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道结构、室内机面板组件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11122发布日期:2018-06-05 20:53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道结构、室内机面板组件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道结构、室内机面板组件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中房车空调室内机的风道一般是将面板直接作为风道的一部分,使得冷风直接接触面板,而为了避免面板凝露,通常做法是在面板内面粘贴保温海绵,但是采用这种方式的弊端是当海绵粘贴不当或者有一些缝隙时,将造成面板局部凝露,从而影响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另外为了保证室内机的风量和噪音,目前现有市场中的室内机风道腔体的高度设计得比较高,譬如直线设计型风道,但是这将会大大增加整体面板的厚度,则将会占用房车内部有限的利用空间。

由于现有技术中的房车空调室内机存在厚度较厚而导致占用房车很大空间等技术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研究设计出一种房车空调风道结构、空调室内机面板组件和房车空调。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室内机存在厚度较厚而导致占用很大空间等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既能减小空间还能保证原有的风量的风道结构、室内机面板组件和空调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道结构,其包括第一基板,

所述第一基板包括设置有进风口的进风部,

所述第一基板还包括与所述进风部一端相连的第一部,所述第一部沿着气流的出风方向呈外扩的形状;

和/或,所述第一基板还包括与所述进风部的另一端相连的第二部,所述第二部沿着气流的出风方向呈外扩的形状。

优选地,设与所述进风口的进风方向相垂直的平面为第一平面,所述进风部在所述第一平面上的投影形状为矩形形状;

所述第一部与所述进风部连接而在所述第一平面上的投影呈Y形形状;和 /或,所述第二部与所述进风部连接而在所述第一平面上的投影呈V形形状。

优选地,所述进风部为中间宽、两端窄的形状。

优选地,所述第一基板从所述第一部、至所述进风部、再至所述第二部的方向,为宽度先逐渐减小、再逐渐增大的形状,且宽度最小部位位于所述进风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部的侧边与所述进风部的侧边相交而形成第一夹角a,且所述a的取值范围在25°-45°之间;和/或,所述第二部的侧边与所述进风部的侧边相交而形成第二夹角,且所述第二夹角的取值范围在25°-45°之间。

优选地,所述进风部的两条侧边相互平行,设两条所述侧边之间的距离为所述风道结构的宽度L1,且所述L1的取值范围在200mm-300mm之间。

优选地,还包括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形状相匹配,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互配合相接而在二者之间围成风道。

优选地,设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平行设置、且二者之间的距离为所述风道的厚度H,所述厚度H的取值范围在15mm-22mm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基板的两侧边中的至少一边、以朝向所述第二基板的方向延伸出两条以上的第一棱,且在相邻第一棱之间形成第一延伸槽;

所述第二基板的两侧边中的至少一边、以朝向所述第一基板的方向延伸出一条以上的第二棱;

所述第二棱与所述第一延伸槽之间相配合插设。

优选地,所述第二棱为两条以上,且在相邻第二棱之间形成第二延伸槽,并且所述第一棱还与所述第二延伸槽之间相配合插设。

优选地,所述第一棱与所述第二棱之间形成配合间隙L,且所述L的取值范围为0.2mm-0.5m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基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卡槽,所述第二基板上与所述第一卡槽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卡扣,所述第一卡槽与所述第一卡扣配合卡接;

和/或,所述第一基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卡扣,所述第二基板上与所述第二卡扣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扣与所述第二卡槽配合卡接。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基板上以朝向所述第二基板的方向还设置有第一定位结构,在所述第二基板上以朝向所述第一基板的方向还设置有第二定位结构,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的位置相对应、且二者相互配合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包括从所述第一基板朝向所述第二基板的方向延伸的凸起结构,且所述凸起结构中还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包括从所述第二基板朝向所述第一基板的方向延伸的凸柱结构,所述凸柱结构能够插入所述通孔中。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室内机面板组件,包括空调面板,其包括前述的风道结构,所述风道结构安装于所述空调面板上。

