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架及具有该车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38325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架及具有该车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架及具有该车架的车辆。



背景技术:

客车发生前部碰撞事故时,客车前部受到撞击,由于车辆前悬架部分结构相对客车前部结构较强,车辆前悬架结构刚性大碰撞一般不会较大变形,从而驾驶区结构受挤压易发生较重变形,使车辆部件浸入司机生存空间,造成对驾驶员伤害甚至驾驶员死亡。车辆前部结构设计要以保护驾驶员及乘员的生命安全是车辆被动安全设计的目标,首先保证人员生存空间。当前客车前部结构强度弱,不满足高速碰撞保障驾驶员生存空间。

某些车辆对客车的前部结构进行加强,如在授权公告号为CN106114295A的中国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座椅后移平台及使用该座椅后移平台的车辆,座椅后移平台包括前后延伸的支撑件,支撑件的后侧设置有座椅基座,支撑件包括前后延伸的平行设置的主梁,主梁间穿设有使主梁固定的横撑,在车辆受碰撞时,前车架会首先受到外部的撞击,撞击力传递给座椅后移平台,由于座椅后移平台通过连接结构即横撑与车架主体连接,其中横撑的一端焊接到车架主体上,另一端焊接到座椅后移平台上,而横撑为刚性件,在座椅后移平台受力后移的过程中,横撑需要承受较大的变形支撑力才能产生塑形变形,这使得座椅后移平台后移程度比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连接结构需要承受较大的变形支撑力而导致后移程度不够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该车架的车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车架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车架,包括车架主体和通过连接结构与车架主体相连的座椅后移平台,连接结构包括至少一对左右布置的伸缩结构,所述伸缩结构包括至少两节相互伸缩配合的伸缩节,相邻两个伸缩节中,其中一个伸缩节上设置有连接件,另外一个伸缩节上设置有连接孔,连接孔包括供连接件沿垂直于伸缩方向穿装的安装孔段,连接孔还包括与安装孔段相连的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长孔段,长孔段的孔径小于连接件的直径,在座椅后移平台受到向后方向撞击时连接件可滑移至所述长孔段中。

伸缩节有三个,包括第一伸缩节、第二伸缩节和第三伸缩节,第一伸缩节固定于车架主体上,第二伸缩结构固定于座椅后移平台上,第三伸缩节设置在第一、第二伸缩节上,与第一、第二伸缩节伸缩配合。

第一伸缩节、第二伸缩节上均设置有所述连接孔,且第一、第二伸缩节上的连接孔的长孔段的长度延伸方向一致。

第三伸缩节为同时套设在第一、第二伸缩节的外周上的连接套。

连接件为螺栓。

本实用新型车辆的技术方案是:

车辆,包括车架,所述车架包括车架主体和通过连接结构与车架主体相连的座椅后移平台,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至少一对左右布置的伸缩结构,所述伸缩结构包括至少两节相互伸缩配合的伸缩节,相邻两个伸缩节中,其中一个伸缩节上设置有连接件,另外一个伸缩节上设置有连接孔,连接孔包括供连接件沿垂直于伸缩方向穿装的安装孔段,连接孔还包括与安装孔段相连的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长孔段,长孔段的孔径小于连接件的直径,在座椅后移平台受到向后方向撞击时连接件可滑移至所述长孔段中。

伸缩节有三个,包括第一伸缩节、第二伸缩节和第三伸缩节,第一伸缩节固定于车架主体上,第二伸缩结构固定于座椅后移平台上,第三伸缩节设置在第一、第二伸缩节上,与第一、第二伸缩节伸缩配合。

第一伸缩节、第二伸缩节上均设置有所述连接孔,且第一、第二伸缩节上的连接孔的长孔段的长度延伸方向一致。

第三伸缩节为同时套设在第一、第二伸缩节的外周上的连接套。

连接件为螺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车架,通过将车架主体和座椅后移平台之间的连接结构设置为包括至少一对左右布置的伸缩结构,伸缩结构包括至少两节相互伸缩配合的伸缩节,由此在车辆受碰撞使座椅后移平台向后移动的过程中,可在伸缩节的相互伸缩配合的作用下,使得伸缩节相互脱开,进而使得座椅后移平台能够快速灵活的向后移动,结构比较简单,进一步的,相邻的两个伸缩节中,一个上设置固定件,另一个上设置连接孔,且连接孔包括供连接件沿垂直于伸缩方向穿装的安装孔段,连接孔还包括与安装孔段相连的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长孔段,长孔段的孔径小于连接件的直径,在座椅后移平台受到向后方向撞击时连接件可滑移至所述长孔段中,由此可保证在车辆正常行驶时,座椅后移平台通过连接件与安装孔段的相互装配固定在车架主体上,不会左右滑移,并在车辆受撞击时,通过撞击力的作用使得座椅后移平台能够拉动其中一个伸缩节相对于另一个伸缩节脱开,使连接件能够滑移至长孔段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车架的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正视图;

