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车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82519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泊车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辅助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辅助车辆进行泊车的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许多驾驶员而言,泊车是一种痛苦的经历,大城市停车空间有限,将汽车驶入狭小的空间已成为一项必备技能。很少有不费一番周折就停好车的情况,如果停的不好还很有可能导致车辆刮蹭或更严重的交通事故带来纠纷。

现有技术中泊车装置大致分为以下两种:

1、驻车雷达是倒车时或泊车时的安全辅助装置,一般分为前雷达和后雷达;前雷达也是我们常说的前泊车辅助,是汽车泊车或者倒车时的安全辅助装置,由超声波传感器(俗称探头)、控制器和显示器(或蜂鸣器)等部分组成。能以声音或者更为直观的显示告知驾驶员周围障碍物的情况,解除了驾驶员泊车、倒车和起动车辆时前后左右探视所引起的困扰,并帮助驾驶员扫除了视野死角和视线模糊的缺陷,提高驾驶的安全性。但是雷达仅仅能够告知离障碍物的距离,而没法直观的看到自己的车辆与其他障碍物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同样也存在视角误差和一些视野死角。

2、自动泊车:是指汽车自动泊车入位不需要人工控制;不同的自动泊车系统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检测汽车周围的物体。有些在汽车前后保险杠四周装上了感应器,它们既可以充当发送器,也可以充当接收器。这些感应器会发送信号,当信号碰到车身周边的障碍物时会反射回来。然后,车上的计算机会利用其接收信号所需的时间来确定障碍物的位置。其他一些系统则使用安装在保险杠上的摄像头或雷达来检测障碍物。但最终结果都是一样的:汽车会检测到已停好的车辆、停车位的大小以及与路边的距离,然后将车子驶入停车位。然而泊车系统在现有技术中其技术并不是十分成熟,如存在其中的传感器损坏则会刮蹭他人的车辆,且由于自动泊车系统需要增加诸如传感器之类的零部件,故自动泊车系统并不廉价,其价格动辄数万,相对中低端的车辆加装自动泊车系统显得性价比极低。

故现有技术有待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泊车设备,能够通过后期加装的方式提高车辆泊车的便利性,同时还能作为车辆顶升的千斤顶使用,结构简单可靠,成本低,安装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泊车设备,包括用于设于车辆底部升降车辆的提升单元,设于提升单元下方用于带动提升单元和车辆移动的移动单元,以及用于连接于车辆底部与提升单元之间推拉提升单元的推拉单元,推拉单元通过自身推拉带动提升单元和移动单元在工作状态和折叠状态间转换,且工作状态时提升单元和移动单元垂直车辆底部,折叠状态时提升单元和移动单元平行靠近车辆底部。

本实用新型通过后期加装的方式安装在车辆底部,在未使用时,推拉单元推动提升单元和移动单元处于折叠状态,此时提升单元和移动单元贴合靠近车辆底部,在不影响车辆正常行驶使用前提下尽量减少对离地间隙的影响;使用时,推拉单元拉扯提升单元和移动单元处于工作状态,此时提升单元和移动单元垂直车辆底部,提升单元向下运动使得移动单元下降接触地面,移动单元运动使得提升单元和车辆移动进行泊车操作。如果不需要泊车,只需要顶升车辆进行更换轮胎等操作时,只需提升单元向下运动使得移动单元下降接触地面并继续运动使得车辆被顶升至所需高度即可,移动单元无需动作。泊车或顶升车辆结束后,提升单元反向向上运动使得移动单元下降脱离与地面的接触,然后推拉单元再次推动提升单元和移动单元处于折叠状态。

作为选择,推拉单元包括用于与车辆底部固定的推拉固定机构,以及连接推拉固定机构与提升单元的推拉机构,推拉机构一端与固定机构铰接,另一端与提升单元铰接。

作为进一步选择,推拉机构包括可伸缩拉杆,以及驱动可伸缩拉杆伸缩的驱动装置。该方案中,驱动装置驱动可伸缩拉杆伸缩,通过可伸缩拉杆的伸缩带动提升单元和移动单元在折叠状态和工作状态之间转换。

