端部相比前窄形状部15d的前端部、换句话说为掌托部21的前端部朝前方突出。因而,在基面10上,由音频开关16的前端部与掌托部21的前端部构成两级的阶梯状的部分。

如图5所示,音频开关16的外壳23作为形成其俯视形状的侧面具有:大致沿着前后方向的副驾驶席侧侧面23a;相对于前后方向倾斜的驾驶席侧侧面23b;以及大致沿着左右方向的前侧侧面23c。在俯视观察时,副驾驶席侧侧面23a的后部与副驾驶席侧边部15e重叠,驾驶席侧侧面23b的后部与驾驶席侧斜边部15f重叠。另外,前侧侧面23c位于比前侧边部15g靠前方的位置。换句话说,前侧侧面23c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位于触摸板14与掌托部21之间。这样,外壳23与前窄形状部15d同样,凭借副驾驶席侧侧面23a、驾驶席侧侧面23b以及前侧侧面23c,在俯视观察时具有沿着以前侧为上底侧的大致梯形形状的形状。

音频开关16在外壳23的侧面具有各种开关操作部。音频开关16具有:设置于前侧侧面23c的前部操作部;以及设置于相对于掌托部21位于驾驶席侧的驾驶席侧侧面23b的侧部操作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音频开关16作为设置于前侧侧面23c的前部操作部具有在横向连续设置的三个操作部。如图5所示,上述的三个操作部为在音频开关16的前端部设置于左右两侧的按钮31、32以及设置于左右的按钮31、32之间的滚轮按钮33。另外,音频开关16作为设置于驾驶席侧侧面23b的侧部操作部具有指轮34。另外,在副驾驶席侧侧面23a的前端部设置有按钮35,在驾驶席侧侧面23b的前端部设置有按钮36。

按钮31、32分别为接受按压操作的按压操作部。在前侧侧面23c,在滚轮按钮33的驾驶席侧设置有按钮31,在滚轮按钮33的副驾驶席侧设置有按钮32。

滚轮按钮33设置于前侧侧面23c的长边方向(大致左右方向)的中央部。滚轮按钮33为在俯视观察时以前侧侧面23c所沿着的方向为旋转轴方向的筒状的旋转操作部。滚轮按钮33具有以中心轴为旋转轴方向而由外壳23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的筒状的操作部主体33a。操作部主体33a以其径向的大致一半从前侧侧面23c突出的状态、换句话说从前侧侧面23c呈大致半圆筒状地突出的状态被支承。在操作部主体33a的外周面,在周向设置有多个沿着操作部主体33a的旋转轴方向的槽。

这样,音频开关16在前侧侧面23c所具有的三个操作部中的、位于正中的操作部亦即滚轮按钮33为外形、输入操作相对于左右的操作部即按钮31、32不同的不同种类的操作部。按钮31、32为作为输入操作而接受按压操作的操作部,滚轮按钮33为作为输入操作而接受旋转操作的操作部。此外,滚轮按钮33也可以为作为输入操作除了接受旋转操作之外还接受按压操作的操作部。换句话说,滚轮按钮33只要为相对于其左右的按钮31、32具有不同的外形、接受不同的输入操作的不同种类的操作部即可。

另外,指轮34在驾驶席侧侧面23b设置于中间部的靠前侧的位置。指轮34为在俯视观察时以驾驶席侧侧面23b所沿着的方向为旋转轴方向的筒状的旋转操作部。指轮34具有以中心轴为旋转轴方向而由外壳23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的筒状的操作部主体34a。操作部主体34a以其径向的大致一半从驾驶席侧侧面23b突出的状态、换句话说从驾驶席侧侧面23b呈大致半圆筒状突出的状态被支承。在操作部主体34a的外周面,在周向设置有多个沿着操作部主体34a的旋转轴方向的槽。

这样,指轮34与滚轮按钮33相同为作为输入操作而接受旋转操作的操作部。此外,指轮34也可以为作为输入操作除了接受旋转操作之外还接受按压操作的操作部。

设置于副驾驶席侧侧面23a的前端部的按钮35以及设置于驾驶席侧侧面23b的前端部的按钮36与按钮31、32相同为接受按压操作的按压操作部。按钮36位于指轮34的前方。

如上,对音频开关16具备的各种操作部分别分配有与音频装置相关的各种功能。作为与音频装置相关的各种功能,例如存在再生声音的音量的调整功能、再生声音的再生/停止功能、寻道功能、调谐器匹配功能、CD/DVD播放器、AM/FM调谐器等各种媒体的切换功能等。

