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93447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轿车充气轮胎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改进了轮胎在行驶过程中噪声、舒适性及干湿地操控性能的轿车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目前,在轿车行驶过程中,轮胎的磨耗性能是市场关注的焦点,但随着全球汽车行业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汽车理念的不断提高,尤其近年SUV车型的不断流行,对提供承载力、传递驱动力的轮胎在操控性能方面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一般地,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轿车轮胎花纹有大块花纹、小块花纹之分、对称花纹、非对称花纹和单导向花纹之分,大块花纹有利于提高轮胎的操控性,因此具有良好的运动性能,而小块花纹有利于降低轮胎的噪声,并提高乘驾舒适性能,但小块花纹不利于轮胎的干/湿地操控性能。

因此,如何在提高轮胎的操控稳定性能的同时,保证轮胎的磨耗性能,降低轮胎的噪声,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具有良好操控性能,有效的平衡了操控性、噪声、磨耗等方面的性能,较为圆满的满足了现在轿车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充气轮胎,包括轮胎主体和轮胎花纹部,所述轮胎花纹部包括位于所述轮胎主体中间部分并沿所述轮胎主体的周向环绕的中心区域,和分别位于所述中心区域内、外两侧的第一胎肩和第二胎肩;所述中心区域包括间隔排列的周向花纹筋条和花纹主沟槽,所述周向花纹筋条上设不同深度、长度和形状的若干细小沟槽,所述细小沟槽与所述花纹主沟槽相连。

优选的,所述第一胎肩以及所述第二胎肩上均设有不同深度、长度和形状的若干细小沟槽以及与所述细小沟槽间隔排列的横向花纹侧沟。

优选的,所述第一胎肩上的横向花纹侧沟与所述第二胎肩上的横向花纹侧沟均沿横向延伸,并且所述第二胎肩上的横向花纹侧沟的外侧呈喇叭状开口。

优选的,设置在所述第一胎肩上的细小沟槽沿横向延伸,设置在所述第二胎肩上的细小沟槽部分沿横向延伸,部分沿周向延伸。

优选的,所述花纹主沟槽的宽度为6-10mm,沟壁角度为8-12°。

优选的,所述周向花纹筋条包括第一周向花纹筋条、第二周向花纹筋条以及第三周向花纹筋条,所述第一周向花纹筋条和所述第三周向花纹筋条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周向花纹筋条的两侧,并且,在同一周向花纹筋条上设置的所述细小沟槽均沿周向排列,并且延伸方向相同。

优选的,所述第一胎肩与所述第一周向花纹筋条之间设有第一花纹主沟槽,所述第一周向花纹筋条与所述第二周向花纹筋条之间设有第二花纹主沟槽,所述第二周向花纹筋条与所述第三周向花纹筋条之间设有第三花纹主沟槽,所述第三周向花纹筋条与所述第二胎肩之间设有第四花纹主沟槽。

优选的,所述中心区域的宽度与胎面宽度之比为0.45-0.60,所述第一胎肩与所述第二胎肩的宽度与胎面宽度之比为0.3-0.45。

优选的,所述轮胎花纹部设有五种节距宽度,并且所述轮胎花纹部的节距宽度为20-35mm,节距数量为67-82个。

优选的,所述周向花纹筋条上设有倾斜设置的倾斜花纹侧沟,所述倾斜花纹侧沟与所述花纹主沟槽连通。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充气轮胎,包括轮胎主体和轮胎花纹部,所述轮胎花纹部包括位于所述轮胎主体中间部分并沿所述轮胎主体的周向环绕的中心区域,和分别位于所述中心区域内、外两侧的第一胎肩和第二胎肩;所述中心区域包括间隔排列的周向花纹筋条和花纹主沟槽,所述周向花纹筋条上设不同深度和形状的若干细小沟槽,所述细小沟槽与所述花纹主沟槽相连。该充气轮胎,通过在所述周向花纹筋条上设不同深度、长度和形状的若干细小沟槽,有利于提高轮胎的干湿地抓地性能,同时可在一定程度降低胎面部位刚度,提高轮胎的乘坐舒适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充气轮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第一胎肩、2-第一花纹主沟槽、3-第一周向花纹筋条、4-第二花纹主沟槽、5-第二周向花纹筋条、6-第三花纹主沟槽、7-第三周向花纹筋条、8-第四花纹主沟槽、9-第二胎肩、10-横向花纹侧沟、11-倾斜花纹侧沟、12-细小沟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充气轮胎,该运充气轮胎能够有效的平衡轮胎的操控性、噪声、磨耗等方面的性能,满足使用需求。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充气轮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该实施方式中,充气轮胎包括轮胎主体和轮胎花纹部,轮胎花纹部包括中心区域和位于中心区域两侧的胎肩区域。

具体的,中心区域位于轮胎主体中间部分并沿轮胎主体的周向环绕,胎肩区域包括分别位于中心区域内、外两侧的第一胎肩1和第二胎肩9。

更具体的,中心区域包括间隔排列的周向花纹筋条和花纹主沟槽,周向花纹筋条上设不同深度、长度和形状的若干细小沟槽12,细小沟槽12与花纹主沟槽相连,即设置在周向花纹筋条上的细小沟槽12,与花纹主沟槽接触连接。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细小沟槽12是指通过在轮胎加工模具上设置若干不同深度、长度和形状的钢片,加工而成的位于轮胎花纹部上的细槽。

