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纯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再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95327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一种纯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再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再生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纯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再生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节能环保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越来越快。

现有技术中,纯电动汽车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与欢迎,但由于受到电池技术的制约,纯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较短。而在城市道路行驶时,车辆需要不断地启停,每制动一次,就需要没消耗一定的能量,不利于提高纯电动汽车的续驶能力。现有技术中,虽然出现了用于制动能量回收的装置,但回收效率固定,无法根据制动踏板下踩的程度进行调节,在轻踩刹车的情况下,还有可能出现将动力转化为再生能量的情况,导致效率低下。

如何根据需要回收利用纯电动汽车的制动能量,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纯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再生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它能够提高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纯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轴、套筒、第一卷簧、第二卷簧、挡块、滑块和安装板;

所述转轴与所述纯电动汽车上的传动轴传动连接,所述转轴上设有转子,所述转子上设有永磁体;所述套筒套设在所述转轴上,且所述套筒与所述转轴之间设有间隙,所述套筒的第一端的内壁与所述第一卷簧的外端连接,所述第一卷簧的内端与所述转轴连接;所述套筒的第二端的内壁与所述第二卷簧的外端连接,所述第二卷簧的内端与所述转轴连接;

所述转子位于所述第一卷簧与所述第二卷簧之间;

所述套筒的内壁上设有定子,所述定子正对所述转子;所述定子上设有电磁线圈;

如上所述的纯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再生装置,其中,优选的是,还包括电刷、逆变器和蓄电池,所述电磁线圈通过所述电刷与所述逆变器电连接,所述逆变器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

如上所述的纯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再生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卷簧和所述第二卷簧具有相同的结构。

如上所述的纯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再生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定子与所述转子之间设有间隙。

如上所述的纯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再生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定子与所述转子之间的间隙为3-8mm。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转轴、套筒、第一卷簧、第二卷簧、挡块、滑块和安装板;所述转轴与所述纯电动汽车上的传动轴传动连接,所述转轴上设有转子,所述转子上设有永磁体;所述套筒套设在所述转轴上,且所述套筒与所述转轴之间设有间隙,所述套筒的第一端的内壁与所述第一卷簧的外端连接,所述第一卷簧的内端与所述转轴连接;所述套筒的第二端的内壁与所述第二卷簧的外端连接,所述第二卷簧的内端与所述转轴连接;所述转子位于所述第一卷簧与所述第二卷簧之间;所述套筒的内壁上设有定子,所述定子正对所述转子;所述定子上设有电磁线圈。在制动时,套筒在惯性作用下保持一定的转速转动,而转轴在制动力的作用下转动速度减小,从而使定子和转子的转速产生差值,进而使电磁线圈切割磁感线并产生电能。由于第一卷簧与第二卷簧的作用,套筒的转速减小到一定程度后又会反向转动,电磁线圈继续产生电能。如此,能够在制动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定子与转子之间相对转动,能够持续产生电能。能够提高能量回收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提出的纯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再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转轴,2-套筒,3-第一卷簧,4-第二卷簧,5-转子,6-永磁体,7-定子,8-电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提出的纯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再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处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纯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再生装置,其中,包括转轴1、套筒2、第一卷簧3和第二卷簧4;

所述转轴1与所述纯电动汽车上的传动轴传动连接,所述转轴1上设有转子5,所述转子5上设有永磁体6;所述套筒2套设在所述转轴1上,且所述套筒2与所述转轴1之间设有间隙,所述套筒2的第一端的内壁与所述第一卷簧3的外端连接,所述第一卷簧3的内端与所述转轴1连接;所述套筒2的第二端的内壁与所述第二卷簧4的外端连接,所述第二卷簧4的内端与所述转轴1连接;

所述转子5位于所述第一卷簧3与所述第二卷簧4之间;

所述套筒2的内壁上设有定子7,所述定子7正对所述转子5;所述定子7上设有电磁线圈。

具体使用时,在正常行驶时,由于所述定子7与所述转子5的转动方向相同,所述定子7与所述转子5同步运动,二者之间的转速之差较小。在制动时,转轴1在制动力的作用下转速降低,转子5的转速也随之降低,而此时,套筒2及定子7在自身惯性的作用下保持运动,所述转子5与所述定子7之间产生相对转动,从而电磁线圈切割磁感线并产生电能。在套筒2及定子7减速的过程中,第一卷簧3和第二卷簧4均产生变形,当套筒2及定子7转速降为0后,在第一卷簧3和第二卷簧4的作用下反向转动,此时,转子5与定子7之间的相对速度较大,产生能够产生较多的电能。当套筒2与定子7反向转速降为0后,又重新在第一卷簧3和第二卷簧4的作用下正向转动,如此反复,直到套筒2与定子7的转速为0且第一卷簧3和第二卷簧4的弹性变形均为0。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还进一步包括电刷8、逆变器和蓄电池,所述电磁线圈通过所述电刷8与所述逆变器电连接,所述逆变器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如此,通过电刷8和逆变器,能够将电磁线圈产生的电能存储到蓄电池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卷簧3和所述第二卷簧4具有相同的结构。如此,能够保证套筒2两端受到的力相等,从而保持平稳转动。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定子7与所述转子5之间设有间隙。进一步地,所述定子7与所述转子5之间的间隙为3-8mm。如此,能够防止转子5与定子7之间在转动的过程中产生干涉。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