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滑动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32589发布日期:2019-01-16 06:42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车辆用滑动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滑动门。



背景技术:

对于车辆用滑动门而言,谋求在针对门面施加了载荷的情况下不发生变形或者不会意外打开的刚性。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如下构造:在车辆用滑动门的内板上,在安装有闩锁机构、滚轴的部位设置加强部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33541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使车辆用滑动门的制造简单化,准备预先组装有窗玻璃升降装置等的模制板,再将该模制板安装于内板。这种构造的车辆用滑动门也希望提高刚性。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做成,其课题在于,提供能够在具有模制板的构造中提高刚性的车辆用滑动门。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车辆用滑动门是通过使外板和内板组合而形成的车辆用滑动门,其特征在于,具有:模制板,其组装有器件;以及第一加强部件,其对所述内板的滑动方向端部进行加强,该车辆用滑动门设有将所述内板、所述模制板和所述第一加强部件一起固定的固定部。

发明效果

采用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够在具有模制板的构造中提高刚性的车辆用滑动门。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滑动门的车辆的右侧的局部侧视图。

图2是从车内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滑动门的侧视图。

图3是从车外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滑动门的内板、模制板以及加强部件的侧视图。

图4的(a)是图3的iva-iva线剖视图、(b)是图3的ivb-ivb线剖视图、(c)是图3的ivc-ivc线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车辆

2乘降口

3门导轨

10滑动门(车辆用滑动门)

11外板

12内板

12b开口部

12b1第一缘部

12b2第二缘部

13模制板

50窗框加强件(第一加强部件)

60闩锁加强件(第一加强部件)

70辅助加强件(第二加强部件)

b螺栓

x1、x2、x3固定部

y1、y2、y3焊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详细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本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在车辆的后侧配置在左右两侧的滑动门为例,说明本发明的车辆用门。以下的车辆用门的说明中的前后上下的方向是从乘坐在车辆中的驾驶员观察的方向,以图1中箭头所示的前后上下的方向为基准。

图1是具有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门10(以下称为滑动门10或者车辆用滑动门10)的车辆1的右侧的局部侧视图。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的左右一对滑动门10沿着车身中央处的前后方向具有左右对称构造。于是,在以下的说明中,仅对右侧的滑动门10进行说明,而省略对左侧的滑动门10的说明。在图1中,对于滑动门10的外板11而言,为了示出滑动门10的内部构造,为了制图方便而进行了局部剖切。此外,在图1中,位于被剖切的外板11的车外侧的把手部件15由实线表示。

如图1所示,滑动门10安装于车辆1的乘降口2。

滑动门10在从封闭乘降口2的完全闭合状态(省略图示)至完全打开乘降口2的图1所示的完全打开状态的范围内,沿着铺设于车辆1的门导轨3在前后方向移动。

车辆1的乘降口2形成为,以收纳完全闭合状态(省略图示)的滑动门10且使车辆1的侧面呈大致同一平面的方式,对应于滑动门10在车宽方向(与图1的纸面垂直的方向)上的厚度而在车宽方向具有深度。

滑动门10具有:外板11、内板12、模制板13以及窗玻璃14。在内板12的内侧(车内侧)安装有未图示的内饰板。在图1中,附图标记12b表示如后述那样安装有模制板13的内板12的开口部。

外板11配置于滑动门10的车外侧且构成滑动门10的外侧的外观面。

内板12隔开规定间隔地配置在外板11的车内侧。内板12的前端部和后端部分别具有内板12向外板11侧弯曲而形成的壁部12a、12a。

这些壁部12a、12a以面向内板12的前后方向的方式形成。换言之,壁部12a、12a分别形成滑动门10的与车身前后方向相交叉的前端面和后端面。顺便说一下,外板11和内板12例如能够通过将外板11的缘部向内板12侧弯折的卷边加工等而彼此接合。

