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设备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54331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载设备固定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载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载设备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国内汽车工业快速发展,汽车已经变得非常普及,据统计,2015年全国汽车保有量为1.72亿辆。如此庞大的汽车市场,促使汽车后装市场蓬勃发展,产品类型、功能层出不穷,手机支架、行车记录仪、导航仪、空气净化器、香料等车载设备极大地提升了驾驶体验。行车过程中并非一直平稳,经常出现急刹车、急转弯、因路面不平而颠簸、发动机振动等不稳定因素,因此对后装车载设备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长期稳定地固定于不影响驾驶安全的位置,否则就会出现滑落、跌落等情况,严重影响驾驶安全,甚至会导致严重的车祸。目前,绝大部分车载设备都是通过固定于遮阳板、中控台、后视镜以及风挡玻璃等位置。其中,在中控台与风挡玻璃的固定以胶粘和吸盘的方式为主,但胶粘存在去除难度大、对车体造成伤害损伤,吸盘方式在车内高温下容易出现脱落;在后视镜和遮阳板上的固定的问题就是可能会影响后视镜、遮阳板的正常使用。

现有设备主要存在以下缺点:①现有固定设备用在遮阳板上固定车载设备,会影响遮阳板的正常打开,在强光或阳光直射的情况下,驾驶员无法直接转动遮阳板,影响驾驶安全;②无法调节前后距离:不同车型遮阳板与前风挡玻璃之间的距离是不同的,目前设备固定后不能调节车载设备的位置和角度;③当车载设备具有一定重量时,在行车过程中容易晃动,对于行车记录仪、车载平显类产品来说容易造成图像抖动,并且容易脱落砸伤驾驶员。

目前急需一种在不影响遮阳板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可实现方便的固定各类车载设备的车载设备固定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载设备固定装置,解决了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一种车载设备固定装置,包括设备固定板和固定夹;所述固定夹包括第一夹持部、弯曲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弯曲部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夹持部内侧表面设有第一防滑部,其外侧表面固定设置上表面防滑纹路,所述第一夹持部外表面的所述上表面防滑纹路与所述弯曲部之间位置设有上表面限位块,所述第二夹持部内表面设有第二防滑部,所述弯曲部外表面设有端面限位块;所述设备固定板一端设有用于连接车载设备的万向球头,所述设备固定板下表面靠近所述万向球头部分设有滑行槽,所述设备固定板下表面远离所述万向球头部分设有下表面防滑纹路,所述滑行槽内设有滑轨;所述滑轨与所述上表面限位块和所述端面限位块滑动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夹为高弹性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夹为PC、ABS工程塑料、金属或包胶金属。

进一步的,所述滑轨、所述上表面限位块和所述端面限位块皆为两个平行设置的条形凸起,两个所述滑轨外侧分别与两个所述上表面限位块内侧和两个所述端面限位块内侧滑动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滑行槽内侧分别与两个所述上表面限位块外侧和两个所述端面限位块外侧滑动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下表面防滑纹路设置于所述设备固定板下表面尾部,所述下表面防滑纹路与所述上表面防滑纹路相互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设备固定板左端边缘设有圆滑且向上翘起的滑跃部,靠近所述滑跃部的所述设备固定板上设有弹性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上表面防滑纹路为多行条状突起,各行所述条状突起高度为1至5mm,各行所述条状突起的间距为1至5m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成10°至45°夹角。

一种遮阳板固定方法,包括所述的车载设备固定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固定夹固定于汽车驾驶室上方的遮阳板上;

S2:将设备固定板沿着所述固定夹的端面限位块插入遮阳板与车顶之间,所述设备固定板的滑行槽对齐;

S3:所述滑行槽的滑槽边框与所述端面限位块两外侧面相对滑动,所述滑行槽内的滑轨与所述端面限位块两内侧面相对滑动,直至所述滑槽边框进入上表面防滑纹路的滑道内;

