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式半挂车侧面防护装置及其半挂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01540发布日期:2019-07-31 10:12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式半挂车侧面防护装置及其半挂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半挂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式半挂车侧面防护装置及其半挂车。



背景技术:

根据现行的国家法规的要求,半挂车侧面均需要安装有相应的侧防护装置或提供相同防护功能的装置以避免未受保护的道路使用者跌入车辆侧面而被卷入车轮下。并且,相关的国家法规还对半挂车侧防护装置的离地高度有严格的规定;由于各种不同型号的半挂车,其底盘离地高度都不一样,而现有的侧防护装置的结构相对固定,故需要针对每种型号的半挂车的底盘高度参数,对侧防护装置进行单独开发;各种型号的半挂车之间的侧防护装置并不能互换,使得侧防护装置的通用性极差,增加了产品的生产开发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离地高度可调的半挂车侧面防护装置以及装有该侧面防护装置的半挂车。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是一种可调式半挂车侧面防护装置,其安装于半挂车的车体上,包括:

两组侧防护组件,两组侧防护组件之间通过安装横梁相连接,所述安装横梁安装于半挂车的车体底部;

每组侧防护组件均包括:纵向设置的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的外侧连接有侧防护横梁,所述连接支架上设有两组以上水平高度不相同的定位孔位,所述安装横梁的末端固定于该连接支架的一组定位孔位上。

在本发明中,每组所述侧防护组件中的连接支架数量为两个以上,每个连接支架均与一个安装横梁相连接。

在本发明中,所述侧防护横梁中具有中空结构,其内侧面上设有开口槽。

在本发明中,所述侧防护横梁与连接支架之间通过连接件相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侧防护横梁内侧面的内壁相贴紧,所述固定板上设有折弯面,所述折弯面从开口槽中穿出并固定安装于连接支架的表面上。

在本发明中,所述连接支架的外侧设有折弯部,所述折弯部与侧防护横梁内侧面的外壁相贴紧。

在本发明中,所述连接支架上设有通孔。

在本发明中,所述安装横梁的上部安装有夹紧块,所述夹紧块夹紧于该半挂车的车体纵梁的底部。

在本发明中,所述连接支架的外侧设有两根以上按上下排列布置且相互平行的侧防护横梁。

在本发明中,所述安装横梁的横截面形状为u型或c型或者不等边u型。

本发明是一种半挂车,包括:车体以及如上所述的侧面防护装置,所述侧面防护装置中的安装横梁固定于车体的纵梁底部,所述侧面防护装置中的两组侧防护组件分别设置于车体底部的外侧。

本发明的半挂车侧面防护装置,其安装有侧防护横梁的连接支架上设有多组高度不同的定位孔位,通过选择其中一组的定位孔位与安装横梁相固定,实现侧防护横梁在离地高度上的调节,从而使得侧面防护装置能适用于各种型号的半挂车,极大地提高了其通用性,有效地降低产品的生产开发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较佳实施例及附图作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侧面防护装置的剖面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的i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的ii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的侧防护横梁与连接支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半挂车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半挂车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以半挂车的生产为例对本发明的一种可调式半挂车侧面防护装置进行具体描述,请参阅图1至图4,其安装于半挂车的车体上,包括:

设置于车体两侧的左右两组侧防护组件,左右侧防护组件之间通过安装横梁4相连接,所述安装横梁4安装于半挂车的车体6底部;该安装横梁4可通过焊接、螺栓固定等形式安装固定于该车体6纵梁的底部;

每组侧防护组件均包括:纵向设置的连接支架2,所述连接支架2的外侧连接有侧防护横梁1,所述连接支架2上设有两组以上水平高度不相同的定位孔位3,所述安装横梁4的末端固定于该连接支架2的一组定位孔位3上。安装横梁4将根据实际车型的不同,选择性地接入不同高度的定位孔位3,再通过螺栓与定位孔位3中的定位孔相固定连接,为了连接更为稳定,防止连接支架2的上下摆动,每个所述定位孔位3中均设有两个以上的定位孔。

