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水冷式动力电池的混合动力车型的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76286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水冷式动力电池的混合动力车型的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混合动力车型的冷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水冷式动力电池的混合动力车型的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三阶段整车油耗法规的实施,传统汽油机技术越来越受到挑战。为了应对挑战,国内各大主机厂越来越重视混合动力车型的开发和应用,因其具有低油耗等优点,是目前汽车的一个发展方向,相比传统车型增加动力电池、电机、电机控制器、充电机、变压器(直流→直流)等部件。为使有冷却需求的零部件得到最优化的冷却布置,需要设计多套冷却系统用于零部件的冷却。根据动力电池类型的不同可分为风冷动力电池与水冷动力电池,现有技术中的风冷动力电池不能准确的控制冷却温度,水冷动力电池可以将动力电池的温度控制在其最佳工作温度,具有提升电池效率等优点。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水冷式动力电池的混合动力车型的冷却系统,该冷却系统包括高温冷却系统、中温冷却系统、低温冷却系统及电池冷却系统;其中,高温冷却系统采用一个机械水泵以及一个电动水泵,机械水泵用于发动机运行时作为冷却液循环的动力源,电动水泵用于纯电动运行时作为冷却液循环的动力源;中温冷却系统采用一个电动水泵作为冷却液循环的动力源;低温冷却系统采用一个电动水泵作为冷却液循环的动力源。高温、中温、低温冷却系统共用一个冷却液罐用于实现冷却液补偿以及返气功能。电池冷却系统单独采用一个冷却液罐用于实现冷却液补偿以及返气功能。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适用于水冷式动力电池的混合动力车型的冷却系统,包括高温冷却系统、中温冷却系统、低温冷却系统及电池冷却系统;

所述的高温冷却系统,包括高温散热器16、机械水泵1、发动机4、节温器5、机油冷却器11、变速器7、第一热交换器12、暖风3及第一电动水泵8;构成的高温冷却回路为:高温散热器16→机械水泵1→发动机4→节温器5→第一热交换器12→机油冷却器11→第一电动水泵8→暖风3→高温散热器16;

所述的中温冷却系统,包括中温散热器17、第二电动水泵13、中冷器2及涡轮增压器10;构成的中温冷却回路为:中温散热器17→第二电动水泵13→中冷器2与涡轮增压器10→中温散热器17,其中,中冷器2与涡轮增压器10并联;

所述的低温冷却系统,包括低温散热器18、第三电动水泵15、电机控制器9及电机6;构成的低温冷却回路为:低温散热器18→第三电动水泵15→电机控制器9→电机6→低温散热器18;

所述的电池冷却系统,包括第二热交换器21、第四电动水泵24、动力电池25、变压器(直流→直流)23、充电机22、第二冷却液罐26、电动压缩机20及冷凝器19;构成的电池冷却回路分为电池冷却第一回路及电池冷却第二回路;电池冷却第一回路为:第二热交换器21→电动压缩机20→冷凝器19→第二热交换器21;电池冷却第二回路:第二热交换器21→第四电动水泵24→动力电池25→变压器(直流→直流)23→充电机22→第二热交换器21;

进一步地,所述的低温散热器18及中温散热器17布置于高温散热器16前方,通过螺栓连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的高温冷却系统、中温冷却系统及低温冷却系统均与第一冷却液罐14连接进行冷却液补偿及返气;所述的第一冷却液罐14布置于机舱后部流水槽处,通过卡接方式连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的机械水泵1、第二电动水泵13及第三电动水泵15的进水口通过管路与第一冷却液罐14连接,达到冷却液补偿的目的;所述的涡轮增压器10、节温器5、暖风3及电机控制器9通过管路与第一冷却液罐14连接,达到返气的目的。

进一步地,所述的电池冷却系统与第二冷却液罐26连接进行冷却液补偿及返气;所述的第二冷却液罐26布置于变速箱上部,通过卡接方式连接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不同冷却需求的零部件分为多个冷却回路,可以避免不同冷却回路中的零部件互相影响,达到热交换的最优化。

2.本实用新型中的电池冷却系统采用水冷,可以保证动力电池处于其最佳工作温度范围,提升电池效率。

3.本实用新型中的电池冷却系统采用压缩机以及冷凝器作为换热工具,可以更快的冷却电池。

4.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多个冷却回路共用冷却液罐,可以降低系统成本并减少系统复杂程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适用于水冷式动力电池的混合动力车型的冷却系统的第一系统原理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适用于水冷式动力电池的混合动力车型的冷却系统的第二系统原理结构图;

图中:机械水泵1、中冷器2、暖风3、发动机4、节温器5、电机6、变速器7、第一电动水泵8、电机控制器9、涡轮增压器10、机油冷却器11、第一热交换器12、第二电动水泵13、第一冷却液罐14、第三电动水泵15、高温散热器16、中温散热器17、低温散热器18、冷凝器19、电动压缩机20、第二热交换器21、充电机22、变压器(直流→直流)23、第四电动水泵24、动力电池25、第二冷却液罐2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地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适用于水冷式动力电池的混合动力车型的冷却系统,包括高温冷却系统、中温冷却系统、低温冷却系统及电池冷却系统;

所述的高温冷却系统,包括高温散热器16、机械水泵1、发动机4、节温器5、机油冷却器11、变速器7、第一热交换器12、暖风3及第一电动水泵8;构成的高温冷却回路为:高温散热器16→机械水泵1→发动机4→节温器5→第一热交换器12→机油冷却器11→第一电动水泵8→暖风3→高温散热器16;

所述的中温冷却系统,包括中温散热器17、第二电动水泵13、中冷器2及涡轮增压器10;构成的中温冷却回路为:中温散热器17→第二电动水泵13→中冷器2与涡轮增压器10→中温散热器17,其中,中冷器2与涡轮增压器10并联;

所述的低温冷却系统,包括低温散热器18、第三电动水泵15、电机控制器9及电机6;构成的低温冷却回路为:低温散热器18→第三电动水泵15→电机控制器9→电机6→低温散热器18;

所述的电池冷却系统,包括第二热交换器21、第四电动水泵24、动力电池25、变压器(直流→直流)23、充电机22、第二冷却液罐26、电动压缩机20及冷凝器19;构成的电池冷却回路分为电池冷却第一回路及电池冷却第二回路;电池冷却第一回路为:第二热交换器21→电动压缩机20→冷凝器19→第二热交换器21;电池冷却第二回路:第二热交换器21→第四电动水泵24→动力电池25→变压器(直流→直流)23→充电机22→第二热交换器21;

进一步地,所述的低温散热器18及中温散热器17布置于高温散热器16前方,通过螺栓连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的高温冷却系统、中温冷却系统及低温冷却系统均与第一冷却液罐14连接进行冷却液补偿及返气;所述的第一冷却液罐14布置于机舱后部流水槽处,通过卡接方式连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的机械水泵1、第二电动水泵13及第三电动水泵15的进水口通过管路与第一冷却液罐14连接,达到冷却液补偿的目的;所述的涡轮增压器10、节温器5、暖风3及电机控制器9通过管路与第一冷却液罐14连接,达到返气的目的。

进一步地,所述的电池冷却系统与第二冷却液罐26连接进行冷却液补偿及返气;所述的第二冷却液罐26布置于变速箱上部,通过卡接方式连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中电动水泵以及机械水泵作为各个冷却系统中的动力源,用于驱动冷却液在本冷却系统中循环,带走发热部件的热量,并通过散热器、冷凝器等散热部件将热量散发到空气中,用于保证各个发热部件处于其要求的温度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