优选地,且所述风道结构与所述空调面板之间间隔设置、且当包括第二基板时,在所述第二基板和空调面板之间形成密封的中空空腔。

优选地,在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空调面板相对的一侧面上还设置有保温海绵;和/或,在所述空调面板与所述第二基板相对的一侧面上还设置有保温海绵;

和/或,在所述中空空腔中还设置显示装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前述的室内机面板组件。

优选地,所述空调器为房车空调。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风道结构、室内机面板组件和空调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风道结构、室内机面板组件和空调器,通过将与进风部相连的第一部和/或第二部设置为沿着气流的出风方向呈外扩的形状,能够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直线型风道而言、有效增大风道的宽度,从而在风道结构的风量 (或称气流流通截面积)不被减小能够有效地将风道结构的厚度加工得小一些,即本实用新型通过有效地增大风道的宽度的方式(图2中左右方向),能够在保证风量不变的情况下,可适当地减小厚度,从而能够保证在原有风量不变的情况下还能有效地减小空调器尤其是房车空调的厚度(即占用的空间),使得空调整体结构紧凑,提高美观度;

2.本实用新型的风道结构、室内机面板组件和空调器,通过采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相扣合的方式形成所述的风道,能够使得加工方便;且通过棱和延伸槽相匹配而形成的回型配合,能够增强第一、第二基板之间的密封度,防止气流从两基板的侧边处泄漏;而且通过设置的卡槽和卡扣相配合的方式能够提高第一、第二基板之间的装配紧密度,防止二者相互脱开,且装配方便、快捷;且通过凸起结构和凸柱结构相配合的方式,除了能够对第一、第二基板之间形成定位之外,还能通过凸起结构抵住第二基板的上端面而对第一、第二基板之间起到一定的支承作用,防止风道被挤压变形;

3.本实用新型的风道结构、室内机面板组件和空调器,通过将风道结构和空调面板之间间隔设置、且在第二基板和空调面板之间形成密封的中空空腔,能够有效地防止气流流经空调面板而导致面板产生凝露,在面板上表面和/或第二基板的下表面设置海绵、起到保温作用,能进一步防止面板产生凝露的现象发生;且通过在中空空腔中设置显示装置,能够用于显示或发出亮光,使得产生显示的效果或更加美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风道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A方向的且还连接有空调面板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的第一基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的第一基板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中的第二基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的第二基板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基板中的凸起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风道结构的第一种拓展方式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风道结构的第二种拓展方式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4、第一基板;40、进风部;401、进风口;410、第一部;420、第二部; 41、第一棱;42、第一延伸槽;43、第一卡槽;44、第二卡扣;45、第一定位结构;451、凸起结构;452、通孔;5、第二基板;51、第二棱;52、第二延伸槽;53、第一卡扣;54、第二卡槽;55、第二定位结构;551、凸柱结构;6、风道结构;61、上表面;62、下表面;7、空调面板;8、中空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1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道结构,第一基板4,

所述第一基板4包括设置有进风口401的进风部40,

所述第一基板4还包括与所述进风部40一端相连的第一部410,所述第一部410沿着气流的出风方向呈外扩的形状;

和/或,所述第一基板4还包括与所述进风部40的另一端相连的第二部420,所述第二部420沿着气流的出风方向呈外扩的形状。

通过将与进风部相连的第一部和/或第二部设置为沿着气流的出风方向呈外扩的形状,能够使得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直线型风道而言、有效地增大了风道的宽度,从而能够在风道结构的风量(或称气流流通截面积)不被减小的情况下有效地将风道结构的厚度加工得小一些,从而能够保证在原有风量不变的情况下能有效地减小空调器尤其是房车空调的厚度(即占用的空间),使得空调整体结构紧凑,提高美观度。

优选地,设与所述进风口401的进风方向相垂直的平面为第一平面,所述进风部40在所述第一平面上的投影呈矩形形状;