在内板12和外板11之间,在滑动门10的前缘附近和后缘附近分别配置有门锁装置18、18。另外,虽未图示,门锁装置18也设置在滑动门10的下缘附近。这些门锁装置18通过借助把手部件15针对后述的门开闭机构17(参照图2)的开闭操作,而相对于设置于乘降口2的卡合部19卡合、脱离。此外,在图1中,对于卡合部19而言,仅图示了供设置于滑动门10的前缘附近的门锁装置18卡合、脱离的卡合部19,供另外两个门锁装置18卡合、脱离的卡合部19的图示为了制图方便而省略。

在图1中,附图标记21表示窗玻璃升降装置。

窗玻璃升降装置21在利用基于未图示的马达而旋转的转鼓21a卷绕线缆21d时,安装于窗玻璃14的下端的承载台21b对应于转鼓21a的旋转方向沿上下方向移动。由此,窗玻璃升降装置21能够使窗玻璃14在规定移动范围内升降。此外,在图1中,附图标记21f表示将供线缆21d卷绕的带轮21e支承于模制板13的上缘部的带轮支承部件。本实施方式的带轮支承部件21f由俯视观察为舌片状的板体形成。该带轮支承部件21f利用从基端的模制板13侧延伸至内板12和外板11之间的前端侧支承带轮21e。

窗玻璃升降装置21的转鼓21a安装于模制板13的外板11侧。另外,与承载台21b一起下降的窗玻璃14收纳于安装有模制板13的内板12和外板11之间。

在图1中,附图标记24是后文详细说明的杆连结部20的杆部件,安装于模制板13的前侧缘部。附图标记22a是动力滑动门单元22的延伸部。该延伸部22a从模制板13的后侧缘部进一步向后方延伸。

这些杆部件24和延伸部22a与上述带轮支承部件21f一样,从模制板13侧经由内板12的开口部12b延伸至内板12和外板11之间。

图2是从车内侧观察滑动门10的侧视图。此外,在图2中,为了表示滑动门10的内部构造且为了制图方便,省略安装于滑动门10的车内侧的所述内饰板的图示。另外,利用隐藏线(虚线)表示配置在外板11(参照图1)的外侧的把手部件15、杆连结部20的在外板11和内板12之间延伸的杆部件24、动力滑动门单元22的延伸部22a以及杆部23。

如图2所示,在侧面观察为大致纵长矩形的滑动门10中,模制板13由从在窗框21c的下侧的滑动门10的前侧上部向后侧下部、沿着对角线延伸的树脂制的板体构成。

模制板13以从车内侧封闭形成于内板12的开口部12b的方式配置。此外,在图2中,开口部12b由隐藏线(虚线)表示。

在该模制板13的车内侧安装有动力滑动门单元22和门开闭机构17。

对于动力滑动门单元22而言,虽未图示,但卷绕于马达驱动的转鼓并延伸的线缆的前端安装于车身侧,使滑动门10对应于该转鼓的旋转方向而沿前后方向移动。附图标记22a是表示构成如上所示地从转鼓侧朝向后方延伸的线缆的外壳体的延伸部。

门开闭机构17具有:执行机构(省略图示),其基于使用者经由把手部件15输入的操作力,输出使上述门锁装置18(参照图1)相对于卡合部19(参照图1)卡合、脱离的驱动力;以及未图示的传递机构,其将该执行机构的输出分别传递到上述各门锁装置18。

虽然假设本实施方式的门开闭机构17具有通过把手部件15的操作而产生牵引力的上述执行机构,以及由将该牵引力向各门锁装置18(参照图1)传递的线缆等构成的上述传递机构(省略图示),但是并不限于这样的结构。因此,门开闭机构17例如也能够具有:门锁装置18(参照图1),其进行电磁驱动而与卡合部19(参照图1)卡合、脱离;以及控制装置,其基于经由把手部件15输入的操作力将开闭电信号向门锁装置18输出。

在图2中,附图标记16表示配置在车内侧的内把手。该内把手16以朝向车室内的方式安装于模制板13,使用者能够从室内操作门开闭机构17。

(内板的开口部(模制板)的形状)