另外,在外壳23的前侧侧面23c的下方的基面10的部位,沿着前侧侧面23c的长边方向设置有长孔状的凹陷部10b。凹陷部10b为例如在利用将手掌载置在掌托部21上的状态下的手指操作滚轮按钮33、按钮31、32时,用于避免指甲与基面10接触的部分。因而,凹陷部10b的形状/尺寸、深度设计成即便操作者的指甲为一定程度的长指甲也能够避免操作滚轮按钮33等的手指的指甲与基面10接触,以便关于滚轮按钮33、按钮31、32能够获得良好的操作性。

在具备如上的结构的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操作部构造1中,在相对于基面10大致共面地设置的触摸板14的后方设置有掌托一体型的音频开关16,相对于音频开关16以呈阶梯状地层叠的方式设置有托面形成部15的掌托部21。因此,车辆用操作部构造1具备触摸板14、音频开关16以及托面形成部15(掌托部21)从前侧开始依次在前后串联配设的结构。在这样的结构中,从防止触摸板14以及音频开关16的误操作而获得良好的操作性的观点来看,设定以下所示的各部的尺寸。

作为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操作部构造1中关注的尺寸,首先,如图6所示,在前后方向(水平方向),存在触摸板14的后端位置与托面形成部15(掌托部21)的前端位置之间的尺寸L1。相同地,在前后方向,存在触摸板14的后端位置与音频开关16的前端位置、换句话说为按钮31、32或者滚轮按钮33的前端位置之间的尺寸L2。

另外,相同地,作为在车辆用操作部构造1中关注的尺寸,如图6所示,在上下方向(高度方向),存在基面10与托面形成部15的前侧边部15g的上端位置之间的尺寸H1。相同地,在上下方向,存在基面10与音频开关16的外壳23的上表面23d的位置之间的尺寸H2。此外,在图6中,省略变速杆18的图示。

关于如上的各部的尺寸,首先,若触摸板14与托面形成部15之间的前后方向的尺寸L1大,则难以确保托面形成部15的作为掌托部21的功能。另一方面,若尺寸L1小,则根据触摸板14与音频开关16之间的前后关系,担心设置于音频开关16的前端部的滚轮按钮33等前部操作部的操作性降低。

另外,若触摸板14与音频开关16之间的前后方向的尺寸L2大,则作为多媒体系统的操作部期望配置于接近触摸板14的位置的音频开关16远离触摸板14。另一方面,若尺寸L2小,则会产生欲操作触摸板14以及音频开关16中的任一方的手指与任意另一方的操作部干涉之类的情况而成为导致误操作的原因,因此难以获得触摸板14以及音频开关16的相互独立的良好的操作性。

另外,若基面10与掌托部21之间的上下方向的尺寸H1大,则从托面15a至触摸板14的被接触操作面14a、音频开关16的滚轮按钮33等前部操作部为止的距离增长,针对各操作部无法获得良好的操作性。另一方面,若尺寸H1小,则针对托面形成部15,难以获得作为掌托部21的缓冲性,另外,针对音频开关16,难以确保用于操作滚轮按钮33等的空间。

另外,若基面10与音频开关16之间的上下方向的尺寸H2大,则由于确保掌托部21的厚度的必要性,与尺寸H1的情况相同,从托面15a至被接触操作面14a、滚轮按钮33等为止的距离增长,针对各操作部无法获得良好的操作性。另一方面,若尺寸H2小,则与尺寸H1的情况相同,难以在音频开关16确保用于操作滚轮按钮33等的空间。

如上,在触摸板14、音频开关16以及掌托部21串联配置的结构中,通过关注上述的各部的尺寸,能够实施针对误操作的对策而有效地防止误操作,并且能够获得良好的操作性。

另外,音频开关16在驾驶席侧侧面23b具备的指轮34为赋予操作方向的自定义功能的操作部。例如,如图5所示,在左舵型的汽车中,指轮34由将手掌载置在掌托部21的驾驶员的右手25的大拇指25a操作。而且,作为在外壳23的驾驶席侧侧面23b以旋转轴方向沿着水平方向的状态设置的指轮34的旋转操作,进行向上侧的旋转操作以及向下侧的旋转操作。