S4:在所述设备固定板一端的万向球头上连接车载设备;

S5:翻转遮阳板,端面限位块与设备固定板下表面的滑行槽和滑轨之间相互滑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载设备固定装置,能够在不影响遮阳板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将车载设备固定于遮阳板上,固定夹具有弹性,能够牢固固定在不同规格的遮阳板上;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载设备固定装置,在保证固定稳固的同时,可以前后移动车载设备的位置;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载设备固定装置,与车载设备采用球铰连接,可灵活调整产品角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车载设备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车载设备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固定夹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固定夹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固定夹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设备固定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设备固定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设备固定板,2、固定夹,3、上表面限位块,4、端面限位块,5、万向球头,11、滑行槽,12、下表面防滑纹路,13、滑轨,14、滑跃部,15、滑槽边框,16、连接部,17、弹性凹槽,18、止挡部,21、第一夹持部,22、弯曲部,23、第二夹持部,24、第一防滑部,25、第二防滑部,26、上表面防滑纹路,27、滑道。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至7所示,一种车载设备固定装置,包括设备固定板1和固定夹2;所述固定夹2包括第一夹持部21、弯曲部22和第二夹持部23,所述弯曲部22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夹持部21和所述第二夹持部2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夹持部21内侧表面设有第一防滑部24,其外侧表面固定设置上表面防滑纹路26,所述第一夹持部21外表面的所述上表面防滑纹路26与所述弯曲部22之间位置设有上表面限位块3,所述第二夹持部23内表面设有第二防滑部25,所述弯曲部22外表面设有端面限位块4;所述设备固定板1一端设有用于连接车载设备的万向球头5,所述设备固定板1下表面靠近所述万向球头5部分设有滑行槽11,所述设备固定板1下表面远离所述万向球头5部分设有下表面防滑纹路12,所述滑行槽11内设有滑轨13;所述滑轨13与所述上表面限位块3和所述端面限位块4滑动配合。

优选的,所述万向球头5与车载设备球铰连接。

车载设备通过所述设备固定板1和所述固定夹2固定于遮阳板上,并且能够向各个方向任意转动定位。

优选的,所述第一防滑部24为多个波浪形凸起,所述第二防滑部25为多个波浪形凸起,所述第一防滑部24的各个凸起间距小于所述第二防滑部25的各个凸起间距。

所述第一防滑部24和所述第二防滑部25用于所述固定夹2夹持遮阳板时提高摩擦系数,所述第一防滑部24的凸起多于所述第二防滑部25,所述第一防滑部24的摩擦力大于所述第二防滑部25,在使用时,驾驶员旋转遮阳板带动所述固定夹2旋转,所述固定夹2与所述设备固定板1相对滑动,所述第一防滑部24与所述下表面防滑纹路12为主要受力区域,因此采用此结构,能够保证所述第一防滑部24有足够的摩擦系数固定于所述遮阳板上。

优选的,所述上表面防滑纹路26包括多个条状突起。

条状突起能够提高水平方向的摩擦系数,保证安装后所述第一夹持部21的上表面与设备固定板1的下表面不会产生水平滑动,以实现在保证固定稳固的同时,车载设备能够随着所述设备固定板1在水平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定位。

优选的,所述上表面防滑纹路26设置于所述第一防滑部24相背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滑轨13、所述上表面限位块3和所述端面限位块4皆为两个平行设置的条形凸起,两个所述滑轨13外侧分别与两个所述上表面限位块3内侧和两个所述端面限位块4内侧滑动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滑行槽11内侧分别与两个所述上表面限位块3外侧和两个所述端面限位块4外侧滑动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设备固定板1左端边缘设有圆滑且向上翘起的滑跃部14,靠近所述滑跃部14的所述设备固定板1上设有弹性凹槽17。