其中,侧面防护装置中的左右侧防护组件的长度可相同也可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每组所述侧防护组件中的连接支架2数量为两个以上,每个连接支架2均与一个安装横梁4的一末端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侧防护横梁1中具有中空结构,其内侧面上设有开口槽,所述侧防护横梁1的横截面为形状为u型或c型。该u型或者c型的开口槽朝向所述半挂车车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侧防护横梁1与连接支架2之间通过连接件5相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5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侧防护横梁1内侧面的内壁相贴紧,所述固定板上设有折弯面,所述折弯面从开口槽中穿出并固定安装于连接支架2的表面上。其中,该折弯面非整段边折弯,只在固定板边缘的中间部位进行90°折弯,所述折弯面主要作用是安装定位,方便所述侧防护横梁1与所述连接支架2的螺栓孔对中进行安装;并且可防止因连接件5自身的转动而导致侧防护横梁1的脱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支架2的外侧设有折弯部,所述折弯部与侧防护横梁1内侧面的外壁相贴紧。所述折弯部包括:单边折弯板或双边折弯板,该单边折弯板或双边折弯板上设置有螺栓孔,其根据不同的侧防护横梁1高度间距要求与所述侧防护横梁1进行连接;

所述连接件5中的固定板与连接支架2中的折弯部分别贴紧侧防护横梁1内侧面的内壁和外壁,使得连接件5与连接支架2相互配合对侧防护横梁1的内侧面相夹紧,并通过螺栓固定;在本实施例中采用此种连接方式,便于调节侧防护横梁1在车长方向上的位置。如若发生侧防护横梁1与所述半挂车车架的构件干涉的情况,可进行相应的前后移动以避免干涉。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支架2上设有通孔,在连接支架2上设置通孔,其将有利于连接支架2的减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横梁4的上部安装有夹紧块7,所述夹紧块7夹紧于该半挂车的车体6纵梁的底部,通过夹紧块7将安装横梁4夹紧于车体6纵梁的底部,其便于调节整个侧面防护装置在车长方向上的位置;而在现有技术中,其侧防护装置直接焊接半挂车的纵梁上或者通过螺栓安装在半挂车的纵梁安装筋板上,其一方面生产的时候安装筋板容易焊错位置导致返工、浪费人力物力;另一方面长时间使用过长中当侧防护装置发生损坏时,其更换维修也不方便;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夹紧方式将侧面防护装置固定于车体6纵梁的底部,其便于调节其整体的位置,且其拆装十分方便,便于更换与维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支架2的外侧设有两根以上按上下排列布置且相互平行的侧防护横梁1。两组侧防护组件之间的相对应的侧防护横梁1的离地高度相一致,即左侧防护组件中的上侧防护横梁1与右侧防护组件中的上侧防护横梁1的离地高度相一致,左侧防护组件中的下侧防护横梁1与右侧防护组件中的下侧防护横梁1的离地高度相一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横梁4的横截面形状为u型或c型或者不等边u型。所述安装横梁4的顶面设有用于与车体6纵梁相连接的螺孔,所述安装横梁4两末端的前表面上设有用于与连接支架2的定位孔位3相对准的螺孔,所述安装横梁4的后表面的高度小于前表面的高度,此处设置后表面的目的在于提高安装横梁4的对纵向外力的抵抗力,防止因外力而导致形变。

请参阅图5至图6,本发明是一种半挂车,包括:车体6以及如上所述的侧面防护装置,所述侧面防护装置中的安装横梁4固定于车体6的纵梁底部,所述侧面防护装置中的两组侧防护组件分别设置于车体6底部的外侧。

在本发明中的同一个侧面防护装置可适配多款半挂车或者同一款半挂车可选配多种侧面防护装置,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