针对这样的指轮34的上下的各旋转操作方向,与各方向的旋转操作对应的功能能够由用户任意设定。具体而言,如图7的(a)所示,例如,在指轮34中,向上侧的旋转方向A1被用作提高音频装置的音量的功能、提高调谐器的频率的功能等提高各种数值的“上(UP)”的旋转方向。在该情况下,向下侧的旋转方向A2被用作降低音频装置的音量的功能、降低调谐器的频率的功能等降低各种数值的“下(DOWN)”的旋转方向。

关于这样的指轮34的旋转操作方向与同各方向对应的功能之间的关系,根据指轮34的配置位置、与旋转轴方向之间的关系等,存在与用户相对于旋转操作部具有的感觉/印象不一致而赋予不协调感的情况。因此,指轮34构成为能够自定义与其旋转操作方向对应的功能。

具体而言,关于指轮34的旋转操作方向与同各方向对应的功能之间的对应关系,构成为能够由用户选择图7的(a)所示的对应关系和与其相反的对应关系。在具有后者的对应关系的指轮34中,如图7的(b)所示,向上侧的旋转方向A1被用作降低音频装置的音量等的各种数值的“下”的旋转方向,向下侧的旋转方向A2被用作提高音频装置的音量等的各种数值的“上”的旋转方向。这样的指轮34的操作方向与对应的功能之间的对应关系的选择/切换例如通过显示器7的画面上的设定、指轮34的长按操作等指轮34自身的操作等来进行。

如上,关于指轮34,根据能够进行旋转操作方向上的自定义的结构,能够使指轮34的旋转操作方向与同各方向对应的功能之间的关系与例如因用户的右撇子/左撇子的不同、车辆的左舵/右舵的不同等而不同的用户的操作感觉一致。由此,能够消除用户的相对于感觉/印象的不协调感,因此能够减轻操作负担,能够提高盲操作等的操作性。此外,这样的操作部的自定义功能也能够应用于与指轮34相同地作为滚轮型的操作部的滚轮按钮33。

接着,使用图8对托面形成部15的构造进行说明。如图8所示,托面形成部15具有表皮部41和内层部42,表皮部41形成托面15a且具有柔软性,内层部42由该表皮部41覆盖且由具有缓冲性的部件构成。

表皮部41为由人工皮革或以天然的布料为基材的合成皮革等人工材料,或者天然皮革等天然材料构成的皮套部分。表皮部41设置为覆盖托面形成部15的表面部的整体,构成托面形成部15的表层部分。由表皮部41的表面形成托面15a。

内层部42为由例如聚氨酯等发泡树脂材料成型的聚氨酯泡沫、海绵、聚乙烯纤维、胶乳等具有缓冲性的部件构成的缓冲层。内层部42的表面部分的整体被表皮部41覆盖,由此构成托面形成部15的内层部分。内层部42追随表皮部41的变形而变形。

这样,在具有表皮部41以及内层部42的托面形成部15中,作为内层部42的一部分,设置有用于确定载置于掌托部21的操作者的手掌的位置的部分即硬质部43。硬质部43为相对于内层部42的其他部分而相对硬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作为硬质部43设置有前硬质部43A和后硬质部43B,前硬质部43A主要用于确定适于触摸板14的操作的手掌的位置,后硬质部43B主要用于确定适于音频开关16的操作的手掌的位置。

在像这样在掌托部21的内层部42具有前后两处硬质部43的结构中,作为构成内层部42的部分,存在硬质部43以及相对于硬质部43的其他部分亦即相对软的软质部44。换句话说,在内层部42中,相对于构成其大致整体的软质部44而相对硬的材质所构成的部分作为硬质部43在掌托部21中局部地设置有两处。各硬质部43例如设置于俯视观察时呈圆状或者椭圆状的区域、或者以横切掌托部21的方式在左右方向以带状的方式设置。

前硬质部43A在内层部42中设置于作为操作触摸板14时供操作者的手掌载置的部分而假定的部分的前侧。换句话说,软质部44中的位于前硬质部43A的后侧的软质部44A成为在操作触摸板14时供操作者的手掌载置的部分,成为因手的重量或手对托面15a的按压而伴随着表皮部41的变形压缩变形从而凹陷的部位(参照图9的(a))。