使用时,将所述设备固定板1插入车顶与所述固定夹2之间时,由于车顶为静止,所述滑跃部14向上翘起的圆滑结构能够减少阻力并且将所述固定夹2向下移动,便于所述设备固定板1顺利安装和连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上表面防滑纹路26设有两个与所述滑行槽11两侧的滑槽边框15滑动配合的滑道27,所述滑道27内侧位于所述端面限位块4外侧与所述上表面限位块3外侧所在直线的延长线上。

优选的,所述设备固定板1通过向下倾斜的连接部16与所述万向球头5固定连接。

所述连接部16向下倾斜能够给车载设备让出足够的旋转空间,有利于车载设备运行。

优选的,所述滑轨13末端设有向下凸起的止挡部18。

所述止挡部18能够防止安装和使用时,驾驶员将所述设备固定板1推入所述固定夹2与车顶之间时推入深度过深。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夹2为高弹性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夹2为PC。

本实施例所述PC为聚碳酸酯材料。采用聚碳酸酯材料能够使得所述固定夹2具有高弹性并且具有足够的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上表面防滑纹路26为多行条状突起,各行所述条状突起高度为1,各行所述条状突起的间距为1mm。

优选的,所述上表面防滑纹路26与所述下表面防滑纹路12为表面能够完全相互贴合的相对应形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持部21与所述第二夹持部23成10°夹角。

本实用新型所述车载设备为手机支架、行车记录仪、导航仪、空气净化器、香料等装载于车内的与行车相关的设备。

在遮阳板与车顶之间的压应力下,所述设备固定板1和所述固定夹2紧密贴合,所述滑轨13和所述滑槽边框15与所述滑道27、所述上表面限位块3和所述端面限位块4能够防止所述设备固定板1与所述固定夹2在两侧方向的相对移动;所述上表面防滑纹路26与所述下表面防滑纹路12相互匹配,能够实现前后限位,防止所述设备固定板1与所述固定夹2在水平横向方向的相对移动;遮阳板本身与车顶在垂直方向上固定不会脱离。因此,所述设备固定板1和所述固定夹2在各个方向上都能够牢固固定。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固定夹2为ABS工程塑料。

采用ABS工程塑料材料能够使得所述固定夹2具有高弹性并且具有足够的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上表面防滑纹路26为多行条状突起,各行所述条状突起高度为5mm,各行所述条状突起的间距为5m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持部21与所述第二夹持部23成45°夹角。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固定夹2为金属。

采用金属材料能够使得所述固定夹2具有高弹性并且具有足够的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上表面防滑纹路26为多行条状突起,各行所述条状突起高度为3mm,各行所述条状突起的间距为3m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持部21与所述第二夹持部23成30°夹角。

优选的,还包括与所述万向球头球铰连接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车载设备固定连接。

实施例4

如图1至7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遮阳板固定方法,包括所述的车载设备固定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固定夹2固定于汽车驾驶室上方的遮阳板上;

S2:将设备固定板1沿着所述固定夹2的端面限位块4插入遮阳板与车顶之间,所述设备固定板1的滑行槽11对齐;

S3:所述滑行槽11的滑槽边框15与所述端面限位块4两外侧面相对滑动,所述滑行槽11内的滑轨13与所述端面限位块4两内侧面相对滑动,直至所述滑槽边框15进入上表面防滑纹路26的滑道27内;

S4:在所述设备固定板1一端的万向球头5上连接车载设备;

S5:翻转遮阳板,端面限位块4与设备固定板1下表面的滑行槽11和滑轨13之间相互滑动。

优选的,所述万向球头5与车载设备球铰连接。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本实用新型的车载设备固定装置,能够在不影响遮阳板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将车载设备固定于遮阳板上,固定夹具有弹性,能够牢固固定在不同规格的遮阳板上,在保证固定稳固的同时,可以前后移动车载设备的位置,与车载设备采用球铰连接,可灵活调整产品角度;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载设备固定方法,方便快捷,固定牢固,安全可靠,不影响遮阳板使用。本实用新型可在车载配件技术领域广泛推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