在这里,说明内板12的开口部12b(即、模制板13)的形状。如图3所示,在内板12的开口部12b的后端部形成有层差部。即、开口部12b的后端部的缘部具有成为上部的第一缘部12b1和成为下部的第二缘部12b2。第一缘部12b1呈从上至下适当地向门滑动方向(前后方向)弯曲的形状。第二缘部12b2与第一缘部12b1相比位于内板12的后端部侧。模制板13呈与该第一缘部12b1和第二缘部12b2相对应的形状。由于开口部12b具有第二缘部12b2,因而能够使设置于模制板13的动力滑动门单元22靠近车辆用滑动门10的打开方向端部(后端部),缩短延伸部22a。

(模制板)

模制板13是一种树脂制的板部件,其作为器件将动力滑动门单元22和门开闭机构17的门锁装置18、18预先组装于该模制板13的车内面,并且将窗玻璃升降装置21预先组装于该模制板13的车外面。模制板13因为组装有多个器件而大型化,为了确保该模制板13单体的刚性而由纤维增强树脂(frp:fiberreinforcedplastics)等形成。该模制板13以从车内侧封闭开口部12b的方式安装于内板12。通过该安装,预先组装于模制板13的窗玻璃升降装置21配置在内板12和外板11之间的空间。

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滑动门10具有:作为第一加强部件的窗框加强件50和闩锁加强件60,其用于对内板12的滑动方向端部(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作为打开方向端部的后端部)进行加强;作为第二加强部件的辅助加强件70,其用于对内板12的规定部位进行加强;以及贴片部件80。

(窗框加强件)

窗框加强件50是对内板12的后端部中的、窗框21c的后侧的纵框部21c1的下端部和下侧的横框部21c2的后端部进行加强的金属制的板状部件。窗框加强件50沿着内板12的车宽方向外侧面设置,通过点焊等与内板12接合。窗框加强件50在侧面观察(从车宽方向外侧观察)呈大致l字形状,一体地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纵边部51和从纵边部51的下端部向前方延伸设置的横边部52。

纵边部51沿着内板12的纵框部21c1的下端部设置。横边部52沿着内板12的横框部21c2的后端部设置。横边部52的前端部配置在内板12的开口部12b的第一缘部12b1附近。

(闩锁加强件)

闩锁加强件60是对内板12的后端部中的、设置有作为闩锁的门锁装置(门锁机构)18的部位进行加强的金属制的板状部件。闩锁加强件60沿着内板12的车宽方向外侧面设置,利用点焊等与内板12接合。闩锁加强件60一体地具有:沿着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纵边部61;从纵边部61的前端部的上部向前方延伸设置的第一延伸部62;以及从第一延伸部62的前端部的高度方向中间部进一步向前方延伸设置的第二延伸部63。

纵边部61具有收纳于内板12的后端部和开口部12b的第二缘部12b2之间的宽度。第一延伸部62的前端部与开口部12b的第二缘部12b2相比位于前方,并且配置在第一缘部12b1附近。第二延伸部63呈大致三角形形状。第二延伸部63的前端部(顶点部)配置于第一缘部12b1附近。

(辅助加强件)

辅助加强件70针对内板12的与延伸部62、63相对应的部位进行加强,是针对内板12的设置有门锁装置18的部位的周缘部(前方和下方的缘部)进行加强的金属制的板状部件。辅助加强件70沿着闩锁加强件60的车宽方向外侧面设置,通过点焊等与内板12和闩锁加强件60接合。辅助加强件70侧面观察(从车宽方向内侧观察)呈大致l字形状,一体地具有在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纵边部71和从纵边部71的下端部向后方延伸设置的横边部72。

纵边部71位于门锁装置18的前方,以沿着上下方向横跨第二延伸部63的方式设置。横边部72位于门锁装置18的下方,以与第一延伸部62重叠的方式设置。

另外,在辅助加强件70的从纵边部71到横边部72的范围内形成有呈l字状的加强筋部70a。加强筋部70a是向车宽方向内侧突出的部位,提高辅助加强件70的作为第二加强部件的刚性。