另外,后硬质部43B在内层部42中设置于作为操作音频开关16时供操作者的手掌载置的部分而假定的部分的前侧。换句话说,软质部44中的位于后硬质部43B的后侧的软质部44B成为在操作音频开关16时供操作者的手掌载置的部分,成为因手的重量或手对托面15a的按压而伴随着表皮部41的变形压缩变形从而凹陷的部位(参照图9的(b))。

关于硬质部43以及软质部44的材料,例如,作为硬质部43的材料采用硬质聚氨酯泡沫,作为软质部44的材料采用软质聚氨酯泡沫或者半硬质聚氨酯泡沫。此处,半硬质聚氨酯泡沫为软质聚氨酯泡沫与硬质聚氨酯泡沫的中间的材料。另外,作为其他的例子,作为硬质部43的材料采用硬质的海绵,作为软质部44的材料采用软质的海绵。另外,作为其他的例子,作为硬质部43的材料,采用以胶乳为中心的所谓的高弹性缓冲材料,作为软质部44的材料,采用以聚氨酯泡沫为中心的所谓的低弹性缓冲材料。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掌托部21中设置有触摸板14操作用的前硬质部43A与音频开关16操作用的后硬质部43B这两处硬质部43,但不限定于此。例如,在确定作为触摸板14以及音频开关16的共通的操作位置的手掌的位置的结构中,硬质部43也可以为一处。

根据具备如上的结构的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操作部构造1,在具备触摸板14以及音频开关16的结构中,能够提高空间效率,并且能够提高包含盲操作性在内的各操作部的操作性。

即,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操作部构造1,在相对于触摸板14而在其后方设置有掌托部21的结构中,能够在触摸板14的附近且在触摸板14的后方配置音频开关16。由此,能够进行作为多媒体系统的操作部而进行相互关联的操作的情况较多的触摸板14以及音频开关16在中控台6上的配置面中的分组,能够针对这些操作部获得良好的操作性。

特别地,在车辆用操作部构造1中,音频开关16设置为:在托面形成部15中,当以与肘托部22一体的部分亦即掌托部21作为上层部分的情况下,音频开关16形成下层部分、换句话说与掌托部21一同形成一体的层叠构造。由此,针对触摸板14以及音频开关16,能够确保良好的操作性,并且能够将音频开关16尽量配置在触摸板14的附近。因而,无需使载置于掌托部21的手移动或使其稍微移动,无需进行重新放置手的动作就能够操作触摸板14以及音频开关16的各操作部。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操作部构造1,能够将掌托部21作为触摸板14以及音频开关16的掌托公用,因此,相对于触摸板14以及音频开关16的各操作部,操作者的手的位置是确定的,能够提高两个操作部的盲操作性。由此,能够减轻汽车的驾驶员的负担,能够确保高安全性。

另外,设置于触摸板14的后方的音频开关16以及掌托部21以彼此的大部分在上下重叠的状态设置,因此,在中控台6上的操作部的配置空间中能够实现空间效率的提高。由此,例如即便在因车辆的车宽的关系而中控台6的宽度较窄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与设置于中控台6的杯架17、变速杆18等其他部分之间的干涉而高效地利用空间并配置触摸板14以及音频开关16。另外,能够实现空间效率的提高,因此能够将各操作部容易地设置于能够进行驾驶员的自然状态下的肘部的位置处的操作的位置,因此能够实现操作性的提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操作部构造1中,触摸板14以及音频开关16包含掌托部21在内在中控台6上的副驾驶席侧沿前后方向配置并且构成为大致左右对称。根据这样的结构,对于副驾驶席4的乘员而言也能够获得相对于各操作部的良好的访问性,因此对于驾驶席3的乘员以及副驾驶席4的乘员的每一个均能够均衡地获得良好的操作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操作部构造1中,音频开关16作为设置于在前后方向位于触摸板14与掌托部21之间的外壳23的前侧侧面23c的前部操作部具有左右的按钮31、32以及滚轮按钮33,作为设置于驾驶席侧侧面23b的侧部操作部具有指轮34以及按钮36,并且作为设置于副驾驶席侧侧面23a的操作部具有按钮35。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利用将手掌载置在掌托部21上的姿势下的手指的动作,并高效地操作触摸板14以及音频开关16分别具有的各种操作部。

