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纯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95323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纯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纯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纯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是主要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的汽车,由于其不产生排气污染,对环境几乎是“零污染”,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受电池技术的制约较短,是电动汽车难以得到推广的主要因素,而从目前看来电池的蓄电能力很难有重大突破;电池的比功率决定了电动汽车不可能无限制的加装电池。电池的充放电速度决定了电动汽车的充放电速度不可能缩短至20分钟。充电站的大量建设需要投入巨额资金,并且充电时间的缩短,短时间内大电流放电,造成对小区内电网的冲击,也制约了电动汽车的发展。电动汽车为了确保一次充电的有效续航里程,不得不牺牲各种辅助系统的用电和安装。

实际使用中,电动汽车在怠速、换挡、行驶于颠簸路面以及刹车过程中,都有相当可观的由电能转化成的机械能被浪费,如这部分能量能被回收利用,则可以有效延长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

如何回收制动过程中的能量提高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纯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制动过程中能量浪费,使电动汽车续航能力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纯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装置,其中,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线圈、滑板、转子、结合套、汽车本体、飞轮、逆变器和蓄电池;

所述第一齿轮安装在汽车后轴上,所述第一转轴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汽车本体上,所述第二齿轮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转轴的第一端,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传动连接;

所述转子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转轴上且位于所述第一转轴的中部,所述转子上设有永磁体,所述线圈可滑动安装在所述滑板上且所述线圈套在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线圈的直径大于所述转子的直径,所述滑板固定在所述汽车本体上;

所述第二转轴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汽车本体上,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一转轴同轴设置,所述第二转轴的第一端靠近所述第一转轴的第二端;所述结合套可滑动安装所述第一转轴的第二端,所述结合套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转轴的第一端;所述飞轮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转轴的第二端;

所述线圈通过导线与所述逆变器电连接,所述逆变器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

如上所述的纯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转轴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转轴的第一端均设有花键;所述结合套的内壁上设有花键槽。

如上所述的纯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结合套的内径靠近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为喇叭状。

如上所述的纯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齿轮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齿轮的直径。

如上所述的纯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线圈的直经比所述转子的直径大4~10mm。

如上所述的纯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导线为软质导线。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所述第一齿轮安装在汽车后轴上,所述第一转轴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汽车本体上,所述第二齿轮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转轴的第一端,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传动连接;所述转子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转轴上且位于所述第一转轴的中部,所述转子上设有永磁体,所述线圈可滑动安装在所述滑板上且所述线圈套在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线圈的直径大于所述转子的直径,所述滑板固定在所述汽车本体上;所述第二转轴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汽车本体上,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一转轴同轴设置,所述第二转轴的第一端靠近所述第一转轴的第二端;所述结合套可滑动安装在所述第一转轴的第二端,所述结合套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转轴的第一端;所述飞轮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转轴的第二端;所述线圈通过导线与所述逆变器电连接,所述逆变器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汽车在运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齿轮随着汽车后轴一起转动,所述第一齿轮带动所述第二齿轮一起转动,因所述第二齿轮安装在所述第一转轴上,因此所述第一转轴随着所述第二齿轮一起转动,又因所述转子安装在所述第一转轴上,因此,所述转子、也随着一起转动。当汽车制动时,在制动初期,所述线圈沿所述滑板滑动使所述线圈套在所述转子上,此时,转动的转子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的电能通过所述导线经逆变器存储到所述蓄电池中。制动初期,所述结合套与所述第二转轴的第一端结合,使转动的所述第一转轴带动所述第二转轴转动,因所述飞轮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转轴上,因此,所述飞轮也跟着一起转动,如此,可以将一部分的能量转变成飞轮的动能;制动中期,转子继续转动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的电能继续存储到蓄电池中,而所述结合套则与所述第二转轴的第一端分离,所述第一转轴不在给所述第二转轴提供动能;制动末期,随着制动的结束,所述线圈逐渐沿所述滑板滑离所述转子,当制动结束时,所述线圈也完全离开所述转子,所述转子也不在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也不在产生电能。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在汽车制动的过程中将部分动能转化为电能存储到蓄电池中,如此,可以提高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同时制动过程中,将部分动能转化为飞轮的动能,当汽车在短时间制动结束需要重新启动时,所述结合套与所述第二转轴的第一端结合,所述飞轮的动能通过所述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带动所述第二齿轮转动,所述第二齿轮带动所述第一齿轮转动,进而带动汽车后轴转动,如此,可以节约汽车启动时电能的消耗,起到节能续航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出的纯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A的放大图;