作为另一进一步选择,提升单元包括用于与车辆底部固定的提升固定机构,以及用于升降车辆的提升机构,提升机构分别与提升固定机构和推拉机构铰接,并能由推拉机构拉动相对提升固定机构转动至垂直车辆底部状态,或者由推拉机构推动相对提升固定机构转动至平行靠近车辆底部状态。

作为进一步选择,提升固定机构包括用于与车辆底部固定的固定部,以及摆动部,摆动部一端与固定部铰接,另一端与提升机构固定,且摆动部与提升机构固定处位于,摆动部与固定部铰接处和推拉机构和提升机构铰接处之间。

作为另一进一步选择,提升机构包括成四边形的四连杆机构,在四连杆机构形成的横向对角线之间设有丝杠及其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带动丝杆转动从而使得四连杆机构横向对角线的两铰接点之间相对伸缩,移动单元设在四连杆结构的竖向对角线的下端。该方案中,驱动装置带动丝杆转动,丝杆转动带动四连杆机构横向对角线的两铰接点之间相对收缩,从而四连杆机构竖向对角线的两铰接点之间也随之相对拉伸,使得移动单元下降;反过来,丝杆转动带动四连杆机构横向对角线的两铰接点之间相对拉伸,从而四连杆机构竖向对角线的两铰接点之间也随之相对收缩,使得移动单元上升。

作为选择,移动单元包括与提升单元连接的支架,以及设于支架上的驱动轮及其驱动装置。该方案中,驱动装置驱动驱动轮运动,实现移动单元的移动。

作为选择,移动单元与提升单元之间设有转向件,移动单元通过转向件能够相对提升单元360°旋转。该方案中,实现车辆既可以横向移动也可以纵向移动,方便侧方位出入车库。

作为进一步选择,还包括带无线接收器的控制器,以及用于对该控制器发布控制命令的外部终端,控制器与驱动装置电连接并接受外部终端命令对驱动装置进行控制。该方案中,可以通过外部终端遥控发出命令对泊车装置进行手动或自动操作。

前述本实用新型主方案及其各进一步选择方案可以自由组合以形成多个方案,均为本实用新型可采用并要求保护的方案;且本实用新型,(各非冲突选择)选择之间以及和其他选择之间也可以自由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后根据现有技术和公知常识可明了有多种组合,均为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在此不做穷举。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能够通过后期加装的方式提高车辆泊车的便利性,同时还能作为车辆顶升的千斤顶使用,结构简单可靠,成本低,安装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作状态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图1的俯视图;

图4是图1的立体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折叠状态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左视图;

图7是图5的俯视图;

图8是图5的立体结构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提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车底架、2为四连杆机构、3为丝杆、4为驱动装置、5为推拉固定机构、6为可伸缩拉杆、7为固定部、8为摆动部、9为支架、10为驱动轮、11为传动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列非限制性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考图1至9所示,一种泊车设备,包括用于设于车底架1上的升降车辆的提升单元,设于提升单元下方用于带动提升单元和车辆移动的移动单元,以及用于连接于车底架1上的与提升单元之间推拉提升单元的推拉单元,推拉单元通过推拉带动提升单元和移动单元在工作状态和折叠状态间转换,且工作状态时提升单元和移动单元垂直车底架1,折叠状态时提升单元和移动单元平行靠近车底架1。