图3为图2的仰视图;

图4为图2中座椅后移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中横撑5和侧撑14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车架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至图6所示,车架包括车架主体和设置在车架主体上的座椅后移平台,座椅后移平台包括两根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对称设置的后移纵梁1,后移纵梁1为高强度钢材料的型材,是车辆碰撞时主要的碰撞传力路径,采用型材相比板材拼焊结构的强度要高。两个后移纵梁1之间固定连接有用于与车架主体固定连接的横撑,横撑沿前后方向并排设置有多个,把两根平行设置的主纵梁连接成楼梯状的结构,座椅后移平台还包括沿前后方向对称设置在后移纵梁1的左右两侧的传力斜撑9,传力斜撑9的前端部连接在后移纵梁1上,后端部连接在位于后移纵梁1后端左右两侧的辅助纵梁2的前端部上,辅助纵梁2的延伸方向与后移纵梁1的延伸方向一致,横撑包括用于支撑在后移纵梁与两个传力斜撑9的前端部的连接处的相应位置的前横梁6。横撑还包括设置在辅助纵梁2后端部的用于将辅助纵梁2与后移纵梁固连的后横梁4,及设置在辅助纵梁2前端部的用于将辅助纵梁2的前端部与后移纵梁固定的中横梁5。在后移纵梁的左右两侧还设置有用于将座椅后移平台连接至车架主体上的侧横梁3。在车辆受撞击时,撞击力通过传力斜撑9一方面使碰撞时的作用力由后移纵梁1分散给辅助纵梁2,另一方面通过传力斜撑9使侧横梁3上位于两个传力斜撑9之间的部分不会发生变形,而连接车架主体的一端会线发生变形,从而在较强碰撞产生时,侧横梁3连接车架主体的一端先变形,使座椅后移平台能够整体后移。在后移纵梁1和辅助纵梁2之间设置有座椅支撑板7,座椅基座8通过螺栓固定在座椅支撑板7上,当座椅后移平台整体后移时,后移纵梁1会带动座椅支撑板7和座椅基座8向后移动。

上述座椅后移平台通过连接结构与车架主体10连接,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车架主体10上的与各个横撑相互对接的侧撑14即第一伸缩节,以中横撑5即第二伸缩节为例,如图6所示,侧撑14和中横撑5上均设置有垂直于各自轴线方向延伸的连接孔,且中横撑5上的连接孔为第一连接孔15,侧撑14上的连接孔为第二连接孔16,第一、第二连接孔的长度延伸方向一致,且第一连接孔15为贯通中横撑5前后两侧的贯通孔结构,第二连接孔16为贯通侧撑前后两侧的贯通孔结构,第一、第连接孔均包括两端的安装孔段17和连接两个安装孔段17的中间长孔段18,中间长孔段18的宽度小于安装孔段17的尺寸,且座椅后移平台受到向后方向撞击时连接件可滑移至所述长孔段中。在侧撑14和中横撑5的外周上套设有筒状结构的连接套12即第三伸缩节,通过螺栓13即连接件将连接套12固定在中横撑5和侧撑14上,连接套12的一端套设在侧撑14上,另一端套设在中横撑5上,且连接套12的内壁与中横撑5及侧撑14的外周形状匹配,在连接套12上设置有两个并排设置的安装孔,在车辆正常使用时,其中一个安装孔的轴线与第一连接孔的左侧安装孔段轴线一致,另一个安装孔的轴线与第二连接孔的右侧安装孔段的轴线一致。

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不设置侧撑,直接将第三伸缩节固定设置在车架主体的两侧框架上;伸缩结构可以设置为只在横撑或只在侧撑上设置连接孔;连接套可以由导向块、导向板代替;可不设置连接套,通过在相互插接的侧撑与横撑的插接部分设置连接孔,并通过连接件连接实现导向移动代替;螺栓可以由摆动设置在连接套上的销轴代替,将长孔由L型槽代替,其中L型底边构成长孔,L型竖边构成供销轴通过的通道。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