具体而言,例如如图5所示,通过将手掌载置在掌托部21上的右手25的食指25b进行触摸板14的被接触操作面14a的操作,通过大拇指25a进行指轮34的操作,通过食指25b以及中指25c进行左右的按钮31、32的操作。另外,通过中指25c进行按钮35的操作,通过大拇指25a进行按钮36的操作。这样,针对多媒体系统的操作部的各种功能,能够获得良好的盲操作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操作部构造1中,托面形成部15作为其前部的俯视形状,具有由包含副驾驶席侧边部15e以及驾驶席侧斜边部15f在内的边部形成的前窄形状。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避免在中控台6上相对于基面10的隆起部分亦即托面形成部15向驾驶席侧的部位突出,能够在中控台6的后部上面的驾驶席侧作为基面10确保平坦的部分的空间。由此,在落座于驾驶席3的驾驶员进行中控台6上的操作部的操作、方向盘2的操作时等,能够避免右臂的肘部与托面形成部15接触等而手臂的动作与托面形成部15干涉。结果,能够有效地提高包含盲操作性在内的各操作部的操作性。

另外,通过利用副驾驶席侧边部15e以及驾驶席侧斜边部15f将托面形成部15的前端部形成为前窄形状,能够使音频开关16的驾驶席侧侧面23b沿着驾驶席侧斜边部15f,并在该驾驶席侧侧面23b配置指轮34。由此,能够在中控台6上的远离驾驶席侧的位置、且在触摸板14的附近设置指轮34,因此能够有效地活用中控台6上的空间,并且能够得到维持驾驶员的自然姿势的良好的操作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操作部构造1中,托面形成部15具有由皮套等构成的表皮部41以及被表皮部41覆盖的由缓冲部件构成的内层部42,在内层部42中的构成掌托部21的部分设置有相对硬的部分亦即硬质部43。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利用因托面形成部15的硬度的差异带来的触觉的不同来引导掌托部21中的操作者的手的放置位置。

如图9的(a)所示,在操作触摸板14时,前硬质部43A被用作手掌的定位用的部分。具体而言,若载置于掌托部21上的操作者的右手25的手掌位于前硬质部43A的后侧,则前硬质部43A的后侧的软质部44A的部分因手的重量或手对托面15a的按压而伴随着表皮部41的变形发生凹陷(参照凹陷44x)。

相同地,如图9的(b)所示,在操作音频开关16时,后硬质部43B被用作手掌的定位用的部分。具体而言,若载置于掌托部21上的操作者的右手25的手掌位于后硬质部43B的后侧,则后硬质部43B的后侧的软质部44B的部分因手的重量或手对托面15a的按压而伴随着表皮部41的变形发生凹陷(参照凹陷44y)。

因而,例如,通过边利用手掌以一定程度按压托面15a边使手在托面15a上沿前后方向移动,能够凭借手的触觉而使手掌的位置与硬质部43(43A、43B)的近前侧的部位一致。换句话说,凭借相对于软质部44相对硬的硬质部43的异物感,在各硬质部43的每一个的近前侧的位置确定手掌的位置。由此,无需直接观察手的动作就能够在托面形成部15上进行手掌的定位,因此能够获得良好的盲操作性。

另外,根据在托面形成部15的内层部42设置硬质部43的结构,能够不对托面形成部15的外观赋予影响地设置掌托部21中的手掌的定位用的部分。由此,能够确保托面形成部15的设计性并实现盲操作性的提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操作部构造1中,设置于音频开关16的前端部的三个操作部中的、位于正中的滚轮按钮33为相对于左右的按钮31、32而外形、输入操作不同的不同种类的操作部。根据这样的结构,无需直接观察操作部就能够凭借操作者的手的感觉辨别三个操作部,另外,能够掌握三个操作部的中央位置。由此,能够实现盲操作性的提高。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滚轮按钮33相对于左右两侧的按钮31、32为不同种类的操作部,但滚轮按钮33只要相对于至少左右的任一方的操作部为不同种类的操作部即可。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操作部构造1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在以下说明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操作部构造1的各变形例中,关于与上述实施方式共通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变形例1)

使用图10~图12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操作部构造1的变形例1进行说明。变形例1为针对托面形成部15的构造的变形例。

如图10所示,变形例1的托面形成部15X与上述的托面形成部15相同具有表皮部41与内层部42。而且,在变形例1的托面形成部15X中,内层部42至少在构成掌托部21的部分具有凹凸形状部45。