图3为B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齿轮,2-第二齿轮,3-第一转轴,4-第二转轴,5-线圈,6-滑板,7-转子,8-结合套,9-汽车本体,10-飞轮,11-逆变器,12-蓄电池,13-汽车后轴,14-花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出的纯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装置的机构示意图,图2为A的放大图,图3为B的放大图。

请参照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纯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装置,其中,包括第一齿轮1、第二齿轮2、第一转轴3、第二转轴4、线圈5、滑板6、转子7、结合套8、汽车本体9、飞轮10、逆变器11和蓄电池12;

所述第一齿轮1安装在汽车后轴13上,如此,可以保证所述第一齿轮1能够随着汽车的运动一起转动。所述第一转轴3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汽车本体9上,所述第二齿轮2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转轴3的第一端,如此,可以保证第二齿轮2转动时能够带动所述第一转轴3一起转动。所述第一齿轮1与所述第二齿轮2传动连接;

所述转子7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转轴3上且位于所述第一转轴3的中部,所述转子7上设有永磁体,所述线圈5可滑动安装在所述滑板6上且所述线圈5套在所述第一转轴3上,所述线圈5的直径大于所述转子7的直径,如此,可以保证所述线圈5移动时能够套在所述转子7上,所述滑板6固定在所述汽车本体9上;

所述第二转轴4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汽车本体9上,所述第二转轴4与所述第一转轴3同轴设置,所述第二转轴4的第一端靠近所述第一转轴3的第二端;所述结合套8可滑动安装在所述第一转轴3的第二端,所述结合套8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转轴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转轴4的第一端;所述飞轮10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转轴4的第二端;

所述线圈5通过导线与所述逆变器11电连接,所述逆变器11与所述蓄电池12电连接。

具体实施时,当汽车制动时,在制动初期,所述线圈5沿所述滑板6滑动使所述线圈5套在所述转子7上,此时,转动的转子7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的电能通过所述导线经所述逆变器11存储到所述蓄电池12中。制动初期,所述结合套8与所述第二转轴4的第一端结合,使转动的所述第一转轴3带动所述第二转轴4转动,因所述飞轮10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转轴4上,因此,所述飞轮10也跟着一起转动,如此,可以将一部分制动的能量转变成飞轮10的动能;制动中期,所述转子7继续转动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的电能继续存储到蓄电池12中,而所述结合套8则与所述第二转轴4的第一端分离,所述第一转轴3不在带动所述第二转轴4转动,此时所述飞轮10在惯性的作用下继续转动;制动末期,随着制动的结束,所述线圈5逐渐沿所述滑板6滑离所述转子7,当制动结束时,所述线圈5完全离开所述转子7,所述转子7也不在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也不在产生电能。存储到蓄电池12中的电能可以用来续航,提高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当汽车在短时间制动结束需要重新启动时,所述结合套8与所述第二转轴4的第一端结合,所述飞轮10的动能通过所述第二转轴4、所述第一转轴3带动所述第二齿轮2转动,所述第二齿轮2带动所述第一齿轮1转动,进而带动汽车后轴13转动,如此,可以节约汽车启动时电能的消耗,起到节能续航的作用。

请参照图3,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轴3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转轴4的第一端均设有花键14;所述结合套8的内壁上设有花键14槽,如此,可以保证结合套8能够更好的与所述第一转轴3和所述第二转轴4连接,防止转动时打滑

所述结合套8的内径靠近所述第二转轴4的一端为喇叭状,如此,方便第二转轴4的花键14插入到结合套8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齿轮1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齿轮2的直径,如此,可以增大传动比,更多的回收制动能量

更进一步的,所述线圈5的直经比所述转子7的直径大4~10mm,如此,保证最大限度的切割磁感线,产生更多的电能

更进一步的,所述导线为软质导线,如此,可以保证在所述线圈5来回移动的过程中,导线不易折断。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