上述不同深度、长度和形状的若干细小沟槽12的设置,有利于提高轮胎的干湿地抓地性能,同时可在一定程度降低胎面部位刚度,提高轮胎的乘坐舒适性能。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第一胎肩1以及第二胎肩9上均设有不同深度、长度和形状的若干细小沟槽12以及与细小沟槽12间隔排列的横向花纹侧沟10。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第一胎肩1上的横向花纹侧沟10与第二胎肩9上的横向花纹侧沟10均沿横向延伸,并且第二胎肩9上的横向花纹侧沟10的外侧呈喇叭状开口。

同时,第一胎肩1和第二胎肩9上的细小沟槽12排列间距可以小于位于周向花纹筋条上的细小沟槽12排列间距,细小沟槽12间隔距离较小,细小沟槽12能有效降低中心区域的刚度,配合窄细小沟槽12和细小横向花纹侧沟10相间排列,在启动/制动/转弯时,相比于宽的沟槽,可增加胎面橡胶在变形时的相互支撑,减少过度变形,增强周向花纹筋条的刚度,在提高乘坐舒适性的同时,有效保持轮胎的操控性能。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位于第一胎肩1上的细小沟槽12均沿横向分布,位于第二胎肩9上的细小沟槽12,部分沿横向分布,部分沿周向分布,如此设置,可以保证轮胎外侧的操控性能和舒适度。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花纹主沟槽的宽度为6-10mm,沟壁角度为8-12°。

上述设置,花纹主沟槽的沟壁采用不同倾角设计,防止在行驶过程中夹石子,花纹主沟槽具有迅速排水能力及防夹石的自洁能力,可提供优异的湿地防湿滑性能及转弯稳定性和精准的转向响应性,有利于湿地安全性能的提高,从而提高运动性能。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周向花纹筋条包括第一周向花纹筋条3、第二周向花纹筋条5以及第三周向花纹筋条7,第一周向花纹筋条3和第三周向花纹筋条7分别位于第二周向花纹筋条5的两侧,并且,在同一周向花纹筋条上设置的细小沟槽12均沿周向排列,并且延伸方向相同,保证各周向花纹筋条性能的均匀性,同时,降低中心区域的刚度。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第一胎肩1与第一周向花纹筋条3之间设有第一花纹主沟槽2,第一周向花纹筋条3与第二周向花纹筋条5之间设有第二花纹主沟槽4,第二周向花纹筋条5与第三周向花纹筋条7之间设有第三花纹主沟槽6,第三周向花纹筋条7与第二胎肩9之间设有第四花纹主沟槽8。

具体的,中心区域的宽度与胎面宽度之比为0.45-0.60,第一胎肩1与第二胎肩9的宽度与胎面宽度之比为0.3-0.45。

进一步,轮胎花纹部设有五种节距宽度,并且轮胎花纹部的节距宽度为20-35mm,节距数量为67-82个。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周向花纹筋条上设有倾斜设置的倾斜花纹侧沟11,倾斜花纹侧沟11与花纹主沟槽连通。

具体的,在每列的胎肩花纹块组中设有多个细小横向花纹侧沟10与细小沟槽12,即设置多个侧沟和细小沟槽12,胎肩花纹块与相邻的中间区域周向花纹筋条间通过周向宽大的花纹主沟槽隔开,胎肩花纹块部位通过特殊的胎面部位弧度设计来优化轮胎的胎肩部位的接地印痕形状及接地应力分布,防止胎肩部位早期磨损及增强轮胎的操控稳定性能,具体的,胎肩花纹块部位,即胎肩区域的胎面部位弧度应当根据轮胎的实际使用环境进行设计。

本实施例所提供充气轮胎,具有小块状静音舒适、良好操控性充气轮胎胎面结构,该胎面花纹结构为非对称性花纹,可划分为中心区域和分属两边的胎肩区域,主要特点为周向花纹筋条配合四条宽大的周向带倾角直沟槽花纹,周向花纹筋条呈直条状,配以斜向弯曲变深度的细小沟槽12,具体为以下结构:由四条周向带倾角的花纹主沟槽、中心区域三条周向花纹筋条、内侧/外侧宽大的胎肩花纹块设计为主体,配以斜向弯曲变深度的细小沟槽12设计为辅助组成的胎面花纹;四条周向宽大的花纹主沟槽采用带倾角处理防止夹石,同时可迅速排水;花纹块上斜向弯曲变深度的细小沟槽12设计处理降低噪音,提高乘驾舒适性能;宽大的中心周向花纹筋条,仅采用少许细小沟槽12作为间隔,有效提高中心区域刚度,增强轮胎操控稳定性能;该轮胎具有良好的静音舒适性能、良好的操控稳定性能,在提高轮胎噪声、舒适性能的同时减少对轮胎操控性能的不利影响,配以特殊胎面顶弧曲线设计,保证轮胎在行驶时能提供更好的操控稳定性、转向响应性。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充气轮胎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