凹凸形状部45设置于内层部42的表皮部41侧即上侧的部分。因而,内层部42以凹凸形状部45侧作为相对于表皮部41的背面41a的接触侧。凹凸形状部45由以向上侧突出的方式设置的多个山型形状的突起部46形成。突起部46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连续排列。换句话说,凹凸形状部45设置成在掌托部21中遍布内层部42的表面侧的部分的整体形成凹凸。此外,凹凸形状部45也可以遍布内层部42的整体(也包括肘托部22)设置。

像这样设置于内层部42的凹凸形状部45作为用于确定载置于掌托部21的操作者的手掌的位置的部位,包含凹凸的高度相对于其他部分不同的部位即引导用凹凸部47。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引导用凹凸部47由突起部46的高度比其他部分的突起部46的高度高的突起部46A形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引导用凹凸部47设置有前引导用凹凸部47A和后引导用凹凸部47B,前引导用凹凸部47A主要用于确定适于触摸板14的操作的手掌的位置,后引导用凹凸部47B主要用于确定适于音频开关16的操作的手掌的位置。

凹凸形状部45的引导用凹凸部47以外的部分处的突起部46在自然状态下的托面形成部15X中具有与表皮部41的背面41a之间隔开间隔的高度。与此相对,构成引导用凹凸部47的突起部46A在自然状态下的托面形成部15X中具有与表皮部41的背面41a接触的高度。

这样,在内层部42中具有包含引导用凹凸部47在内的凹凸形状部45的结构中,作为构成内层部42的部分存在引导用凹凸部47和通常凹凸部49,通常凹凸部49为凹凸形状部45的相对于引导用凹凸部47的其他部分,为因来自表皮部41侧的负载而相对容易变形的部分。换句话说,在内层部42中,相对于通常凹凸部49而相对难以变形的部分作为引导用凹凸部47在掌托部21中局部地设置有两处。各引导用凹凸部47例如设置于在俯视观察时呈圆状或者椭圆状的区域、或者以横切掌托部21的方式在左右方向以带状的方式设置。

此外,通常凹凸部49处的各突起部46的高度例如设定为各突起部46的顶点仿照表皮部41的面形状且相对于表皮部41的背面41a隔开规定尺寸的间隔的高度。在该情况下,通常凹凸部49的多个突起部46设置为使各自的顶点沿着与表皮部41的背面41a平行的假想面41b。而且,在通常凹凸部49的上方,在通常凹凸部49与表皮部41之间形成有沿着表皮部41的面形状的层状的空间48。

前引导用凹凸部47A在内层部42中设置于作为操作触摸板14时供操作者的手掌载置的部分而假定的部分的前侧。换句话说,通常凹凸部49中的前引导用凹凸部47A的后侧的通常凹凸部49A成为在操作触摸板14时例如供操作者的右手25的手掌载置的部分,成为因手的重量或手对托面15a的按压而伴随着表皮部41的变形压缩变形从而凹陷的部位(参照图11的(a))。

另外,后引导用凹凸部47B在内层部42中设置于作为操作音频开关16时供操作者的手掌载置的部分而假定的部分的前侧。换句话说,通常凹凸部49中的后引导用凹凸部47B的后侧的通常凹凸部49B成为在操作音频开关16时例如供操作者的右手25的手掌载置的部分,成为因手的重量或手对托面15a的按压而伴随着表皮部41的变形压缩变形从而凹陷的部位(参照图11的(b))。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掌托部21中,设置有触摸板14操作用的前引导用凹凸部47A与音频开关16操作用的后引导用凹凸部47B这两处引导用凹凸部47,但不限定于此。例如,在确定作为触摸板14以及音频开关16的共通的操作位置的手掌的位置的结构中,引导用凹凸部47也可以为一处。

根据上述的变形例1的结构,凭借托面形成部15X的变形的容易度的不同带来的触觉的不同,能够引导掌托部21中的操作者的手的放置位置。

如图11的(a)所示,在操作触摸板14时,前引导用凹凸部47A被用作手掌的定位用的部分。具体而言,若放置于掌托部21上的操作者的右手25的手掌位于前引导用凹凸部47A的后侧,则前引导用凹凸部47A的后侧的通常凹凸部49A的部分因手的重量或手对托面15a的按压而伴随着表皮部41的变形发生凹陷(参照凹陷49x)。

相同地,如图11的(b)所示,在操作音频开关16时,后引导用凹凸部47B被用作手掌的定位用的部分。具体而言,若载置于掌托部21上的操作者的右手25的手掌位于后引导用凹凸部47B的后侧,则后引导用凹凸部47B的后侧的通常凹凸部49B的部分因手的重量或手对托面15a的按压而伴随着表皮部41的变形发生凹陷(参照凹陷49y)。