所述第一部410与所述进风部40连接后在所述第一平面上的投影呈Y形形状;和/或,所述第二部420与所述进风部40连接后在所述第一平面上的投影呈Y形形状。

由于流通截面积是在包括厚度和宽度两个维度方向所形成的面积,通常风道结构的厚度保持不变,所以此时若要带来流通截面积的变化则势必得将通道主体、第一和第二通道体沿宽度方向(即图2的中的左右方向)发生改变,即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两端逐渐往外渐扩、中间部分宽度保持不变(沿气流流动方向)的Y形形状方案能够有效地增大风道的宽度(图2中左右方向),便能够在保证风量不变的情况下,可适当地减小厚度,从而将空调室内机的占用空间做的相对较小。这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优选实施方式。

优选地,所述进风部40为中间宽、两端窄的形状。这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1,能够在进风部产生一个扩张段、形成泄压的作用,且由于该扩张段还能够进一步增大风道左右两端的宽度,从而减小厚度,其第一部和第二部也可为逐渐扩张的例如V形形状等。

优选地,所述第一基板4从所述第一部410、至所述进风部40、再至所述第二部420的方向,为宽度先逐渐减小、再逐渐增大的形状,且宽度最小部位位于所述进风部40。这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0,能够通过进风部至第一部、或进风部至第二部均为逐渐扩张的扩张段,能够有效地增大出风面积,进而吹出更多的风,同时还能减小风道的厚度(在保持同原有的直线型风道风量相同的基础上)。

如图1-3,优选地,所述第一部410的侧边与所述进风部40的侧边相交而形成第一夹角a,且所述夹角a的取值范围在25°-45°之间。优选为30°。所述第二部420的侧边与所述进风部40的侧边相交而形成第二夹角,且所述第二夹角的取值范围在25°-45°之间,所述第二部420与所述第一部410的大小相等,且对称设置。Y型风道替代直线型风道,厚度降低原来的2/3,两端扩口能保证气流均衡,有效避免风量衰减,在实际应用当中,对Y型风道的厚度H和角度a有一定的要求,实验证明,当H降低为原来的2/3时,风量衰减为原来的1/3,通过角度a开口的控制,可以补偿1/3风量的衰减,由于要做到较薄,而且风量不衰减,本例H在15mm~22mm之间;a在0°~25°风量有所衰减,当a在25°~45°范围内,风量无明显衰减,风速满足实际使用需求,效果较优,当a大于45°时,风速明显降低,而且无实际应用效果,目前推荐a角度在30°左右。

优选地,所述进风部40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条直线侧边,且所述两条直线侧边相互平行,两条直线侧边之间的距离为所述通道主体1的宽度L1,且所述L1的取值范围在200mm-300mm之间。这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结构的优选结构形式,这是根据房车空调所需风量大小以及其他因素做出的选择,能够尽可能地实现气流平稳且还能保证一定的流速,提高室内机的制冷效果。

优选地,还包括第二基板5,所述第二基板5与所述第一基板4形状相匹配,所述第二基板5与所述第一基板4相互配合相接而在二者之间围成所述风道结构的风道。(优选为扣合)这样能够相对于现有技术需要将空调面板做成风道结构中的一部分而言,能够有效地在两基板之间形成所述风道,从而完成进风、导风、制冷和出风的目的和效果,不用将空调面板做成风道结构的一部分,防止冷风与空调面板直接接触而造成凝露现象的发生,防止了凝露。并且选择这种可拆卸的方式能够使得安装、拆卸更加便捷和可靠,易于装配,提高了装配效率。

优选地,设所述第一基板4和所述第二基板5之间平行设置、且二者之间的距离为所述风道的厚度H(第一基板包括上表面61、第二基板包括下表面 62,上表面61和下表面62相背设置,第一基板的上表面61和第二基板的下表面62之间相互平行、形成所述风道结构的风道),所述厚度H的取值范围在15mm-22mm之间。如图1所示,所述风道结构为拉伸体,即所述拉伸体的拉伸厚度H的取值范围在15mm-22mm之间。实验证明,由于要做到较薄,而且风量不衰减,本例H在15mm~22mm之间,才能尽可能保证上述效果;当a 在25°~45°范围内,风量无明显衰减,风速满足实际使用需求,效果较优,目前推荐a角度在30°左右。