(贴片部件)

贴片部件80是对内板12的设置有门锁装置18的部位进行加强的金属制的板状部件。贴片部件80在窗框加强件50和闩锁加强件60与内板12之间沿内板12的车宽方向外侧面设置,通过点焊等与内板12接合。从车内侧观察,贴片部件80的上部与窗框加强件50重叠,贴片部件80的下部与闩锁加强件60重叠。

(内板、模制板以及加强件的固定构造)

如图3所示,模制板13的周缘部从车宽方向内侧重合于内板12的开口部12b的周缘部。模制板13和内板12在彼此重合的部位,从车内侧利用螺栓b等进行固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一加强部件的窗框加强件50和闩锁加强件60,在彼此上下隔开间隔地设置的多个固定部x1~x3处与内板12和模制板13固定在一起。

在这里,窗框加强件50的横边部52的前下端部与模制板13的后上端部和内板12的开口部12b的后上端部附近重合。在该三个部件彼此重合的部位,内板12、模制板13以及窗框加强件50从车内侧利用螺栓b等一起固定(上侧的固定部x1处三个部件共同紧固,参照图4的(a))。另外,在固定部x1的附近,内板12和窗框加强件50通过点焊等接合(焊接部y1)。

另外,闩锁加强件60的第二延伸部63的前端部(顶点部)与模制板13的后端部和内板12的开口部12b的第一缘部12b1附近重合。在该三个部件彼此重合的部位,内板12、模制板13以及闩锁加强件60从车内侧利用螺栓b等一起固定(中央的固定部x2处三个部件共同紧固,参照图4的(b))。另外,在固定部x2的附近,内板12和闩锁加强件60通过点焊等接合(焊接部y2)。

另外,闩锁加强件60的第一延伸部62的前下端部与模制板13的后端部和内板12的开口部12b的第一缘部12b1附近重合。在该三个部件彼此重合的部位,内板12、模制板13以及闩锁加强件60从车内侧利用螺栓b等一起固定(下侧的固定部x3处三个部件共同紧固、参照图4的(c))。另外,在固定部x3的附近,内板12和闩锁加强件60通过点焊等接合(焊接部y3)。

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滑动门10而言,在固定部x1~x3处内板12、模制板13以及第一加强部件(窗框加强件50和闩锁加强件60)一起被固定,因此,能够将大型化且具有足够刚性的模制板13作为刚性部件使用,能够提高门刚性。

另外,对于车辆用滑动门10而言,多个固定部x1~x3彼此上下隔开间隔地设置,因此,能够在门表面的上下方向的较宽范围适当提高门刚性。

另外,对于车辆用滑动门10而言,第一加强部件被分割为窗框加强件50和闩锁加强件60的上下加强件,因此,能够提高第一加强部件的板厚、形状、布局等的自由度,能够在抑制重量增加的同时提高门刚性。

另外,对于车辆用滑动门10而言,作为第一加强部件的闩锁加强件60具有延伸部62、63,因此,能够与开口部12b和模制板13的形状相配合而适当地设定固定部x2、x3。

另外,对于车辆用滑动门10而言,第二加强部件(辅助加强件70)对内板12中的与延伸部62、63对应的部位进行加强,因此,能够利用固定部x2、x3适当地提高门刚性。

另外,对于车辆用滑动门10而言,在固定部x1~x3附近分别设置有将内板12和第一加强部件(窗框加强件50和闩锁加强件60)焊接的焊接部y1~y3,因此,能够将内板12、模制板13以及第一加强部件更牢固地固定,能够利用固定部x1~x3和焊接部y1~y3更适当地提高门刚性。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进行适当变更。例如,窗框加强件50和闩锁加强件60也可以一体化。另外,对于被上下分割的第一加强部件而言,优选每个分割出的部件至少具有一个固定部,但也可以在分割出的部件上不具有固定部。另外,第一加强部件(窗框加强件50和闩锁加强件60)也可以对车辆用滑动门10的作为滑动方向端部的闭合方向端部(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前端部)进行加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