因而,例如,通过边利用掌以一定程度按压托面15a边使手在托面15a上沿前后方向移动,能够凭借手的触觉而使手掌的位置与引导用凹凸部47(47A、47B)的近前侧的部位一致。换句话说,凭借相对于通常凹凸部49而相对难以变形的引导用凹凸部47的异物感,在各引导用凹凸部47的每一个的近前侧的位置确定手掌的位置。由此,无需直接观察手的动作就能够在托面形成部15X上进行手掌的定位,因此能够获得良好的盲操作性。

另外,根据在托面形成部15X的内层部42设置具有引导用凹凸部47的凹凸形状部45的结构,能够不对托面形成部15X的外观赋予影响地设置掌托部21中的手掌的定位用的部分。由此,能够确保托面形成部15X的设计性并实现盲操作性的提高。

此外,在图10所示的变形例1中,凹凸形状部45的引导用凹凸部47为使凹凸的高度相对于其他部分不同的部位,但作为引导用凹凸部47,只要为凹凸的高度以及凹凸的间距中的至少任一个相对于其他部分不同的部位即可。

因而,作为凹凸形状部45的引导用凹凸部47,例如如图12的(a)所示,也可以为凹凸的间距相对于其他部分不同的部位。

在图12的(a)所示的例子中,构成引导用凹凸部47的多个突起部46B设置为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中的至少任一个方向的配置间距相对于凹凸形状部45的其他部分处的突起部46的配置间距变小。换句话说,在将凹凸形状部45的引导用凹凸部47以外的部分即通常凹凸部49形成为相对稀疏地设置突起部46的部分的情况下,引导用凹凸部47成为相对密地设置突起部46的部分。此外,在该例子中,通常凹凸部49的各突起部46具有在自然状态的托面形成部15X中与表皮部41的背面41a接触的高度。

另外,作为凹凸形状部45的引导用凹凸部47,例如如图12的(b)所示,也可以为凹凸的高度以及凹凸的间距双方相对于其他部分不同的部位。

在图12的(b)所示的例子中,构成引导用凹凸部47的多个突起部46C与图12的(a)所示的突起部46B相同,设置为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中的至少任一个方向的配置间距相对于凹凸形状部45的通常凹凸部49的突起部46的配置间距变小。

另外,在图12的(b)所示的例子中,构成引导用凹凸部47的多个突起部46C与图10所示的突起部46A相同,具有在自然状态的托面形成部15X中与表皮部41的背面41a接触的高度,通常凹凸部49的突起部46具有在自然状态的托面形成部15X中相对于表皮部41的背面41a隔开间隔的高度。因而,通常凹凸部49的多个突起部46设置为使各自的顶点沿着与表皮部41的背面41a平行的假想面41b,在通常凹凸部49的上方形成有沿着表皮部41的面形状的层状的空间48。

如上,根据图12的(a)、(b)所示的结构,引导用凹凸部47也成为相对于其他部分而难以变形的部分,能够引导掌托部21中的操作者的手的放置位置。此外,在变形例1的结构中,作为引导用凹凸部47的材料,如图11所示的硬质部43那样,也可以使用相对于通常凹凸部49而相对硬的材料。换句话说,作为掌托部21中用于确定操作者的手掌的位置的难以变形的部分相对于其他部分的差异,除了具有引导用凹凸部47的凹凸形状部45带来的形状差异之外,也可以使用材料的硬软的差异。

(变形例2)

使用图13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操作部构造1的变形例2进行说明。变形例2为托面形成部15的构造的变形例。

如图13所示,变形例2的托面形成部15Y作为用于确定载置于掌托部21的操作者的手掌的位置的部位,具有设置于掌托部21的上表面部的凹部50。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凹部50设置有前凹部50A和后凹部50B,前凹部50A主要用于确定适于触摸板14的操作的手掌的位置,后凹部50B主要用于确定适于音频开关16的操作的手掌的位置。

凹部50形成为自然状态的托面形成部15Y中的表皮部41以及内层部42的一体的形状。换句话说,在内层部42的表面侧的部分形成有沿着凹部50的凹部,以仿照该凹部的形状的方式在表皮部41也形成有凹部。凹部50例如以陷没状设置于在俯视观察时呈圆状或者椭圆状的区域、或者以横切掌托部21的方式在左右方向以槽状的方式设置。