作为选择,如本实施例所示,推拉单元包括用于与车底架1固定的推拉固定机构5,以及连接推拉固定机构5与提升单元的推拉机构,推拉机构一端与固定机构铰接,另一端与提升单元铰接。推拉机构包括可伸缩拉杆6,以及驱动可伸缩拉杆6伸缩的驱动装置4,例如电机。通过电机驱动可伸缩拉杆6伸缩,通过可伸缩拉杆6的伸缩带动提升单元和移动单元在折叠状态和工作状态之间转换。提升单元包括用于与车底架1固定的提升固定机构,以及用于升降车辆的提升机构,提升机构分别与提升固定机构和可伸缩拉杆6铰接,并能由可伸缩拉杆6拉动相对提升固定机构转动至垂直车底架1状态,或者由可伸缩拉杆6推动相对提升固定机构转动至平行靠近车底架1状态。提升固定机构包括用于与车底架1固定的固定部7,以及摆动部8,摆动部8一端与固定部7铰接,另一端与提升机构固定,且摆动部8与提升机构的固定处位于,摆动部8与固定部7铰接处和可伸缩拉杆6和提升机构铰接处之间。提升机构包括成四边形的四连杆机构2,在四连杆机构2形成的横向对角线之间设有丝杠3及其驱动装置4,驱动装置4带动丝杆3转动从而使得四连杆机构2横向对角线的两铰接点之间相对伸缩,移动单元设在四连杆结构2的竖向对角线的下端。驱动装置4,例如电机,带动丝杆3转动,丝杆3转动带动四连杆机构2横向对角线的两铰接点之间相对收缩,从而四连杆机构2竖向对角线的两铰接点之间也随之相对拉伸,使得移动单元下降;反过来,丝杆3转动带动四连杆机构2横向对角线的两铰接点之间相对拉伸,从而四连杆机构2竖向对角线的两铰接点之间也随之相对收缩,使得移动单元上升。移动单元包括与提升单元的四连杆机构2连接的支架9,以及设于支架9上的驱动轮10及其驱动装置4,例如配杆电机及其传动齿轮11。移动单元与提升单元之间可以进一步设有转向件,移动单元通过转向件能够相对提升单元360°旋转。转向件可以进一步包括转向机构及其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例如电机,驱动转向机构按照需要的旋转角度旋转,或者按照固定的角度(例如90°)来回旋转,实现车辆既可以横向移动也可以纵向移动,甚至更灵活的移动角度,方便侧方位出入车库。泊车设备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带无线接收器的控制器,以及用于对该控制器发布控制命令的外部终端,控制器与驱动装置电连接并接受外部终端命令对驱动装置进行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泊车装置具体工作过程:泊车装置是置于车底架1下方,使用时与车底架1固定。根据需要可安装多个,例如靠近四轮位置安装四个泊车装置。当车辆处于泊车位置处时,通过外部终端发出命令使得可伸缩拉杆6收缩拉动主体(提升单元和移动单元),主体展开使得主体与车底架1垂直,即驱动轮10朝向地面,展开后的驱动轮10存在一定的离地间隙,外部终端再发出命令给提升单元,丝杠3转动带动四连杆结构2下端点朝下运动,使得驱动轮10接触地面进而支撑车辆,而车辆的轮胎离地;下一步通过外部终端发出驱动轮10转动命令,实现车辆的移动。作为优选,驱动轮10的支架9与四连杆结构2下端点之间设有转向件,该转向件实现驱动轮360°旋转,从而实现车辆既可以横向移动也可以纵向移动,方便侧方位出入车库;待完成出入库动作后,外部终端先控制提升单元中丝杠3回转,使得四连杆结构2的下端点上升,直至最低点即丝杆3回转的最大量;驱动轮10离开地面,再驱动可伸缩拉杆6伸展,使得主体折叠,如此往复循环。

另外该泊车装置在临时更换轮胎时还可以当千斤顶使用,在车架四个角处设置该泊车装置,当需要更换轮胎时候,重复上述的操作,某一处或某一侧的泊车装置展开-向上提升车架-更换轮胎-向下降落车架-泊车装置折叠,避免如现有技术的千斤顶在降落车架时迅速下降损坏车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