如图4所示,优选地,所述第一基板4的两侧边中的至少一边、以朝向所述第二基板方向延伸的两条以上的第一棱41,且在相邻第一棱41之间形成第一延伸槽42;

所述第二基板5的两侧边中的至少一边、以朝向所述第一基板4的方向延伸出一条以上的第二棱51,第二棱51与第一延伸槽42之间相配合插设。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棱51为两条以上,且在相邻第二棱51之间形成第二延伸槽52,并且且在相邻第二棱51之间形成第二延伸槽52;

且其中至少一个第一棱41与其相对应位置的第二延伸槽52之间相配合插设,至少一个第二棱51与其相对应位置的第一延伸槽42之间相配合插设。

通过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上设置第一、第二棱以及与之配合的第一和第二延伸槽的方式,能够有效地使得第一、第二基板之间形成回型配合,有效地完成二者之间的装配和配合,能够在如图5-8中通过第一基板的左右两侧的侧边与第二基板的左右两侧的侧边完成配合(第一、第二棱和第一和第二延伸槽均设置在该侧边上),从而有效地保证二者之间的密封性能,防止气流从该侧边处发生泄漏,从而提高了风道结构乃至房车空调的工作性能。

优选地,当所述第一棱41与所述第二延伸槽52相配合、且所述第二棱51 与所述第一延伸槽42之间相配合时,所述第一棱41与所述第二棱51之间形成配合间隙L,且所述L的取值范围为0.2mm-0.5m之间。这是本实用新型的回型结构的进一步的优选结构形式,能够通过两个棱之间的配合间隙使得第一、第二基板的相配合的侧边完成有效的装配,通过上下相嵌的形式形成配合装配的作用,否则二者之间若不存在上述装配间隙的话,很难完成装配或不好装配。

优选地,所述第一基板4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卡槽43,所述第二基板5 上与每个所述第一卡槽43相对应的位置均设置有一个第一卡扣53;

和/或,所述第一基板4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卡扣44,所述第二基板5 上与每个所述第二卡扣44相对应的位置均设置有一个第二卡槽54。

两侧各增加三个卡扣固定(第一基板两端各设置一个卡扣,第二基板中间设置一个卡扣,方向与第一基板卡扣相反)卡扣处相对应的结构设置卡槽。卡扣与卡槽之间采用过盈配合,从而能够使得上、第二基板紧密贴合。

如图5-8所示,优选地,在所述第一基板4上以朝向所述第二基板5的方向还设置有第一定位结构45,在所述第二基板5上以朝向所述第一基板4的方向还设置有第二定位结构55,所述第二定位结构55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45 的位置相对应、且二者相互配合连接。通过第一和第二定位结构的方式,能够对上、第二基板之间的装配起到定位和导向装配的作用,从而提高装配效果和装配效率,实现高效的装配。

如图5-9所示,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结构45包括从所述第一基板4朝向所述第二基板5的方向延伸的凸起结构,且所述凸起结构451中还设置有通孔452,所述第二定位结构55包括从所述第二基板5朝向所述第一基板4的方向延伸的凸柱结构551,所述凸柱结构551能够插入所述通孔452中。以对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位置进行定位。凸起结构能够防止风道被挤压变形(例如第一基板被以朝向第二基板的方向挤压、第二基板被以朝向第一基板的方向挤压,而发生变形),且在第一基板上设置有两个以上的凸起结构,在第二基板上设置有个数与凸起结构相同且与凸起结构相匹配设置的凸柱结构;且所述凸起结构呈水滴形形状。