前凹部50A在掌托部21的托面15a中设置于作为操作触摸板14时供操作者的手掌载置的部分而假定的部分。即,如图13的(a)所示,设置于掌托部21的前部的前凹部50A成为在操作触摸板14时例如供操作者的右手25的手掌载置的部分,并被用作触摸板14操作用的手掌的定位部分。

另外,后凹部50B在掌托部21的托面15a中设置于作为操作音频开关16时供操作者的手掌载置的部分而假定的部分。即,如图13的(b)所示,设置于掌托部21的后部的后凹部50B成为在操作音频开关16时例如供操作者的右手25的手掌载置的部分,并被用作音频开关16操作用的手掌的定位部分。

根据上述的变形例2的结构,凭借托面形成部15Y的表面部的形状,能够引导掌托部21中的操作者的手的放置位置。由此,无需直接观察手的动作就能够在托面形成部15Y上进行手掌的定位,因此能够获得良好的盲操作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掌托部21中设置有触摸板14操作用的前凹部50A与音频开关16操作用的后凹部50B这两处凹部50,但不限定于此。例如,在确定作为触摸板14以及音频开关16的共通的操作位置的手掌的位置的结构中,凹部50也可以为一处。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表皮部41以及内层部42的形状设置有凹部50,但例如也可以通过在表皮部41的内部埋设塑料制的引导部件等来设置凹部50。

(变形例3)

使用图14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操作部构造1的变形例3进行说明。变形例3为托面形成部15的构造的变形例,是与音频开关16的操作相关的变形例。

如图14所示,在变形例3的托面形成部15Z中,在掌托部21的驾驶席侧的侧面部设置有用于确定操作作为侧部操作部的指轮34的操作者的大拇指的位置的大拇指用凹部60。

大拇指用凹部60形成为自然状态下的托面形成部15Z中的表皮部41以及内层部42的一体的形状。换句话说,在内层部42的驾驶席侧的部分形成有沿着大拇指用凹部60的凹部,以仿照该凹部的形状的方式在表皮部41也形成有凹部。大拇指用凹部60设置为例如圆状或者椭圆状的陷没部分。

另外,大拇指用凹部60在掌托部21的驾驶席侧的侧面部即驾驶席侧斜边部15f中,设置于作为操作音频开关16的指轮34时供操作者的手的大拇指25a的指腹侧的部分嵌入的部分而假定的部分,换句话说设置于应该放置大拇指25a的部分。即,如图14的(a)、(b)所示,设置于掌托部21的驾驶席侧的侧部的大拇指用凹部60成为在操作指轮34时供掌托部21上的操作者的右手25的大拇指25a嵌入的部分,并被用作指轮34操作用的大拇指25a的定位部分。

具体而言,大拇指用凹部60设置为与使手掌载置于掌托部21上的状态下的右手25的大拇指25a的姿势对应。指轮34为主要由大拇指25a的指腹部分操作的操作部,因此大拇指用凹部60相对于指轮34设置于斜后上方的附近的位置。换句话说,利用由大拇指用凹部60定位的状态下的大拇指25a的比位于大拇指用凹部60的部分靠指尖侧的部分来操作指轮34。

指轮34设置于相对于集中配置于音频开关16的前端部的滚轮按钮33等的操作部而向后方离开的位置,因此可以说是在盲操作中比较难以掌握的操作部。因此,根据这样的变形例3的结构,能够利用托面形成部15Z的表面部的形状引导掌托部21中的操作者的手指的放置位置。由此,无需直接观察手的动作就能够进行操作指轮34的手指的定位,因此容易掌握存在于相对于位于音频开关16的前端部的操作部而向后方离开的位置的指轮34的位置,能够获得良好的盲操作性。

如上那样使用实施方式说明了的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操作部构造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采用各种方式。另外,包含上述的各种变形例的实施方式也可以适当组合来采用。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在将方向盘2设置于左侧的左舵汽车中应用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操作部构造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即使在右舵汽车中,通过形成为相对于左舵的情况的结构而左右相反的结构,同样也能够应用。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音频开关16具备作为前部操作部的按钮31、32以及滚轮按钮33,和作为侧部操作部的指轮34,但只要为具有前部操作部以及侧部操作部中的至少任一方的结构即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