实施例4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面板组件,其包括前述的风道结构6和空调面板7,所述风道结构6安装于所述空调面板7上。通过风道结构中的与进风部相连的第一部和/或第二部设置为沿着气流的出风方向呈外扩的形状,能够使得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直线型风道而言、有效地增大了风道的宽度,从而能够在风道结构的风量(或称气流流通截面积)不被减小的情况下有效地将风道结构的厚度加工得小一些,从而能够保证在原有风量不变的情况下能有效地减小空调器尤其是房车空调的厚度(即占用的空间),使得空调整体结构紧凑,提高美观度。

且所述风道结构6与所述空调面板7之间间隔设置、且当包括第二基板5 时,在所述第二基板5和空调面板之间形成密封的中空空腔8。通过将风道结构和空调面板之间间隔设置、且在第二基板5和空调面板7之间形成密封的中空空腔、能够尽可能地保证气流不从该中空空腔中流过,能够有效地防止气流流经空调面板而导致面板产生凝露,也无需在面板上设置海绵而避免海绵粘贴不当或存在缝隙而仍会造成面板产生凝露的现象发生。

现有的房车空调内机,通常将面板作为风道的组成部分,面板内面粘贴保温海绵,但是,由于人员海绵粘贴不当或者当使用时间过长海绵翘起没能贴紧,这可能会造成面板局部凝露,影响用户体验。而本例采用风道与面板分离的方式,风道由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组成,第二基板与面板组成中空层,第二基板与面板紧密贴合,中间形成的中空层,几乎没有空气参与流动,大大降低冷空气接触面板的机会,有效避免面板凝露的产生。

优选地,在在所述第二基板5与所述空调面板7相对的一侧面上还设置有保温海绵;和/或,在所述空调面板7与所述第二基板5相对的一侧面上还设置有保温海绵设置保温海绵。通过第二基板下表面和/或空调面板上表面上粘贴保温海绵,与中空空腔结合起到双重保险的作用,进一步大大降低冷空气接触面板的机会,有效避免面板凝露的产生。

和/或,在所述中空空腔8中设置显示装置。例如灯环、显示盒等结构。在第一基板上与显示装置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透明结构的显示窗口。充分利用中间层的空间,能够用于显示或发出亮光,起到了显示的作用,美观大方。

实施例5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优选为房车空调),其包括前述的空调室内机面板组件。通过将与进风部相连的第一部和/或第二部设置为沿着气流的出风方向呈外扩的形状,能够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直线型风道而言、有效增大风道的宽度,从而在风道结构的风量(或称气流流通截面积)不被减小能够有效地将风道结构的厚度加工得小一些,即本实用新型通过有效地增大风道的宽度的方式(图2中左右方向),能够在保证风量不变的情况下,可适当地减小厚度,从而能够保证在原有风量不变的情况下还能有效地减小空调器尤其是房车空调的厚度(即占用的空间),使得空调整体结构紧凑,提高美观度;

通过采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相扣合的方式形成所述的风道,能够使得加工方便;且通过棱和延伸槽相匹配而形成的回型配合,能够增强第一、第二基板之间的密封度,防止气流从两基板的侧边处泄漏;而且通过设置的卡槽和卡扣相配合的方式能够提高第一、第二基板之间的装配紧密度,防止二者相互脱开,且装配方便、快捷;且通过凸起结构和凸柱结构相配合的方式,除了能够对第一、第二基板之间形成定位之外,还能通过凸起结构抵住第二基板的上端面而对第一、第二基板之间起到一定的支承作用,防止风道被挤压变形;

通过将风道结构和空调面板之间间隔设置、且在第二基板和空调面板之间形成密封的中空空腔,能够有效地防止气流流经空调面板而导致面板产生凝露,在面板上表面和/或第二基板的下表面设置海绵、起到保温作用,能进一步防止面板产生凝露的现象发生;且通过在中空空腔中设置显示装置,能够用于显示或发出亮光,使得产生显示的效果或更加美观。

本实用新型:1、采用Y型风道设计,风道腔体体积缩小为原来的1/3,风量保持不变、无衰减。2、整体风道与面板隔开,两者之间的中空层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面板凝露的形成;3、风道由上盖板和第二基板组成,方便装配和拆装维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